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法則系列之一(破窗效應)

2021-03-02 聚福策劃管理

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豫地拋,絲毫不覺羞愧。

理論啟示:

「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惡化的起點。這一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見到。比方說,你分別到兩位朋友家做客。朋友甲的家裡窗明几淨,地板上一塵不染。如果他忘了給你準備菸灰缸,你一定會在點菸之前請他幫你找一個菸灰缸,而決不忍心讓菸灰落在光亮的地板上。而朋友乙的家裡是隨處可見的塵土和紙屑。估計你也懶得要朋友給你找菸灰缸了,而是任由菸灰飛散,或是直接把菸蒂扔到地上了。

事情的惡化當然還離不開後面那一雙雙推波助瀾的手。面對「第一扇破窗」,我們常常自我暗示:窗是可以被打破的,沒有懲罰。這樣想著,不知不覺,我們就成了第二雙手、第三雙手……去市場買瓜子,抓了幾個嘗嘗。瓜子皮呢?你放哪兒了?是不是看到地上已有一片瓜子皮了,就將自己磕的皮也扔地上呢?大熱天走在街上,買根雪糕,半天沒有找到垃圾筒,你會將包裝紙放在哪兒?是不是找個有垃圾的角落,悄悄地扔掉呢?路上的噪音、牆上的筆跡、地上的痰跡就這樣越來越多,我們離優雅、文明、公德就這樣越來越遠。

「環境早就髒了,我扔的這點兒垃圾根本起不到關鍵性作用」、「反正也不是我先這麼做的」,不少人會這樣辯解道。其實,這些說法根本站不住腳,錯了就是錯了,影響的大小並不能改變行為錯誤的本質,別人的錯誤更不會是證明你無錯的理由。勿以惡小而為之,規範自我,不要讓「破窗效應」一再發生。其實,人和環境之間是互動的,環境的好壞是人的行為的體現。我們許多人抱怨環境惡劣,可他們卻很少反思自己的言談舉止。不少人盯著社會的陰暗面,結果自己的心靈也變得狹隘和陰暗,自覺不自覺地成為了社會上的一扇「破窗」。

我們不僅不能做第N次打破窗戶的人,我們還要努力做修復「第一扇窗戶」的人。即使是當我們無法選擇環境,甚至無力去改變環境時,我們還可以努力,那就是使自己不要成為一扇「破窗」。

我們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有這樣的體會:桌上的財物,敞開的大門,可能使本無貪念的人心生貪念;對於違反公司程序或廉政規定的行為,有關組織沒有進行嚴肅處理,沒有引起員工的重視,從而使類似行為再次甚至多次重複發生;對於工作不講求成本效益的行為,有關領導不以為然,(放縱)使下屬員工的浪費行為得不到糾正,反而日趨嚴重。等等。一間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他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牆上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而在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們會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人們就會(產生從眾心理)毫不猶豫地隨地亂扔垃圾,絲毫不覺得羞愧。這就是「破窗理論」的表現。

管理實例:

案例一

有一家百來號人的本土企業,公司規定上班時間必須配帶工牌。雖然制度上規定:如果發現不帶工牌,每次罰款20元。最初一、兩個員工沒有照做,但管理層並沒有引起重視,沒有嚴格執行該項規定。一個月以後,不帶工牌的員工由最初的1、2個,發展到幾乎50%的員工都不帶工牌,員工對此事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管理層並沒有「令行禁止」反而一再縱容,嚴重影響公司士氣和員工的精神面貌。

案例二

美國有一家公司,規模雖然不大,但以極少炒員工魷魚而著稱。有一天,資深車工傑瑞在切割臺上工作了一會兒,就把切割刀前的防護擋板卸下放在一旁。沒有防護擋板,雖然埋下了安全隱患,但收取加工零件會更方便、快捷一些,這樣傑瑞就可以趕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了。不巧的是,傑瑞的舉動被無意間走進車間巡視的主管逮了個正著。主管雷霆大怒,令他立即將防護板裝上之後,又站在那裡大聲訓斥了半天,並聲稱要作廢傑瑞一整天的工作。第二天一上班,傑瑞就被通知去見老闆。老闆說:「身為老員工,你應該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對於公司意味著什麼。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實現了利潤,公司可以換個人換個時間把它們補起來,可你一旦發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遠都補償不起的……

