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趣談 | 經典定律之一:破窗理論

2021-02-19 長盛基金

克洛德·弗雷德裡克· 巴斯夏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於196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

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託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輛,他把車牌摘掉,把頂棚打開,結果當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爾託的那一輛,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後來,辛巴杜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呢,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

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第一扇窗戶」被打破,如果沒有修復,將會導致更多的窗戶被打破,甚至整棟樓被拆毀。

案例分析

在18世紀,紐約以髒亂差聞名,環境惡劣,犯罪猖獗。地鐵的情況尤為嚴重,是罪惡的延伸地。

威廉·布拉頓被任命為紐約市警察局局長,此人篤信破窗理論。在任職期間,他不遺餘力地推行這一理論,教導他的警員治理犯罪要從影響生活質量的輕度犯罪行為入手。布拉頓向市民們宣告:警局將逐步提高對諸如公共場合酗酒、隨地小便等輕微犯罪行為的執法力度,逮捕那些屢次違法亂紀的人,包括向街上擲空瓶子,或者對他人財產進行破壞如果你在街上小便,你要進監獄。

他從地鐵的車廂開始治理城市中的髒亂環境:車廂乾淨了;站臺跟著也變乾淨了;站臺乾淨了,階梯也隨之整潔了,隨后街道也乾淨了,然後旁邊的街道也乾淨了,後來整個社區乾淨了,最後整個紐約變了樣,變整潔漂亮了。此後,紐約市的犯罪率神奇地急速下降。現在紐約是全美國治理最出色的都市之一。這件事被稱為紐約引爆點。

在公共場合發表言論,治理城市中的髒亂環境,向輕微犯罪行為宣戰,布拉頓的這些做法,無不遵循了破窗理論的主要原則。

破窗的出現,助長了人們的幾種心理:


棄舊心理、從眾心理、投機心理、頹喪心理壞了的東西沒人修,公家的東西沒人管,很多人對社會的信任度就會隨之而降低。

而且,不管把破窗理論用在什麼領域,角度不同,道理卻相似:環境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


 「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惡化的起點。

打個比方,你分別到兩位朋友家做客。朋友甲的家裡窗明几淨,地板上一塵不染。如果他忘了給你準備菸灰缸,你一定會在點菸之前請他幫你找一個菸灰缸,而決不忍心讓菸灰落在光亮的地板上。而朋友乙的家裡是隨處可見的塵土和紙屑。估計你也懶得要朋友給你找菸灰缸了,而是任由菸灰飛散,或是直接把菸蒂扔到地上了。

我們再來思考:假如大熱天走在街上,買根雪糕,半天沒有找到垃圾筒,你會將包裝紙放在哪兒?是不是找個有垃圾的角落,悄悄地扔掉呢?

所以,我們不僅不能做第N次打破窗戶的人,我們還要努力做修復「第一扇窗戶」的人。即使是當我們無法選擇環境,甚至無力去改變環境時,我們還可以努力,那就是使自己不要成為一扇「破窗」。

及時矯正和補救正在發生的問題


威爾遜和凱林在提出破窗理論的時候,也提出了破解的方法。他們指出了它的必要前提,那就是沒有及時修復。也就是說,只有在破窗沒有得到及時修復的時候,破窗理論才會應驗

破窗理論告訴我們,要及時矯正和補救正在發生的問題。及時修補被打碎的窗戶,才能遏制問題的蔓延。

家喻戶曉的亡羊補牢的故事,道理就與之類似。犯了錯誤,遭到挫折,這是常見的現象,只要能認真吸取教訓,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繼續犯錯誤,遭受更大的損失。避免造成無法挽回的惡果。這就是破窗理論給我們的啟示。


這裡還有一個破窗理論,也稱「破窗謬論」,源於一個叫黑茲破窗理論利特的學者在一本小冊子中的一個譬喻。這位黑茲利特說,假如小孩打破了窗戶,必將導致破窗人更換玻璃,這樣就會使安裝玻璃的人和生產玻璃的人開工,從而推動社會就業

