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哲學的精髓

2021-02-19 縱觀識事

道家哲學是浪漫派,以純粹天然境界為自身,道家認為自然的世界就是至善,不要有任何的人為,一旦人為介入就失去了事物的本真和純淨。

所謂道法自然,其實就是指道就是自然。道是天地萬物之全體,故萬物的自生自長,自毀自滅,都是道所為,是道的一種自為。

在道家看來,順其自然,遵從道的規律,就是幸福。因為凡物都有自然之性,我們無需外求,過好自己的內在自然生活,就是幸福當下。人為的事情很多都是違背自然本性的,人類的墮落在於總是拿自以為是的聰明才力,去改造天然境界,進而給自己帶來很多痛苦和不必要的麻煩。

人為之目的不外乎兩種:一模仿天然;改造天然。從前者看,天然已經存在了,我們為何還要模仿呢?總體看來,人類的這兩個目的都不能給人們帶來幸福,因為人為的目的,多為截長補短,不是改造過度,就是不得其法改造不好。所以人為的境界無法令我們獲得幸福,只有在天然境界中,我們才能獲取幸福。

除了以上這些,道家還認為道德是人性之自然,仁義、禮治、政治、律法、功名等這些帶有威權、人類定義、現實標準和利益考量的事物,都是不可取的,甚至被認為是一種大惡。

《道德經》十九章中說:「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見素抱樸,少私寡慾。」《道德經》三章中說:「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道家中尤其是莊子,他的哲學主張將社會恢復到原始自然狀態,個人修養也是如此,認為應該去除成人心中的私慾和現實得失,復歸到嬰兒的那種無知無欲之天真狀態。認為嬰兒的活動都是出自天然,沒有什麼有意識的計劃或算計之心,正是「一片天機,非有人為」的最佳人生境界。

在《莊子解故》中,有這樣一句「不以心著道,不以人助天」,意思就是在做事時,不要加入有意識的計劃,不要把本身很好的事物摻入本能的活動之中,所以道家講究「愚」,講究「混沌」,講究「無知無欲」。而返德就是返回到嬰兒狀態,達到那種與天地合一的純真境界。

相對於佛家,道家並不反對現實之世界,道家說的道,其實就是世界之全體的自然本真。如能去除人為的聒噪和幹預,則世界就是和美,幸福的。道家並不完全主張像老僧入定一樣,什麼都不幹,徹底的清淨無為,而是認為應該在做事時,都應該在其本能、自然、非有意、不做作的範圍內,去除人為,返歸天然。

往期文章推薦(點擊藍字閱讀)

