年輕的女孩子們都說:圓寸才是檢驗帥哥的唯一標準。對此,很多人都嗤之以鼻,那些在部隊裡的兵哥哥都是清一色的圓寸,作為保家衛國的戰士,他們才是最帥的男人。如果單單從髮型來說,曾經風靡日本的「月代頭」才是時代的潮流,就連託尼老師都自愧不如。然而,那些把頭髮剃成「月代頭」的日本男人,究竟是為了突顯自己的顏值,還是另有深意?
日本關東地區的"江子"們是有名的時尚達人,"江子"指的是那些有點錢,無拘無束,瀟灑自如的公子哥們,他們每天下班後都會去澡堂裡泡個澡,洗澡換完衣服後會找個小店,讓剃頭匠師傅磨剃刀,給自己頭上新生下來的小雜毛剃乾淨,最後,他摸了摸自己的光頭滿意地離開了。
江戶子弟們剃的髮型,是日本的"月代頭",也就是將頭頂的頭髮全部剔除,只保留側後方的頭髮,最後形成的髮型,即"月代"。月亮頭其實是古代日本武士的髮型,武士們剃掉了頭頂的一部分,以避免在戰鬥中因戴頭盔而導致頭部發燙、發癢等不舒服的情況。另外,在不戴頭盔的時候,武士也不用擔心頭髮掉落而遮擋視線,月頭的好處就凸顯出來了。
但據江戶時代的禮學家伊勢貞夫考證,他認為"越代"一詞其實是誤傳,翻譯成漢字的真正含義是"逆氣",即"不健康的氣"。日本武士之所以要去除頭頂的毛髮,就是為了去除"不正之氣",讓全身渾然一體,就像武俠小說高手打通"奇經八脈"一樣。此外,中國古代醫學中還有一種"氣行"理論,指的是人體內氣體的流動,也就是中國武術中的"內練氣"。
"月代"一詞何時何地興起,現在已無從考證,但關於月代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玉葉》中記載,兩鬢不正,月代太苦,面色極差。因此,月亮王朝的起源也被確定為平安時代的結束。1609年,江戶川時代初期,薩摩藩的島津氏大名出兵琉球後,戲稱津京髮型為"前掌柜"(半禿)。
《後武家諸法度》制定後,"越戴頭"被正式規定為武士的標準髮型,也就是武士的象徵。眾所周知,日本的階級制度分明,正月開始只在武士階級中流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正月逐漸被鎮階級的人所接受,他們認為"正月"很實用,除了看起來很精神外,還能重振民族精神。
在"代首"流行開來後,又誕生了一些不同風格的髮型,如:陳松峰、溫金鳳、易斌、奴墨等,他們雖然都是代首形式,但卻代表著不同的階層,人們往往從髮型上就可以看出階層的另一面,這就是頭上的方便。另外,代表頭像對顏值也是很大的考驗,如果沒有很強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是不要嘗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