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武漢,他正參加集訓,還是特殊時期,買不到鞋,怎麼辦?無奈之下...

2020-12-22 山西日報數字報

  「沒有你們這些白衣戰士的馳援,沒有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武漢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
  4月27日,運城市第一醫院,李非大夫看著手機,這是一位他在武漢期間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發來的微信。從武漢離開已經整一個月了,這樣的微信他每天都能收到。
  從2月9日出發前往武漢,到3月26日離開,結束14天的隔離期,李非和他任隊長的山西省運城市第二醫療救援隊,經歷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
  「這兩個月,終生難忘。」李非說。
  大年初一遞交的請戰書
  山西省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介入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神經內科學會神經介入分會常委;山西省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腦卒中專業委員會委員;2018年被評為山西省「三晉英才」……擁有諸多榮譽的李非,生於1980年,現任運城市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
  「大年三十我在父母家,從電視新聞上了解到,湖北進入疫情防控關鍵期,武漢封城,醫護人員告急、物資告急,全國啟動一級響應。當時心裡就一個想法:去武漢!」李非說。從父母家回去後,李非把去援助武漢的想法告訴了愛人董國平。
  董國平對丈夫的想法並不意外,她了解李非。「作為醫生,治病救人是他的職責,」董國平說,「我對他說,如果組織派你去支援武漢,你就去吧!」
  1月25日,大年初一的早上,李非向醫院遞交了請戰書。
  「作為一名醫生,面對疫情,我應該責無旁貸地承擔起治病救人的責任和使命;我是一名黨員,在國家危難之時,我應該挺身而出;我還是一名預備役人員,時刻聽從國家召喚、義無反顧地奔赴抗擊疫情第一線是我應盡的義務和擔當,哪裡需要我,我就去哪裡。因為我也是父親、兒子、丈夫,我希望我的國家早日渡過難關,我也希望所有的家庭都能儘早團圓,我更希望每個人都能身體健康。特此向院領導請戰,我志願加入抗擊新型肺炎團隊,隨時聽候調令,義無反顧、奔赴一線。」這是李非寫下的請戰書。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李非主動向院方遞交了請戰書,這是我們醫院收到的第一份請戰書。」運城市第一醫院質控科科長魯敏說。
  豈曰無鞋,與子同穿
  2月9日,凌晨兩點半,李非接到命令:「即刻啟程,支援武漢」。他連夜安排科室工作。因為是家中獨子,怕父母擔心,李非沒有告訴老人,只是囑託妻子:「照顧好爸媽和咱兒子。」
  凌晨五點半,李非和妻子告別,抱了抱熟睡中的兒子,便與同事們啟程到省城太原集結。當天18時,李非所在的醫療隊到達武漢天河機場。在機場,山西醫療救援隊全體隊員拍了一張合影。
  「這是我們第一次合影,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合影,也許有人以後回不到天河機場。」李非心情悲壯,他們面臨的是生死、是戰場。
  街巷空寂,萬家閉戶……這是李非到武漢後的第一印象。往日繁華的都市夜色如此悽涼,病床上的患者們在經歷著怎樣的恐懼和不安?李非難以入眠。
  2月12日,醫療隊接到通知,他們將進駐武漢江漢方艙醫院開展救治工作,李非將與來自全國各地的50名醫生組成團隊。
