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000、身心俱疲 年輕人正在逃離養老機構

2021-01-10 新浪科技

來源:中國經營報

文/李丹

打水、送水、打飯、送飯、導尿、清理大小便……

入職沒滿1年,「就地離職」四個字已經無數次出現在陳立的腦海裡。從早上5點半到晚上6點半,循環往復的體力勞動換得「一個月不到4000元的工資」,陳立計劃著幹滿一年就辭職,轉做社工。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群(圖源:受訪者供圖)

處於黃金期的養老機構,留不住年輕人。

官方數據顯示,我國2.49億名老齡人口中,失能、半失能老人達到4000萬人。與此同時,養老護理從業人員僅有30多萬名。

2013年開始,我國大中專院校陸續開設老年服務等專業,力圖向行業輸送年輕血液。但低薪、重負、矛盾難調……不少相關專業畢業生在完成三年課程後逃離了養老行業,更有甚者從未入行就畢業轉行。

年輕人逃離養老機構,既是結果,又是原因。

行業內素有「至少10年才能回本」的說法,老人支付能力不高、養老機構掙不來錢,壓縮護理人員工資是常規的「節流」手段。反過來,在沒有專業護理人員、人手不足的機構,老人們被困在一眼望得到頭的四方天地。

「未來15年內,從事這個行業的人都不會很舒服。」15~20年,這是行業從業者的心理預期。但,養老的未來,怎樣才能好?

留不住人

「孝道的市場轉包」,社會學家藍佩嘉這樣稱呼那些代子女履行孝道、照顧老人的一線養老護理員。

三年專科,學完養老機構管理與服務、老年人康復治療與訓練、老年人際溝通與活動組織、老年社會工作等課程後,方佩進入了一家醫養結合模式的養老機構。工作兩年來,她「一直在堅持」,但最近,她打算放棄了。

「身體累我不怕,主要是心累。」方佩工作的養老機構分為失能、半失能、失智和獨立四個護理區。在這裡,她見過患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玩大便,弄得身上、床上、牆上到處都是,被無故發脾氣的老人動手打,「挨耳光都算是輕的」。

「(護理員這份工作)不僅社會認同感低,風險還很大,國家目前缺乏法律法規來維護我們在工作中的風險權益。」據方佩介紹,在養老機構裡,老人出現任何問題,無論護理員是否有過錯,都會被院領導和家屬視為「護理操作不當」。

王薔同樣是一名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但她並沒有進入養老行業。幹護理員需要熬夜,需要夜班,她的身體狀況不允許熬夜。

「大部分年輕人,尤其是女生,實習後很難堅持下去。」一般情況下,養老相關專業會安排學生在大三這一年進行實習。方策目前讀大一,儘管還沒上過一線,但聽學姐說過,護理員工作很累、工資很低。即便是在養老機構做院長助理的學長,也有因為壓力過大而選擇辭職的。

養老行業前景好,有數據和事實為證。2017年10月,國務院取消「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降低行業準入門檻。隨後,2019年11月,民政部表示將拓寬養老護理員的職業發展空間,縮短職業技能等級的晉升時間。到2022年底,我國將培養1萬名養老院院長、10萬名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

但與好前景相對應的,似乎是相關專業畢業生正逃離行業的現實。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喬曉春曾調研過北京地區的458家養老機構,調研結果顯示,所有的護理人員中,年齡在40~59歲的佔到了近四分之三。

圖源: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喬曉春論文《養老產業為何興旺不起來?》

「(養老)機構、老人,甚至是老人的家屬都希望年輕的、更具備專業性的人員從事這個行業,但一個現實的問題是,絕大部分養老機構開出的薪水都不高,護理員的工作又比較髒、比較辛苦,很難留住年輕人。」MEDMET中國區CEO張胡斌分析表示。

喬曉春的調研結果顯示,2016年,北京地區護理人員平均每月拿到的稅後工資為2788元。方策目前在濟南,據他介紹,當地養老機構的實習工資大概在2000元/月,正式員工工資在每月3000元左右,包吃包住。

