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品牌」背後是怎麼操作的?

2020-12-14 經理人網

■文/李檬

之前談到那些經典的網紅品牌代表了與你「精神氣質」相匹配的聰明消費,這裡,想進一步聊聊怎麼打造網紅品牌。

近年出現的一些新興網紅品牌面臨一定的分化趨勢:

一是很多國貨老字號品牌得益於紅人大V,實現品牌IP的升級迭代而重獲生機。

二是很多短命網紅品牌因為缺乏IP賦能,漸漸冷淡下去。

比如鼓浪嶼超會撩的冰激凌店老闆,或者黃龍溪的扯麵小哥,因為一段短視頻+幾個小動作,觀眾覺得好玩,很快帶火了店面消費,漸漸做成了網紅品牌。

可是,因為品牌缺乏內涵,沒有能力做持續輸出,很快就冷淡下去。

這種網紅品牌給人的印象就是短命。

相反,近期「國潮興起」之下的大白兔香水、故宮口紅、六神雞尾酒、黃翠仙油腐乳等等老字號國貨品牌,因為有IP加持,持續在網絡上走紅,沒人會擔心這些品牌短命。

所以,網紅品牌做大做長的核心關鍵,是要給品牌注入IP,而不僅僅是流量熱度。

塗料層無法支撐起一幢建築,IP賦能就是給品牌牢固骨架。

一、品牌是一種循環博弈

IP已經是一個老詞了,這不是網站IP位址的那個IP,而是知識財產的意思,比如音樂、文學和各種創意作品、發現與發明,都是「知識財產」。

品牌屬於那種多重創意元素,加上持久的信心、信任、信譽融合而成的知識財產。

這裡,我想從《博弈論》的角度重新審視品牌價值。其中有一個前提:品牌是在賣家和買家之間的博弈中形成的,差別只在於單線博弈or循環博弈。

什麼叫單線博弈呢?我舉一個例子:

有一種網紅店叫「快閃店」,採取「突襲」打法,突然之間在一個地方出現,又突然之間撤走,主要是抓住一些三分鐘熱度的消費者。

比如「喜茶」成為網紅品牌以後,帶有調侃性的快閃店「喪茶」也隨之出現,由餓了麼主推,只營業4天。

開業以後,「加油你是最胖的紅茶拿鐵」和「你的人生就是個烏龍瑪奇朵」這兩款茶飲賣得最火。再如520情人節,有人在上海開設了一個「分手花店」,只營業1天,主要針對那些情感經歷曲折的單身人士,這也是一家快閃店。

將創意快速商業化變現,熱度過後,並不指望粉絲用戶還會回頭,這就叫單線博弈。

什麼叫循環博弈呢?我舉一個例子:

假設你多次去一個餐廳吃飯,感覺好下次還會再來,只要有一兩次感覺不好,或是服務態度不如以前,或是沒理由大幅漲價,你就不來了。

消費者總是有機會懲罰這個店家,店家稍微維護不好,這個良性互動就可能被破壞,這就叫循環博弈。

麥當勞有遍布全球的上萬家加盟店,可是在高速公路服務區,麥當勞是不允許加盟的。

因為高速公路上,客人吃了就走,下次很難再來,部分店家可能會宰客或者怠慢客人,將這當作一種單線博弈,消費者也沒有機會懲罰這個店家。

可是麥當勞是全球連鎖,品牌方與消費者是漫長歲月的循環博弈,必須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小心維護與每個消費者的良性互動。

普遍看來,網紅品牌大多是單線博弈,抓住一個消費熱點,從0到1到N一氣呵成,熱度消退以後,也不指望消費者再回頭。

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消費品牌則需要長期經營IP,利用IP降低大家的認知門檻,這個IP可能是一個金句、一個紅人大V甚至一個表情包,這個策略組合可以靈活變通,但目的一定是長期保持消費熱度,以及與消費者的持久良性互動。

二、三種網紅品牌,三種策略

在網紅品牌融入消費主流的過程當中,做好品牌循環博弈的規劃部署是絕對必要的。

目前看來,國內真正進入長久經營、循環博弈的網紅品牌,大體採取三種策略:

一是直接將CEO紅人化、IP化;

二是聯手社交平臺和各個層次的KOL,瞄準消費炙熱期(雙11或者618)的集中投放;

