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

2021-01-20 中國網

【「學習筆記」按】

洞察歷史規律、把握時代潮流、著眼全球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達沃斯等不同場合深入闡述關於經濟全球化的中國主張、中國方案,有力凝聚起國際社會的共識,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筆記君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經濟全球化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今天,與大家一起學習總書記關於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的相關論述。

2017年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瑞士聯邦主席洛伊特哈德在達沃斯共同啟動中瑞旅遊年。兩國元首在熊貓冰雕像和印有中瑞兩國國旗及「中瑞旅遊年」字樣的滑雪板旁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丁林/攝

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

面對當前世界經濟的複雜形勢和風險挑戰,國際社會對二十國集團、對杭州峰會抱有很高期待。在去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安塔利亞峰會上,我提出要對世界經濟把準脈、開好方。中方希望同各方一道,推動杭州峰會開出一劑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藥方,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

第一,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開闢增長源泉。創新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以網際網路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新技術日新月異,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結合,將給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帶來革命性變化。這種變化不會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帆風順,需要各國合力推動,在充分放大和加速其正面效應的同時,把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中方把創新增長方式設定為杭州峰會重點議題,推動制定《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目的就是要向創新要動力,向改革要活力,把握創新、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數字經濟的歷史性機遇,提升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這是二十國集團首次圍繞創新採取行動,我們要把各國實施創新政策的力量匯集一處,做到理念上有共識、行動上有計劃、機制上有保障。我們要針對全球經濟增長低迷的突出問題,在宏觀經濟政策上進行創新,把財政貨幣和結構性改革政策有效組合起來。

第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拓展發展空間。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證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重回以鄰為壑的老路,不僅無法擺脫自身危機和衰退,而且會收窄世界經濟共同空間,導致「雙輸」局面。

「輕關易道,通商寬農。」這是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應有之義。中方把貿易和投資擺上二十國集團重要議程。我們推動二十國集團加強貿易和投資機制建設,制定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和全球投資指導原則,鞏固多邊貿易體制,重申反對保護主義承諾。我們希望通過這些舉措,為各國發展營造更大市場和空間,重振貿易和投資這兩大引擎。

第三,建設聯動型世界經濟,凝聚互動合力。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發展環環相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協調合作是必然選擇。我們要在世界經濟共振中實現聯動發展。

我們應該加強政策規則的聯動,一方面通過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放大正面外溢效應,減少負面外部影響,另一方面倡導交流互鑑,解決制度、政策、標準不對稱問題。我們應該夯實基礎設施的聯動,中方發起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倡議,推動多邊開發銀行發表聯合願景聲明,加大對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投入和智力支持,以加速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程。我們應該增進利益共贏的聯動,推動構建和優化全球價值鏈,擴大各方參與,打造全球增長共贏鏈。

第四,建設包容型世界經濟,夯實共贏基礎。消除貧困和飢餓,推動包容和可持續發展,不僅是國際社會的道義責任,也能釋放出不可估量的有效需求。據有關統計,現在世界基尼係數已經達到0.7左右,超過了公認的0.6「危險線」,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同時,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給不同產業和群體帶來了衝擊。我們要正視和妥善處理這一問題,努力讓經濟全球化更具包容性。

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二十國集團首次把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核心位置,首次就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劃,首次就支持非洲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開展合作,具有開創性意義。各方一致承諾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儘快生效。我們還就能源可及性、能效、可再生能源、創業制定共同行動計劃,加強糧食安全和農業合作。我們關心不同階層和群體特別是困難群眾的需求,推動各國討論公共管理和再分配政策調整。

我們希望向國際社會傳遞這樣一個信號:二十國集團不僅屬於二十個成員,也屬於全世界。我們的目標是讓增長和發展惠及所有國家和人民,讓各國人民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人民的日子都一天天好起來!

——2016年9月3日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歷史表明,搞保護主義是沒有出路的

經濟全球化進入階段性調整期,質疑者有之,徘徊者有之。應該看到,經濟全球化符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勢所趨。我們不能因為一時困難停下腳步,要在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注重同各自發展實踐相結合,注重解決公平公正問題,引領經濟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發展。我們要用行動向世界宣示,亞太對經濟全球化決心不變、信心不減。

歷史表明,搞保護主義是沒有出路的。8年前,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緊要關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在利馬發出反對保護主義的一致聲音。兩年前,我們在北京莊嚴重申,不採取新的保護主義措施。在當前亞太發展的關鍵當口,我們要攜手合作、促進共贏,反對一切形式的保護主義,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正能量。

——2016年11月20日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第一階段會議上的發言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2020年11月5—10日,第三屆進博會在上海成功舉行。圖為11月6日,在技術裝備展區,一名觀眾與EX仿生機器人對視。新華社記者 李任滋/攝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當然,我們也要承認,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當世界經濟處於下行期的時候,全球經濟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變小了,增長和分配、資本和勞動、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會更加突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會感受到壓力和衝擊。反全球化的呼聲,反映了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足,值得我們重視和深思。