  必須經過兩天的穿脫防護服訓練,考核合格後才能進艙工作。李非他們反覆練習穿脫防護服,掌握診療流程及治療方案,不疏忽每一個細節,力求做到人人熟練操作,沒有任何差錯。為了減少病毒感染的機率和節省清洗時間,男生剃光頭,女生剪短髮。
  李非遇到了難題。除了腳上穿的那雙鞋子,沒有第二雙鞋。可按照集訓要求,醫護人員進入醫院穿的鞋,下班不能穿走,以防止病毒通過鞋底帶出醫院。
  剛到武漢,正在集訓,還是特殊時期,買不到鞋,怎麼辦?無奈之下,他在微信群發了一條求助信息。
  信息發出去不到1個小時,有人專程找到醫院,給他送來了一雙鞋。原來,李非的一位同學看到信息後,聯繫了他在武漢的朋友,這位朋友第一時間買好鞋,送到了醫院。鞋盒裡夾著一張寫有字的紙:「豈曰無鞋,與子同穿。尊敬的醫生,您辛苦了!願早日平安凱旋!」
  「有你們真好,武漢一定能挺過來,我相信你們,加油!」送鞋的人說。
  李非看不到他的臉,也不知道他的姓名。都戴著口罩,兩人卻都紅了眼眶。
  方艙醫院裡的日常
  江漢方艙醫院位於武漢市江漢區武漢國際會展中心,裡面的床位有1600張。山西省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醫護管理204張病床,還與廣西省醫療隊、河南省醫療隊混合管理另外275張床位。之後又增加了103張床,是與雲南省混合管理,山西省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單獨和參與管理的床位達到582張。
  方艙醫院是臨時趕建的,條件簡陋,更衣室就是一個大貨櫃。因為換班時人太多,地方又小,在潮溼陰冷的室外換防護服是常態。
  因為醫用物資緊張,醫護人員每天被大量確診病人包圍,緊密接觸,極易被感染。
  防護服是醫護人員的「戰袍」,護目鏡可以最大範圍保護面部尤其是眼睛不被血液、體液汙染。每次進艙前,身為隊長的李非要認真檢查每一件防護服有無破損,協助每一位隊員穿上戰袍。幫大夥做好護目鏡的防霧處理,李非挨個給每個隊員調節鬆緊帶,既要拉緊護目鏡做到防護緊密,又不能太緊影響頭部血液循環。
  穿戴完畢後,他還要對每個人進行360度無死角的檢查,以保證戰友們沒有任何暴露的地方。確保防護措施全部到位後,李非才會放心地在他們的白色「戰袍」上寫上醫院名稱、姓名,每次都要寫一句加油鼓勵或者祝福的話。
  每次進艙,一整套穿戴過程需要將近兩個小時,隊友們早已汗流浹背,這僅僅是一天工作的開始。
  方艙醫院收治的雖然都是輕症患者,但工作細緻瑣碎、並不輕鬆。每班要在艙內工作六個小時,加上穿脫防護服的時間,基本都在九個小時以上。為保證防護服使用效率最大化和工作的連續性,在這九個小時裡隊員們基本不吃不喝,再加上大量出汗,每天下班時,李非與隊友們的身體都快要虛脫。
  出「艙」後,脫掉身上的隔離服及手套等醫療防護物品的過程也是漫長又複雜。僅用消毒液洗手就要重複10多次,還要進行全身酒精噴殺。
  「對著臉部噴酒精時我們會屏住呼吸,可鼻腔和嘴裡還是會有濃濃的酒精味,感覺就像是喝了一大口白酒。」李非說,「防護衣不透氣,脫下後,全身基本都被汗浸溼了。因為換衣服的地方小,大夥都在室外換,冷風吹得瑟瑟發抖。脫完衣服還要馬上進行全身酒精噴殺,那真叫一個透心涼。」
  病房裡的歡聲笑語
  巡視病人,查看CT片,分析病情、討論病例、研究方案,下醫囑、寫病歷等,這是李非的日常工作。
  病程時間長,接受治療和隔離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有些病人會出現焦慮、煩躁的情緒。李非在給患者治療時總是耐心解釋,有意識地與他們多聊天,進行心理疏導。
  61病房的患者何阿姨情緒很不穩定,她的情緒影響到了整個病房25名病人。李非得知後,拿著她的CT片趕到病房,教她看自己的片子,給她講解,告訴她病情在好轉,要好好吃藥、好好吃飯,告訴她,有很多人在幫助她,一定會很快好起來的。
