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開始主體結構施工,預計2022年底建成

2020-12-07 北京日報客戶端

坐落於城市綠心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閒組團,與行政辦公區隔大運河相望——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是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兩環、一心」規劃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7月19日,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從北投集團獲悉,劇院項目首根工程樁近日順利開鑽,標誌著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工程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計劃春節前三大建築完成主體結構封頂。

三大建築效果圖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項目建設。」作為三大建築項目的全過程代建單位和共享配套設施項目的投資建設主體,北投集團承擔著項目開發建設任務,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工程建設推進較為順利,上半年項目止水帷幕工程順利實現全面封閉。4月30日,三大建築項目土護降工程全面完成;7月初,劇院項目首根工程樁順利開鑽,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工程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

三大建築施工現場

三伏天烈日當頭,工人們冒著高溫在現場有條不紊施工。根據安排,三大建築計劃於今年9月底具備主體工程施工條件,2021年春節(2月12日)前完成主體結構封頂,2021年底前實現外立面亮相,2022年底完工。三大建築共享配套設施項目也在同步實施,本月將啟動工程樁實施,2021年春節前完成主體結構的60%,2021年6月實現主體結構完工,2022年底完工。

三大建築共享配套項目效果圖

作為通州大運河畔崛起的新地標,三大建築各具特色,運河文化深度交融其中。

城市副中心劇院又名「文化糧倉」,集演藝演出、藝術創作、藝術教育、現場體驗等功能於一體,項目負責人介紹,其設計理念源於通州古糧倉和運送物資的船舶。劇院項目建築面積約12.53萬平方米,高49.5米,歌劇院、音樂廳和戲劇院三個表演藝術的「文化容器」,分別設有1800個、1600個和1000個座位。

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又名「森林書苑」,集知識傳播、城市智庫、學習共享等功能於一體,其設計理念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赤印」,屋頂的樹狀建築結構宛如森林傘蓋,以銀杏樹葉片為靈感來源,體現出圖書館傳承知識、傳播文化的功能定位。據介紹,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定位為現代大型省級公共圖書館,建築面積約7.5萬平方米,建築高度為22.3米,設有古籍文獻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架閱覽區、智慧書庫、報告廳等功能分區,日接待量約為5000至8000人次。

首都博物館(東館)又名「運河之舟」,集收藏保管、開放式展陳、科學研究、社會教育、文保修復等功能於一體,其設計理念源於古運河圖景中的船、帆、水三個元素,以運河為線索,將歷史文化融入建築,南側形似巨帆,高高揚起;北側形如船隻,堅實厚重,描繪出一副運河圖景。首都博物館(東館)定位為智慧型綜合博物館,建築面積約為9.7萬平方米,建築高度35米(最高點48米),日接待量約為6000人次。

三大建築共享配套設施是由北投集團投資、建設、運營的優質資產,項目總建築規模約 30萬平方米,集商業配套、餐飲服務、地鐵交通、能源保障、文化創意、親子娛樂、藝術培訓、共享停車於一體。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國際一流的商業共享空間,為遊覽三大建築及城市綠心的遊客提供高品質的配套服務。

