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儀式感,明天才更值得期待~

2022-01-07 鬱金香陽光會

收錄於話題 #生命成長 102個

配圖來源 | 鬱金香繪畫療愈成長學校

教育學家認為,孩子的童年需要四種營養,分別是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和儀式感。

很多家長以為儀式感很複雜,可實際上,一個不期而至的禮物,一次豐富多彩的旅行,都能詮釋儀式感,都能讓孩子敏銳地察覺生活中的不同,記住每一個和父母一同度過的特殊時刻。

漸漸地,這些看似尋常的儀式,就會成為根植於孩子內心的巨大力量,建立起孩子對未來生活的期待。

什麼是儀式感


《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和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村上春樹說: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在把本來單調乏味的生活,變得不一樣;它讓我們對所在意的事情,懷有敬畏心理。

德國作家洛蕾利斯寫過一本書,叫《我們為什麼需要儀式》。書裡說: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不是為他人留下什麼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滿熱忱地面對生活。

王陽明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擺脫繁雜,才能照見簡單;走出窠臼,才能照見灑脫;遠離喧囂,才能照見寧靜。

梅蘭竹菊四季花,琴棋書畫詩酒茶。塵寰總有煩心事,無憶風塵自瀟灑。

生活的意義,在於自己賦予。庸俗而散漫的生活從儀式感結束,精緻而浪漫的人生從儀式感開始。


儀式感的基本結構

人類有意識地以有節制的方式來控制個人或群體的行為、心境、情緒和價值觀。可以說,人們所追求的儀式感,本質上是一種控制感。追求控制感是因為:我需要證明生活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下的。

人們會製造一些儀式感來維持和轉換社會身份,有三個階段:分離、轉化、融合。這些儀式感在與人的生命轉折事件相聯繫的時候表現得更劇烈。

03 整合化

世俗生活顯得是彌散的、分離的、片斷的;在儀式感中這樣一種情況變得聚集、融合、有秩序。

真正的儀式感從來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小虛榮,而是帶來心靈的平靜和思想的提升和生活的改善。

周末就是平安夜和聖誕節,雖然是洋節,但也是對新的一年的願望和期許。無論此刻的你是否還沉浸在抑鬱的泥潭裡,請你給自己和他人一份禮物和記得。一起來過個愉快的節日。
我們的生活需要一些儀式感的東西來提醒自己,人生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儀式感能給每一個普通的個人直,每一個無意義的重複性動作賦予內涵。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暫時地讓我們告別一些煩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哪怕那只是短短的幾十分鐘,甚至是幾分鐘,幾秒鐘,都會令那個時刻有所不同。


請給孩子一份歡樂和驚喜,這會是他們今後人生路上的一份美好的記憶。會是他們今天苦悶抑鬱的時候,內心的一份溫暖。



聖誕儀式感大集錦


小時候的聖誕節,我們會興奮地猜測第二天睜開眼睛會看到聖誕老人給我準備的驚喜。

其實啊,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神秘禮物,所有節日的守護天使應該都是愛孩子的父母吧。

綠色的聖誕樹、紅色的聖誕襪、白色的雪人、銅色的鈴鐺、溫暖的壁爐、歡快的聖誕歌,當然最讓人期待的,就是blingbling的麋鹿載著滿是禮物的聖誕老人,在天空中划過的那一刻。


01 聖誕倒計時日曆

「聖誕倒計時日曆 advent calendar」是極有儀式感的活動。 日曆上有24個格子,從12月1號開始,每天揭開一個小窗口,發現一份驚喜小禮物,而終點就是平安夜啦!然而孩子們必須得有耐心,不能提前打開格子,不然聖誕老人會發現的!


「聖誕倒計時日曆 advent calendar」是極有儀式感的活動。 日曆上有24個格子,從12月1號開始,每天揭開一個小窗口,發現一份驚喜小禮物,而終點就是平安夜啦!然而孩子們必須得有耐心,不能提前打開格子,不然聖誕老人會發現的!


有了「倒計時日曆」,孩子們的十二月動力滿滿,早上起床都很痛快!每天遇見一個小驚喜,給沉悶的冬日帶來很多快樂。「倒計時日曆」還有讓孩子認知數字和日期的功能。



02 給聖誕老人寫信

這是12月的必修課哦!孩子們要向聖誕老人許願,把自己想要的禮物告訴他,然後要誠實坦白,自己這一年是不是乖孩子。寫給聖誕老人的信,要正式寄出,在信封上寫下:北極、聖誕老人收。有的寄往芬蘭,有的寄往加拿大。還要提醒孩子們,要寫上回信地址!當然 聖誕老人要有回執!聖誕老人說:她們的卡片收到了,願望也聽到了,正在和小精靈積極準備中!保證孩子們幸福至極,高興得上躥下跳,會拿著卡片給所有人看。


