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食藥監局專家為食品企業老總解讀《食品安全法》。
本報舉辦食品安全講堂,食藥監專家為上百食企老總詳解「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
網上銷售食品須「實名制」、構成食品安全犯罪的將終身禁業、蔬菜禁用高毒劇毒農藥……10月1日,新增50條內容的「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就將正式實施。6月26日,為了捍衛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成都市食藥監局專家走進華西都市報,為近百名食品企業老總逐一解讀新法。
專家為食企老總詳解「最嚴」食安法
從6月16日起至7月2日,四川省開展為期16天的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在宣傳周活動啟動當天,本報推出「法行天下、食者無憂」大型系列報導,我們暗訪餐飲企業,調查食材來源,追問舌尖安全;我們走進食品工廠,直擊一件件食品的製作全程;我們主辦法治講堂,把「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提前帶給市民、帶給食品企業。
26日上午10點,食品安全專家、成都市食藥監局餐飲服務監管處副處長龔一鶴應邀來到華西都市報,給李錦記、惠氏營養品、味蜀吾火鍋等近百家食品生產企業和餐飲企業老總解讀新法。剛一開場,龔一鶴就解讀了新法為何被稱為「史上最嚴」。「新法體現了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龔一鶴一 一解讀了新法的亮點內容後,結合10多件食品中毒的真實案例,為食品企業老總剖析食品生產、製作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如果有員工留著指甲、戴著戒指切熟食,手指傷了裹上創口貼繼續上,這些都存在著食品安全風險。」
副總認真做筆記回去要組織員工學習
在龔一鳴的宣講過程中,企業老總們不停做筆記。遇到來不及記錄的,還紛紛掏出手機拍下課件。「來的時候老總交代了,回去不但要給他匯報,還要給所有員工傳達今天學到的內容。」成都一家中餐館的副總經理告訴記者,他是受老總委託,專門來學習新法的。他說,來聽專家解讀後,他才知道《食品安全法》對食品生產經營者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如《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經營者履行了本法規定的進貨查驗等義務,有充分證據證明其不知道所採購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並能如實說明其進貨來源的,可以免予處罰,但應當依法沒收其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網購食品有問題可讓第三方平臺先賠
在互動環節,成都一家餐飲企業最關心新《食品安全法》對他們的網購食品有何影響。
對此,龔一鶴說,此前網購食品安全監管沒有明確的法條,發生糾紛時,難以劃分責任。即便責任明確,有的也一時找不到主體責任方。新法實施後,網購各方的法律責任將更明確,消費者維權難度降低,可避免被「踢皮球」的尷尬。比如,今後消費者網購的食品有問題,在無法找到經營者的情況下,可以要求第三方交易平臺先賠償,不但可以要求賠償食品本身的價錢,還可以要求賠償受到的損失等費用。
另一家餐飲企業老總,則更為關心「終身禁入」的相關條款。龔一鶴解釋,新法明確,食品生產經營者生產經營不符合安全標準或者有毒、有害食品,構成有期徒刑以上刑法者,終身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也不得擔任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工作。
華西都市報記者吳柳鋒攝影雷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