離開公司那天,傑瑞流淚了,工作了幾年時間,傑瑞有過風光,也有過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公司從沒有人對他說不行。可這一次不同,傑瑞知道,這次碰到的是公司靈魂的東西。

案例三

紐約市交通警察局長布拉頓受到了「破窗理論」的啟發。紐約的地鐵被認為是「可以為所欲為、無法無天的場所」,針對紐約地鐵犯罪率的飆升,布拉頓採取的措施是號召所有的交警認真推進有關「生活質量」的法律,他以「破窗理論」為師,雖然地鐵站的重大刑案不斷增加,他卻全力打擊逃票。結果發現,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是通緝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攜帶兇器。結果,從抓逃票開始,地鐵站的犯罪率竟然下降,治安大幅好轉。他的做法顯示出,小奸小惡正是暴力犯罪的溫床。因為針對這些看似微小、卻有象徵意義的違章行為大力整頓,卻大大減少了刑事犯罪。

20世紀70、80年代紐約以髒亂差聞名,環境惡劣,同時犯罪猖獗,地鐵的情況尤為嚴重,是罪惡的延伸地,平均每7個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個通緝犯,每20個逃票的人中有一個攜帶武器者。1994年,新任警察局長布拉頓開始治理紐約。他從地鐵的車箱開始治理:車箱乾淨了,站臺跟著也變乾淨了,站臺乾淨了,階梯也隨之整潔了,隨后街道也乾淨了,然後旁邊的街道也乾淨了,後來整個社區乾淨了,最後整個紐約變了樣,變整潔漂亮了。現在紐約是全美國治理最出色的都市之一,這件事也被稱為"紐約引爆點"。

案例四

在日本,有一種稱做「紅牌作戰」的輔助管理活動,目標是提高企業現場環境、效率和產品質量。我們可以引用管理顧問邁金塔的話來形容它的產生背景:「任意決定物品的存放並不會讓你的工作速度加快,只能使你的尋找時間加倍;你必須分析考慮怎樣才能拿取物品更快捷,並讓大家都能理解這套方案,遵照執行。」

日本企業的「紅牌作戰」通過詳細的5S方法 【Seiri(整理)、Seiton(整頓)、Seiso(清掃)、Seikeetsu(清潔)和Shitsuke(素養)】,將不清潔的設備、辦公室和車間貼上具有警示意義的「紅牌」,也將不合理的工作程序或方式增加「紅牌」以促其迅速改觀,從而使工作場所變得整齊清潔,工作環境變得舒適幽雅,企業成員都養成做事耐心細緻的好習慣。久而久之,大家都遵守規則,認真工作。實踐證明,這個方法對於保障企業的有效運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管理啟示:

破窗效應不僅僅是古人所說,千裡之堤毀於蟻穴,那只是吸取教訓,非常膚淺,而管理強調的是成本效益、行為經濟。大型的企業猶如千裡之堤,人、事錯綜複雜,維護好千裡之堤是有很巨大的成本,在實踐中,當管理者面對各種不良現象時,層出不窮,這個時候談防微杜漸是沒有意義的,怎麼樣像紐約市交通警察局長布拉和「紅牌效應」那樣,扭轉形勢,解決破窗效應所產生的問題,保持持續改進和優化,才是管理者最重要的主題。

基本上,破窗效應帶給我們的思路就是從小事抓起,只有全部小事都不出亂子,才能做大事。在應用實踐中,最直觀的「小事」就是環境衛生,要把一個地方搞乾淨1天、2天並不難,但是要一個地方持續1年365天都很乾淨,那就只有頂尖的企業才能做到。這些事情並不難,缺的只是下定決心、持之以恆、配套機制、形成文化、定期更新。

