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你們了解它嗎?快來了解一下

2020-12-21 陳波安說遊戲

在中原二季作區,馬鈴薯一年兩種兩收,但主要還是春季栽培,佔到當年栽培面積的90%以上。春季主要是生產商品薯,產品主要銷往廣州、香港、新加坡等地區。

1、種薯的準備

二季作區,一般根據氣候特點,選用早熟優質品種。另外,也要根據市場需求和用途,選擇種植品種,才能獲得高產和較高的經濟效益。現在山東市場上種植面積最大的是魯引1號(有的地方稱為荷蘭7號),另有少量的大西洋等其他加工品種。

種植品種確定後,就要選擇優質脫毒種薯,脫毒種薯因為除去了影響植物生長的病毒,恢復了品種的優良種性,因而能發揮出最高的產量水平。在同樣的栽培條件下,產量比未脫毒種薯增產30%~50%,商品性提高10%~20%。但是現在種薯市場比較混亂,市場上到處銷售脫毒種薯,建議到信譽好的科研單位或大公司購買脫毒種薯,品質比較有保證。

2、土地準備

(1)土地選擇:馬鈴薯的種植以選擇土層肥厚、地勢平坦、疏鬆透氣、排灌方便的土地為佳。土質最好為沙壤土,因為疏鬆透氣的土地非常有利於馬鈴薯鬚根的生長,便於吸收養分,植株生長旺盛,為高產優質打下堅實的基礎。土地酸鹼度以微酸性較好。

馬鈴薯口茬的選擇也很重要。因為有許多病原菌是通過土壤傳播並且能在土壤中存活很多年,馬鈴薯的良好前茬應是禾穀類作物,如小麥、玉米、棉花、大豆等,不僅可以獲得較高產量,產品質量也較高。馬鈴薯忌與茄科作物連作。茄子、番茄、辣椒、菸草等均有相同的病害。茬口選擇不當,病害發生嚴重。馬鈴薯正常生長需要疏鬆透氣的土地。深耕可使土地疏鬆,通透性好,提高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還能消滅雜草。一般耕作深度不能低於30釐米,如果耕地過淺,土地保墒能力差,雨水不易下滲,易積水,影響植株生長。土地應整平耕細,使土地顆粒大小合適,因土地結構好能縮短出苗時間,減少病蟲害對出苗的影響。

(2)肥料準備:馬鈴薯是高產喜肥作物,施基肥一定要充足,一般要求每畝施入優質農家肥2500~3000公斤。馬鈴薯對磷元素和鉀元素的需求量大,農家肥以腐熟的雞糞為好,複合肥要求磷鉀肥含量較高,每畝施入50公斤。

3、種薯處理

種薯的選擇要保證品種的純度,把病原菌侵染的塊莖進行剔除,破損以及畸形的塊莖、薯形發生變化、芽眼突出、表皮龜裂者均不能作為種薯。因為種薯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播種後出苗的整齊度,影響到產量和品質。

作為馬鈴薯生產,整薯播種是最理想的,可最大限度地保存種薯中的養分,減少病菌傳播的機會。整薯對病原菌及惡劣條件的抗性強,有利於出全苗,出壯苗,保證植株生長整齊健壯,能比切塊播種增產17%~30%。整薯播種因為減少了切塊環節,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切塊傳播病菌,也減少了病毒病的發生,節省了人力物力。

最理想的種薯大小為25~30克,最大不超過50克。如果種薯太大,為了節約種薯,要將種薯切塊,切塊不應小於20~25克,每塊種薯要有1~2個芽眼。每500克種薯能切20~25塊。切塊過小,養分、水分少,抗旱性差,播種後容易缺苗。切塊過大,雖然所帶養分多,能保證出苗率,但浪費種薯。切塊時遇到病、爛薯,應棄之不用,並將切刀消毒,用75%酒精反覆擦洗切刀或用肥皂水浸泡。種薯切塊後,在陰涼處晾乾傷口,就可進行催芽。催芽方法很多,一般常用溼沙或溼鋸末覆蓋催芽。催芽場所要選擇陰涼處,不能陽光直射;溫度要保持在15~20℃;溼沙或蛭石的溼度以手攥成團,伸手散開為宜;場所要乾淨清潔,避免雜菌感染,通風良好,避免雨淋日曬。

