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香話——道家用香的起源

2021-02-07 武漢長春觀

道教,講五供:香、花、燈、水、果。

香供養排在首位,不上一支香如何天人感應。當然,香,不光能溝通神人。修行打坐要燃一支清遠香。道士登壇做法前要先洗個香水澡。養生還要縫個香枕頭睡呢。香,在道教中真不是一般的重要。用香,心裡還是該有個底。

唐代,湖州刺史崔玄亮,好修道,很勤奮。有一天,他在紫極宮修「黃籙齋」,一下子來了365隻仙鶴,降在他的法壇上,良久不去。崔先生明白這是天人通感,更加精誠。在一個早晨,他在靜室內誦《黃庭經》,結果滿屋的異香,特別奇美。《神仙感遇傳》——唐 • 杜光庭

像這種自體發香的情況,在古代典籍中的記載特別多,道教對此有個專有名詞——"太真天香"。

"太真天香"分八種: 道香、德香、無為香、自然香、清靜香、妙洞真香、靈寶慧香和超三界香。

自體發香,也許可以這樣理解:要麼,是此人天生不凡,天生異香,如宋太祖趙匡胤,實乃大神。要麼,是後天精誠修道的印證,進而,鼓勵同仁加把勁,有朝一日,也能獲得身心透徹的時刻——無香自香。

當然,達到這個境界,路很長。但我們可以慢慢走,拾遺補缺,將碎片編織起來,收穫總會有。

仔細清淨,好好修持,你也行的。

香的起源

公認的香,最早指食物的香氣。形容食物好吃、好聞。《說文解字》載:"香,芳也,從黍從甘」。這個最直接,也最古,都要吃飯,連帶著形容食物香的詞彙就產生了。

吃完飯,才涉及到衣、住、行和祭祀。

遠古,先民住山洞或半地穴,自然環境雖好,蚊蟲也少不了。為攘蚊蟲,他們找來一些芳香植物或佩戴、或焚燒,蚊蟲一下子肅然起敬,遠離了。《周禮•秋官 •翦氏 》中曾有記載「翦氏掌除蠧物 ,以攻禜攻之 ,以莽草燻之 」。和蚊蟲一樣困擾先民的還有邪祟。同樣找點芳香植物燻燻看,邪祟好像也不敢來了,似乎也管用。如《呂氏春秋》載「荊人畏鬼」,荊楚又產艾草,就地取材,趕走邪祟。溫飽思高潔。為了讓自己香噴噴,古人選用了佩蘭。屈原《九歌》中說,「浴蘭湯兮沐芳華」,這個「蘭湯"就是佩蘭泡的水,後來人們為紀念屈原的高潔,把五月初五定為"浴蘭節",也稱端午節。

《左傳•宣公三年》有「夢天使與己蘭」,「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這裡的蘭,也都指佩蘭。

佩蘭,菊科澤蘭屬植物,中藥材。作為香料,主要用其葉、莖和花。先秦古籍中儘是佩蘭的身影,它在當時的名氣和接受程度可見一斑。不能想見,無論男女,衣服上佩枝蘭,泡個蘭香澡,真的雅,真的香。

活人要香,故人也要香。中國文明固有祭祀祖先的傳統。商代甲骨卜辭中出現了「燎」字,像是木材重疊,放把火,青煙直上。

燎,是指燎祭,是將玉石、肉食、放到柴裡焚燒,主要的祭祀對象是山川、社神,也包括日、月、風和祖先。

燔祭使用的柴火,最初是櫟木。大概是因為櫟木比較耐燒,煙也大。後來發現加入松、柏和有一些芳香植物(如蕭。蕭,香蒿也),燒起來好聞多了,煙成了香菸,活人和故人都歡喜。「禋( yīn),芬芳之祭」《周禮》

燎祭,是道教用香降神、酬神的一個源頭。

引一首《詩經國風·王風·採葛》來對香的起源做個總結:

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詩表達了,一個小夥子思念勞動女神,可女神總是去勞動,見不上面,約不上會,太想她了。女神幹了什麼活?採葛——織布、做衣服,採蕭——祭祀、燻蚊子,採艾——佩戴、驅邪祟。

文明的進程緩緩地推到了戰國、秦和兩漢,當然還有新莽。

戰國,百花齊放。秦,統一步調。漢代則依著前朝的積澱,繪製出中華文明進程的主線,並同世界其他文明展開對話。

中國香文化,正是在這個時代中,開拓、吸納、建立起來。

戰國,直到今天,我們都沒有發現香品的實物遺留,但是戰國用香,有薰香爐為證。

鳳鳥銜環銅薰爐

1995年夏日,陝西鳳翔縣的一個小朋友,放學路過雨後的雍城姚家崗宮殿建築遺址,在路邊土堆中,一口氣挖出一件戰國時代的鳳鳥銜環銅薰爐,後來媽媽帶著他把這件薰爐交給了縣博物館,皆大歡喜。一個不經意,使我們對精巧的戰國薰香爐有了概念。同時,在紹興、蘇州等地也相繼出土了戰國時代的原始瓷質薰爐,香文化萌動著,如有生命般,暗暗的湧動。

據史料記載,戰國的香料主要是中國自產的「椒蘭」。什麼是椒蘭。答案全在馬王堆辛追夫人墓中。

馬王堆漢墓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家屬的墓葬,位於湖南省的長沙市。1972至1974年間,考古工作者在這裡先後發掘了3座墓葬,其中尤屬辛追夫人墓最為搶眼。辛追是當時長沙副市長利蒼侯爵的夫人。在她的墓中,出土了六種香具,即草藥袋、香囊、枕頭、奩、彩繪陶製薰爐和竹製香爐罩(放在燻爐上用來薰香衣服)。同時還出土了還有一批珍貴的香料,我們目前能辨認的有十幾種:花椒、佩蘭、茅香、辛夷、高良姜、姜、杜衡、藁本、肉桂、桂花等。辛追夫人墓中的幾種中國香料介紹:

花椒。當作菜餚裡的調味品是到宋代才普及的。在先秦乃至漢代,古人主要用它幹五件事。1、屈原《九歌》裡說,」播芳椒兮盈堂「,撒一地花椒,薰屋子。2、用來做香囊。3、做養生枕頭(河北滿城劉勝墓中出土過一個裝滿花椒的大香枕)。4、刷牆,《漢宮儀》載:」椒房,以椒塗壁,取其溫也。」,漢代「椒房」即指后妃的住所。5、藥用驅寒,或做椒酒。

佩蘭。為菊科澤蘭屬植物,又名蘭、女蘭、香水蘭、雞骨香。《楚辭》就有「紉秋蘭以為佩」的記載。佩蘭是一種藥材,芳香健胃、發汗、利尿。用於冒寒性頭痛,鼻塞,神經性頭痛,傳染性熱病,腹痛,腰腎痛,結石,口臭等證。《離騷》中對佩蘭的描述最全:」其葉綠、紫莖、素枝,可紉可佩,可藉可膏可浴「。可紉可佩,說的是用作隨身佩戴,芬芳身體,驅蟲除祟。可藉是說用它來做香枕,養血安眠。可膏指搗碎佩蘭,洗頭潤發。可浴,就是泡蘭湯澡了。真是天華地寶,尤物一件。

茅香。又名麻香,香茅。味苦、溫、無毒,闢邪氣、令人香。古人用它來做香囊,也當作香料燒來聞。

辛夷。木蘭科木蘭屬落葉喬木,就是紫玉蘭。性溫,入肺經、胃經。辛夷木中包含的油脂有一種薄荷香味,氣味清涼,無雜氣。馬王堆辛追墓中的辛夷被發現於香囊中和燻爐中。

高良姜。生長於熱帶的一種山姜。功效有溫胃、驅寒、行氣、止痛。散發出辛香、果香、花香、甜香等味道。古人出門佩戴,也用來薰香。後來,從中提取出的高良姜素,成為製作風油精、萬金油的主要成分。

