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我們來為大家介紹一個很有趣的題材,一如標題所講——老鼠。「倉鼠有餘糧」寓意著豐收富足的年份,因此,老鼠在我國的傳統繪畫裡頭,也是一個比較常見的題材。但是,如果說畫一隻老鼠就能賣到200萬的話,那絕對是天價。不過,如果是齊白石老人畫的老鼠,那又另當別論。大家不妨參照下圖。
這圖就是白石老人的《老鼠翻油圖》。這幅作品在2010年的上海天衡秋拍上,賣到了620萬的天價。這是一幅長條,畫的上方是一個燭臺,而下方是三隻小老鼠。顯然,燭臺已經被偷油吃的老鼠打翻了,紅色的蠟燭濺了一地。三隻老鼠正趴在地上,專注地吃著燈油。整幅作品非常簡潔,細節也十分清楚。但是相較白石老人的其它畫作,鼠燭圖確實簡單了許多。為什麼齊白石的《老鼠翻油圖》能賣到600萬?我們不妨將畫作放大十倍,來看看老鼠的鬍鬚,答案當更加清楚。如下圖。
我們都知道白石老人的作品,不僅有傳統國畫的意境,而且他的工筆畫更是臻至化境。白石老人的蝦、蟬、蟋蟀等小動物、小昆蟲,全都細節到位、惟妙惟肖,十分傳神。而他畫的老鼠,亦是如此!大家不妨參照上圖,紅色箭頭下的老鼠,是否全都栩栩如生?三隻老鼠全都在偷吃燈油,它們的鬍鬚最為精妙。鬍鬚的根數、鬍鬚的長短、鬍鬚粗細、鬍鬚的分布角度全都完美呈現。儘管只是寥寥數筆,卻是白石老人最深厚的功力體現。這些鬍鬚的刻畫,把這三隻老鼠畫活了。難怪專家會說:「放大十倍,看看鬍鬚」。
這幅畫雖然是寫意,但用墨技法嫻熟高超,寥寥幾筆便將畫中的3隻老鼠描繪得栩栩如生,將傳統寫意畫水墨暈染的技法發揮得淋漓盡致。這種筆法看似簡單,實則需要畫家深厚的繪畫功力以及對生活極致的觀察能力。這一點也是齊白石早期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出身貧寒,簡陋的居所裡常常有老鼠「為伴」,但他能夠苦中作樂從這些小生命中體味生活的樂趣,這是十分難得的。
正如畫中所寫的那首打油詩一樣齊白石的繪畫充滿了生活的詼諧幽默,同時他還善於汲取身邊的不同樂趣,用來描繪生活氣息;善於提煉生活的可用素材,用來刻畫精緻藝術;善於擷取藝術的相關精髓,用來豐富詩意繪畫。因此他的畫沒有文人的附庸風雅之氣,看似漫不經心,實則妙不可言,給人無窮的藝術遐想空間。
白石老人的老鼠畫有許多,這和他本人屬鼠也是有關係的。每逢鼠年的時候,求畫的人極多,因此白石老人的鼠燭圖往往供不應求。白石老人來自湖南農村,他的作品大多真實有趣、詼諧幽默,這幅《老鼠翻油圖》的主題在題跋中已寫得十分清楚——「稻粱滿地待鼠收,打碗翻盞太自由」。白石老人還說過:「說話要說人家聽得懂的話,畫畫要畫人家見過的東西。」這大概就是這幅作品,能賣到600多萬的原因所在吧。
著名畫家黃永玉,他畫了一個老鼠賣了36萬,對於他這個級別的畫家,這個價格並不是很高,但是網友們坐不住了,紛紛表示:「這畫鑲金子了?賣得這麼貴」。老鼠畫是黃永玉先生最喜歡的一個題材,而且黃永玉先生筆下的老鼠,都有類似的特點狡猾可喜、機警伶俐,當然,有的也十分貪婪可笑。但是,這些畫作的題字卻都詼諧幽默、誇張稚拙。當然,這幅畫的關鍵點,還在於老鼠自身,而且是在老鼠的肚子裡頭。畫中的老鼠踩中了陷阱,但是這隻老鼠非常了不起,因為它的力氣極大,居然硬生生地掰開了老鼠夾,為何如此厲害?這隻老鼠的肚子說明了一切!
圓鼓鼓的肚子,說明這隻老剛剛吃了一頓大餐。這個細節也間接反映了老百姓的富足。這才是這幅畫鼠趣圖所要體現的中心。豐收的季節,連老鼠都開始講究健身了,更何況是人類呢?所以,畫中老鼠的肚子,才是這幅畫的靈魂所在。這隻老鼠,體現了鄉野風情的閒適詩意和藝術家對日子的酷愛之情。黃永玉先生的老鼠,把老鼠和餐具等日常元素引入國畫裡頭,不僅拓展了文人畫的題材,也讓藝術家的境界得到更新。整幅畫雖然筆畫簡單,結構簡約,但卻栩栩如生,凸顯了尋常百姓的質樸生活。這不正是對生活的一種熱愛嗎?
對此網友紛紛表示「今年是鼠年,看了這鼠畫得好,畫得好逼真,畫活了象真的一樣,點讚贊贊!」「專家說看哪裡就看哪裡…小鳥看眼睛,老鼠鬍鬚…貓可能要看爪子」「說實話花的是挺好 但這老鼠要不是齊白石畫的 可能兩萬都不好賣」「拿毛筆畫出這鬍鬚也真的不簡單,別人真的很難畫出這效果。再加上畫家的提筆印章所以值錢,別說畫了,就蓋個章估計也能賣個幾十萬吧。」大家對此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