適合的催芽時間選擇,春季應在播種日期前一個月催芽,而秋季要在播種前半個月催芽。秋季因高溫多雨,薯塊易腐爛,一定要催大芽播種,才能獲得全苗壯苗。

4、播種

(1)播種時間:適時播種,是獲得優質高產的關鍵。春季地膜覆蓋能提高地溫,可提前10天播種。春播馬鈴薯一般播種後30~40天出苗,青島沿海地區可推遲至3月中旬。對一些早熟栽培,播種期可提前至1月底2月初,收穫時間可提前至4月底5月初,此時鮮薯上市,能獲得較高經濟效益。

秋季馬鈴薯播種期,山東地區一般在8月上旬,而青島地區由於8月份前期高溫多雨,一般推遲至8月下旬,如果播得過早,高溫高溼易導致爛種;如果晚播,生長期太短,也難以達到理想產量。秋馬鈴薯要獲得理想產量,必須出苗後有60天的生長期。秋季只要催大芽播種,出芽速度快,出齊苗,就能獲得高產。

(2)播種深度:播種深度根據各地的土壤條件和氣候條件確定。在土質疏鬆,氣候乾旱地區宜適當深播;在黏土地和氣候溼潤地區,宜適當淺播。地溫低、土地溼潤宜淺播,地溫高而乾燥地區宜深播。發芽健壯的種薯宜深播,芽細弱、衰老宜淺播。沙壤土的播種深度為10釐米左右,黏土地播種深度為5~8釐米。播種過深,影響出苗,播種過淺,地下莖節數少,會減少結薯數量。

(3)播種密度:播種密度要因地制宜,根據播種品種以及地力條件確定。密度大,結薯數會增加,但薯塊平均重量會減少。種植密度小,大薯數會增加,結薯數會減少。土地肥沃,可適當稀植,土地肥力差,可適當密植。一般稀植3500~4000株/畝,密植5000~6000株/畝。

5、田間管理

馬鈴薯在山東地區從播種到收穫只有短短的90多天,外界條件又不是很適宜。這就需要掌握一些田間管理技術,來調節這些矛盾,創造馬鈴薯生長的適宜條件,使馬鈴薯獲得較高產量。

(1)澆水:如果播種時墒情好,就直接播種。如果土壤太旱,就要造好墒,再播種。播種後覆上地膜,在出苗前一般不需澆水。出苗後至整個生長期,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澆水次數。總的原則是:馬鈴薯在整個生長期都不可缺了水,要保持土壤疏鬆溼潤。水分不能太多,不規律的供水會引起土壤忽幹忽溼,使塊莖不規則生長從而影響品質。夏季灌水也是降低土壤溫度的方法。在收穫前5~7天應停止澆水,促使薯皮老化,有利運輸和貯藏。

(2)除草:應在馬鈴薯齊苗後及時除草,減少雜草與馬鈴薯爭光照和養分。除草還能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原菌侵染的機會。

(3)追肥:施足基肥後,一般不需要追肥。如果出現缺肥,就要追肥。追肥宜早不宜晚,施肥後要及時灌水,使肥料溶於水中,易於根部吸收。微肥一般葉面噴施,吸收效果好,還節省肥料。

(4)培土:一般結合中耕除草培土2~3次,植株封壟前進行完。第一次培土要早,出苗後苗高5~6釐米時第一次培土,在株高20釐米第二次培土,在植株開花期封壟前培完。培土要儘量高,以利於薯塊生長發育和膨大,並防止塊莖外露變綠。壟頂要培成寬肩壟,不要培成尖頂。

(5)病蟲防治:對馬鈴薯危害最大的就是晚疫病。因此在植株生長期,重點要防治晚疫病。對馬鈴薯品質和外觀影響大的是地下害蟲,要注意蚜蠟等地下害蟲的防治。蚜蟲能傳播病毒,也會影響塊莖產量和質量,因此要嚴格防治蚜蟲,尤其是種薯田。

6、收穫

馬鈴薯成熟後應及時收穫,以減少病蟲害侵染,收穫前一周停止澆水,使薯皮老化。春薯應在高溫雨季來臨之前收創。因為高溫使塊莖停止膨大,產量基本不會增加,並且雨季收刨的塊莖也不耐貯藏。