所以「破窗理論」的支持者說,有破壞就有進步,破壞不完全是壞事。「破窗理論」就是典型的「破壞創造財富」。把這樣的謬論放之於洪災,放之於地震,放之於戰爭,似乎都很合適,也就是所謂的「多難興邦」。

然而事實上:破窗沒有引起新的盡支出,只是轉移了支出。如果孩童沒有打破了窗戶,那麼原本破窗人會把更換玻璃的錢用於其他地方。假如破窗人把錢花在一件新衣服上,那麼會使裁縫和賣衣服的人開工,也會同樣推動了社會就業。

經濟學一個核心問題是「比較和選擇」,而要做好比較和選擇,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不僅要看見那些「看得見的東西」,還要充分考慮那些暫時還不容易看見的因素

幸運的是,並沒有太多人從未受「新破窗論」所惑,「比較和選擇」越來越理性,大膽探索、培育新事物成長壯大、搶佔先機的決心始終堅定。(完)

相關焦點

  • 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鯰魚效應、羊群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值得收藏.
    一個組織中,如果始終有一位「鯰魚式」的人物,無疑會激活員工隊伍,提高工作業績。沒有距離感,領導決策過分依賴秘書或某幾個人,容易使智囊人員幹政,進而使這些人假借領導名義,謀一己之私利,最後拉領導幹部下水,後果是很危險的。兩相比較,還是保持一定距離好。
  • 破窗定律,正在毀掉你的人生
    但我們今天不聊自律的問題,我想和各位分享犯罪心理學上的一個理論:破窗效應。這個理論與自律,與我們的成長,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可以說,對於我們的人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這項實驗的基礎上,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破窗效應的理論: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這扇窗戶得不到及時維修的話,那麼就會有更多的窗戶玻璃被打壞。原因就在於這個破掉的窗戶容易給別人帶來一種示範性的縱容,很多犯罪案件的滋生都是這麼形成的。
  • 破窗定律:別給自己放縱的機會
    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 一間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他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一面牆上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
  • 管理法則系列之一(破窗效應)
    ,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豫地拋,絲毫不覺羞愧。一間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他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牆上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而在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們會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人們就會(產生從眾心理)毫不猶豫地隨地亂扔垃圾,絲毫不覺得羞愧。這就是「破窗理論」的表現。
  • 第一扇破窗是什麼?《破窗效應》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是「破窗效應」。破窗效應破窗效應來自於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於1969年進行的一項實驗。破窗效應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
  • 花壇的花被搬走的,牆上的小廣告越來越多,破窗理論告訴你為什麼
    今天來和大家聊一下什麼是破窗理論。我們先用一個有趣的「偷車試驗"來開始今天的講述。1969年,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詹巴鬥將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停放在兩個不同的街區。在中產階級居住的A社區,他停放了一輛外觀完好無損的汽車;而在相對雜亂且犯罪率高的B街區,他將另一輛摘掉車牌、打開頂棚的車停放在那裡。
  • 必讀經典書籍《墨菲定律》,你想學的心理學常識,都在這本書裡!
    不知道上學時候的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歷:課堂上被老師點名站起來回答問題,或者是上黑板那裡,去解一道經典的數學題,你總覺得背後有著無數目光在戳著你的後背,你很快面紅耳赤,緊張的手發抖,聲音也變了。你生怕自己的嗓音太難聽,或是寫的字太醜,被大家發現,甚至都感覺到有人在下面竊竊私語,還伴著輕微的嘲笑聲。
  • 男女關係中,懂這三個「經典定律」,感情才能長久