李方元是一位敬老院探訪義工,前後去過10多個養老機構。據他介紹,對於一些護理人員而言,養老機構更像是一個包吃包住的「跳板」,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歷後,一旦有新選擇,護理人員往往會離開。而這些新選擇,通常是社工、家政等比護理工作輕鬆、工資較高的活兒。

機構之困

「在敬老院裡,常常會覺得時間過得特別慢,大家都是吃完了早飯等著吃午飯,吃完午飯等著吃晚飯,吃完晚飯,會有老人感慨『一天終於又混過去了』,語氣當中有些調侃,又有些無奈。」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吳心越曾在一家民營敬老院進行過田野調查。在那裡,大家不約而同用「度死日」來形容自己在敬老院的生活狀態。「度死日」在吳方言中的意思是混日子,沒有新的期盼,也沒有目標。

過去兩年,李方元拜訪過10餘家養老機構,平均每個機構去過7~8次。據他回憶,大多數養老機構中,老人們的生活都比較枯燥。「除了有資歷的敬老院可能會有特色活動,小部分會應付檢查,臨時安排節目。」

「通常來說,收費高的敬老院才能提供細化服務。可能護理人員配置多,分攤到每一個護理人員身上的壓力沒那麼大,也就願意花時間多陪老人。」據李方元觀察,低端老人院普遍人手不足,平均每個護工負責照顧10~12名老人。另一位養老行業從業者祥昊則告訴筆者,對於半自理老人而言,護工配比在1﹕10~1﹕15,而對於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而言,護工配比在1﹕2~1﹕5。

人員配比低,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護理人員無暇顧及老人們的精神需求。而人手不夠,則是因為「養老行業還掙不到錢」,只能通過削減人工支出來控制成本。

餘阿姨經營一家民營養老機構,前期投資400多萬元,目前住著80多位老人,僱有5名護理人員,預計15年才能回本。此前,有研究顯示,62.4%的養老機構需要10年以上才能收回投資。

「目前,我國養老行業的發展主要受政府引導,尤其是公立公營的養老機構,短期內不看投資回報率。」在張胡斌看來,「養老」實際上分為公立公營和完全市場化兩類,儘管兩者做的事情看起來一樣,但內核完全不同。前者是「事業單位提供的一種社會服務」,主要承擔「兜底保障」的作用,而後者則主要針對具有高支付能力、對服務品質有要求的人群。

李方元曾多次去過廣州市老人院,一所在當地具有「領頭羊」效應的公辦養老機構。據他介紹:「那邊的軟硬體條件都很好,入住價格也不貴,大概3000元/月,是『有生之年應該爭取去的地方』。」但由於是「政府示範項目」,供不應求。

據李方元了解,裡面住的老人分為兩個「典型」:由街道或居委會推薦的「三無老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和曾對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老人。而對於普通老人而言,進入公辦公營的養老機構需要排隊,需要等待。

與公辦公營相對應的,則是完全市場化的養老機構。過去幾年,房企系、保險系輪番上演「養老盛宴」。以泰康養老為例,老人們取得入住資格有兩種方式:要麼一次性繳納140萬~300萬元不等的押金,要麼購買保險且累計保費超過200萬元。取得入住資格後,還需要根據戶型繳納金額不等的房間費(通常是上萬元),以及包含物業、保潔、水電費在內的月費等。

「介於公辦公營和完全市場化之間,還有面向中低端消費人群、圍繞剛需的養老需求。」據張胡斌介紹,針對這部分數量龐大的剛需,低費用、僅提供食宿的養老機構是不二選擇。

「假設我到了50歲,我的父母七八十歲,我的收入不高,我父母的退休金也不高,但我還需要工作來養我的孩子,沒辦法照顧父母,這個時候,把父母送到這種低費用的養老機構去,或許是最好的選擇。」在張胡斌看來,這種「夾縫中」的養老機構,更能反映我國當下的現實。