相關焦點

  • 劇院圖書館博物館 副中心三大建築主體結構施工
    原標題:副中心三大建築主體結構施工   本報訊(記者孫杰)坐落於城市綠心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閒組團,與行政辦公區隔大運河相望——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是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兩環、一心」規劃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三大新地標即將拔地而起。
  • 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地標2023年建成交用!
    在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博物館、歌劇院這三大文化建築已經成為了市民翹首企盼的文化休閒場所,也將是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地標之一。目前三大建築已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2023年上半年竣工交用。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進展來自北京新聞廣播在城市綠心的萬畝森林中,有三座標誌性的文化建築,分別取名運河之舟、森林書苑和文化糧倉。
  • 打探重慶龍興足球場:地下室主體結構預計年底完工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譚鈺欣來自重慶兩江新區的消息,正在修建的重慶龍興專業足球場,預計在年底完成地下室主體結構工程。賽場按照FIFA(國際足聯)標準進行建設,建成後可供6萬人同時觀賽,除了承辦2023年足球亞洲杯以外,還將引進各類國際國內賽事。
  • 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預計2021上半年結構封頂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12月15日,北京市召開「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城市副中心建設專場。副中心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副中心工程辦主任王承軍介紹了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及配套共享設施的建設進展。
  • 城市副中心圖書館計劃於2022年底完工,日接待量最高可達8000人次
    (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圖書館項目,近日完成首根鋼柱的安裝工作,整個項目將安裝144根鋼柱,每根鋼柱都將被裝飾成「樹幹」造型。)(圖為圖書館沙盤模型。本報記者 白繼開攝)作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圖書館項目,日前完成了首根鋼柱的安裝工作。整個項目將安裝144根鋼柱,每根鋼柱未來都將被裝飾成「樹幹」,加上屋頂以銀杏樹葉片為靈感的傘蓋結構,為市民營造「森林書苑」。
  • 主體結構開始施工 重慶龍興足球場輪廓初見雛形
    近日,筆者從中建八局重慶龍興足球場項目部了解到,該項目主體結構施工已正式開始,將於年底完成地下室施工。作為重慶市打造的首座專業足球場,也是國內在建的規模最大的專業足球場之一,重慶龍興足球場將成為2023年亞洲杯的比賽場地之一。
  • 打探重慶龍興足球場:地下室主體結構預計本月底完工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文化節上了解到,重慶龍興足球場正在加緊建設,地下室主體結構已完成約60%,計劃12月底完成地下室主體結構。重慶龍興足球場建成什麼樣了?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現場進行了打探。球場以「重慶氣質的足球殿堂」為設計理念,融入了「飛輪」、「風車」的概念,規劃、景觀和建築設計包含匯聚、旋轉、上升的流暢曲線等元素,體現重慶火辣的生活方式、火紅的發展勢頭以及火熱的足球激情,塑造與城市氣質、足球文化相呼應的獨特城市地標
  • 北京城市副中心東夏園綜合交通樞紐正式動工
    北京發布11月30日電 記者昨日從通州區了解到,城市副中心多項交通基礎設施有了新進展。東夏園綜合交通樞紐正式動工,建成後將成為城市副中心對外交通與內部交通的核心銜接點。此外,通馬路(京哈高速公路—京津高速公路)道路工程項目也已獲批。
  • 常益長高鐵預計2022年底試運行 - 常德日報
    記者從視察活動中獲悉,備受社會關注的常益長高鐵預計2022年10月開始聯調聯試,年底試運行。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餘懷民,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先蒙、羅少挾、戴君耀、楊新輝、宋雲文、楊易參加視察。副市長湯祚國陪同視察。 今年1月至8月,全市共完成交通建設投資44億元,佔年計劃的73.8%。
  • 2021年春節前,副中心政務服務大廳主體將完工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城市副中心建設專場」今天(12月15日)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副中心政務服務大廳將打造成「數據共享、信息復用、遠程交互」三位一體的服務新模式。
  • 新地標,城市副中心將添森林網紅圖書館
    作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圖書館項目——日前完成了首根鋼柱安裝。整個項目將安裝144根,每根鋼柱未來都將被裝飾成「樹幹」,加上屋頂以銀杏樹葉片為靈感的傘蓋結構,將營造出「森林書苑」的觀感。城市副中心圖書館效果圖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建築面積約7.5萬平方米,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高度22.3米。圖書館設有古籍文獻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架閱覽區、智慧書庫、報告廳等功能分區。日接待量約為5000至8000人次,計劃2022年12月底完成工程竣工驗收。
  • 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糧倉」什麼樣?帶您從裡看到外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中規模最大的劇院項目,預計於2021年上半年實現鋼結構封頂。記者探訪發現,項目部近日上線了「智慧工地」系統,利用大數據分析,讓工地長出了「眼睛」「耳朵」「鼻子」,看得到違規、聽得到噪音、聞得到粉塵,實現了精細化管理和施工。
  • 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糧倉」什麼樣?本端帶您從裡看到外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中規模最大的劇院項目,預計於2021年上半年實現鋼結構封頂。記者探訪發現,項目部近日上線了「智慧工地」系統,利用大數據分析,讓工地長出了「眼睛」「耳朵」「鼻子」,看得到違規、聽得到噪音、聞得到粉塵,實現了精細化管理和施工。
  • 在山谷森林中讀書,城市副中心打造「森林書苑」
    作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圖書館項目,日前完成了首根鋼柱的安裝工作,整個項目將安裝144根,每根鋼柱未來都將被裝飾成「樹幹」,加上屋頂以銀杏樹葉片為靈感的傘蓋結構,為市民營造出「森林書苑」的觀感。城市副中心圖書館設有古籍文獻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架閱覽區、智慧書庫、報告廳等功能分區,日接待量約為5000至8000人次,計劃於2022年12月底完成工程竣工驗收。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建築面積約7.5萬平方米,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高度22.3米。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1000多名工人正緊張施工。
  • 國內最大,預計2022年建成,這個中醫院項目主體封頂了!
    南都街坊口碑榜深調研活動幾乎所有人在近距離感受項目後都深深折服於它的規模之大、設計之美、建造之精而就在前天市中醫院光明院區項目再傳主體結構封頂佳訊這意味著項目距建成又跨進了一步歷經389天終於迎來了主體結構封頂聽聽他們怎麼說……市中醫院院長易鐵鋼在致辭中表示,市中醫院光明院區工程自立項以來,得到了多方幫助,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迎來封頂。
  • 北京城市副中心拉開建設框架
    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開工、城市綠心今年9月底開園、智慧綜合管廊上半年全部建成……一批有著重大影響的工程紮實推進,標誌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1月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城市副中心處處生機勃勃,由打基礎階段邁入拉開城市框架、全面提升城市功能、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 北京朝陽醫院東院預計2022年底投用,位於朝陽常營
    新京報快訊(記者戴軒)10月18日,伴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完成,位於朝陽區常營回族鄉的北京朝陽醫院東院工程順利完成主體結構封頂,開始轉入二次結構、幕牆施工,裝飾裝修及機電設備安裝階段,預計2022年底全面投入使用。
  • 深圳大運交通樞紐,計劃2022年建成
    >> 四線交會連結城市 大運樞紐銜接的城市軌道交通,包括既有線路地鐵3號線以及在建線路包括,14號線、16號線和33號線。
  • 北京城市副中心東夏園綜合交通樞紐開工,效果圖搶先看
    未來,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附近將增添一座集地鐵、普通公交、微循環公交和自行車等多種交通方式為一身的綜合交通樞紐。記者從首發集團公聯公司了解到,城市副中心東夏園綜合交通樞紐日前正式動工,開始基坑圍護結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