利蒼於公元前185年去世,他的食邑有七百戶,官不算大也不算小。在他身後的近四百年裡,薰香越來越普及。薰香爐出土地域不只限於長江以南,陝西、河南、四川、山東、河北、北京,哪裡有漢墓,哪裡就出土薰香爐。薰香不再是貴族的專屬,尋常百姓也不含糊,甚至,家家一爐香。兩漢,香在人們生活中逐漸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薰香爐,簡陋點的用陶製。講究點的就用銅、用金制,其代表作是博山爐,這是一種爐蓋尖尖,雕鏤成山型,象徵海上仙山——"博山"的金屬制燻爐。

博山爐

《史記》載:"三神山者……諸仙人及不死藥皆在焉。"

博山爐蓋上山巒起伏、層巒疊嶂,山間雕有靈禽瑞獸,還有各種神仙人物穿梭其間。博山爐下設承盤,貯有熱水(蘭湯),以助蒸香氣,又象徵著東海。山間有孔,當香料在爐中燃燒時,嫋嫋香菸從層層空隙間高低散出,縈繞於爐體四周,加之水氣蒸騰,宛如雲霧盤繞的海上仙山,博山爐設計本身就是道家神仙信仰的一種體現。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外來香的傳入

兩漢時代,外國人想搞點中國的絲綢回來穿,中國人則瞅準了外國的良馬、珠珠串串和各色香品。

因此便有了陸上、海上絲綢之路。

外來香,正是通過這兩個渠道,逐步走進了我們的文明。

海上方面:

西漢的南越國坐落於今廣州市附近,由於面朝南洋,佔據了海上貿易的便利,洋貨引進得早。1983年發現的西漢初年南越王墓葬中,曾出土一小堆裝在漆盒裡的乳香,重約21.22克。可以肯定,這小堆香是用來焚的,因為在同一墓葬中,又出土了三件銅製的燻爐。

乳香

乳香, 即薰陸,別名燻陸香、馬尾香、乳頭香。拉丁文名Boswellia carteri。為橄欖科常綠喬木的凝固樹脂。主產於紅海沿岸的索馬利亞、衣索比亞以及阿拉伯半島。在古代西方文明中,焚燒乳香祭祀神靈是一種傳統。南越王墓中的乳香,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早輸入中國的外來香。

陸路方面:

陸路方面進口香料,最晚晚不過東漢初年。《後漢書》上記載了竇憲通過班固、班超購買蘇合香的事。班固給弟弟班超寫信說:「竇侍中令載雜彩七百匹、白素三百匹,欲以市月氏馬、蘇合香、毾㲪。」

此外,到了東漢末年,買外來香已經不用出國了,不算難事。有個寒士叫秦嘉,不富裕,但是對老婆很好。在《全後漢文》中記載他給老婆徐淑寫的信,說道:我看見市場上有賣好香的,共四種,各來一斤給你可勁用,只為你馥身去穢嘛。他買的香就是五木香、迷迭香、艾納之屬。

迷迭香

外來香的進入,一下子豐富了國人的用香品種,也打破了先秦傳統用香理念。薰香,更趨向於感官的愉悅和神人的交通。香,形而上的意義越發多了。

道家焚香第一人

漢武帝。政治上建樹很大,頒布推恩令,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還興了太學。但他自己卻是個熱衷長生久世,經常迎請神仙的道家愛好者。

他擴建起一座豪華的宮殿,取名甘泉宮。《史記·孝武本紀》載:「又作甘泉宮,中為臺室,畫天、地、泰一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甘泉宮的一個重要功能即是,用於尋求宗教的終極關懷。有一年,在甘泉宮中,漢武帝設計了一個迎請神仙西王母的儀式,其中便用到了香。《漢武帝內傳》記載:"至七月七日,乃修除宮掖之內,設座殿上,以紫羅薦地,燔百和之香,張雲錦之帳,然九光之燈,設玉門之棗,酌蒲桃之酒,躬監餚物,為天官之饌。"