重負之難

「現在的養老行業和15年前的酒店行業類似。」據張胡斌回憶,過去,酒店前臺的年齡也同樣偏大,但隨著酒店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年齡偏大、缺乏專業性的群體被替代。「底層邏輯是酒店的盈利能力在提升,倒逼其僱傭更年輕、更具備專業素養的人員,當然,酒店本身也能提供相對體面的薪水。」

在張胡斌的構想裡,理想情況下,政府的公立公營機構仍然負責「兜底」,完全市場化的養老機構負責提供高端服務,而更多介於兩者之間的、面向剛需的養老機構則向「連鎖化」方向發展。「通過連鎖化、規模化降低邊際成本,擴大品牌認知度。」

回到盈利這一點。喬曉春曾提出,養老產業處於「在臨界條件下掙扎」的狀態:若提高收費標準,有可能導致入住率下降,以及隨之而來的收益下降。換句話說,養老機構的營收和老人的支付意願及能力相關。

為此,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華俊告訴筆者,我國正在擴大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最近幾年,政府工作報告都在講這個事兒,國家醫保局也在抓這個事兒。」

2000年,為解決家庭養老模式難以為繼、老年人長期護理供需缺口加大等現狀,日本開始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該制度先後歷經五次重大變革。「居民從40歲起開始繳納護理保險費,到了真正需要護理的時候,由護理保險支付護理費的90%以上,個人只需要支付10%。」

此外,高華俊還告訴筆者,從2013年開始,「公建民營」一直被列入我國養老改革試點。「各級政府新建敬老院之後,不是說把它變成事業單位,派相應級別的官員來管理,而是通過協議將其交給專業機構來運營。」

「如果說公建民營、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是在構建『人人都能負擔得起』的護理體系,解決支付能力問題,那麼接下來需要考慮的是,能否有相應服務。」高華俊說道。

根據張胡斌的介紹,儘管行業裡一直在推科技賦能、智慧養老,但從目前來看,還是噱頭大於實質。在和科技企業、養老機構團隊溝通了差不多2年後,張胡斌發現,目前自動機器人只能真正解決一件事兒:半夜巡房,判斷是否有異響,「其他的暫時做不到」。