秋季馬鈴薯莖葉枯黃或經霜打死後即可收穫,不能拖延時間太長,以免淺表塊莖受霜凍,貯藏時爛薯。

收穫時選擇晴天、土壤乾燥時收創,在田間晾乾表皮後再運輸。這樣可以保證薯皮乾爽,減少擦傷,降低貯藏期腐爛程度。

相關焦點

  • 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是什麼?
    馬鈴薯,我們這裡一般都是叫土豆。土豆是我們經常食用的蔬菜,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季,市場上均有銷售,我們都可以吃到。因為口感好,存放時間長,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很有市場前景。所以種植土豆的農戶不在少數,都想取得好收成,有個好收益。
  • 以騰衝市為例、高海拔地區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不服不行!
    幾年來,通過引種試驗、探索高海拔地區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集成了以推廣脫毒良種、合理密植、大壟雙行、配方施肥、綜合防治病蟲害為主的高產栽培技術,為加快騰衝高海拔地區馬鈴薯產業發展,增加貧困山區人民收入發揮了積極作用。1、整地精細整地,力求使地塊達到平整、土細、鬆軟的標準。
  • 市科技情報所派員赴羅源縣科技下鄉舉辦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培訓課
    近日,福州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邀請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薯類專家羅文彬副研究員,赴羅源縣中房鎮林家村舉辦《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培訓課。   培訓中,羅文彬副研究員就馬鈴薯的高產栽培、消毒留種、選地、起壟、行距、株距,各種病蟲害防治,種植時間,水肥管理等等要點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學員們聽得仔細,老師講解的透徹,時不時老師耐心細緻回答學員們提出的問題。最後,羅文彬老師給大家做了種植前種薯切塊現場示範。
  • 馬鈴薯高產栽培管理技術措施
    馬鈴薯就是我們生活中所說的土豆。馬鈴薯在我國是非常受歡迎的,不僅是蔬菜,也是一種主要的糧食作物。有著比較廣泛的種植面積,現在馬鈴薯的產量越來越高,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多種植戶都想提高種植效益卻不知道該怎麼做。
  • 老劉說種植:月見草你們了解嗎?快來了解一下這種植物吧!
    我們說學名月見草大家可能覺得陌生,但是說它的俗稱夜來香、山芝麻等就很熟悉,在南北方農村山坡荒地隨處可見。它主要分布在北方黑、吉、遼省和南方雲南、江蘇等地方,主要用作觀賞植物被廣泛種植,但是它還有輔助藥效、食用等功效,根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溼的功效,莖皮纖維可制繩,花可提制芳香油,種子可榨油,具有顯著的經濟價值和種植前景。
  • 馬鈴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以下這幾點,輕鬆增產增收
    馬鈴薯栽培過程中要選擇合適品種,做好種子處理等工作,及時防控馬鈴薯的病蟲害,達成提高馬鈴薯產量與質量的目的,大幅度提升馬鈴薯種植效益,改善種植戶的經濟條件。文中聯繫實際情況,探討做好馬鈴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的措施。
  • 馬鈴薯的營養價值-馬鈴薯的種植技術
    每人天吃0.25公斤的新鮮馬鈴薯,就能產生100多千卡的熱量,而且食用後有很好的飽腹感,所以馬鈴薯十分耐餓,加上馬鈴薯沒有異常味道,所以完全可作為主食。馬鈴薯的營養價值-馬鈴薯的種植技術馬鈴薯的營養價值馬鈴薯是茄科茄屬的植物,為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兩季栽培。其塊莖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糧食、蔬菜兼用作物。
  • 馬鈴薯高產種植技術管理要點,提升馬鈴薯的產量
    馬鈴薯作為現代農業當中的主要農作物之一,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隨著新農業科技工作進程的逐步推進,馬鈴薯的高產種植技術也得到普遍推廣和實際應用,並取得了理想的種植效果。本文將針對馬鈴薯的高產種植技術從選種、栽種、病蟲害防治等多面內容進行闡述。詳細介紹如下:
  • 辣椒高產栽培及栽培技術
    本期題目:如何種植高產辣椒,種植花椒的技巧三農簡介:胡椒是一種我們都喜歡吃的蔬菜,大多數家庭都有很多胡椒粉,甚至很多人都離不開他,特別是在一些地區,花椒可以作為自己的地方文化,而且花椒種植的範圍很廣,世界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花椒,所以花椒的種植特別愛家鄉
  • 馬鈴薯覆膜栽培技術,種植需要注意這幾個細節,才可以實現高產!
    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由於具有顯著的增產作用,經濟效益好,受到廣大農民的青睞。1、品種選擇選擇無病、表皮光滑、薯形正、芽眼明顯、結薯早、薯塊集中、具有抗病性的早熟品種作種,如東農303、中薯2號、中薯3號、中薯5號、費鳥瑞它、克新4號等。