漢武帝在農曆七月七日那天,於宮殿內,設了一個寶座給神仙坐,並用紫羅蘭鋪滿地,燒百合香,掛雲錦帳,點燃九色光的燈,擺上玉門關那邊產的棗、蒲桃泡的酒。所有這些貢品都是漢武帝親自監製,只為西王母能降臨。百和之香,據推測,是用多種香料合成的香品,其中應該不乏從西域買來或者進貢而來的外來香。這與他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徵大宛、北破匈奴的偉業是分不開的。

漢武帝,是道家用香降神、酬神的第一人。

以上介紹了道家香的起源,又介紹了戰國、漢代的香具,概覽了西漢初年廣泛使用的中國香料和初現端倪的外來香。當然還有漢武帝用香迎神的盛大儀式。

其中,我們提到了一個小小的副產品-枕頭。人生的三分之一時間在枕頭上度過的。曾經,漢武帝時,有個鄉下老漢深諳枕頭養生之道。漢武帝見他氣色極好,問他長壽的秘訣。老漢告訴武帝,在他七十歲時身體就不行了,幸好自己發明了一種香枕,天天睡,結果,逆生長了,現在活到一百八,一點不吃力。可見,香的功用之強大,或許我們今天開始睡香枕,好像並不算遲,說不準也可以活到一百八呢!

END—

本公眾號所發布內容大多整編自網絡,這些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不代表武漢長春觀的立場。如圖文內容有任何版權問題,請郵件聯繫:18581680@qq.com ,我們會及時更正。




歡迎大家投稿,來稿不限題材,擇優選登有驚喜

投稿郵箱:18581680@qq.com

微信公眾號:whchangchunguan

道教全真龍門

史蒂芬霍金論天道 生命的意義

你接受不了的,正是你需要修煉的
太精彩了:愛因斯坦是這樣證明上帝存在的!

【量子力學思維】人類將會迎來一個沒有疾病的世界
極少人知道的中醫知識
來看看你心上的漏洞

學道入門太上第一玅法
十指梳頭  好處大到你想不到

你內心還有惡存在

道眼看瑜伽

如何養好自身的風水
五臟排毒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修道人的十魔九難,不經歷不成道!

一個平凡的小故事,給人的震撼卻無法形容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配超級好聽音樂)

內功放鬆的高層境界(快來看看自己在那層境界)

強烈推薦:你的假我(潛意識)操控著你的人生,你創造了你的一切!