「未來,這個行業還是要回歸到人,需要真正有專業技能、熱愛這個行業、尊重生命的人,這是下限。」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陳立、方佩、王薔、方策、李方元、祥昊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當你感到迷茫或身心俱疲的時候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中,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迷茫,還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身心俱疲。迷茫的時候該怎麼辦呢?也許你可以暫時地冷靜下來,約個人去看一場深夜的電影,或者一個人,找一個僻靜處,看看書。你還可以,出去走走。不帶任何目的性的隨意走走,四處看看。看一看,一向忙碌的你,是否忽視過身邊某處可愛的風景?再想一想,一向忙碌的你,是否忽視了某個人?
  • 和哪些星座談戀愛,會感到身心俱疲?天秤座太優秀
    但是當他們真的和你在一起時,就會發現和你在一起會讓人感覺到身心俱疲,和你呆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讓人窒息,讓人想逃離你的魔爪。今天我們一起來揭秘,究竟和哪四個星座談戀愛會讓你身心俱疲呢?第一名:天秤座和天秤座在一起為什麼會很累呢?
  • 身心俱疲的老師們
    二、各種「進校園」讓你身心俱疲 現在的中小學教師都很忙,特別是鄉村裡面的教師。忙的如果是教育方面的分內事,老師最多是身體累點但不會有怨言,然則教育已成「副業」了,而如過江之鯽的各式各樣的「進校園」的活動,讓教師身心俱疲,苦不堪言呀,什麼「掃黑除惡、戲曲進校園、禁毒宣傳、非法集資、憲法、推普等,這些進校園的所做各種表格,材料和檔案等,可以堆整整一個房間,老師常常說一句笑話:我們不累,因為印表機比我們更累!
  • 疫情持續惡化 美醫護人員身心俱疲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美國醫療系統正在面臨空前的壓力。在南加州等重災區,重症監護病房可用容量更是已經直接歸零。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壓力,讓許多醫護人員痛苦不堪。很多醫護人員已經身心俱疲。 加州護士:疲憊、沮喪、恐懼、 悲傷、痛心。 同時,醫護人員還面臨巨大的精神壓力。美國公共衛生專家預測11月公共假期後疫情大暴發的情況已經出現,全美各地死亡病例數暴增,很多醫護人員長期處於悲傷氛圍中。
  • 「藍委」張嘉郡退選 王金平:可能張父身心俱疲
    臺「立法院長」王金平今天說,可能是張嘉郡父親、前雲林縣長張榮味在雲林縣獨撐局面、身心俱疲,孝順的張嘉郡因此退選。    王金平上午受訪,媒體詢問先有國民黨「立委」李鴻鈞、現有張嘉郡退選,王金平一直強調團結的重要,是否幫忙勸說?    王金平表示,黨怎麼處理這些事情,他都不知道,沒有收到諮詢。像是張嘉郡要退選,他事前也完全不知。
  • 身心俱疲?那些伴侶間避而不談的秘密
    相信熱戀中的情侶都有這些擔憂,開始變得患得患失、身心俱疲。那麼,我們今天來說一說我們避而不談的這些。情侶熱戀或婚前時總是不管幹什麼都充滿激情,聊天話題無所不提,但是在關係越來越親密後來的就是冷靜期。逐漸習慣對方的存在,慢慢不再需要天天在一起,但這樣的轉換是很正常的,兩人感情迅速升溫,到了一定的點,自然是要降溫的。
  • 一種「新型啃老」正在蔓延,老人身心俱疲,年輕子女卻還不自知
    但是,近些年來,有一種「新型啃老」正在蔓延,讓老人們身心俱疲,這種「啃老」甚至比普通的「啃老」更可怕,但是年輕子女卻都還不自知。案例徐阿姨和黃阿姨是相處十多年的老朋友了,她們倆的家庭非常的相似,都有一個4歲的孫子,而且孫子平時也都是她們照顧。
  • 溫柔地照顧自己,不讓自己身心俱疲
    溫柔地照顧自己,不讓自己身心俱疲 在高壓的工作形態之下,大約有半數的員工會產生種種身心俱疲的感覺。儘管壓力、焦慮和沮喪可以同時存在,身心俱疲則是一種明顯精力耗盡的狀況,特徵是喪失動機、疲倦、沮喪、憤怒和不滿足。
  • 某中超老牌俱樂部萌生去意 投資方已身心俱疲
    北京時間12月17日,據《足球報》報導稱,有一家老牌中超俱樂部萌生去意,投資方已經身心俱疲,但卻未必走得了。《足球報》記者了解到,就在2020年這個寒冷的冬天,又有一家老牌中超俱樂部萌生去意,當然,未必走得了,但投資方真的累了,不說萬念俱灰,也是身心俱疲。
  • 香港中評社:蔡英文「一個人的戰爭」身心俱疲
