蘧公孫見兩位表叔半世豪舉請來的名士一個個出乖露醜,掃興一場,他也把做名士的心減了下來。
不久,蘧太守病重,公孫回家伺疾,兩位公子也去看望姑丈,太守已經到了彌留之際,讓人接魯小姐回家。魯夫人不肯,魯小姐說服母親,帶著嫁妝和丫頭雙紅坐船回到蘧家。
辦完了祖父的喪事,公孫也想交些舉業上的朋友,奈何當地的人都覺得他是個作詩的名士,不肯相交。有一天公孫走在街上,無意中看見書店裡掛著馬二先生來此處選文的帖子,他就去拜訪了馬二先生。
馬二先生回訪蘧公孫,問起公孫為何出身名門,又有大才,因何耽誤沒有中舉?公孫說起父親早逝,幫祖父料理家事,沒有顧及舉業。
馬二先生搖頭給他講了一番做舉業的大道理,並說就是孔夫子在今天也要去做舉業----不然,誰給你官做?一番話說得蘧公孫大夢初醒,兩人結為至交,來往不斷。
魯小姐頭胎生了個兒子,待到孩子四歲上,魯小姐白天處理家政,晚上教兒子讀書到三四更,每天督促,偶然孩子背不出,魯小姐一直陪到天亮。
丫頭雙紅,魯小姐在娘家時候經常教她些詩詞消遣,如今有了小公子,每天要課子讀書沒有功夫,雙紅經常捧著詩詞請姑爺講講。
蘧公孫經常給雙紅講詩詞,又喜歡她做事小心,就把當年王惠送給他的枕箱給了雙紅盛針頭線腦,無意中又把枕箱來歷告訴了雙紅。
雙紅之前跟婁府的小廝宦成有約定,一天,宦成從湖州來到嘉興,帶著雙紅一起私奔了。蘧公孫得知大怒,告到官府要捉拿宦成責打,交回丫頭雙紅。
宦成雙紅託人向公孫求情,情願出幾十兩銀子買斷雙紅,讓他們成夫妻,公孫不肯。衙門裡的差人三番兩次敲詐宦成,兩人被敲詐的兩手空空。
雙紅逃出蘧家的時候帶走了公孫給她裝東西的枕箱,準備拿著枕箱換幾個錢買米,又嘆息一番,把公孫告訴他這個箱子的來歷告訴了宦成,無意中被在門外的差人聽到了。
敏銳的差人立刻嗅出這枕箱的政治價值,踢門進入房中,告訴宦成這個箱子價值一大筆錢。並且出錢買酒買肉和宦成兩口子大吃大喝。
差人雖然知道這枕箱可敲詐一大筆錢,但是他不確定是要把事情捅破讓官府知道,還是「開弓不放箭」悶著頭敲一筆大家都得利,不讓官老爺知道。
差人去請教一個老差人,被老差人一口大啐道:「這個事都講破!虧你當了這幾十年的門戶,利害也不曉得!遇著這樣事還要講破!破你娘的頭!」罵的這差人又羞又喜,得了主意來找宦成商議。
宦成得知這個枕箱子可以算欽贓,把蘧家一門抄斬,自己可無事脫身,帶著雙紅逃走,立刻就要寫呈子。
差人點醒宦成:你跟蘧家並沒有仇,不如找個熟人讓他拿出幾百銀子來,丫頭白給你做老婆不好麼?宦成點頭稱是,差人又提醒他此事不可跟雙紅提起,雙紅未必肯為難蘧家,知道了反而弄不好。
過了幾天,宦成向雙紅打聽蘧公孫在嘉興的至交朋友,雙紅說出馬二先生。差人得知,立刻請書辦寫了一個出首叛逆的帖子去找馬二先生。
馬二先生說蘧公孫這幾日不在家,去修墳了,看了帖子,嚇得面如土色,求差人不用捅破這事到官府。差人說,這個容易,只要銀子到位,一切都好辦。
馬二先生帶著差人到酒店,大盤大碗請差人吃喝,商量銀子的事情,差人要至少三百兩,馬二先生說二三十兩,說得差人惱怒起來,要拂袖而去。
馬二先生看他認真,只能好話說盡,把自己來選書的束脩九十二兩銀子抖得乾乾淨淨,要跟差人買下枕箱。如果差人再不能從中說和,那他就沒辦法,只能聽天命了,他只是朋友,不想看著公孫遭難,但是只有這個能力了。
差人本來就是悶著來敲詐銀子的,真捅破給官府,他一分一毫也佔不到,到這個份上就見好就收,又讓馬二先生寫一份婚書,說明雙紅身價值一百兩銀子。
差人裝模作樣作弄一回,拿了枕箱給馬二。回去開了一篇開銷帳給宦成,只給了十幾兩銀子讓宦成滾蛋。 宦成嫌少,被差人大罵了一頓,灰溜溜地帶著雙紅回老家去了。
蘧公孫修墳回來,馬二先生去看他,問起他枕箱的事情,公孫含糊其辭,馬二先生把差人怎樣找他,他怎樣商議,討價還價把箱子買下來的事情都告訴了公孫,並且說,並不要他還錢,只是出於朋友之義,讓他把枕箱毀了,不要再留著惹禍。
公孫聽了大驚,重整衣冠,對著馬二先生鄭重拜了幾拜,又告訴了魯小姐這件事,感嘆自己遇到真朋友,魯小姐也很感激,令人把箱子取回毀了。
枕箱是古代枕頭,可以放一些書籍或財物
整理心得:
這篇文章描寫馬二先生和差人討價還價,語言非常生動:『瞞天討價,就地還錢。』『戴著鬥笠親嘴,差著一帽子!』『老鼠尾巴上害癤子,出膿也不多!』
枕箱本來是蘧太守的下任王惠的,王惠在南昌當官,正遇寧王反叛,他帶著頭降了寧王,後來寧王叛亂被平定。王惠作為寧王的偽官頭子,被朝廷追捕,他慌亂中逃走,偶遇蘧公孫,公孫見他逃亡沒有盤纏,送了他二百兩銀子,王惠把隨身攜帶的枕箱送給了公孫,枕箱裡面只有幾本書,其中一本高青丘的詩集是珍品,其他並無重要的東西。
枕箱作為當時尋常物件,並不會引起人們特別注意,但是他曾經的主人是王惠,一個朝廷欽犯,這裡面就有了政治意味,捅破這件事到官府,蘧家就可能滿門抄斬。真是話從口出,說者無意,就怕聽者別有用心,惹起是非。
馬二先生平日裡大飯量,最喜吃肉,在公孫家做客一頓能吃四碗飯,兩大碗爛肉,平日裡他的夥食只有蔬菜,肉也捨不得吃,卻為了朋友大盤大碗請差人吃飯,又掏空自己的錢袋為朋友消災,使得公孫平安脫險,真是古道熱腸,俠肝義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