「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從哲學上說,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因為事物存在優點就把它看得完美無缺是不全面的,因為事物存在缺點就把它看得一無是處也是不全面的。經濟全球化確實帶來了新問題,但我們不能就此把經濟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

——2017年1月17日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主動作為、適度管理,順應大勢、結合國情,講求效率、注重公平

去年年底,我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提出,要讓經濟全球化進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我們要主動作為、適度管理,讓經濟全球化的正面效應更多釋放出來,實現經濟全球化進程再平衡;我們要順應大勢、結合國情,正確選擇融入經濟全球化的路徑和節奏;我們要講求效率、注重公平,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領導者應有的擔當,更是各國人民對我們的期待。

——2017年1月17日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要想公平有效,必須跟上時代

以規則為基礎加強全球治理是實現穩定發展的必要前提。規則應該由國際社會共同制定,而不是誰的胳膊粗、氣力大誰就說了算,更不能搞實用主義、雙重標準,合則用、不合則棄。

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要想公平有效,必須跟上時代。我們應該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變革過程應該體現平等、開放、透明、包容精神,提高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遇到分歧應該通過協商解決,不能搞小圈子,不能強加於人。歷史告訴我們,如果走上對抗的道路,無論是冷戰、熱戰還是貿易戰,都不會有真正的贏家。國與國只要平等相待、互諒互讓,就沒有通過協商解決不了的問題。

亞太經合組織因水結緣。剛才登船時,望著廣袤無邊的大海,我想到了「同舟共濟」這個詞。讓我們握穩舵盤、把準航向、齊力划槳、乘風破浪,共同駕駛著世界經濟的大船駛向更加美好的彼岸!

——2018年11月17日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

2020年11月15日,東協十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歷經8年談判後,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終於宣告誕生、正式啟航。圖為9月23日拍攝的海南洋浦小鏟灘碼頭。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攝

堅持「拉手」而不是「鬆手」,堅持「拆牆」而不是「築牆」

我們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舉措,共同把全球市場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機製做實、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經濟全球化動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

我們應該堅持以開放求發展,深化交流合作,堅持「拉手」而不是「鬆手」,堅持「拆牆」而不是「築牆」,堅決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不斷削減貿易壁壘,推動全球價值鏈、供應鏈更加完善,共同培育市場需求。

——2019年11月5日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抉擇

面對經濟全球化大勢,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裡假裝視而不見,或像堂吉訶德一樣揮舞長矛加以抵制,都違背了歷史規律。

歷史接力棒已經傳到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我們必須作出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抉擇。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

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諸多複雜挑戰,我們決不能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

