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看不懂,不能理解、不能接受,到爭相湧入,越來越多的投資人扎堆進入「新經濟」投資賽道。當資金聚焦在95後、00後的消費模式上,從網際網路醫療到潮玩,「新經濟」賽道為何引得投資者競相逐鹿?
我們不妨從最近赴港上市的泡泡瑪特、京東健康角度出發,去了解投資人看好的新投資賽道有何獨特優勢?
泡泡瑪特:小小盲盒大大市場
12月11日,國內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登陸港交所,「潮玩文化第一股」正式誕生。泡泡瑪特此次發行價38.5港元,股價最高時達到81.75港股,按此計算泡泡瑪特市值最高時超過千億港元。
也許對於很多人來說,「泡泡瑪特」四個字是一個全然陌生的名詞,但「盲盒」卻是年輕一代的心頭好。
所謂「盲盒」,顧名思義,就是消費者在打開之前並不知道是什麼,裡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正是這種不確定帶來的消費刺激,讓年輕人熱衷痴迷。百度指數顯示,泡泡瑪特的用戶畫像年齡分層集中在20至39歲,對應80至90後,乃至00後。
「盲盒」經濟:用戶養成制
2010年11月,北京泡泡瑪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泡泡瑪特)成立,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在北京創立了第一家線下店鋪。然而從成立到2016年「盲盒」推出之前,泡泡瑪特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16年,泡泡瑪特推出「盲盒」,一炮走紅,迅速成為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
在業務分布上,結合「盲盒」,IP運營成了泡泡瑪特的核心業務。根據招股書信息,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瑪特運營93個IP ,包括12個自有IP 、25個獨家IP及56個非獨家IP 。目前,已有4個IP產生的累計收入分別超過人民幣1億元,同時,泡泡瑪特預計今年將推出超過30個新IP。
造型獨特的玩偶,深入人心的IP,再加上不可確定性的刺激,讓年輕一代逐漸養成了盲盒消費習慣。當用戶已養成,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逐步完善,不斷增加IP數量以及產品系列,通過線上線下營銷、聯名、展會等方式擴大影響力,鞏固粉絲群體,最終成就了泡泡瑪特。
根據泡泡瑪特披露的信息,目前泡泡瑪特線下直營門店已經突破了150家,擁有超900臺機器人商店,深度覆蓋了全國63個城市,併入駐中國港臺、歐美、東南亞和澳洲等22個地區和國家。2020年雙十一,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以1.42億元的最終銷售額,成為玩具類目首位「億元俱樂部」成員。
「盲盒」更是讓泡泡瑪特業績一路飆漲。招股書顯示,泡泡瑪特2017年上半年成功扭虧為盈,2017-2019年營收分別為1.58億、5.14億、16.83億,淨利潤為156萬、9952萬、4.51億,近兩年同比增速分別上升6119%和353%。短短三年,營收和淨利潤實現了「三級跳」。泡泡瑪特在保持業務高速增長的同時,經營現金流管理也非常優秀,截至2020年4月末,泡泡瑪特手握近7.9億元現金及等價物。
不僅是利潤增長,作為一家玩具公司,泡泡瑪特的毛利率也高的令人咋舌,2017至2019年,泡泡瑪特的毛利率從47.6%增長至64.8%,這份成績單足以力壓玩具行業的多個巨頭。
投資方斬獲百倍回報
泡泡瑪特的融資過程,就是潮玩破圈的過程。
曾經放在創投圈,泡泡瑪特可以說是任何一個投資人都會PASS掉的項目,在潮玩破圈之前,很少有投資人願意投這家公司。但當95後、00後站上消費的主舞臺,「盲盒」成為年輕人的愛好,「潮玩」成為越來越多投資人關注的對象。
自2010年成立以來,到2020年成功上市,泡泡瑪特先後經歷了10次融資(包括IPO上市),這其中的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創業工場、啟賦資本、華強投資、金慧豐投資、黑蟻資本、正心谷資本、華興資本、益祥資本等投資機構。其中紅杉中國在IPO前持有泡泡瑪特4.87%的股權,是最大的外部機構股東。
2017年1月,泡泡瑪特登陸新三板,隨後在2019年4月摘牌,摘牌前市值20億。2020年12月11日登陸港交所後,市值突破千億。這樣的表現,也讓投資人斬獲豐厚的回報,早期投資方甚至獲得百倍回報。
值得注意的是,泡泡瑪特作為「潮玩文化第一股」,在上市時並沒有設定基石投資人。然而「盲盒」最終成功通過了市場的檢驗。對於泡泡瑪特的成功,投資方有一致的共識,「泡泡瑪特成功的核心絕對不是因為盲盒,而是將設計、供應鏈,再到最後的零售終端形成了的平臺化能力。」