  也許是被李非說服,也許是被感動了,從那天起,何阿姨很少再表現出負面情緒,開始積極配合治療。後來每次李非去61病房查床,病人們對他像親友似的談笑聊天,病房裡歡聲笑語。查房結束,病人們會說:「李醫生,我們愛你哦!」李非每次都回應:「我也愛你們,我們都是一家人!」
  再次請戰的最美逆行者
  3月9日,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休艙。沒來得及參加江漢方艙醫院休艙儀式,李非所在的醫療隊又轉戰武漢市蔡甸區袁家臺醫院。直至工作完成返回運城家中時,已過去整整兩個月的時間。
  父母是在電視新聞中看到李非後,才知道兒子去了武漢。再次見到他的時候,李非已經結束了14天的隔離期。
  「在武漢的47個日日夜夜,我真正體驗到了什麼叫眾志成城、什麼叫守望相助。志願者、保潔人員、行政後勤……感謝那些守在工作崗位上默默付出的人,在抗擊疫情的路上,大家都是戰士,都是最可愛的人!」李非說。
  前幾日,得知黑龍江疫情出現反彈,李非再次和同事遞交了請戰書。「只要國家需要,我們責無旁貸!」他說。

  山西晚報記者 胡增春 通訊員 王琳

  記者手記
  初次聯繫李非的時候,他婉拒了採訪。後來,記者通過第一醫院質控科科長魯敏才了解到李非參加武漢援助的一些細節。魯敏說:「李非是醫院第一個遞交請戰書的人,他寫請戰書時,武漢才剛剛封城,全國都還沒有醫生前往武漢。他在武漢的抗疫日記,讓醫院的同事很感動,也很鼓舞人心。真心希望可以把他的事跡寫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
  為此,記者專程前往醫院,見到了李非。他比想像中更加年輕,也更加沉穩。在溝通後,他接受了記者採訪。
  在武漢的日子很忙很累,也很辛苦。但是,從他的講述中,讓人感到的並不是疫情的嚴重與病毒的可怕,而是溫暖和力量。方艙醫院,一個新聞中每天都會出現的地方,通過與李非的聊天,確診病人、新冠病毒變得並不可怕。他說得最多的是,武漢人民對於醫療隊員的支持與感恩,武漢志願者對於他們工作的協助與支持。
  說到陌生人給他送鞋時寫的那張紙、離開武漢時,送行的部隊官兵、走在武漢街頭時,向他們敬禮的民警、向他們鞠躬的武漢市民……李非眼睛紅了。
  李非說:「這次武漢抗疫之行,感受最深就是服從指揮,聽命令。從小對這幾個字,沒有太大的感觸。但是,經過這次新冠疫情,我知道了這幾個字的分量。只有服從指揮,聽命令,我們才能戰勝疫情。也因為全國人民服從指揮,聽命令,我們終於控制住了疫情,平安回來。」

相關焦點

  • 武漢羽毛球人才選拔賽,高遠球項目剛練球的孩子也能參賽
    本次比賽持續兩天,分高遠球對抗組和U系列競技組兩個組別,其中6-8歲3個年齡段的小朋友比拼高遠球,9-11歲3個年齡段的優勝者將獲得參加武漢羽毛球隊寒假集訓的資格,12-15歲的優勝者將獲得代表武漢參加全國U12-15羽毛球比賽總決賽的資格。比賽中的小選手。
  • 姿態身體不舒服上網查詢,結果讓他無奈,正處於女性的關鍵時期?
    #遊戲圈中的春節#姿態身體不舒服上網查詢,結果讓他無奈,正處於女性的關鍵時期?關鍵時期?姿態說他低燒34度,這個溫度略低於人體的溫度,不過算不上大事,有人甚至察覺不到。姿態感覺身體有點不舒服,量體溫之後發現自己在低燒,於是上網查詢一下這是什麼情況。
  • 特殊時期足不出戶 房地產線上作業正當時
    來源:中國經營報特殊時期足不出戶 房地產線上作業正當時本報記者/餘燕明/北京報導2020年春節之後,劉德帥沒能返城復工,繼續留在位於雲南曲靖會澤縣的老家,等待疫情緩解。劉德帥是貝殼找房平臺上昆明中環銀海尚御店的經紀人,2020年1月下旬春節放假前,他剛入職中環地產兩個月時間。依靠貝殼找房在房產經紀領域沉澱的線上化成果與工具,平臺上的經紀人在特殊時期更強化線上作業,劉德帥也不例外。
  • 中國女足結束武漢集訓,5日出徵韓國東亞杯
