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筆袋子」陳布雷一生寫了無數文章,最後卻被一篇文章逼死

2021-01-08 騰訊網

說起蔣介石身旁的謀士,是數不勝數的,但是提起他的筆袋子,那就不得不提陳布雷,陳布雷可謂是蔣介石的御用代筆,蔣介石的所有文件都是他代寫的。

陳布雷的本名原本是陳訓恩,他出生在清末,那時候正是清朝末年風起雲湧的時候,而陳布雷由於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他眼看著自己所處的傳統舊官僚從興盛到衰敗的全過程,原本接受傳統儒家教育的他,也打算去上海接受所謂的新思潮,那時候的他懷揣著對於新世界的嚮往,希望能夠找到一條救國的道路。

去到上海之後,陳布雷果然結識了很多有進步思想的文人,那時候的他們整日都在為如何拯救中國而爭論不已,而陳布雷為了喚醒更多的進步青年,就進入當時的進步報刊《天鐸報》當一名記者,那時候陳布雷的文筆就很突出,措辭犀利,針砭時弊,令很多進步青年看到之後都深受鼓舞,決心為中國的救亡圖存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那時候孫中山的同盟會正在興起,於是陳布雷就果斷加入了,但是家中突逢變故,為了補貼家用,陳布雷選擇回到家鄉做一名老師,但是他依然沒有忘記自己受到的新思想,而是在做老師期間,用新思想啟發學生,讓新的一代為國之崛起而奮鬥。1920年,陳布雷再一次回到上海,那時候他再任《商報》主編,大力披露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此報刊的影響力比國民政府的官方報刊還要大,這是陳布雷一生之中最輝煌的時刻。

那時候蔣介石對陳布雷也是大為欣賞,不僅親自去請陳布雷面談,而且態度極為友好,這讓陳布雷感受到了禮遇,認為自己遇到了伯樂,於是便被蔣介石收入囊中,這位進步主義新青年,一步一步走進了自己給自己設下的陷阱之中。

四一二政變之後,陳布雷深覺自己走的路錯了,但是又無力改變,那時候他心中的舊官僚主義出來作祟,將自己與蔣介石比作君臣,認為自己不能背叛君,所以一直唯唯諾諾,還曾說過「不能用我的筆達我所言」,表達自己寫的文章並不是自己心中所想,但是他還依然是蔣介石的「幫兇」。

