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湯湯和爆米花 | 作者
胡慎之 | 來源
燁磊 | 主播
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辛巴杜曾做過這樣一項實驗:
他找來兩輛車,一輛車牌摘掉,頂棚打開,結果這輛車當天就被偷了;
另一輛完整地停放著,則一個星期也沒有事,可當他把這輛車的車窗敲出個大洞後,僅僅過了幾個小時,這輛車也不見了。
根據這項實驗,政治學家詹姆士·威爾遜及犯罪學家喬治·凱林提出了「破窗原理」。
該原理認為:
如果有人打壞了一棟建築物的窗戶,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
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破窗原理」描述了社區失序的 5 個階段:
1. 社區開始出現失序的情形,部分居民遷出社區;
2. 未能遷離社區的居民因擔心自身安全,對區內的事務漠不關心;
3. 地區的監察力下降,社區的治安進一步惡化;
4. 區內更多的居民遷走,仍然留在區內的居民則更加退縮,減少外出時間;
5. 外來的犯罪份子入侵社區,令犯罪數字持續上升。
其實,「破窗原理」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
在過馬路等綠燈的時候,看到沒有車過來了,一個人開始橫過馬路,又有幾個人會跟著一起過;
部門為了表決一個新的項目,提出投票,老大首先投了a方案,緊接著大家也跟老大投了,雖然你比較中意b方案,但是你也不好意思違背大家,也跟著投了a。
不知道大家身邊是否也曾發生過類似的「破窗原理」事件呢?當時的情境是如何呢?自己是否也曾被這種示範性的縱容行為影響過呢?「破窗原理」在生活常見,在人身上也照樣應驗。
每個人都有「原罪」,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暴食、色慾……
若你打開這個「潘多拉盒子」,沒有控制好的話,它就會衝出來毀掉你。
但同時,榮格也將它比喻為肥料:又髒又臭,如果使用得當,可以種出漂亮的花。
在你的人性中,隱藏著的「原罪」是什麼?
作者簡介:湯湯和爆米花,胡慎之公號電影專欄作者,愛養羊,愛吃爆米花的電影愛好者。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