相關焦點

  • 道家的人生哲學
    道家思想中有關人生的哲學,含義之深邃,涵蓋面之寬博,確實令人嘆為觀止,無怪乎古今中外的許多哲人為之傾倒,並奉之為立身行事的座右銘。我們把它概括為道家所追求的處世態度、養生之道、自然觀和精神境界等幾個方面,談談我們膚淺的認識。「重生」「貴生」與「養生」,是道家整個哲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充分體現了道家對生命和現實人生的高度關注,就這方面而言,道教與道家達到了其他宗教、其他古典哲學所難以企及的高度。
  • 道家哲學和基本觀點
    道家哲學和基本觀點古代道家是一種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時代,道家用「道」來探究自然、社會、人生之間的關係。道家提倡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道家思想是無所不能、永恆不滅,有辯證法因素和無神論傾向。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統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
  • 道家精髓: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很多人卻理解錯了
    在中國影響最大的兩個學派,一個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另一個則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了。孔子要晚老子一輩,歷史記載中孔子曾數次向老子問學。兩位大思想家見面自然是別有一翻盛狀,在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便曾記載過這樣一段兩人相遇的故事。孔子遊學來到魯國,問學於老子。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子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
  • 道家、儒家文化價值觀的核心精髓影響我國傳統文化的九個方面
    「天人合一」是道家、儒家文化價值觀的核心精髓。做為一種集體潛意識,它融入到我國社會、文化與組織形態、個人成長的方方面面。「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後被漢代思想家、陰陽家董仲舒發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並由此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其思想價值觀影響了我國傳統文化九個方面。第一、天人合一首先代表的是一種中國人整體把握世界的觀察模式,仰觀天象、俯視地理、中察人事,而世事知;人在天中,天中有人,天人合一。
  • 用心做好道家道醫文化平臺——成都大道醫藥研究中心李華坤
    提到「老子」,大家都不陌生,他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系統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成書《道德經》,影響至今,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張重要名片。道家在哲學、政治、道德、人生觀、美學、宗教等各方面都對中國思想文化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根底展現出深層意蘊和長久生命力。
  • 江振誠·八角哲學裡的精髓.
    江振誠的八角哲學吸納、簡化、後退、放下,沉澱二十多年的廚藝創作,江振誠從自然與人文中獲得的實做經驗,整理出獨特的創意哲學──八角哲學。八角哲學涵蓋八個創意元素,包括鹽(salt)、質(texture)、憶(memory)、純粹(pure)、風土(terroir)、南法(south)、工藝(artisan)及獨特(unique)。這八個創作元素內涵豐富、實用,各有獨特的個性,能延伸出不同的屬性,創造出最平衡的體驗。
  • 道家養生之道:貴生、樂生、養生、生生不息
    養生理念道法自然,清靜無為,以柔為貴、弱者變強,重人貴生,這是道家的養生理念。春秋戰國時期的道家學說,是以老、莊為代表的。老、莊是先秦時代的思想家,他們的哲學思想對中醫養生產生過重要影響。「道」的內涵「道」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最為博大精深的哲學概念,它體現了自然萬物的本原和運動變化的法則。簡言之,易學旨在論一陰一陽之道。《周易》曰:「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情以至於命。」其核心內容是講宇宙萬物變化的規律。「道」是物的自然法則,天地萬物是由「道」所產生的。
  • 中華讀書報:如何認識和評價申不害的「行政哲學」
    關於申不害的思想,顧立雅將之概括為「行政哲學」,並且認為他的行政哲學與中國古代的行政系統是密切關聯的。作者認為,自殷周鼎革,「武王獨擅政治大權的景象」已有顯露,「普天之下廣袤王土之統治模式」(P.38)漸露端倪。到了春秋時期,雖然周王朝對整個華夏的統治日漸式微,但「控制行政官員的技術已經應運而生」(P.39)。
  • 道家有多牛?道家精髓全在兩句話!
    道家認為,宇宙誕生,出於「無極」,也就是「一」,是一個混沌的狀態。 然後,「無極」也就是這個「一」,生出了」二「,即陰陽二極。
  • 中國人生哲學:日常的生活哲學!
    中國傳統文化各思想體系,基本上都是關於生存和生活的人生哲學。比如:講究陰陽平衡的周易思想,追求人生積極進取的儒學,有追求個性自由的道學,追求心靈慰藉的佛學,追求知行合一的心學。修身要柔,處世哲學、養生妙法。上善若水、以柔克剛、生軟死硬,陰柔的力量才是強大的力量。3.陽明心學的人生智慧「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
  • 為什麼說傳統文化 的根祇在道家,一個思想兩件事,影響了五千年
    一個區域,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傳統文化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歷史的變遷不斷包容兼併,取長補短,以實用「拿來主義」加以改良,整合成既包含宗教,又包含哲學;既綻放出科技光輝,也散發著原始愚昧氣味的特有文化體系。
  • 道家的「無為而治」到底是什麼
    知道秦漢後儒曲解道家真意的一個千年的巨大騙局,正是把老子《道德經》的原意黑白顛倒嗎?知道玄學道教是儒教之鳩,強佔華夏大道正朔道家真意之巢的一種曲意之教嗎?玄學道教, 正是秦漢儒教官僚和後儒的為了響應帝王對人們思想控制而搞的「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號召,精心策劃的傑作,是一種曲意道家之教!
  • 身心康泰——道家養生之道
  • 王凱麗:音樂裡有哲學
    王凱麗認為:中國的哲學對中國音樂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  先秦諸子們對音樂有很多精闢的理論,其中對中國音樂影響最深的是儒家和道家。無論是儒家的「與天地參」還是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都講「天人合一」,這是中國哲學的核心,對中國音樂的影響非常大——認為音樂是自然產生的,是人面對自然有所觸動之後的反應,所謂「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 ,道家莊子與惠子的辯論誰贏了?
    雖然莊子是個道家的哲學家,而惠施則是學富五車的名家,是著名的邏輯學家,同時也是魏國的國相,是個高官。本來莊子是道家學派,道家學派崇尚的是無,是清靜無為,是順應自然,是蔑視權貴,為什麼莊子能與一個高官成為朋友呢?而且是整天辯論吵來吵去的莫逆之交?最主要的原因是,惠施也許是那個時代,唯一能有水平與莊子的辯論的哲學家,是唯一能戰勝莊子的哲學家。
  • 宮玉振:中國傳統競爭哲學的鑽石模型
    具體來說,就是儒家:以道義為核心的競爭哲學;法家:以力量為核心的競爭哲學;道家:以耐心為核心的競爭哲學;兵家:以策略為核心的競爭哲學。道義、力量、耐心、策略,四者構成了中國人理解競爭的四個維度。我稱之為「中國競爭哲學的鑽石模型」。
  • 九天宮-五種簡單易學的道家養生術
    中國古典哲學包括儒、釋、道三大體系,唯有道家重視今生,認為人生在世是件快樂的事。道家的宗旨是把握人生,爭取競其天年,因而道家人物均以自身為試驗,尋求、探索能夠使人長壽的方法,這些方法就是養生之術。道家養生中進行養氣、修身的練習,恰好滿足了現代人關注身體健康、祛病延壽的要求。下面小編就為您介紹幾招簡單易學的道家養生術。
  • 道家內丹:正子時修煉法
    仙女溫馨提示: 點擊上面「道家內丹養生堂」輕鬆關注!更多精彩等著你。
  • 朱熹哲學中「自然」概念的內涵和角色
    原發信息:《現代哲學》第20194期  內容提要:「自然」不僅是道家哲學的重要術語,也是包括朱子在內的儒家哲學的重要術語。在朱熹看來,「自然」是指沒有人慾摻雜或造作的,天理本體完全實現自己或者被實現的狀態。
  • 中國古代思想家,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莊子
    與大家好,今天珊珊帶大家了解一下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莊子,感受一下《莊子》的基本思想傾向與其文學成就,一起來領略這位的風採吧!《莊子》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最重要的思想文獻。現存三十三篇,分為內篇、外篇和雜篇。一般認為內篇七篇為莊子自著,外篇、雜篇則為莊子門人或後學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