泡泡瑪特董事長王寧曾公開表示:「我常常說,也許再給我們五年時間,大家回過頭看泡泡瑪特,會覺得我們是國內最像迪士尼的一家企業,我們不一定像就迪士尼一樣拍那麼多電影,但是我們也許會像迪士尼一樣,擁有很多非常有價值的超級IP,我們會用各自不一樣的方式去孵化IP,去挖掘並把IP進行商業化」。
京東健康:搶佔網際網路醫療「第三極」
12月8日,京東健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京東健康」)正式於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據港交所公告,京東健康公開發售價定為每股70.58港元,若不行使超額配股權,全球發售募集資金淨額約265億港元。
網際網路醫療上市巨頭正式迎來「第三極」。此前,阿里健康(00241.HK)、平安好醫生(01833.HK)已經先後在港交所上市。
上市至今,京東健康股價漲幅近50%,市場表現非常亮眼。
最年輕京東系獨角獸
京東健康是京東旗下經營大健康業務的子公司,業務包括醫藥電商、網際網路醫療、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健康服務等四大板塊。儘管京東已經布局大健康業務近十年,但實際上,京東健康於 2018年正式註冊公司,2019年5月才正式宣布獨立運營,可謂是最年輕京東系獨角獸。
根據招股書,京東健康的業務主要是兩項:線上零售藥房業務和在線醫療健康服務。京東健康的線上平臺利用京東健康的品牌知名度,龐大且不斷增長的用戶群以及專有技術平臺,提供更為豐富的產品品類,與京東大藥房形成良性互補、各揮優勢。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東健康累計用戶數超1.5億人,其中醫藥零售年度活躍用戶超7250萬。上半年,京東健康的日均在線問診量近9萬人次,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近六倍。
作為京東集團子公司,京東健康充分享受了來自京東的物流服務、技術、用戶流量、付款處理以及市場營銷及行政服務等多方面的支持。尤其是來自物流方面的優勢,有望成為京東健康下半場發展的重要助力。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東健康平臺上擁有超過9000家第三方商家,京東健康第三方藥品批發交易平臺 " 藥京採 " 下遊採購商家超過17萬。京東健康與京東集團合作,利用其遍布全國的配送基礎設施網絡,包括11個藥品倉庫和超過230個其他倉庫,迅速搶佔市場。
京東健康提交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京東健康的經調整淨利潤分別為2.09億元、2.48億元、3.44億元。2020年上半年調整後淨利潤為3.71億元,同比增長46%。增速同樣高於過去兩年。經調整淨利率則分別為3.8%、3.0%、3.2%以及4.2%。
機構扎堆網際網路醫療賽道
劉強東曾說「健康這個領域做好了,能再造一個京東」。京東內部對於京東健康的期待,來源於對網際網路醫療前景的期待。
今年以來有關網際網路醫療的政策不斷發布,線上醫療醫保問題,打通線上線下服務閉環,加快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和「網際網路+藥物流通」,充分發揮在線醫療優勢,支持和幫助醫藥電商發展。近日,國家衛健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中國已經有900多家網際網路醫院,遠程醫療協作網覆蓋地級市2.4萬餘家醫療機構,5500多家二級以上醫院可提供線上服務。
網際網路醫療是一個規模龐大,前景廣闊的賽道,也是機構投資者非常青睞的投資賽道,這也使得京東健康成為機構投資者重點聚焦對象。
今年8月,京東健康完成了B輪9億美元的融資,融資後估值達到300億美元,投資者包括長期看好醫藥領域的高瓴資本。上市之際,機構端基石投資者也是星光熠熠。引入6名基石投資者,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知名對衝基金老虎環球(Tiger Global)、貝萊德(BlackRock)、高瓴資本清池資本及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合共認購約13.5億美元(約105.3億港元)股份。華興資本在2019年5月的A輪融資中就擔任其獨家財務顧問。
此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霸菱亞洲投資旗下Triton Bidco Limited與CPE ChinaFund、中金資本、益祥資本等也都參與了京東健康的投資。
結語:
無論是潮玩還是網際網路醫療,隨著經濟模式不斷更新,新的投資賽道不斷湧現。敏銳的投資人只有不斷尋找到消費者關注的痛點,才能找到真正具有投資價值的公司。
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