從「破窗效應」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道理: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在傳遞著一種信息,這種信息會導致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展,同時必須高度警覺那些看起來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過錯」,如果對這種行為不聞不問、熟視無睹、反應遲鈍或糾正不力,就會縱容更多的人「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就極有可能演變成「千裡之堤,潰於蟻穴」的惡果。就如劉備那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餐飲/酒店人關注聚福微信號流程】

微信上點「添加朋友」裡「搜號碼」,輸入:JFGLCH

或查找公眾帳號輸入 聚福策劃管理 搜索添加

相關焦點

  • 第一扇破窗是什麼?《破窗效應》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是「破窗效應」。破窗效應破窗效應來自於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於1969年進行的一項實驗。破窗效應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
  • 心理學:別讓破窗效應,毀掉了你的一生
    01你的人生混得不好可能源於「破窗效應」先來看看什麼是「破窗效應」?這是當年劉玄德對兒子阿鬥的臨終預言,其實,不正是從側面在表達人生的破窗效應嗎。可以說,很多人一生之所以過得窮困潦倒,很大程度就是破窗效應在毀了他們的人生。
  • 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鯰魚效應、羊群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值得收藏.
    一個組織中,如果始終有一位「鯰魚式」的人物,無疑會激活員工隊伍,提高工作業績。它表現在兩方面,一是企業要不斷補充新鮮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氣、思維敏捷的年輕生力軍引入職工隊伍中甚至管理層,給那些固步自封、因循守舊的懶惰員工和官僚帶來競爭壓力,才能喚起「沙丁魚」們的生存意識和競爭求勝之心。
  • 你不知道的人類難以避免的十大心理效應之:破窗效應
    這樣的現象,其實是「破窗效應」。什麼是「破窗效應」呢?「破窗效應」是指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破窗效應的由來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從眾心理容易造成個人判斷失誤,也容易造成行為錯誤,跟風現象就成了「破窗效應」形成的原因之一。自我約束力不強從眾心理是受別人影響,而未從自我出發,自我約束力不強,自制力不強也是「破窗效應」產生的原因之一。
  • 原來就這是:破窗效應(深度好文)
    但我今天想和各位分享犯罪心理學上的一個理論:破窗效應。這個理論與自律,與我們的成長,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可以說,對於我們的人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先來看看什麼是「破窗效應」。在1969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進行了一項實驗。
  • 原來這就是:破窗效應
    提示:請點上方↑↑↑睡前愛讀  一鍵免費關注
  • 破窗效應:破罐子就這麼摔了?
    破窗效應(英語: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並刊於《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題為《Broken Windows》的文章。
  • 【教育前沿】世界上最偉大的4個教育法則——狐狸法則、甘地夫人法則、破窗理論、刻板效應
    狐狸法則狐狸世界的法則是:成年後的狐狸不能跟父母在一起生活,它們必須獨立養活自己,這也是自然法則。如果你不懂的生存,你就被淘汰。甘地夫人法則讓孩子勇敢面對挫折甘地夫人的兒子拉吉夫12歲時,因病要做手術。
  • 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羊群效應、二八定律……
    譬如在股市中,鱷魚法則就是:當你發現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必須立即止損,不得有任何延誤,不得存有任何僥倖。4鯰魚效應以前,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成活率很低。刺蝟法則主要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7手錶定律手錶定律是指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而當他同時擁有兩隻時卻無法確定。