    資料圖片/視覺中國新京報訊(記者 徐曉帆)中國女足今日下午將結束武漢集訓,短暫休整後將於12月5日飛往韓國備戰東亞杯。永川四國賽結束後,中國女足在武漢塔子湖基地進行了為期半月的集訓。由於部分江蘇蘇寧國腳赴韓國參加女足亞冠比賽,一些國青小將獲得隨國家隊訓練的機會。今日上午的訓練課結束後球隊就將解散,球員回家或回到俱樂部短暫休息。
  • 男子大腳70碼苦惱買不到鞋 向社會求合腳涼鞋(圖)
    男子大腳70碼苦惱買不到鞋 向社會求合腳涼鞋(圖)   對普通人來說,要買雙合腳的鞋子實在容易,可這卻讓長沙「巨人」2.13米的劉正坤左右為難。他說自己有雙70碼的大腳,卻苦於買不到鞋,想向社會求一雙合腳涼鞋度過炎夏。  報導一發出,易對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總經理李育文聯繫了三湘都市報記者,表示願給劉正坤提供一雙涼鞋。  8月4日,記者在長沙德政園小區見到了李育文,他在店內特意挑選了幾個款式,想讓劉正坤選雙喜歡的式樣,「我們希望他能穿得舒服,多走幾步路。」
  • 武漢漢正街最後的「棒棒」,正逐漸消亡,其中幾多酸辛幾多無奈
    最近,懷著疫情對武漢商業影響究竟幾何的求知心,我從江東邊的光谷街溜達到了江西邊的漢正街,但沒想到給我感觸最深刻的竟是活躍在漢正街大街小巷的拉貨師傅們,就是稱呼很流行的「棒棒」們(武漢這邊也會叫扁擔們),他們處於城市最底層的現狀與對所處環境的不抱怨(至少沒表現在臉上)、他們停留在吃飽飯上的追求與對現有生活的知足深深地觸動了我。
  • 鞋碼太大≠買不到鞋子
    個子高挑,40-41鞋碼,傾向於新款,喜歡細高跟,很難買到合適的鞋,這要怎麼辦呀?      這是蕪湖華億北樓ST店的老顧客,因為她的鞋碼數比較大,腳相對寬些,一般要穿40-41碼的鞋,所以店員劉葉青對這個顧客印象非常深刻。
  • 國足集訓大名單圈定 落實正選與備選
    約有27名球員參加本期集訓,考慮到國足最早將於今年3月參加卡達世預賽40強賽下半程比賽,主教練李鐵在確定本期集訓名單前,已先行圈定了一份近40人的大名單,以應對諸如球員傷病在內的各類意外情況。據了解,受疫情及由此導致的國際旅行條件受限影響,符合入隊標準的入籍球員李可、蔣光太暫時無法回到國內,他們大概率將缺席本期集訓。
  • 孫楊入選中國遊泳隊奧運集訓名單 將在家鄉浙江參加集訓
    北京時間4月22日消息,據北京青年報報導,許久沒有公開露面的孫楊,已經正式入選了中國遊泳隊的奧運集訓名單,將在家鄉浙江參加集訓。據了解,在一份國家體育總局遊泳運動管理中心在日前給浙江省體育局下發的關於組織國家遊泳隊集訓的通知中,列出了在4月1日至6月30日將分別在浙江和北京參加三個月集訓的隊員以及教練員、工作人員的名單。在這份名單中,孫楊的名字赫然在列,他將在家鄉浙江參加集訓。
  • 部隊來了「特殊」的新兵,別人穿軍鞋訓練,為啥他卻穿自己的鞋?
    新兵入伍前,部隊都提前會為他們發軍服、軍鞋和其他所需的物品,等新兵去部隊時,都會穿著一樣的軍服和軍鞋參加訓練。然而,部隊卻來了一名「特殊」的新兵,別人都穿著一樣的軍鞋參加訓練,為啥就他穿著自己的鞋呢?新兵訓練只穿著作訓服,卻並沒有穿軍鞋,這顯然是違法規定的,可為何這名新兵卻沒有得到任何的懲治,反而還一如既往地參加日常訓練,這是為何?其實,並不是這名新兵有意在「搞個人特殊化」,而是部隊裡並沒有他穿的軍鞋,因為他的腳實在是太大了,無奈只能穿自己的鞋參加訓練,為了儘量保持一致,這名新兵還特意在鞋上縫上了幾塊迷彩布,但由於鞋子的顏色太過於鮮豔,還是格外的顯眼。
  • 特殊時期酵母暢銷,如果買不到可以用什麼代替
    特殊時期酵母暢銷,如果買不到可以用什麼代替?看看朋友圈就知道酵母為什麼緊缺了,整個朋友圈都在曬美食,而且都是一些麵食類的美食,像電飯煲蛋糕、麵包、鏝頭、包子、水餃、小籠包,各種麵食,這些平時都離不開酵母的麵食類食材,不僅僅是北方朋友曬,甚至於連平時比較少做麵食類的南方朋友也曬。
  • 剛正清廉的化身——宋金元明清時期的沂蒙
