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暴發以來,由於世界各國封鎖措施導致的全球貨物運輸需求急劇減少。為此,中外船運公司紛紛暫停航線,減少出口貨櫃的航次,並大幅拆解閒置的貨櫃船。近半年來貨櫃在全球的分布都是嚴重不均衡的。疫情期間世界各地港口不能正常運轉,再加上運輸停滯船舶停航進一步限制了貨櫃設備的流轉,造成貨櫃在港口堆積較多,從疫情早期國外出現貨櫃短缺到如今歐美等其他國家疫情反覆大量的空箱在美國、歐洲和澳洲等地積壓,亞洲地區的貨櫃卻嚴重不足。
萬聖節、聖誕節等西方節日將至,很多商家希望通過節日大促提振銷量,早早就開始下單備貨。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不少海運公司,尤其是長途航線為節省成本,運力大減。為了保證按時到貨上架產品,目前進入三季度以來貨運量近期開始逐步上升。
出口貨運量增加,但現有運力緊張,導致艙位出現爆倉,甩櫃現象頻現。海外疫情嚴峻,全球海運業停航潮尚未解除,海運運力和貨櫃設備存在短缺情況。再趕上節前出貨高峰期,更是一箱難求!和往年一樣,缺艙位、缺拖車、缺柜子;漲價、爆倉、甩櫃、擁堵、延誤一樣也不少都來了......
去往碼頭的道路已經開始擁堵,長龍排到了七八公裡外:
鹽田碼頭反饋
尊敬的各位客戶:
碼頭目前每小時作業量達到1300車次,碼頭內很多道路已經出現擁堵情況,停車場出口出現大量擁堵,閘口必須放慢速度,否則加劇堵塞,這樣大大影響碼頭處理能力,所以部分時間段必須控制進閘速度。
我們並不是節省人手,這段時間人手與機械配置都是充足的,可以用的機械都已經全部投入操作,只是進去的車消化不了,會導致惡性循環,預計未來兩天都會是這種情況,希望企業和司機諒解。
不光鹽田港擁堵,周五梅山也堵了一天,據說長龍排到幾十公裡,從港口堵到大橋外;除了節前業務爆漲外,另外一個直接原因是因為修地磅10個卡口只開放了3-4個導致海關卡口開放不足。
節前爆倉的情況是難免的、缺櫃的現象會比平時更容易出現,並且拖車司機也更是難找,出貨高峰期碼頭、港口到處都是堵堵堵!所以貨代貨主請一定要合理安排出貨,避免提不到櫃而影響走貨!
MSK:幾個月來貨櫃一直短缺
全球最大的貨櫃運輸公司馬士基承認,由於太平洋市場火爆,數月來市場上一直存在貨櫃短缺的問題,尤其是40尺長的大型貨櫃。
在馬士基發表上述聲明的前一天,該行業全球最大客戶之一DHL批評航運公司將大量的貨櫃運往太平洋,從美國西海岸創紀錄的高運費中獲利。因此這導致世界其他地區貨櫃的短缺,例如在主要的亞歐貿易航線上。
馬士基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這尤其涉及40英尺HC貨櫃的短缺,這種貨櫃比標準的40英尺貨櫃高1英尺。
「最近幾個月,我們看到市場上貨櫃普遍短缺,特別是40尺的HC貨櫃,這是目前市場上交易最強勁的客戶使用這類貨櫃,由於疫情造成的動蕩導致的全球供應鏈瓶頸,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情況。」馬士基寫道。
DHL全球貨運代理的海運負責人Dominique von Orelli指出了這個問題,他還表示:「一些海洋承運人目前正在從亞歐貿航線以及亞洲內部航線卸下貨櫃設備,以便在一定範圍內將其部署在跨太平洋和拉丁美洲等高收益的航線上。「
「基於此,我們觀察到亞歐貿易航線上的貨櫃短缺以及一些地區的延誤。」
印度貨櫃短缺致貨物延誤出口
物流公司New Jersey-based Worldwide Logistics表示,貨櫃短缺已蔓延至印度,內陸貨櫃倉庫最為嚴重,在港口短缺也很明顯。從孟買和蒙德拉的主要門戶港口到美國東西海岸的大多數直接和轉運服務都受到了影響,來自亞洲轉運中心的艙位緊張進一步加劇了轉運。
Conbox Logistics執行長Rakesh Pandit也認為,內陸碼頭的貨櫃短缺問題尤其嚴重。他表示:「如果承運商不得不計劃從印度中部和西部的幹港運貨,短缺會更嚴重。」
「某些行業需要等待一到兩周的時間才能拿到訂單和貨櫃,比如製藥公司,它們要等近兩周才能拿到美國港口的訂單。大理石、大米和其它農業大宗商品等計劃中的貨物也被推遲發貨。」
運力不足沒有多餘艙位
除了高昂運價外,在太平洋上的這股熱潮還帶來了實際挑戰,託運人和物流公司可能要等長達四個星期才能將其貨櫃從亞洲運到北美。
DSV的美國航空與海運業務執行長Carsten Trolle解釋說,簡單的預訂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由此需要考慮其他路線和解決方案。他稱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運力不足。
市場上的問題可以從許多方面追溯到新冠肺炎的暴發。由於市場預期需求大幅下降,貨櫃班輪公司已從市場上撤出大量運力。然而,事情的結果根本沒有那麼糟,但由於航運公司減少了運營船隻數量,這導致了一個異常火爆的貨櫃市場,首先是在太平洋地區。
以至於Trolle說價格已經「失控」。他說:「由於目前船上根本沒有空餘艙位,因此延遲了兩三,甚至四個星期。我不能保證貨櫃會運出去,因為現在的貨櫃比艙位多。」
現在有幾家航運公司正在太平洋地區重新部署噸位。馬士基在星期一給客戶發布的最新消息,指出了貨櫃太少的問題,並要求客戶退回空貨櫃。
中國交通運輸部此前已介入,對承運商運力及價格進行問詢。華盛頓聯邦海事委員會(FMC)上周也舉行了會議,對情況進行了調查。(查看文章:運價繼續全線普漲!交通部約談後,美國FMC向船公司發出「警告」,串通停航法庭見)
目前三大聯盟都承諾在十月的跨太平洋貿易航線上恢復停航。鑑於近期跨太平洋航線持續強勁需求,作為2M聯盟之一的馬士基(Maersk)上周傳達了其恢復從亞洲到北美西海岸的停航計劃(查看文章:馬士基取消所有跨太平洋航線的停航),海洋聯盟成員的中遠海運和其子公司東方海外(OOCL)也宣布恢復跨太平洋航線的停航。同時,THE聯盟成員赫伯羅特(Hapag-Lloyd)告訴客戶,它將在下個月除五個航次停航之外將恢復所有剩餘至美國西海岸的跨太平洋航線停航航次。
馬士基已向客戶表示,此前在第二季度暫停運營的TP8(Orient)和TP11(Elephant)航線也已經恢復。同時預計今年中國黃金周期間中斷的航運次數將低於正常水平。馬士基在其客戶諮詢中表示,預計到北美的強勁進口量將至少持續到11月。
(以上內容來源於 海運網)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