  • 病人關係就那麼簡單,防止破窗效應就好|破窗效應|公共關係|病人|...
    這成了「婦科醫生被行政拘留」的後遺症之一,後遺症之二就是這個8歲女孩急診救治後在院外死亡事件。這三個事件同時發生一個農曆年內,可想而知對醫院公眾形象和對公眾認知的極大衝擊,這絕對是一次公共關係的失敗。因為醫院從來的形象都是慈善、公益、救死扶傷、天使服務的,而現在公開道歉、公開承擔責任的行為以及不良醫生的形象,讓醫院大受打擊,在一些看似毫無責任的事件中會顯得無力無助。
  • 美國從德國撤軍或引「破窗效應」
    有分析認為,鑑於駐德美軍在維護戰後國際秩序、維繫跨大西洋聯盟方面具有的特殊歷史和現實意義,美方此舉反映出川普政府執政以來,美在「大國競爭」時代背景下,對自身地緣戰略,尤其是軍事同盟關係的再思考與再調整,撤軍計劃本身可能引發的「破窗效應」,更是成為包括德美兩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密切關注與熱議的話題。
  • 想留住一個人,避免「破窗效應」
    二、若想長久,需避免「破窗效應」。一份感情裡,女生多半是真摯的。面對男生的追求,女生不會輕易打開自己的心門;她們性格內斂,無論出於自我保護,還是為了將來的幸福,女生多半會堅守底線。直到有一天,男生通過不懈地努力,徹底徵服女生的心,她才會真正接納對方。並且,在接下來的相處中,女生多半會全力以赴,將眼前的感情抓牢。
  • 盛·趣談 | 經典定律之一:破窗理論
    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 「你為什麼把垃圾扔地上」-心理學十大效應之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由這個實驗發展而來:如果有人打壞了建築物中一扇窗的玻璃而沒有維修,其他人就會因此得到暗示從而打壞更多的玻璃。最終,整棟建築物都回遭到破壞。環境中的一些小的不良現象如果放任存在,就會誘使人們效仿,最終變本加厲。
  • 當你們在一起後,如果想要讓感情長久,就要懂得避免「破窗效應」
    想要讓愛情長久,大家就需要了解並掌握「破窗效應」。破窗效應的原理在於:如果有人將一棟房子上的窗戶給打破並不做維修,那麼這棟房子一定會有更多的窗戶被逐漸打爛。其實,愛情之中一樣有「破窗效應」。在情侶日復一日的相處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有小吵小鬧,如果情侶不及時將引起爭吵的問題給解決掉,那麼未來一定積累越來越多矛盾,愛情的「破窗」也就會越來越多,久而久之,愛情怎能持續下去?想要避免愛情中的破窗效應出現,那就要對第一扇破窗進行及時補救。也就是說,當你們的感情出現了一些小問題時候,你們一定要及時補救。
  • 破窗效應:為什麼忽視細節會給你帶來的無法彌補的後果
    破窗效應會帶給你答案。一、什麼是破窗效應?最近朋友石頭問我,為什麼我在公司做了那麼多功勞公司都不記得,偏偏曠工一次就給他處分了?我安慰他的同時,給他講了心理學中的一個有趣現象——破窗效應。什麼是破窗效應?破窗效應指的是:當戶窗戶完好無損的時候,沒有人會去破壞它的完美,但是當窗戶出現一塊碎玻璃之後,一定會很快出現很多碎玻璃。顧名思義,對於完整的東西,由於害怕受到指責,沒有人會主動去破壞它。
  • 謹記心理學的十大效應,讓我們時刻保持清晰的思維
    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鯰魚效應、羊群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1、蝴蝶效應: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破窗定律,正在毀掉你的人生
    但我們今天不聊自律的問題,我想和各位分享犯罪心理學上的一個理論:破窗效應。這個理論與自律,與我們的成長,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可以說,對於我們的人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2你混的不好可能源於「破窗效應」先來看看什麼是「破窗效應」。
  • 犯罪學家提出破窗效應:雪崩時,每個人都是兇手
    犯罪學家提出破窗效應:雪崩時,每個人都是兇手 2020-12-16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幾個方法,讓孩子逃離「破窗效應」
    你對孩子的一些小毛病、壞習慣的縱容,可能就會讓孩子陷入「破窗效應」。什麼是「破窗效應」?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轎車,並且把他們放在治安情況不同的兩個地區。放在治安差地區的那輛車,車牌已經被實驗者摘掉了,頂棚也被打開,十分方便作案,結果當天,這輛車就被偷了。而放在治安情況較好的那輛車,一個星期以來,也沒有人去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