這位曾經文筆犀利的進步青年,對自己所處的情況十分清楚,但是他又無力改變,面對蔣介石的知遇之恩,他在是非對錯面前選擇了愚忠,但是這也與他的初衷是違背的,所以到1948年,陳布雷面對國民黨的節節敗退,民心潰敗,但是國民黨當局還是要他寫一篇《總體戰》的文章,他不知如何落筆,於是選擇自殺。這位蔣介石的御用筆袋,就這樣被當局逼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陳布雷:蔣介石御用「文膽」,忠心侍主22年後,為何以身殉職?
    1927年1月,陳布雷在南昌接受了蔣介石的「面試」,見面第一天,陳布雷「嘴癟唇翹,頭髮蓬鬆,像是一個埋頭做文章的書呆子」,蔣介石對第一印象很不錯。不過,真正讓蔣介石心服口服的,是陳布雷當場一揮而就的《告黃埔同學書》。
  • 陳布雷最得蔣介石器重,為何最終選擇自戕?後世忽略一重要細節
    1926年元旦,當《商報》創刊五周 年,陳布雷執筆寫下《五年來之同顧與前瞻》時,只有36歲,此時已譽滿報界,他滿 懷信心以新聞事業終一生。對此,陶希聖在《記陳布雷先生》文中說:「他每次進南京,中樞就有一篇重要文告發表,而政局即為之轉移。他守口如瓶,持身謙抑。他從來沒有對任何人談過任何文告草擬的經過與政治背景,甚至從來沒有透漏過任何文告是他執筆。但是他每次有由杭州到南京之行,政界與新聞界人士立刻推測政局將有變動與發展。看吧!大文章就要出來了。」
  • 陳布雷之死
    :「前方軍事潰敗到如此地步,後方民心思變又如此,此時此刻,最高當局卻要我寫一篇《總體戰》的文章,這叫我如何落筆啊!」1920年,陳布雷應商務印書館之邀,到上海參加《韋氏大字典》的編譯,正值《商報》創刊,他再次踏入報界,任《商報》編輯主任,負責撰寫評論,每周5篇,星期天再寫一篇短評。《商報》是一家商業報紙,有商業金融評論、介紹新經濟思想的欄目,以及副刊「商餘」等,最引人注目的卻是陳布雷執筆的那些時評,他的文章議論透闢、文筆犀利,深得讀者喜歡,被張季鸞嘆為「論壇寂寞中突起之異軍」。
  • 陳布雷自殺真相如何?
    他身著長衫,腳穿布襪,嘴角向下彎曲著,似乎心中隱藏著某種說不出的苦衷,直挺挺地仰臥在冰冷的床上。這位自殺者,就是曾主編過《天鐸日報》、《商報》、《時事新報》並以鼓吹革命、積極反帝見稱於世,後又擔任蔣介石侍從室二處主任、秘書長等要職的國民黨上層人物——陳布雷。他找到了自己的歸宿:自殺,就是他最後的選擇。
  • 雜誌發表一篇文章惹惱了日本人,蔣介石竟然把主編抓進了監獄
    在1935年5月4日,《新生》雜誌的主筆寫了一篇名為《閒話皇帝》,結果這篇帶有幾分玩笑意味的文章竟然惹惱了日本人,甚至在當時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因為主筆在文章中不僅寫了中國的皇帝,還寫了裕仁天皇,並且諷刺裕仁天皇就是三國時期的劉禪,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傀儡。
  • 如何寫好一篇優秀唯美文章
    在這當今的時代中,是屬於自媒體時代,文字就會成為很多人用來交流的新渠道,各大app都有其他自媒體平臺供寫手,寫出心靈上的感受,雖然許多人寫出了很多100萬+之類爆文,但是更多也是平凡文,書寫文字一來是為了陶冶情操,二來也是抒發自我感情,只有真正 能觸及心靈得文章,才是最好文章。那麼如何寫出優秀唯美得文章呢?
  • 寫一篇拍案叫絕的好文章需要這樣做
    上一篇分享了:如何構建一篇文章的框架,並掌握了如何寫文章的開頭、結尾和小標題。這篇分享的是:如何寫出一篇讓人拍案叫絕的好文章?01 怎麼寫文章才能使讀者獲得感更強我在前面幾篇的內容中提到過,判斷一篇文章好與不好的標準,就是看一篇文章的信息量。比如說一篇文章為我們提供了多少知識,夠不夠透徹,講的故事能否吸引人等等。
  • 一篇文章寫完啦
    雖然人已經坐在桌子前,可是腦子卻只有一半清醒過來,在讓自己趕快清醒過來的同時,一遍想著即將寫的內容,一遍還有要擔心著時間。因為我必須趕在零點前把文章發布。因為微信公眾號每天只可以發一條。還有一些時候,寫著寫著竟然睡著了,而且還是站著打字。就在剛要睡著的那一瞬間大腦又清醒過來。於是又繼續打字,然後又在一瞬間又打起了瞌睡。一篇文章就這樣在半夢半醒中寫完了。
  • 致寫作新手的一封信:寫好一篇文章,是從「模仿」開始的!
    寫好一篇文章,是從「模仿」開始的當別人問起,如何才能把文章寫好,皮老師一般會告訴他,多讀書。多讀書不只是為了讓你的腦子裡有東西可寫,也是為了讓你去模仿作者是如何寫文章的。任何一本書,都是一篇一篇文章組合而成的,所以想寫好一篇文章,要從讀書開始「模仿」。
  • 寫文章到底賺錢嗎?90後老師教你如何快速完成一篇文章