    男女關係中,這三個「定律」,越早知道越好。吊橋效應何為「吊橋效應」?如果你提心弔膽地走吊橋,這時對面走來一個人,你會不由自主把這種心跳加速理解為你遇到了愛情,是這個人讓你臉紅心跳。貝勃定律社會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人們經歷強烈的刺激後,再施予的刺激對ta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這就是貝勃定律。用在男女關係裡,可以理解為在一段感情裡,有時候你對對方越好,對方越不知道珍惜。
  • 原來就這是:破窗效應(深度好文)
    但我今天想和各位分享犯罪心理學上的一個理論:破窗效應。這個理論與自律,與我們的成長,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可以說,對於我們的人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先來看看什麼是「破窗效應」。在1969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進行了一項實驗。
  • 心理學:別讓破窗效應,毀掉了你的一生
    網上關於自律話題的文章實在太多,今天我們另闢蹊徑,從犯罪心理學上的「破窗效應」為大家講解你的人生為什麼會被一步步摧毀。這個理論與自律,與我們的成長,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可以說,對於我們的人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 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羊群效應、二八定律……
    7手錶定律手錶定律是指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而當他同時擁有兩隻時卻無法確定。兩隻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使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手錶定律在企業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者個人無所適從。
  • 破窗效應:破罐子就這麼摔了?
    破窗效應(英語: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並刊於《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題為《Broken Windows》的文章。
  • 《墨菲定律》:奇怪又有趣的10個理論,讓你一眼看透對方內心
    愛德華墨菲作為一名空軍上尉,他卻發現了有關心理學,這一方面的理論,那就是我們常說的墨菲定律,你要知道墨菲定律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它不僅能夠讓人學會未雨綢繆,還能夠讓人們懂得,將自己可能遇到的損失降到最小,因為它對本身的意義就是,如果一件壞事有發生的可能性,不管它的概率有多大
  • 原來這就是:破窗效應
    一鍵免費關注!但我今天想和各位分享心理學上的一個理論:破窗效應。這個理論與自律,與我們的成長,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可以說,對於我們的人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1969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進行了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然後停放在不同的地方,一輛車停在加州帕洛阿爾託的某社區,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
  • 《鬼谷子》《墨菲定律》等這些人生必讀的書,你讀過幾本?
    口才、成功、勵志、心理學,國學,管理學等太多太多了,這裡今天跟大家聊幾本成功路上必讀的幾本經典書籍,看看你讀過幾本?《鬼谷子》這本書是一部集縱橫家、兵家、道家、仙家、陰陽家等思想於一體的理論著作,呈現高深精妙的權謀策略和處世智慧,涵蓋管理、商場、職場、處世等各個領域。
  • 戀愛法則:刺蝟定律
    而當這個「領域」被他人觸犯時,人便會覺得不舒服、不安全,甚至開始惱怒墨菲定律墨菲定律》中共介紹了墨菲定律、蘑菇定律、馬太效應、二八法則、破窗效應、彼得原理、帕金森定律、吸引力法則、羊群效應、蝴蝶效應等100多個最經典的人生定律、法則、效應,在簡單地介紹了每個定律或法則的來源和基本理論後,就如何運用其解釋人生中的現象並指導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等進行了重點闡述
  • 4個有趣的心理學理論,基本所有人都經歷過
    01破窗理論你處在什麼樣的環境裡就你就會變成什麼樣。這便是人類最難以擺脫的十大心理之一,現在,會多多用於企業裡,可以說明企業的構成結構。比如一個公司的董事長會配備,執行總裁,副總裁和總經理。這種定律會大大提高老闆和老師們的工作效率。
  • 《墨菲定律》:10個心理學理論,掌握後便能看懂他人內心了
    墨菲定律在生活中,總是能夠對人們起到很大的啟發作用,因為作者在這一本書中總結了很多有關於生活還有愛情的一些規律,有一些人在看懂了之後,便能夠未雨綢繆,讓自己有更大的可能性去取得成功了,而墨菲定律的根本含義就是,當一件事情有發生的可能,那麼它就一定會發生,尤其是一些不好的事情,只要它的機率大於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