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經濟全球化作出更大貢獻(望海樓)

2020-12-26 中國臺灣網

為推進經濟全球化作出更大貢獻(望海樓)

2020年12月23日 08:17: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求是》雜誌近日發表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深刻回答了「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世界性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闡述了中國理念、中國方案,展示了中國智慧,為世界經濟如何走出困境指明了方向。結合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這篇文章,對於進一步認清形勢、把握規律,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經濟全球化是時代大潮流、大趨勢。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兩次世界大戰,三次工業革命,迅速將世界市場聯結在一起,促進了貿易大繁榮、人員大流動、技術大發展,使經濟全球化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40多年來,中國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融入國際大循環,經濟社會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同時也給世界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就是維護全球化最好的例證。現實證明:推動經濟全球化有利於促進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向縱深發展,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符合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針對世界上出現的一些逆全球化、貿易保護、單邊主義的傾向,文章指出,困擾世界的很多問題,並不是經濟全球化造成的;把困擾世界的問題簡單歸咎於經濟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實,也無助於問題解決。這鮮明地回應了世界上出現的反全球化聲音。事實上個別國家的單邊主義做法遭到了世界各國反對,任何反全球化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自我孤立、追求單贏,都是行不通的,都是違背規律不可能實現的,也是不明智的。當下,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現實面前,奉行單邊主義只能碰得頭破血流。

  為促進世界經濟走出困境貢獻中國方案。針對世界經濟低迷、貧富差距拉大、南北問題突出等問題,文章提出打造「四個模式」:「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堅持與時俱進,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堅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面對逆風逆水,百年變局,中國堅定地維護經濟全球化,堅持合作共贏理念,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強調信任而不是猜忌,攜手而不是揮拳,協商而不是謾罵,客觀而不是抹黑,以雙方共同利益為重,引領世界經濟走出困境,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良性的方向發展。

  中國是全球化的貢獻者並將繼續與各國攜手同行。中國經濟發展帶給世界發展機遇,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中國已成為多邊主義的最重要支柱,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不可或缺、值得信賴的重要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造成深層衝擊,中國果斷採取有力措施,很快很好地控制住了疫情,率先復工復產。作為疫情發生以來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都走在世界前列,顯示了強大修復能力和旺盛生機活力,必將為推進經濟全球化作出更大的貢獻,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