03 裝飾聖誕樹

聖誕樹是聖誕節的標誌!家裡有一棵聖誕樹,幸福感就會閃亮一整個月。



讓家人都參與進來,一起來裝飾聖誕樹,各種DIY,陪伴孩子度過開心的日子。可以掛上祝福卡片,用各種燈飾修飾聖誕樹。


04 開心過聖誕節

壓軸活動就是平安夜和聖誕節了,拆禮物的那一刻,肯定比拆盲盒更爽吧。心願單裡的禮物都呈現出來了,孩子們會對生活有一份更多的期許。


願我們都能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小美好,對未來充滿美好嚮往,對自己的人生充滿無限希望。

特別感謝 【洞見】【觸動心靈的閱讀】【道教玉清宮】【安瀟】對本文的貢獻

猜你還想看

女兒抑鬱了,都是我逼的

抑鬱厭學的孩子背後…

儘管我們的孩子患上了抑鬱,但本質都是滿月

請珍惜生命,即使絕望到極致,也不要放棄

我陪伴大學抑鬱的女兒一起走過抑鬱

孩子為什麼抑鬱?孩子抑鬱了,父母該如何做?

一位雙相女孩在復發之際的心聲

怎麼辦?我好像得了抑鬱症 | 抑鬱測評

相關焦點

  • 有時候,生活需要些儀式感
    微斯年,期待遇見更好的你。文/綿羊圖/網絡Hello,好久不見,距離上次更新已經有兩年多的時間了,大概已經被朋友們慢慢遺忘了吧,以後的日子裡可能會更加不定時更新,所以如果大家剛巧看到,那麼很開心與你分享~關於儀式感這個問題,應該很早之前就被拿出來討論過。
  • 早讀丨生活,需要一些儀式感
    ,需要一些儀式感,和矯情無關,記錄一些溫馨溫情的時刻。浮躁的時代,有時,我們的心需要安靜,唯有安靜,方可心安。靜,是心靈的歸宿。儀式感,其實就是一種慢,一種把生活過得精緻的奢侈,一種悠閒的心情,一種不湊合的生活態度。張愛玲曾說過: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能喚起我們對內心自我的尊重,也讓我們更好的更認真的去過屬於我們生命裡的每一天。
  • 《儀式感》和《生活需要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
    原因就是:生活需要儀式感!那什麼是儀式?什麼是儀式感?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和《生活需要儀式感》或許會讓我們找到答案。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儀式?生命很好,不要得過且過, 不要讓生活僅僅只是生存。 生活需要儀式感來提醒我們, 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而我們都需要儀式感, 來喚醒我們內心有趣的靈魂和熱忱。
  • 生活需要浪漫,生活需要儀式感
    人們喜歡追求「浪漫」,浪漫就是平靜而平凡的生活中加點作料,讓生活顯得更有味道,浪漫是在沒有準備和不確定的情況下產生的美感,怎麼製造浪漫呢?也就是如何製造「驚喜」?「驚」就是先讓人恐懼,「喜」就是一種好事,人們面對不確定都會恐懼的就是會驚,但你恐懼,認為事情會變壞的時候,發現等待自己的是一樁好事,最後感受就是特別的有意義,由於事件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讓人們感覺印象深刻,總是在回憶中美滋滋的,人的腦容量記不住太多的瑣事,但可以記住有特別意義的事情,這種會成為人們看待關係以及關係中人的特殊印象,從而變成對待自己人生的值得與否。
  • 劉華:需要儀式感的不止生活,還有設計
    【太平洋家居網】「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不是為他人留下什麼印象,而是自己的內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滿熱忱地面對生活。」這是來自德國作家洛蕾利斯·辛格霍夫對「我們為什麼需要儀式」的解釋。擁有多個身份標籤、熱衷設計跨界的「斜槓」設計師劉華也同樣在意:「需要儀式感的不僅是生活,還有設計。」
  • 什麼是儀式感?為什麼我們生活需要儀式感?
    最近似乎很流行儀式感這個詞,都說每個人生活中都應該有點儀式感。似乎儀式感能幫我們提升生活品質、改善心情。那麼儀式感到底是什麼呢?百度百科是這樣定義的: 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儀式感無處不在。
  • 將儀式感當成禮物,送給熱愛生活的自己
    在如今快節奏的時代中,保持對生活的熱忱不可或缺,於是「儀式感」一詞便應運而生。儀式感是對生活的態度,因為那些小小的儀式,可以讓平凡普通的生活也閃閃發光。張愛玲曾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能夠喚起我們對內心自我的尊重,也讓我們更好地更認真地去過屬於我們生命裡的每一天。」
  • 博世 | 生活中不可缺失的儀式感
    愛生活的人,用心感知平凡中的美好。生活,需要儀式感。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這個詩意的世界就是美好的生活。生活中的大多數時候,都是平淡的。生活很需要一些小小的儀式感,來作為人生時間軸上的可以標記的節點,像是自己一個人也要為自己下廚,那才不至於過去之後,因為想不起某些再平常不過的場景而感到遺憾。一個人的獨居生活更是充滿儀式感,儀式感能讓人更加認真地對待生活。