    以頭條為例,目前頭條上的體裁很豐富,有微頭條、視頻、文章、音頻、問答等等。其實文字體裁在前幾年是創作主流,而如今平臺更加扶持的是視頻體裁,然而視頻雖然流量好,但很多人並不適合做,這裡我就不過多解釋。因為我自己也是以文章體裁為主,接下來我就主要講一講如何快速完成一篇文章。
  • 寫文章能掙多少錢?一個字1200元,一篇文章360萬元!你信嗎
    據說隋朝有個叫鄭譯的有一次幫皇上寫詔書,有人玩笑說他的「筆幹了」,他回答道:「不得一錢,何以潤筆?」從此,人們就把寫文章或作書畫的酬謝稱為「潤筆」。2017年,著名網絡作家唐家三少以1.22億的超高稿酬,榮登當年中國作家福布斯排行榜榜首,很多人為此大跌眼鏡:原來寫小說可以這樣掙錢啊?
  • 100天日更挑戰,每天寫一篇文章,第一個30天總結
    1陳思誠的2019年22019年我追過的12部電視劇,每一部都精彩絕倫3長達一生的自律計劃4《葉問4》:華語功夫電影的最後一抹輝煌5開心麻花翻身之作,一半是喜劇,一半是現實與無奈其二,大多數文章我會利用早起時光和白天碎片化時間把初稿寫完,晚上再來修改,這是值得表揚的。而去年完成的那一次100天日更行動,有許多文章都是晚上才開始構思文章,精力疲憊,寫得很吃力。甚至有一段時間,完全是濫竽充數,為了日更而日更,現在想起裡都覺得很差勁。
  • 魯迅批人無數,卻沒指責過蔣介石,病逝後蔣介石獻花圈還題6個字
    魯迅是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棄醫從文一生嫉惡如仇,寫下了一篇篇引人深思、振聾發聵的文章,可以說他手中的筆桿子比槍桿子更厲害。魯迅對於國民黨官員貪汙受賄的行為,他總是毫不留情的痛批,那些國民黨官員看到了魯迅先生筆桿子的威力,不得不收斂自己的行為。
  • 寫一篇關於食物的文章
    如果寫餃子,背後寫一下餃子背後的文化,這個是最重要的,你的文章中沒有。2.     想一下,還可以寫那些素材? 食 趣  顏 銘作為一個北方人,我們家一年四季餐桌上最不缺的就是餃子。而說到最普通的餃子,它的趣味可一點兒也不普通。關於餃子的文化有很多,也很有趣。
  • 普通人從一篇文章賺1000元
    最後,他發現自己錯了,言丹朱不愛他,一怒之下,他所有的不滿都發洩了出來。張愛玲卻被稱為「傳奇」,讀完這個故事,我總是記得。為什麼他被稱為這樣一個標題是揮之不去的問題。因此我決定寫一篇文章來記錄我在這個過程中的想法。
  • 一篇文章,引起玻璃心的破碎
    筆者近期寫的一篇評論文章,關於展會的感受及評論意見,被主辦方看到,本來以為是很高興的一件事,因為筆者作為觀展人的建議能被主辦方參考和吸收,能為行業的健康發展做出小小的貢獻也是善莫大焉。一位自稱主辦方的工作人員電話筆者(我私人電話不知道怎麼知道的,不是公眾號電話),說文章對對方造成了不好影響,與事實不符等等。1、作為業內人士,作為旁觀者,寫行業的評論文章,是我們的職責。因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是靠大家共同的努力的結果。合理化的建議,對規範行業進步是善事一件。
  • 如何包裝一篇文章?按這7點做,讓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人靠衣裝馬靠鞍,同一篇文章,按下面7點進行包裝,定會增色不少。內容為王寫文章也一樣,標題很吸引人,其他幾點也做得很好,但是內容卻是千篇一律,甚至牛頭不對馬嘴,那麼讀者就不會認真閱讀,不會關注你,從而導致你文章的閱讀完成率降低,閱讀時長降低,那麼平臺給你的權重就會降低,如果再有人舉報你,那就更麻煩了。
  • 蔣介石唯一一次到延安,為何如此震撼?侍衛們為何不停地「嘖嘖嘖」?
    第二天一大早,在大群侍衛們荷槍實彈的保護下,蔣介石出現在延安城裡,到處轉悠。 俞濟時等人伴隨著蔣介石來到了棗園。蔣介石終於看見了被自己「通緝」的毛澤東住過的那間窯洞,只見它與當地農民的窯洞沒有兩樣。
  • 編竹球與寫文章
    但最近我卻越來越發現,編織一顆精美竹球的過程,與寫一篇漂亮文章存在諸多的相似之處,縝密的思考的過程相當於是在用「思維的手」編織竹球,小小的竹球之中蘊含著諸多關於思維的奧秘。竹球是怎麼來的。在手藝人的腦海中,先有一個關於球的基本概念,也就是球的大致的樣態。而這個「基本」二字十分重要。
  • 同時、不斷地寫多篇文章的好處
    首先,同時寫幾篇文章可以讓你換換腦子,給自己一個放鬆的機會。好文章來自不斷的寫作和修改,這或許已是寫作中的一大真理。但對新手來講,完成一篇像樣的文章就已不太容易,勢必要多花一些時日。「漫長的」寫作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思路堵塞、技術障礙等令人懈怠喪氣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