三是細水長流,不斷給品牌IP賦予新的東西。

這當中有幾個概念需要分清:只有「話題、內容承載」的符號才能稱作IP,「IP激活品牌,品牌輻射產品」。

1、CEO的IP化(適用於製造業、房地產品牌)

諸如格力的空調,小米的手機,萬科或者萬達的房子,普通人能發掘其中差異化的東西嗎?怕是很難。普通人的印象中,只有這些品牌的功能屬性(知道你是賣房子的或是賣電器的),感性認知十分有限。

如何給這些品牌加上感性認知?往往是這些公司的CEO親自上陣做紅人大V,然後製造聲量、引導話題風向。

其中,最經典的就是雷軍與董明珠立下的「10億賭約」。如果小米5年內營業額無法超過格力,自己輸給董明珠1塊錢,而董明珠自然不甘示弱,要賭就賭10億。最後,「賭金」沒有到期兌現,但格力、小米頻頻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點話題,大大拓展了品牌與消費者的接觸面。

品牌就是瞬間聯想、瞬間認知,品牌是不需要說很多話來介紹的,就是人們腦中的一個瞬間。

尤其對於一般的中小企業來說,boss親自出來引導話題流量,其實是很有必要的。很多中小創業公司,不可能有大筆預算去做營銷,一定會選擇低成本、網絡化的產品推廣方式。如果自己可以出來當紅人大V,將流量導向產品銷售,這更多是考驗這個創業團隊的營銷創意。

如果boss本身就可作為公司的IP資源來經營,將使營銷的功能獲得更多情感能量,粉絲流量也能直接轉化成為產品銷量。對90後、00後消費者來說,接受一個有趣的人,比接受一件單調的產品容易得多。

2、聯手各層次KOL,集中投放(適用於消費品牌)

有投資人直言:「如果你想創業,但手上沒有多少資源,我最推薦你進入化妝品行業或者特色食品行業。」

主要有2個理由:

一是「產品毛利率」極高,一般化妝品或者特色食品的產品成本就7%-10%,但營銷成本超過30%,只要你有營銷能力,就有很大機會;

二是美妝行業或者特色食品行業,成長空間巨大,用戶的習慣一旦養成,那就是擋不住的剛性需求。

最關鍵是,這是KOL(紅人大V或者意見領袖)帶貨能力最強的細分領域,也有很多IP賦能的機會。

比如才成立兩年的完美日記,憑藉IP力量和產品口碑,在天貓「618」的爭奪戰中如魚得水,一度跑贏歐萊雅等國際大品牌。

KOL就是最大的IP力量,他們主導了話題、製造了聲量,真正引導了用戶品牌傾向。

再如當下極具網紅潛質的特色食品品牌黃翠仙,依託雲南特有的亞熱帶風物,推出的油腐乳和小蠶豆別有風趣。因為有這個底蘊在,藉助KOL的聲量,品牌IP很容易被激活。

其中一個關鍵動作就是聯手平臺和各個層次的KOL,完美日記和黃翠仙選用的KOL是多個層次的:

完美日記並非一味在尋求大牌明星的代言,而是廣泛投放腰部以下的小眾KOL。其自上而下的投放比例是1:1:3:46:100:150:690。對於「路人」類型來說,基本上屬於用戶的自發傳播。

黃翠仙基於美食品類屬性則是激活多樣化、多平臺的紅人聲量,在微博、抖音、淘寶直播等平臺種草,比如現象級視頻紅人@李雪琴、寵物博主@王白菜、美食博主@大胃王魚子醬等博主原創種草,以及跨界聯合各大品牌玩新媒體互動,這種廣域性的自傳播往往更具品牌能量。

3、不斷給品牌IP賦予新東西(適用於老字號品牌)

