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言之鑿鑿,是因為知道得太少。——佛朗索瓦
從《大秦帝國》第一部開始,個人就很喜歡這個系列的電視劇,可能是太多的戲劇演義歷史後,看這類正規歷史劇反而更有感覺,而這次《大秦帝國》系列的第四部《大秦賦》終於是千呼萬喚始出來,而且不得不說,第一集秦攻趙國邯鄲的場面,讓我眼前一亮,和從前的歷史劇戰爭場面比較起來,個人感覺這戰爭場面的質感,便值得我把這部劇追下去。
一口氣看完前面幾集之後,最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便是贏異人,這位秦莊襄王,在我的印象中的人設,在這部劇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論是自己從前看《東周列國志》也好,還是許多戰國亂世題材的影視劇也好,對於贏異人的人物定位,向來都不大友好。
我覺得很可能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在潛意識中,贏異人這個人,貪財好色,膽小無能,作為被秦國放棄的宗室子弟,被呂不韋看中,玩了一出「奇貨可居」。他貪美色,收下了呂不韋送給他的姬妾,弄到現在秦始皇的生父身份,都不能有定論。他貪權力財富,為了自己能回到秦國過好日子,拋妻棄子,留下贏政和他媽在趙國備受屈辱。他毫無能力,歷史上的他沒有任何的作為,所有的謀略,都是呂不韋在替他策劃和構思,他不過是呂不韋手中的傀儡,替呂不韋掌控秦國的工具人。而且最後,為了能讓贏政早點成為秦王,被酒色掏空了身體的他,早早便駕崩。
從前的認識中,贏異人,就是個有著貴族血統的廢物而已。但在這部《大秦賦》中,贏異人似乎有些不一樣了。
首先,他和趙姬二人,伉儷情深,是被呂不韋騙出的邯鄲,被呂不韋以大勢逼回了秦國,他的拋妻棄子,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而且在最後立正妻的當口,頂住壓力,也要維護趙姬和嬴政的利益,他對妻兒,終是有情的。
其次,他不是廢物,而是能文能武,有情有義的大秦好男兒,對於家國政事,也有自己的主張和看法,在面對平原君用他妻兒作為要挾的時候,依然堅守原則,不辜負浴血奮戰的將士,不辜負自己的血脈和國家,當時我就在想,我若是站在他邊上的秦將,我也會對這樣的未來繼承人報以無限期望。
不知道在《大秦賦》中,這位秦莊襄王為何會在三十多歲的時候英年早逝,但我以為,在這部相對正一些的歷史劇中,這一次,應該不是因為酒色,因為呂不韋的計謀這樣的原因了吧。
當然,我們能看到的秦莊襄王,也都是來自歷史上典籍的記錄,最為出彩的肯定是他從趙國邯鄲,和呂不韋一起回到鹹陽的事。而為了豐富呂不韋,趙姬,甚至贏政的人物形象,贏異人的形象,往往都被演繹,被歪曲,而我這樣的看客,也都先入為主,在自己的腦海中給贏異人帶上綠帽子,給他打上無能的標籤。忽然發現,這不正是自己這樣的普通人,最常犯的錯誤嗎?只看片面信息後,便先入為主,不願意多聽多看,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看到的,知道的,就是真實的。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不論是對歷史人物的認知,工作中,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中,看清全貌在下定論,才不會被有心人帶偏,才不會被蒙蔽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