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曾在青春懵懂時期追過那麼幾個偶像,那麼你曾經追的那些偶像的現狀如何了呢?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90後曾追過青春人氣歌手陳翔。
眾所周知,現如今的陳翔,已從青春人氣偶像變成了網友口中丟掉音樂才華的中年油膩男,這一切究竟是為何?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展開討論!
第一,事業
2010年,21歲的陳翔通過參加湖南衛視選秀娛樂節目《快樂男聲》的比賽,最終獲得成都唱區冠軍、全國總決賽第五名,自此正式進入演藝圈。同年,陳翔發布了第一支個人主打單曲《煙火》,引發全民試聽,歌曲播放量高於當時許多熱門歌手,一時收穫了大量人氣。
相信在那個時期,有很多人都曾被他乾淨的氣質,溫暖的笑容、獨特的歌聲、謙遜的性格以及赤子般的真誠所打動。在當時那個浮躁的演藝圈裡,大多數明星都在努力吸粉,而他卻像一股難得的清流,低調青澀單純。
網絡上給陳翔的簡介是:陳翔,內地新生代超人氣唱作才子,在演唱、戲劇、主持上都有多棲發展。快樂男聲全國五強選手,兩次周冠軍,成都唱區冠軍。聲音有點小迷幻,安安靜靜唱歌時,憂鬱的眼神電力指數絕對超過五顆星。
首張個人創作EP《初告白》於2011年10月全面發布,開啟全新音樂旅程,銷量與口碑俱佳,並於2011年底,改版為《初告白 愛降落》專輯。陳翔是近年內地樂壇的一匹黑馬,在2011年囊括了包括中歌榜在內的多個頒獎禮的新人獎。主打歌《告白》一經推出便席捲全民試聽,並獲得中歌榜年度金曲……
我們可以看到,以上這些天花亂墜的簡介,大多關於音樂。「人氣唱作才子」「內地樂壇黑馬」如此之高的評價,讓我們都以為他就是要走歌手路線,在樂壇開始一番作為。但沒想到的是,他最後卻跨界拍戲了!
演戲初期,陳翔拍了很多青春校園愛情微電影,後面又拍了很多配角戲,期間也有發布過音樂專輯,但到17年後作為歌手出道的他則完完全全地跨界了,直接放棄了寫歌、出專輯,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跨界演員。
相比於都是快樂男聲出道,籤約在同一家公司,事業卻如日中天的華晨宇來說,陳翔則是要歌沒歌,要作品沒作品,要代表作沒代表作,很多人將陳翔評價為了「歌手出身的混子演員」,既沒做好歌手本職,也沒做好演員。
而現在的陳翔,又轉型為了綜藝咖,經常參加一些綜藝節目,此前曾身陷劈腿醜聞中,但好像也沒有影響他的綜藝資源。只能說某衛視為了看點沒有原則!可能是在娛樂圈待久了,又一直沒做出什麼成績,如今陳翔的形象也一反往日純真,變得油膩圓滑。
第二,情感
說完了陳翔的事業,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陳翔的感情經歷,再來分析一下他是如何敗光好感,以及丟掉路人緣的。
2013年,陳翔拍攝電視劇《淑女之家》時,在劇場與毛曉彤相識,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後,兩人漸生情愫,並開始交往。2015年9月,陳翔和毛曉彤相伴出遊一事被媒體曝光後,兩人也在微博上公開甜蜜互動,並承認了戀情。
熱戀中的兩人,同時也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但就在這時,陳翔卻被曝出劈腿。2017年10月,陳翔通過微博承認了與毛曉彤分手 ,結束了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的兩年戀情。
關於陳翔毛曉彤分手的原因,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我們還是來總結一下,因為小編最近看到一些網絡消息,竟然還有健忘症說什麼因為聚少離多。一句話總結——因為陳翔劈腿江鎧同,毛曉彤果斷分了手!
最後,我們再聊聊陳翔是如何用感情經歷敗光好感和路人緣的!
原因一,毛曉彤曾說,她和陳翔交往是奔著結婚去的,但就這樣一個信任陳翔,把自己真心都交給他的女孩子,並沒有收到對等的感情,換來的只有背叛。劈腿傳聞曝出後,毛曉彤考慮到可能會影響到男方的事業,因此並沒有徹底將事情公之於眾。但陳翔卻放任自己的粉絲去攻擊污衊毛曉彤,自始至終沒有道歉,也沒有承擔應有的責任,反而在綜藝節目裡大哭賣慘來博取眼球。
第二點,和陳翔分手一年後,事業上始終沒有大紅大紫的毛曉彤又陷入了父親控訴自己的風波中。面對親生父親昭告天下般的指責,毛曉彤已經夠倒黴了,但沒想到事情一出,原本早已敲定的劈腿案,陳翔團隊卻反咬一口,趁亂說毛曉彤賣人設買公關稿,並表示毛曉彤當年就是靠著這樣的手段來黑陳翔的。當時,陳翔的工作室更是發布了一條「善有善報」的朋友圈來暗諷毛曉彤。這一系列操作,都讓陳翔再次敗盡好感。
第三點,最近陳翔現身綜藝節目《哎呀好身材》,並主動提起和毛曉彤的昔日戀情來博關注,說自己從來沒在別人面前提過為什麼自己被稱為「渣男」,曾經他有一個半月過著黑白顛倒的生活,除了失眠之外,他還把自己最心愛的吉他砸得稀爛,自己的承受能力原來遠沒有想像中那樣強……
而讓人搞不明白的是,陳翔說這些究竟是想表達什麼?訴苦?事情過去這麼久了,我們並沒有看到他有認真地審視自己的劈腿行為,也沒有看到他反思自己在和毛曉彤的感情中是否有投入。關於那段失敗的感情,事後受害者沒有再提過,反而是作惡者不斷拿這件事蹭熱度,行為可謂讓人作嘔,而這也令陳翔徹底敗光路人緣。
如今的陳翔,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赤誠有才的音樂少年,不僅丟掉了音樂才華,也敗光了所有的好感,如今只剩油膩和圓滑。對於陳翔的故事,我們有所唏噓,但他並不值得我們同情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