    |引言宋金元明清時期,隨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的進一步強化,沂蒙山區的地方行政區劃基本穩定下來,絕大部分區域自宋代以來便一直處於沂州和州的管轄之下。清朝前期,在這裡又設置了沂州府,下轄莒州、蘭山縣、郯城縣、沂水縣、蒙陰縣和費縣等。
  • 吉大一院重症醫學科醫生盧應:參加這場特殊的戰鬥,終生難忘
    如今,她已在武漢堅守了一個多月,「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是舉全國之力抗擊疫情,每一個人都不是自己在戰鬥。願擷一仙草,眾生皆安然。」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盧應是一位「逆行者」。立春剛過,十五未到,她作為作為吉大一院第五批130人隊伍中的一員,奔赴武漢。疫情發生後她用行動踐行自己的職責與使命。
  • 2020晉江跨境電商鞋靴產品採購對接暨跨境集訓交流活動舉行
    晉江新聞網12月21日訊  近日,由晉江市商務局指導,中國晉江·鞋都電商城主辦,晉江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晉江市網商會、洪山匯聯合舉辦的2020晉江跨境電商鞋靴產品採購對接暨跨境集訓交流活動舉行。  記者了解到,中國跨境電商企業正在深度融入全球市場。
  • 湖南女生把滯留外地的武漢女孩接回家,結局暖哭……
    今年春節期間,武漢因疫情封城,正在北京參加藝考集訓的高三生吳彧雯春節期間無法回家。湖南瀏陽女孩屈羨將她接回家,兩人同吃同住,直至武漢解封……早上固定時間起床,上網課,自學日語,窗前作畫……17歲湖南瀏陽女孩屈羨的一天安排得滿滿當當。但只要一有空閒,她就和湖北武漢的新朋友吳彧雯線上溝通,一同暢想大學生活。
  • 特殊時期,超市貨架上被「買空」的食材,竟然是這些!
    特殊時期,超市貨架上被「買空」的食材,竟然是這些!這兩天聽從安排,安心宅在家裡,無奈家裡的存貨有限,只能出門採買。戴好口罩,拿著買菜的手推車出門了。外面的人真少,家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沒開業,只有一家中型的超市開門。進入超市,還有7-8個市民在選購。
  • 武漢漢正街:用餐不擔心,外賣暖人心
    武漢漢正街:用餐不擔心,外賣暖人心 關注中金在線:
  • 「買不到衛生巾,用保鮮膜捂住」:防護服下的女性秘密,讓人淚目
    文 | 彬彬有理2月19日,「近4萬包衛生巾運抵武漢」的新聞上了微博熱搜,無論是在前線抗戰還是在後方支援的姑娘,都在為這條新聞雀躍沸騰。出於敬重,我們總是稱她們為最美的白衣天使、最勇敢的白衣戰士,但在這種封神化的宣傳之下,她們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卻在被不斷弱化。武漢封城之後,許多商店超市也紛紛關門,女性衛生用品越來越難買,但每個月雷打不動的生理期,卻不會因為疫情告急而有商量的餘地。
  • 特殊鞋盒是無腦消費麼?一個盒子炒到50000,這根本是買盒送鞋吧
    杜海濤還說,這只是因為外面放不下了才放在浴室裡,可見他收藏的鞋子之多,鞋盒自然也是一個也沒捨得扔。今年情人節的dunk系列,估計沒有女孩子能拒絕,粉色的鞋盒和上面心形的紅骷髏,讓這雙鞋水漲船高,據說目前這雙鞋的售價已經達到了8000+!咱也不知道到底買的是鞋子還是鞋盒?
  • 腳太大買不到合腳鞋 江西上饒一15歲少年急尋54碼超大鞋
    由於市面上找不到足夠大的鞋子,最近三年小清都沒能穿上一雙合腳的鞋子。無奈之下,小清的家人只能通過微博求助於廣大網友。   三年前就穿44碼鞋  17日,記者聯繫上小清的姑父徐先生。他告訴記者,一直以來小清的腳都長得比常人的要快。3年前,小清12歲的時候,就要穿44碼的鞋了,這已經是一般鞋店裡賣的最大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