    民進黨近來烽火不斷,蔡英文民調下滑,蔡英文一人身兼數職,他人難以分憂解勞,這場「一個人的戰爭」讓蔡英文這個「三軍統帥」身心俱疲。文章摘編如下: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黨主席蔡英文在黨內輔選會議當眾修理黨團總召柯建銘,引起側目。除凸顯個人修養與政治火候,蔡英文大發雷霆的背後,耐人尋味。
  • 李宗瑞事件電影男主角公布 主演曝「身心俱疲」
    《有罪》男主角陳少邦表示接演該角身心俱疲網易娛樂9月22日報導 據臺灣媒體報導,電影《有罪》翻拍震驚全臺的「李宗瑞事件」,由大陸導演魯宗嶽執導,21日公布男主角是38歲港星陳少邦。他透露電影拍到自己身心疲憊,幸好導演適時開導也讓他充分休息,總算能調整心態、心理平衡,尤其是終於確定香港檔期,11月11日上映,也讓他心中大石放下。《有罪》去年3月準備開拍碰到一連串問題,不是男主角落跑,就是李宗瑞本人說要喊告,導演魯宗嶽更透露選角時被臺灣許多經紀公司聯合抵制,「雖然知道李宗瑞事件很敏感,但也沒想到會發生這麼多障礙。」
  • 一場春夢,讓都市白領人財兩失,身心俱疲
    一場春夢,讓都市白領人財兩失,身心俱疲。凝視深淵,終將被深淵吞沒。所有命運贈與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 不要為愛盲目,輕易的愛上這三個星座,會身心俱疲
    而且射手座就像是握不住的沙,你抓得越緊,她們就越想要逃離,因為你的愛束縛了她們的向陽生長,所以愛上射手是痛苦的,因為即使你看見了她們,卻抓不住她們,只能看著她們從自己手中離去。然而在戀愛裡的白羊座實在是令人身心俱疲,她們的脾氣很大,經常發火,往往不知道為什麼,就突然鬧起了脾氣。而且說話不經過大腦,經常在爭吵中說些傷人的話,一點也沒有考慮另一半的感受。雖然她們的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但是人心都是肉做的,並不是所有人都經得住「狠話」,所以不要輕易愛上白羊座,除非你受得住對方的脾氣。
  • 10天後,身心俱疲,淚眼模糊,3星座措手不及,說散就散
    十天之後,身心疲憊,淚水模糊,三個星座措手不及。他們說他們會離開。水瓶座水瓶座的人,他們隨性灑脫,又追求自由,仿佛什麼事情都不能阻止他們最自由的嚮往。在生活中,這樣的水瓶座當然會有很多的朋友,尤其是對他們有好感的異性。
  • 【按摩店推薦】身心俱疲的你,是時候來一場舒緩治癒的按摩了
    一轉眼到了summer學期, 相信不少人馬上就要經歷長達許久通宵熬夜,然後身心俱疲。 在RB日日久坐,肩背特別酸痛,頭總是有昏昏沉沉的感覺。
  • 男2回味無窮,男1身心俱疲
    3、陳延迪:「應付式」的約會,身心俱疲心動的信號3:約會結束後的細節!男2回味無窮,男1身心俱疲!之所以要將男1陳延迪放在最後說,是因為男2男3經過一天約會下來,最後都變得情緒高漲。但如果是抱著「應付」的心態去約會,難免會落得「身心俱疲」的結局。對於首輪約會結束後,各位男嘉賓們的表現,你又有什麼想說的呢?
  • 身心俱疲之下,美國出現了史上最大...
    身心俱疲之下,美國出現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公共衛生官員離職潮。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
  • 四十不惑是閱歷增加的頓悟還是身心俱疲的無奈?
    如果你問我,四十不惑是閱歷增加的頓悟還是身心俱疲的無奈?我的回到是兩者都有。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對自己所面對的感情亦或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迷茫不知所措,有甚者,惶惶不安。曾有人講,現代人兩三年的感情生活和人際關係甚至超過父輩二三十年所經歷過的,大多數的城市青年也許不用等到「四十不惑」,就已歷經人生,滿是身心疲憊。
  • 身心俱疲的時候就是你升華蛻變的時機!
    這時候他還堅信我只要堅持就還有曙光,還有希望,他艱難的堅持著,只可惜這樣的堅持是消極的,沒有生力的,最後的時刻,隨著他堅信意志的垮塌宣告結束和放棄;還有一種人,他不急不躁,他是一個懂的操控時間的人,他將自己對未來的美好期望,放在心裡,他給自己的期望設定了很多的小的時間節點,他不是天才,他很努力,很懂的自己的需求和能力,面對遙不可及的期望,他分割了時間,他讓自己跟隨自己設定的時間點不斷成長進化,他一開始也遇到了身心俱疲的時候
  • 愛在身心俱疲時,你也會被用力的擁抱
    你在身心疲憊時,覺得愛情有時候挺好的,它不是你的全部,卻足夠溫暖你一生所有的疲憊。作者|人青愛情絕對不是你身心俱疲的慰藉品,只是有愛,我們才會疲憊時感受愛的簡單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