 「玄關」開竅的特徵
頻率越高能量就越強

修真|重陽祖師內修十論

相關焦點

  • 道家神話裡,「三清、三君」是什麼意思,誰才是起源的神?
    道家神話裡,「三清、三君」是什麼意思,誰才是起源的神?道家的神話傳說裡,那些神仙的名字,讓人眼花繚亂,實在不大好記。而且,經過歷代的演變,似乎有了很多個系統,弄得讀者更是雲山霧海。最初的說法,是以「老子」為發派祖師,可是後來又出現了一個「元始天尊」,看名字似乎就是最初的老祖了。
  • 住在道家香 推窗看仙山
    近日,坐落於羅浮山的道家香養生度假酒店(以下簡稱道家香)已恢復正常營業。道家香緊鄰著有「天然氧吧」之稱的羅浮山,環境清幽、風景秀麗,是廣大市民朋友在「後疫情」時期休閒度假的首選之地。 嚴格做好防疫措施 旅客可以安心入住 道家香是由實力雄厚的惠州道家香保健酒有限公司投資的豪華家庭式酒店,入住酒店即可步行進入5A級景區——羅浮山,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 道家內養功法
    習之日久,則必然產生養生之法,益壽之道。    道家經典著作《抱樸子》云:「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過乎長生之方也。」道家求長生,賴乎養生有道;求養生,賴乎益體得法。由於道家重於養生,所以長於「藉眾術之共成長生」。為求益壽,便善於施「導引治病,行氣延年」之術。故,道客講求抑情養性,蓄精養神,修生養氣「性命雙修」,練內以養己。
  • 解密「六九之術」:佛家「六字明咒」道家「九字真言」
    道教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起源春秋戰國「方仙道」;以黃老之學為理論,生出一大批教統,以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為宗旨,比較著名的教派為:太平道,五鬥米道(又稱正一道,天師道),全真道等儘管教派百家爭鳴, 卻掙不脫「道」之一字,隨著歷史發展,教派融合,形成了如今學術上有完整體系的道教。
  • 道 家 與 香
    在古代,香道就已形成了一整套與中醫學說、道家外丹學說一脈相承的理論,有一個十分成熟完善的工藝體系,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密不可分的部分。在香方的確立、香料的使用、配伍與炮製、製作的流程等方面都十分考究,有一套嚴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規範。■ 道香有三淨與三禁   三淨(也被稱為三寶香)道家講究天、地、人合一。
  • 你必須懂得的道家禮儀與禁忌
    或許有的信徒會說,道長這樣的要求會不會太嚴格了,其實道家特別重視服飾威儀,《道書援神契》法服條引孟子的話說:「在服不備,不敢以祭禮。」即服飾不裝嚴,不能禮神的意思。道家並不反對信徒在世俗中穿各種形式多樣的服飾,但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服飾穿戴,所以到道觀最好裝嚴自已的服飾。中國的傳統經典《弟子規》中對服飾穿戴有嚴格要求:「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 山神——屬於道家,還是佛家?
    山神屬於道家範疇,與佛教沒有絲毫關係。山神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春秋戰國,而佛教直到漢明帝時才從古印度傳入中國。可見,山神是地地道道的中國本土神仙。關於山神的記載最早見於先秦時期的《山海經》,裡面記錄了許多有關山神的傳說。古代造神無非兩種方式。一是人造。
  • 儒、釋、道三大家用英文怎麼說?
    儒、釋、道三大家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三大基石。儒家講「入世」,道家講「出世」,釋家講「隱世」。儒家文化教化我們以成為「君子」為目標不斷提高自我修養,道家極力推崇順從自然,上善若水的生活方式,而以禪宗為代表的中國佛家通過參悟領會虛幻寂滅的真諦。
  • 道家哲學和基本觀點
    道家哲學和基本觀點古代道家是一種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時代,道家用「道」來探究自然、社會、人生之間的關係。道家提倡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道家思想是無所不能、永恆不滅,有辯證法因素和無神論傾向。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統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
  • 道家的「無為而治」到底是什麼