  [作者為「航天+」產業發展聯盟(籌)專家]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焦點

  • 為加快建設壯美廣西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曾萬明指出,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擘畫了廣西未來5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的發展藍圖,為廣西鐵路建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希望南寧局集團以這次黨代會為契機,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搶抓用好新發展機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努力開創各項工作和黨的建設新局面。
  • 述評:2020年中國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有了中國的支持,聯合國才能夠更好地履行職責」「中國再次引領世界經濟復甦」「外國投資者蜂擁回到快速增長的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始終與各國同舟共濟、攜手共進,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今年8月,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刊文指出,中國消費和經濟復甦使其成為不少美國公司的「避風港」。俄羅斯《星火》周刊報導也認為,中國市場成為全球商家希望所在。外國在華企業紛紛增加投資,擴大在華業務。中國市場吸引力不斷增強的原因何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是中國市場吸引力增強的重要基礎。
  • 劉有明:突破項目建設的堵點難點 為穩增長保民生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在調研座談會上,劉有明強調,要堅定信心和決心,狠抓各項工作落實,全力以赴突破項目建設的堵點難點,為今年穩增長、保民生、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在認真聽取相關情況匯報後,劉有明指出,作為全市工業發展的「一號工程」,南國銅業項目凝聚了市、縣兩級黨委政府以及企業多年的心血,項目建成投產後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 人民日報整版關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
    深入理解這一顯著優勢,需要搞清楚中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哪些重大貢獻、提供了怎樣的中國方案,如何認識把握堅持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的關係,怎樣發揮制度優勢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本期觀察版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 商務部原部長陳德銘:中國願為亞洲美好未來作更大貢獻
    商務部原部長陳德銘:中國願為亞洲美好未來作更大貢獻 2019-05-31 23:12:3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示範為全市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張弛牛亞東劉沛出席 李中華主持
    王戰營參加永城市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上作示範為全市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張弛牛亞東劉沛出席 李中華主持 時間:2020-05-13 08:35       字號:[ 大 中
  • 把握形勢、搶抓機遇,努力在發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貢獻!成都高新區...
    ● 全區各級各部門要及時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密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會中央對當前形勢的科學判斷和對新發展格局的明確定位,胸懷大局、服務人民、擔當擔責、爭先率先,努力在全國全省全市發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貢獻。
  • 人民日報和音:當為世界經濟穩定多作貢獻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當為世界經濟穩定多作貢獻(和音)疫情改變了經濟全球化形態,但沒有改變全球化發展大勢。中國迅速遏制疫情的傳播蔓延,推動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為全球抗擊疫情提供重要支持,為維護世界經濟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中國擁有產業配套、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優勢,對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具有重要作用。疫情突襲,防疫物資緊缺成為各國亟待解決的難題。
  • 外交部:中方將堅定不移推進瀾湄水資源合作 為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汪文斌表示,近年來中國與湄公河國家排除外界的雜音幹擾,不斷推進瀾湄水資源合作瀾湄合作開展以來,中國幫助柬埔寨、寮國和緬甸編制流域綜合規劃和灌溉規劃,積極協助下遊制定防洪減災預案,向緬甸、寮國等下遊國家輸送瀾滄江的水電能源,幫助下遊國家培訓水利人才並開展水利水電開發,對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造福沿岸各國人民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汪文斌表示,以上事實充分體現了瀾湄國家間水資源合作所取得的成績。
  • ...對世界經濟作出更大貢獻——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將啟之際,如何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於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確保中國經濟航船行穩致遠?中國正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準確把握新發展格局的意涵?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中國,可從哪些方面發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 ...習近平|在這兒|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是傳遞友誼的正能量,為亞洲和世界帶來的是發展機遇而不是威脅。——2013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的演講要發展壯大,必須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經濟全球化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與之相對應,我國同世界的關係也經歷了3個階段。
  • 為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作出呼倫貝爾應有貢獻
    1月7日的《內蒙古日報》上刊發了題為《為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作出呼倫貝爾應有貢獻——訪呼倫貝爾市委書記於立新》一文。文中,於立新書記從始終保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紮實推進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固、推進農牧林業現代化發展、堅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等方面,深入闡述了呼倫貝爾如何貫徹落實自治區全會精神,為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作出應有貢獻。
  • 外交部:中方願與世界各國一道為人類和平探索利用外空作出更大貢獻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翟磊):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方願與世界各國一道,弘揚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共同為人類和平探索利用外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 評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武漢貢獻
    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武漢市委關於制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武漢市委錨定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總體定位,提出「打造五個中心,努力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的目標,武漢將昂首闊步奮進新徵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武漢貢獻。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經濟全球化大勢不變,但形式發生了...
    科技自立自強與開放創新不是相互對立排斥的,強調科技自立自強絕不是要求中國關起門來搞創新,而是要在國際合作中追求更加平等的地位,在更高水平上參與國際開放合作,為國際科技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2050年我們要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就要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的堅實基礎不動搖,而實體經濟必須以「製造強國」作為支撐。
  • 習近平縱論經濟全球化:「中國發展是屬於全人類進步的偉大事業...
    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是傳遞友誼的正能量,為亞洲和世界帶來的是發展機遇而不是威脅。——2013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的演講要發展壯大,必須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經濟全球化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與之相對應,我國同世界的關係也經歷了3個階段。
  • 積極推進共同擴大對外開放
    要合作還是要對立,要開放還是要封閉,要互利共贏還是要以鄰為壑,國際社會再次來到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習近平主席關於共同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倡議,鮮明回答了「開放還是封閉,前進還是後退」的時代之問,向國際社會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推進合作共贏的共同開放。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內江市三八紅手(集體),2019年度...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內江市三八紅手(集體),2019年度內江市三八紅旗手(集體)、巾幗… 2020-07-17 14: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
    這是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應有之義。中方把貿易和投資擺上二十國集團重要議程。我們推動二十國集團加強貿易和投資機制建設,制定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和全球投資指導原則,鞏固多邊貿易體制,重申反對保護主義承諾。我們希望通過這些舉措,為各國發展營造更大市場和空間,重振貿易和投資這兩大引擎。第三,建設聯動型世界經濟,凝聚互動合力。
  • 把握經濟全球化大勢 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
    2017年,在逆全球化抬頭、世界經濟陰霾重重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歷史長河的高度,在達沃斯論壇發表了歷史性演講,表明了中國捍衛經濟全球化的堅定立場,指明了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方向,為世界注入了強大信心和正能量,獲得國際社會持久的高度讚譽,標誌著中國從經濟全球化的參與者向引領者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