  • 木瓜的高產種植技術,以及栽培管理的要點
    本期主題:木瓜的高產種植技術,以及栽培管理的要點三農導語:木瓜在我國南方地區屬於比較常見的水果品種,相信大多數人都比較熟悉,木瓜不僅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而且還可以製作成中藥使用,屬於藥食兩用的瓜果。因此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歡,其市場需求量較大,有著非常好的經濟效益,並且木瓜適應性較強,種植簡單,也受到了很多種植戶的歡迎,種植木瓜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木瓜要怎麼栽培才能達到高產卻是個難題,下面就讓小編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木瓜的高產栽培的技術吧。
  • 苦瓜高產栽培技術
    總結苦瓜高產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選地、播種育苗、適時移栽、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期為苦瓜種植戶提供參考,實現高產優質。
  • 0209今日看點《春早熟豇豆栽培技術》《越瓜保護地高產栽培技術》
  • 想要種植好馬鈴薯,就要了解它的主要結構,下面一起了解下吧
    想要種植好馬鈴薯,就要了解它的主要結構,下面一起了解下吧馬鈴薯主要品種 馬鈴薯屬於茄科植物,通常是利用塊莖(薯塊)進行無性繁殖,但也可以利用種子進行有性繁殖,生產上則以無性繁殖(塊莖)為主。一、馬鈴薯的形態特徵 馬鈴薯的植株由根、莖(包括地上莖、地下莖、匍匐莖及塊莖)、葉、花、果實及種子組成。1.根 由塊莖無性繁殖長出來的根為鬚根,沒有主根與側根的分別,鬚根是從種薯上幼芽基部發出的;而由漿果裡的實生種子培育的實生苗發育的植株則有主根與側根之分。馬鈴薯的根系大部分分布在土表下40~70cm,但也有達到1m以上的。
  • 野香優莉絲的品種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
    野香優莉絲的品種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宋 明野香優莉絲是廣西綠海種業有限公司培育而成的一種新型優質水稻品種,審定編號為桂稻審 2017045 號,屬於優質香型雜交水稻品種。3 野香優莉絲的高產栽培技術3.1精量播種,培育壯苗每 667 m 2 通常備選 1.0 ~ 1.1 kg 的精選種子,播種之前 3 ~ 4 d 使用清水浸種 8 h 左右,達到穀殼透明、能看到腹白與胚、米粒容易折斷但沒有響聲為宜。
  • 西瓜高產品種有哪些?學會西瓜高產栽培技術,就不怕種不好西瓜!
    西瓜高產品種有哪些?西瓜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水果之一,以新疆、甘肅蘭州、山東德州、江蘇東臺等地最為有名。西瓜作為夏季水果,除了作為水果食用之外,它的種子可以作為消遣食品,果皮可藥用,有清熱、利尿等功效。今天小編就來覺得介紹一下西瓜高產品種及栽培技術,具體如下。
  • 朝天椒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近年來,朝天椒價格一路高歌,種植者大都取得了較好的收益,種植朝天椒的朋友也越來越多,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但是有不少種植戶缺乏對品種的了解,購買了不符合市場要求的品種,在種植過程中也不注意病害的預防,導致辣椒品質差賣不出去而賠錢。今天,豫藝種業給種植朝天椒的朋友總結一下朝天椒品種選擇、培育壯苗、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內容,希望對廣大菜農朋友有所幫助。
  • 紫長茄露地延秋高產栽培技術,想要學習嗎,進來看看吧
    大家好,今天小編將給大家簡要總結下,紫長茄露地延秋高產栽培技術,想要了解相關知識的朋友們,可以進來一起學習下相關知識一、成長習性茄子是茄科蔬菜,溫暖而溫暖,更耐高溫和抗霜凍,其種子發芽度數為25-32°C,成長發育度數為20-30°C,開花結果的適宜度數為18-28° C,高於35°C或低於15°C,成長不良,易造成花果脫落;對光周期反應不敏感;
  • 姜要怎麼栽培才事倍功半,高產豐收?一起學習姜高產栽培技術!
    那麼姜要怎麼栽培才可以事倍功半,高產豐收呢?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如果出芽率好,一般每100千克種姜可分2000棵左右,栽培種姜要選擇稍有傾斜的山坡地,土質要比較良好,如果在平原地栽培,必須排灌都很方便。栽培時,先把地整好,並打好姜溝。生薑種植的密度多大,應視種植地塊的肥力、水肥條件、種姜塊的大小而定。
  • 馬鈴薯種植栽培管理技術,種植的朋友別錯過,建議收藏!
    在馬鈴薯種植栽培過程中,需要有效地對其進行實踐管理,從而才能提高種植技術水平。本文結合工作實際,深入探索了馬鈴薯種植技術途徑,在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從選種、整地等多方面入手,從而保證種植技術水平,希望通過本文分析,能夠為相關工作開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