  • 生活需要儀式感
    曾經有這樣一個例子:妻子是全職太太,每天面對的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有了孩子以後更是什麼都圍著孩子轉,自己的形象也不太注重了,覺得看得過去就行了,生活也變得非常的節儉,將省下來的錢給孩子買最好的。但這就是儀式感,一份精心準備了很久的禮物和隨意一送或不送,當事人的感覺完全是不一樣的,儀式感讓當事人覺得自己是被重視的。其實我一直覺得儀式感是婚姻的保鮮劑,是把生活過精緻的其中一個表現。
  • 生活它需要儀式感
    生活是不是過出來的,是選出來的,你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去生活,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雖然,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但是,我們仍然要活得安樂自在,我們要把生活當作是一個愛人去對待,去享受。如果你是一個人,請你更要給自己一種儀式感。
  • 生活,需要存在儀式感
    為什麼生活需要儀式感?有這樣一個回答:如同荒蕪中栽一株怒放的木槿花,滿目破敗中尋一抹風景,我們追求儀式感,大抵也是因為想在乏味瑣碎的生活中,極力去觸摸點滴的歡喜。一個活得有儀式感的人,目之所及往往有驚喜之處。倘若你有以下三個跡象,說明你的生活也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 生活需要儀式感,情人節快樂
    那是生日時刻奶奶給予我的慶祝生日儀式。曾經聽到別人說所有的節日對於自己而言並沒有什麼意義,也不會特意去準備去慶祝。每個人所喜愛的追求的不同,只要自己覺得舒適就好。而儀式感就好比生活的調味品,雖不是必須的但是卻可以為我們平凡平淡的生活增添上些許的色彩與溫暖。
  • 生活需要什麼樣的「儀式感」
    從冬天裡的第一杯奶茶,到跨年夜看一場零點電影,從po出新年目標清單,到去網紅餐廳打卡,近年來,一波又一波攜帶著一整套規定操作的「儀式感」席捲我們的生活。在一陣陣跟風中,有人樂此不疲,有人倦怠不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儀式感」。
  • 生活中,我們是否需要有儀式感?
    在交往過程中,儀式感的作用除了可以使兩人感情升溫,還可以考量兩人的消費觀、價值觀、感情程度等,對於儀式感的定義,不同人有不同理解,有的就是喜歡張揚炫富,有的就是偏向於內涵低調,這沒有誰對誰錯,只有合適與不合適。
  • 【夜讀】平淡生活中,需要一些儀式感
    我們之所以將那些事情放到轉正之後做,無非是想增加生活的儀式感,讓原本平淡的生活多一絲期待與趣味,變得與過往不同一些。 2   什麼是儀式感呢?我想起了《小王子》裡狐狸對小王子說的那番話。   其實儀式感並不是一個很玄乎的東西,也並不複雜,但它往往能擊中人心,為平淡日子增添些樂趣。   我認識一對老夫妻,他們結婚幾十年了,到現在依舊甜蜜得讓人羨慕。丈夫平日裡到菜市場,看到好看的油菜花都會買來送給妻子,而妻子總會在丈夫下班感到疲憊時給他泡上一壺清茶。
  • 好的生活,需要一些儀式感
    生活中是需要一些儀式感的,這並不關乎生活水平的高低,也與矯情無關。而是關於對生活的熱愛,是一種心境,也是一種態度。
  • 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
    生活中為什麼要有儀式感呢?儀式不在於別人看到了什麼,最重要的是看見自我。《蒂凡尼的早餐》中,奧黛麗赫本穿著黑色的小禮服,戴著假珠寶,在蒂凡尼精美的櫥窗前,慢慢將早餐吃完。儀式感不需要花過多的時間精力,它是我們對生活的尊重和熱愛。注重儀式感的女生,凡事都要有一個儀式。
  • 穿上婚紗嫁給愛情,不止生活需要儀式感,攝視界旅拍婚紗照更需要
    #旅遊攝影#「兩個人的婚禮,是一生的盟約,是要為之堅守一輩子的誓言,堅如磐石的愛情,充滿虔誠的禱告,承諾彼此忠誠 攜手到老」生活需要儀式感,婚紗照也是,不論四季更迭,時光流轉,相機定格的瞬間,都值得往後幾十年,慢慢回味,記憶珍藏。
  • 90後:人生苦短生活需要儀式感
    人生這麼長,每一天都是那麼普通,每一天都是日復一日,但是因為有一些與眾不同的日子,讓我們有所期待。儀式感就是把本來單調普通的事情,變得不一樣,對此懷有敬畏心理。在漫長的生命中,平淡普通是常態,但是總要找到一些新的方式,讓自己在這無趣的生活中,有那麼一些樂趣。
  • 才發現,好的夫妻生活,都很有「儀式感」
    關於儀式感,很認同一個知乎用戶的答案:「生活需要一些儀式感,和矯情無關,記錄一些溫馨溫情的時刻,浮躁的時代,儀式感其實就是一種慢,一種把生活過得精緻的奢侈,一種悠閒的心情,一種不湊合的生活態度。」其實,所謂的儀式感,看似飄忽,但是卻很有必要的,有了它,才能給生活帶來許多的驚喜和意外。尤其是在一段婚姻裡,夫妻生活中如果缺乏了那麼一點儀式感,那麼日子過起來就沒滋沒味的如同嚼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