品牌IP的真正價值,在於可以注入多少新的東西進去。

近年如火如荼的「國潮興起」,你我很難想像馬應龍可以跟口紅聯繫在一起,六神可以跟雞尾酒聯繫在一起。

比如馬應龍此前的品牌策略,是將品牌打造成為「痔瘡膏中的愛馬仕」。

可是,馬應龍口紅在網絡上走紅,公司也感到意外。他們表示這不是公司炒作,而是網絡大V看到口紅新聞進行了關注和宣傳,帶動了市場的關注。

這明顯是IP賦能的結果。

馬應龍深耕痔瘡膏領域多年,有深厚的公眾認知和積澱。當馬應龍生產製造口紅、眼霜時,馬應龍痔瘡膏客戶們的信任就變成了粉絲的力量,使得其口紅或者眼霜都頗具市場競爭力。

就像當年的雲南白藥,因為IP加持,跨界賣牙膏,也能成為國內銷量第一的牙膏品牌。

細水長流,不斷給品牌IP賦予新的東西,最關鍵是升級品味。

日本生活美學大師松浦彌太郎就說過,「品味」即「選擇和判斷」。好品味是說,在和別人相處時,包括說話的方式、時間和金錢的運用方式等,能給人留下好印象,這些包含在生活細節中,只有一項兩項是不夠的。

日本那些經典生活品牌,比如大創生活館,他們的核心員工不會只待在店裡,而是多多關注文化遺產、多去美術館以及多閱讀。要磨練品味,就要接觸好品味的事物。

在日本,比起參觀一些時尚流行地的商店,更值得去的是美術館。在擁有好品味的空間中,自然會聚集好品味的人。你會驚異於這些人的優雅舉止,還可以學習到「原來這樣的東西可以這樣搭配」。

三、小結

IP給品牌賦能,品牌也要給IP賦能,經常要有新的東西注入十分重要,更重要是守住最根本的東西。

曾經,萬寶路和它的廣告公司,兩個老闆合作了50年,都是老頭了,萬寶路boss問:「咱們合作了50年,我付了你50年的錢,你就把給我做的第一稿設計用了50年,你這錢也賺得太容易了吧?」

廣告公司回答:「我容易嗎?我這50年,為了不讓你的人改掉這個設計,我付出了多少辛苦和努力。」

「經營品牌IP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投入很多資源,各個層次的紅人大V給你提供了更多策略選擇,但最重要是你要清楚可以沉澱下來的是什麼?這是品牌最根本的東西。