    秦國滅掉楚國,也大肆毀滅其道家理念的歷史文獻典籍。楚國道家理念的歷史文化典籍,的確被連續活生生銷毀篡改無疑了。當然,秦始皇銷毀的只不過是楚國道家理念的官方歷史文獻,可以肯定楚國民間收藏有大量的道家歷史文獻典籍。也就是說經過十年秦始皇焚書,到了西漢,當時應該仍然流傳著很多諸子百家和楚國道家文化典籍的書。然而不幸的是,後來又碰上了漢武帝獨尊儒術令:「諸不在六經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道教篇上)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道教篇上)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宗教的起源與發展》《宗教經驗種種》《人類與宗教》《人的宗教》《道教史》《道教簡史》《道教概論》《左道》。」道教從東漢順帝時張道陵創立,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年來的歷史,若從西漢成帝時太平道算起,則道教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道與儒、釋鼎立,世稱三教。
  • 道家哲學的精髓
    道家哲學是浪漫派,以純粹天然境界為自身,道家認為自然的世界就是至善,不要有任何的人為,一旦人為介入就失去了事物的本真和純淨。所謂道法自然,其實就是指道就是自然。道是天地萬物之全體,故萬物的自生自長,自毀自滅,都是道所為,是道的一種自為。在道家看來,順其自然,遵從道的規律,就是幸福。因為凡物都有自然之性,我們無需外求,過好自己的內在自然生活,就是幸福當下。
  • 道家的人生哲學
    道家仰觀天文,下察地理,正觀人事,對蒼茫大宇間的萬事萬物進行了認真深入的觀察與思考,從而獲得了超常的大智大慧。站在廣袤無垠的天地間,仰觀一切,似乎一切都是永恆的;卻又在永無休止地運轉忙碌,顯得幽秘莫測,難以窺探其真諦。其實,在道家看來,這就叫作自然,它自有本身運行的規律,誰也主宰不了,連大自然也不去主宰它!從這樣的基本認識出發去立身行事,一切就變得順理成章,通曉明了,無牽無礙了。
  • 歸藏易與道家文化
    而道家貴柔尊陰,崇尚自然無為,與尊崇乾健君尊,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孜孜於實現自己政治理念,奔走列國,遊說諸侯的儒家思想大相逕庭。‍道家的核心思想道家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呢?就是「道」!道是天地萬物的生育者,又是天地萬物存在的依據。所以老子說:「道衝,而用之又弗盈也。淵兮!似萬物之宗」。
  • 身心康泰——道家養生之道
  • 道家修身養性之道,完善自我的第一步!
    天人相宜:以自然之物,養自然之人;悟天地之道,行天地之仁!修身養性是完善自我的第一步,也是成就大業的第一步。良好的修養是提高自身素質的保障,也是人生有所成就的前提。圓滿的人生和基本品德是不可分的。惟有修養自己的品行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恆久的快樂。曾子說過:「吾日當三省吾身。」
  • 道家哲龍強腎洗髓功的原理
    嫪毐本是一個市井無賴,祖有術士精通醫藥留有方術,其方術來時補陽助陽之道,此後嫪毐有了一個大陽具。這件事情後嫪毐就幹上了販賣藥材的工作。為了招攬生意,讓人相信其藥的功效,就以身示範,在街上賣弄自己的陽具博取信任。也是因為這個因素,讓他走上了男寵之路。
  • 道家道門玄門
    全真道性命雙修,先修性後修命。參照佛教修行模式,全真教興起後,規定道士須出家住宮觀。 風水輪流轉。明朝的時候,明太祖朱元璋將天下道門簡單納入全真道和正一道,道教遂只有了兩大支派。但明太祖朱元璋思想比較保守,他認為全真道有違祖宗之道,而更推崇正一道。正一道在明朝的發展要大大超過全真道。所以當時道士不出家的多。明朝幾個狂熱信仰道教的皇帝,身邊的道士都出身於正一道。
  • (許三泉原創)「道」是科學不是神話《第十一集》道家的全真教
    歡迎大家來到《三泉不知"道"》宇宙是個時間和空間統一,未知始終的物質世界。無論我們懂得多少知識都無法全部了解。宇宙間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秘等著我們去研究和探索。三泉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道家的全真教。以全老莊之真為宗旨,從更高的地方向老莊回歸,並逐漸包容合併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全真道倡導道士必須出家住宮觀,重陽祖師立教之初,令出家者須住庵修行,居住條件力求儉樸。《重陽立教十五論》謂:「茅庵草舍,須要遮形,……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為,大殿高堂,豈是道人之活計。」在這期間,全真道士亦仿佛教倡修苦行,王嚞七大弟子皆以頭陀式苦行著稱。
  • 法不傳六耳,道不傳非人.(道家打坐秘法)
    又道:玄關不在心腎,不在口鼻,不在肝肺,不在肚輪,不在尾閭,不在谷道,不在兩腎中間一穴,不在腰間臍後,不在明堂泥丸,不在關元氣海,不在臍下一寸三分。又道:「道發三千六百門,門門各執一苗根,惟有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千六百門」。又說,此玄關一竅乃人生死之穴,無極之根,太極之母,是父母未生前先天真一之炁。過去把玄關說得神乎其神,玄之又玄,好像誰能知道玄關所在之處,就能立地升仙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