策劃:學而時習工作室  編輯:劉名美 周璐銘 韓辰  審核:宋維強  監製:馬建輝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關鍵時刻更要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
    「歷史地看,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國家人為造出來的」「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經濟全球化確實帶來了新問題,但我們不能就此把經濟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這是看待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方式,也是繼續推動開放合作,使經濟全球化繼續為增進人類福祉服務的重要基礎
  • 全球化,中國策!
    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當世界經濟處於下行期的時候,全球經濟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變小了,增長和分配、資本和勞動、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會更加突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會感受到壓力和衝擊。
  • 經濟全球化和中國「三級兩跳」中的文化思考
    在美國霸權維持的經濟秩序中,全球化進程明顯加快了。運輸和通訊技術的革新,使物資與信息的流動可以跨越種種空間障礙。經濟交往的規模和頻次大為提高,促進了經濟組織的革新,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經濟力量對生產要素和世界市場進行新的整合。所謂「國際慣例」即市場上共同「遊戲規則」的出現,是經濟全球化進程在貿易交往制度上的反映,是與經濟活動伴生的文化現象。
  • ...習近平|在這兒|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學習筆記」按】洞察歷史規律、把握時代潮流、著眼全球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達沃斯等不同場合深入闡述關於經濟全球化的中國主張、中國方案,有力凝聚起國際社會的共識,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筆記君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經濟全球化的一系列重要論述。
  •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這一輪經濟全球化發展勢頭受到重挫,現有成果經歷再評估,以比較優勢和規模報酬遞增為基礎的經濟全球化動力被撼動。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羅賓·尼布萊特等一大批國際知名專家「宣布」,經濟全球化正走向終點。
  • 把握經濟全球化大勢 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
    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經濟及貿易的世界佔比,都比20世紀90年代提高了20個百分點左右,對外投資佔比提高了18個百分點。全球治理多極化趨勢明顯。發展中國家參與治理的意願和能力不斷提升,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更加公正合理,需要持續努力。  現有國際經貿規則難以適應新變化。
  • 新冠疫情:經濟全球化的「誘變劑」
    2018年起,川普政府實施「廣譜」貿易戰,打響了反全球化的第一槍,嚴重損害了世界貿易和經濟的增長,國際金融也埋下了動蕩禍根。2020年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不僅危害到人類生命,也造成經濟停擺,顛覆了原有的全球經濟運行機制。經濟全球化無疑也遭到衝擊。
  • 科普|全球化是什麼?及全球化主要社會學理論
    狹義的全球化狹義全球化指基於資本和高新技術等經濟因素向外擴張,使大市場規模統一和跨國公司形成的過程。也就意味著金融資本的全球流動,經濟貿易自由化以及信息技術在各國領域廣泛運用。廣義的全球化廣義的全球化是指經濟市場化、通訊高科化和文化同質化帶來相互依賴性和整體意識的增強。這也就表明,全球化不僅僅指經濟上的依存關係,而會關涉到生活領域的時空轉換。
  • 為推進經濟全球化作出更大貢獻(望海樓)
    結合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這篇文章,對於進一步認清形勢、把握規律,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經濟全球化是時代大潮流、大趨勢。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
  • 從RCEP看新型經濟全球化 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成果亮眼
    世界經濟陷入低迷,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公平和效率、增長和分配、技術和就業等矛盾更加突出。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考題格外嚴峻。所幸,仍有陽光穿破烏雲。2020年11月15日,東協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全球最大自貿區誕生了。
  • 習近平縱論經濟全球化:「中國發展是屬於全人類進步的偉大事業...
    【「學習筆記」按】洞察歷史規律、把握時代潮流、著眼全球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達沃斯等不同場合深入闡述關於經濟全球化的中國主張、中國方案,有力凝聚起國際社會的共識,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筆記君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經濟全球化的一系列重要論述。
  • 《求是》雜誌發表中共商務部黨組文章《把握經濟全球化大勢 堅定不...
    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經濟及貿易的世界佔比,都比20世紀90年代提高了20個百分點左右,對外投資佔比提高了18個百分點。全球治理多極化趨勢明顯。發展中國家參與治理的意願和能力不斷提升,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更加公正合理,需要持續努力。現有國際經貿規則難以適應新變化。
  • 東方智庫丨新冠疫情:經濟全球化的「誘變劑」
    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和國家都對此憂慮,擔心疫情造成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阻斷,影響全球經濟增長。但美國的川普卻是樂觀其成,而且興風作浪、推波助瀾。2018年起,川普政府實施「廣譜」貿易戰,打響了反全球化的第一槍,嚴重損害了世界貿易和經濟的增長,國際金融也埋下了動蕩禍根。2020年年初暴發的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不僅危害到人類生命,也造成經濟停擺,顛覆了原有的全球經濟運行機制。經濟全球化無疑也遭到衝擊。
  • 經濟全球化遇回頭浪之際,中國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意味著什麼?
    需要強調的是,中國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候加快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也只是順應了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翻開歷史的記錄冊,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擴大開放的歷史,人類之所以進步,時代之所以發展,無不與全球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大航海時代的全球化1.0,到英國主導的全球化2.0,再到美國主導的全球化3.0,時至今日,人類已經走到了全球化4.0的門口。
  • 順應時代潮流 習近平這樣談經濟全球化
    時習之順應時代潮流 習近平這樣談經濟全球化這是習近平2017年1月17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文章強調,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正確的選擇是,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時習之」欄目帶你一覽習近平在不同場合對經濟全球化作出的重要論述。
  • 經濟全球化、金融資源佔有與居民財富不平等
    在經濟和金融全球化發展背景下,富豪階層的收入來源和財富配置也呈現全球化趨勢,如果使用收入或資產申報表來進行財富估算,經濟全球化發展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對富豪階層的收入和財富的統計難度。近年來,世界主要「避稅天堂」型國家或地區的財富管理規模快速上升,則從側面反映了財富估算所面臨的這一現實困境。
  • 龍永圖:數字經濟是應對逆全球化的有力武器
    不能認為美國政府的換屆會帶來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結束,我們的數字經濟、新經濟、網際網路經濟將作為開放經濟成為應對逆全球化的一個有力的武器。2020年12月8-10日,36氪在北京舉辦了「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崛起與回歸」。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在會上帶來了以「中國經濟的回顧與展望」為主題的分享。
  • 思想之光照亮世界經濟航程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越來越成為中國和世界的共識。儘管經濟全球化帶給人類的不都是「糖與蜜」,也有「血與火」,但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適應和引導好。在這篇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深刻回答了經濟全球化怎麼看、怎麼辦的時代課題:析現象。
  • 《經濟一周》專訪艾德控股集團楊偉健:以金融科技和全球化布局制勝
    引言:艾德控股集團致勝之道——以金融科技和全球化布局,引領投資新時代繼今年5月末艾德控股集團成功斬獲香港知名投資雜誌《經濟一周》「實力品牌大獎-環球投資服務」之後,艾德控股集團執行董事兼營運長楊偉健先生代表集團接受了《經濟一周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經濟全球化大勢不變,但形式發生了...
    會議分設「新基建、新製造:發展新動能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雙循環下中國金融挑戰與機遇」「經濟全球化與區域化」「非傳統安全威脅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等十場平行研討會。與會嘉賓認為,中國即將開啟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不僅體現了中國對於現代化的不懈追求與堅定信念,更充分展示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立場,表達了加強國際合作、持續擴大開放的鮮明態度。這對於世界發展是一個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