*作者介紹:李檬「IMS新媒體商業集團創始人兼CEO,去中心化粉絲經濟開創者」。

相關焦點

  • 超8000名網紅直播助力「黑眼豆豆」超級樂隊跨界奶茶爆紅背後
    日前,8000名網紅直播喝黑眼豆豆奶茶的事件引爆茶飲界,黑眼豆豆奶茶人氣爆增;隨後,一篇「拒絕漲價反降價」的聲明更是將黑眼豆豆奶茶的熱度推向新的高潮。今年的茶飲界又添「黑馬」!黑眼豆豆奶茶,紅了!回頭探究黑眼豆豆奶茶迅速走紅的歷程,真的就只有網紅「帶貨」與一篇「逆勢」聲明那麼簡單嗎?顯然不是,黑眼豆豆奶茶走紅的背後,有更值得深思的商業邏輯。
  • 超8000名網紅直播助力「黑眼豆豆」超級樂隊跨界奶茶爆紅背後|案例
    黑眼豆豆奶茶,紅了!回頭探究黑眼豆豆奶茶迅速走紅的歷程,真的就只有網紅「帶貨」與一篇「逆勢」聲明那麼簡單嗎?顯然不是,黑眼豆豆奶茶走紅的背後,有更值得深思的商業邏輯。值得一提的是,「報復性」消費的背後,黑眼豆豆奶茶一系列的「高能」操作功不可沒。
  • 網紅化妝品真的好用嗎?火爆的網紅推薦背後是什麼?
    在不少人看來,這款美白精華液產品在日本當地低廉的價格和所謂胎盤精華素的賣點,給了網紅和商家們炒作和價格的空間,他們看中的就是這一點。而實際上,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除了這款美白精華以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商品,在不清楚產品成分和效果的情況下,代購或是推薦博主就已經把它們捧紅了,成為所謂的「網紅產品」。比如某款生髮液,代購把它比喻成髮際線量少妹子的福星。
  • 粉絲150w的網紅主播背後的秘密!………居然還有這種操作??
    看這臉,這妝好像都沒什麼問題,腰扭得也很漂亮,宅男看了肯定要流十公升鼻血。認真看,她居然還給自己畫了一個乳溝,這.未免也太貼心了叭!!不過相比純靠美顏相機這麼菜雞的操作而言,下面這位姐姐突破算法的神奇化妝術才是真的藝高人膽大!
  • 「網紅貓娘售假」引關注 網紅變現背後有哪些隱患?
    記者調查網紅變現背後有哪些法律隱患  網紅「貓娘」售假事件引關注  但問題是,諸如林可涵這樣的年輕人,並非看不清所謂網紅經濟背後種種可能的貓膩,但面對層出不窮的網紅「帶貨」或者直接銷售的商品仍是趨之若鶩,則是值得探究的問題。  採訪中,業內人士也坦言,實際上除了粉絲打賞這條路之外,賣廣告和產品才是網紅的經營之路,而這也是所謂的網紅們最為重要的變現之道。從感情教主、豆瓣才女到手作名廚,網紅人設一茬接一茬,尋求變現的內核卻從未改變。
  • 萬物皆可冰激凌背後:為何冰淇淋總被「網紅」?
    那麼這些網紅冰淇淋,到底是如何火起來的? 除了網紅飲品以外,蛋糕甜品和冰淇淋之間的火花看起來也十分匹配,比如好利來和哈根達斯聯名冰淇淋,雪寶寶和寶藏杯杯,不過相對於網紅飲品和冰淇淋之間的聯名,好利來和哈根達斯的聯名更傾向是藉助冰淇淋的噱頭,製造網紅話題度,引起消費者的關注和喜愛度。
  • 探尋網紅經濟背後的故事
    本報接到爆料,我們特意專程駕車去往鹹陽,去採訪某網紅,了解網紅經濟背後的故事,也看看所謂的網絡紅人是如何生活的?十家製造業的利潤抵不上一個13線的小網紅!這就是當今的網絡世界!當我們發現這些正面的事之後,也有很多隱藏在網絡之後,所不為人知的事兒!據報導,某網紅引誘,未成年人,刷其奶奶的,養老錢!為了錢,很多人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甚至已經達到了違法的邊緣!
  • 當BIGEVE遇上奈雪的茶,深扒網紅品牌聯名背後的底層邏輯
    淘寶第一網紅張大奕的自主美妝品牌BIGEVE就是一個新銳品牌中的有力競爭者。其作為一個網生品牌,並沒有受流量所局限,而是不斷突破自身邊界,將目光聚焦在產品品質和用戶體驗上來,創造了亮眼的銷售成果。其與網紅茶飲品牌奈雪的茶,推出了「E起喝護美好生活」的聯名產品,不僅以高顏值與實用性兼具的特點引發了Z世代消費者圈層的熱議和「剁手」,也進一步豐富了品牌形象,實現了品牌升級。
  • 解析papi醬、李子柒等網紅背後隱藏著的那些營銷策略!
    可見網紅博主們的賺錢能力,強大如洪荒之力。當我們看到這些光鮮靚麗的數據時,不得不對這些成功的案例羨慕忌妒恨,同時又好像因此發現了一條新光大道。我們看到一個網紅博主的超強帶貨能力,驚嘆流量背後的財富力量。我們也開始痴迷於如何打造爆品,網紅,粉絲經濟的方法論,卻忘記了背後的基本邏輯。
  • 網紅奶茶:蜜雪冰城爆火背後的小心機
    前陣子刷爆網絡的關於奶茶品牌上最火熱的消息,應該就是」蜜雪冰城加盟店9500家「,蜜雪冰城加盟店破萬似乎指日可待了。那麼這麼火熱的蜜雪冰城,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小心機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網紅奶茶:蜜雪冰城爆火背後的小心機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蜜雪冰城這個奶茶品牌吧。
  • 「網紅」變「網黑」,夏季水果茶的硬傷怎麼解決?
    作為一個剛剛興起的品類,水果茶「網紅」變「網黑」背後,真面目究竟如何?充滿了變量的水果茶,到底該如何生產管控?在旺季之前,我們不妨先把警鐘敲響。1 恐怖:水果茶被曝光用爛水果近日,北京電視臺記者臥底一家飲品店,曝光出許多「驚人」內幕,再一次把剛剛火起來的水果茶推到了風口浪尖。
  • 酒說熱點:奪命大烏蘇爆紅的背後,網紅還是長紅?
    其爆紅的背後,又帶給酒業哪些啟示呢? 「奪命大烏蘇」的起源 要了解烏蘇啤酒,就不得不從它的歷史講起。 1984年,烏蘇啤酒在新疆烏蘇市誕生,僅兩年後,烏蘇啤酒就成為年產啤酒5000噸的地方國企酒廠。奪命大烏蘇突圍之路 隨著抖音、快手等短視頻流量的快速變現,「網紅化」加速了啤酒市場消費升級。在多數啤酒品牌如白酒品類一般以品類、品質為賣點發力高端之際,嘉士伯旗下的「奪命大烏蘇」和「死亡野格」獨闢蹊徑,以瘋狂的情懷輸出,成為「一夜爆紅天下知」的網紅啤酒。
  • 從「網紅」到「長紅」,美妝數位化煥發品牌新活力-容易網
    近兩年來,以完美日記、花西子等為代表的網紅品牌風頭正勁,不僅在營收和用戶量上實現超線性增長,在資本市場更是備受追捧,但在這些網紅美妝品牌光鮮亮麗的背後,流量和話題度無法支撐美妝品牌的長期發展,網紅美妝品牌如何通過數位化轉型擺脫生命力短暫的魔咒?
  • 滑雪成為網紅項目的背後,是對生命的不尊重
    姑娘們站在冰天雪地裡,與天地爭輝的,是手扶Dior、Chanel的滑雪板,巨大的品牌logo直懟鏡頭,每一張「美麗凍人」的返圖背後,都少不了雪鞋、雪褲、護目鏡等氣氛組道具。入冬以來,「滑雪」的短視頻頻頻出現,相關搜索量在小紅書上同比增加了150%。
  • 匯融名企:網紅品牌成功模式深度解析—黃金商業要素
    網紅品牌具有輕量級、年輕化等特點,也是一種運作模式,一種推廣運營的思維。崛起的網紅品牌背後其實都有著足夠吸引人的品牌人設、差異化的產品定位和獨特鮮明的人設,搶佔消費者的心智,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獨有的認知。
  • 又一個網紅品牌「賣不動」?年營收百億,其實背後連工廠都沒有
    最近大網紅辛巴的「假燕窩」事件引起了巨大的爭議,現在廣州方面的調查還沒出來,辛巴會不會面臨15年的刑期還不知道,不過作為平臺方的快手,率先出手了,快手老闆宿華說了,要永久封殺辛巴了。其實最近幾年,所謂的網紅、網紅品牌一直問題不小。最近很多網紅品牌在熱潮褪去之後,銷量也開始出現大幅度下滑了。比如說曾經的國民神酒江小白。
  • 小小全網IP幕後策劃者 粉絲+品牌拉動網紅經濟?
    業內人士認為,淘寶已經成為網紅推薦生活方式,醞釀自創品牌的平臺。 未來網紅店會逐漸往品牌化方向發展,一是走向輕資產模式,二是走向傳統製造業。
  • 網紅帶貨能力比得上頂級商場 透視網紅經濟背後千億級市場
    如今處於特殊時期,人們的消費需求集中在線上釋放,網紅的熱度火爆不減,帶動網紅經濟股票在資本市場走勢活躍,推動網紅經濟總體蓬勃發展。 網紅經濟「現象級刷屏」的背後,是時代更迭的必然結果雖然網紅經濟概念股近期持續上漲,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但其實,網紅經濟早已走紅。
  • 網紅臉的前世今生!網紅背後的心理學
    --直播三、研究網紅心理學的意義因為網紅的存在是社會目前的一個現象,研究網紅心理學就是研究社會心理學一個分支。所謂社會心理學是對人的社會心理和社會行為規律進行系統研究的科學。當我們看到最近的網紅,會發現她們長的很相似,很多人在嘲笑我們整容醫院和整容女性,說她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眼同鼻同醫生的時候,有想過背後的理由嗎?理由在於美是有標準的,三庭五眼、黃金分割線,所以美到一定程度,符合了美的標準之後,我們的臉都會很類似。這就如同幸福的家庭都是有相似的。
  • 怎麼這椅子一下子成為網紅咖啡館的最愛?
    為什麼網紅店都愛用這椅子?我是佩服一個19歲的女孩能做出這樣的事情的,這種執行力就算是一個成年人也未必有。而且在開店背後揭示的是一個19歲女孩少有的眼界與見識。品牌雖然年輕,但是推出了很多網紅產品,包括以下這些經常出現在網紅咖啡館出現的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