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從貝寧向英國追索青銅器說起:是歸還被盜文物的時候了

2020-12-16 澎湃新聞

近日,在貝寧王室成員提起對「貝寧青銅器」的追索後,英國一博物館(Bristol Museum & Art Gallery)表示願意考慮將館藏的一件青銅文物歸還貝寧。

貝寧青銅器原本是貝寧王國(現奈及利亞南部)王宮內的裝飾,在1897年英國的一次軍事遠徵中被掠奪走大部分。現在,它們分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中。

作為與希臘

埃爾金大理石雕一樣備受關注的流失文物案例,

自1960年代以來,奈及利亞就一再呼籲返還。西方學者此前曾撰文稱,現在是博物館該歸還被盜文物的時候了。

貝寧青銅雕塑

英國布里斯托博物館與美術館藏

英國布里斯托博物館與美術館(Bristol Museum & Art Gallery)日前表示,在西非國家王室成員提出上訴後,它們願意考慮將館藏的一件青銅文物歸還貝寧。

據英國BBC報導,該件青銅雕塑是1897年英軍入侵貝寧城期間被掠奪走的數千件作品之一,目前存放在英格蘭西部的布里斯托博物館。這是一件刻畫精細的青銅半身像。雖未經估價,但與之相似的雕塑曾以超過一百萬英鎊出售。

貝寧王室的埃登阿肯祖阿(Edun Akenzua)王子在接受BBC採訪時,呼籲布里斯托博物館歸還這件19世紀晚期的貝寧青銅雕塑。他談到雕塑時說:「它們最初不是作為博物館的陳列品製造的。」

貝寧青銅器由數千件銘牌和雕塑組成,原本是貝寧王國(現奈及利亞南部)王宮內的裝飾,在1897年英國的一次軍事遠徵中被掠奪走大部分。現在,它們分藏在歐洲和北美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中。

貝寧青銅器

大英博物館藏

自1960年代以來, 奈及利亞一再呼籲返還。關於貝寧青銅器的追索已經和埃爾金大理石雕一併成為國際上最受關注的流失文物案例。

包括大英博物館在內的歐洲主要博物館組成的「貝寧對話小組」(Benin Dialogue Group)正在尋找一種方法來結束這一數十年的爭端。2018年10月份在荷蘭召開的國際會議上,奈及利亞的代表和來自德國、奧地利、荷蘭、瑞典、英國的主要博物館的領導人組成的「貝寧對話小組」(Benin Dialogue Group)通過一項協議,該協議同意將使貝寧青銅器歷史收藏中的「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暫時歸還,以便為2021年奈及利亞新建的貝寧皇家博物館提供陳列展示。

西方律師、學者,《誰擁有歷史?埃爾金的戰利品和返還掠奪寶藏的案例》("Who Owns History? Elgin's Loot and the Case for Returning Plundered Treasure,")一書的作者傑弗裡·羅伯遜(Geoffrey Robertson)在CNN刊文稱,西方的博物館被迫切要求歸還被盜文物,這些文物包括被19世紀西方殖民者、傳教士和駐外大使非法掠奪的殖民地國家的文化遺產。

法國巴黎蓋布朗利博物館展出的貝寧王國時期的藝術品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委託發表的一份報告(法國總統馬克龍於2018年3月委託兩名學者調研歸還法國博物館收藏的非洲文物的可能性報告,該報告於2018年11月提交愛麗舍宮)稱,不少於90%的非洲文化財產被保存在歐洲的博物館中,報告認為其中大部分必須歸還。 然而,大英博物館仍拒絕將埃爾金勳爵(Lord Elgin)帶走的另一半帕特農神廟大理石雕塑歸還給希臘。

位於大英博物館展廳內的希臘帕特農神廟雕塑

傑弗裡·羅伯遜表示,在法律上,盜賊是不允許保留不義之財的,不論該件物品被盜多久,或在多大程度上被改造過。在過去,許多文化財產被錯誤得從一些國家被攫走,這些國家現在已經獨立。他們希望這些「戰利品」可以回到它們的原產地,畢竟這些物品對那裡的人們而言意義更大。

不過包括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蓋蒂博物館,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和德國洪堡論壇等一些國際上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博物館都將本國非法取得的珍貴遺產鎖住。他們拒絕文物返回要求,儘管許多都是在殖民侵略期間的非法所得。

1897年,英國侵略者在被燒毀的貝寧宮殿中

博物館辯稱,根據法律,目前不允許他們歸還這些文物。不管這些文物被發現的過程有多麼不合理。

傑弗裡·羅伯遜在文中認為,埃爾金甚至從來沒有提出要為希臘帕特農神廟的大理石雕塑買單,因為他知道奧斯曼帝國(當時統治雅典)永遠不會出售這些大理石雕,所以他大肆賄賂當地官員,讓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他的工人們卻把雕像從神廟的牆壁上拆除。現在,大英博物館謊稱埃爾金斯的行為是合法的,並拒絕讓這一古國的文化遺產中現存最精華的兩部分在新的雅典衛城博物館(Acropolis Museum)重聚,那裡才是欣賞這些文物最佳的場所。

2017年,法國總統馬克龍公開宣稱「非洲遺產不能再成為歐洲博物館的囚徒」。他正將一些貝寧青銅器送回奈及利亞。大英博物館收藏了更多,但其理事甚至拒絕討論歸還這一代表16世紀非洲文明的物證。

基督教金王冠 V&A博物館藏

倫敦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也同樣如此,它最近展出了一些從馬格達拉戰役(1868年英國軍隊遠徵阿比西尼亞期間的主要戰鬥)中掠奪來的物品,包括其館藏的基督教教皇的金皇冠。展覽僅僅指出這些是「有爭議的」。傑弗裡·羅伯遜在文中稱,「英國的館長們似乎對這些殖民暴行將寶藏帶回英國心存感激。他們給展品貼上委婉的標籤,避免招致批評。」

過去的一些殖民地現在決心收回自己流失在外的財富,馬克龍總統的宣言受到了一些非洲人士的歡迎,被認為為殖民掠奪的受害者提供了「最終的正義」。不過他的言論和行動也受到了包括V&A博物館館長在內的一些博物館界人士的抨擊。

大英博物館多年來也在忙於招架來自多國的嚴厲的文物追討。從希臘帕特農神廟的埃爾金大理石雕、來自復活節島的摩艾石像,到原本位於貝寧王國王宮內的精美青銅器……

貝寧青銅面具 大英博物館藏

傑弗裡·羅伯遜主張博物館應當歸還殖民時期非法掠奪來的文物,但是也有例外。他認為保存好無價之寶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把它們送回飽受內戰困擾的國家或缺少保存條件的博物館則是不對的。還應剝奪那些利用歸還權來宣傳虛假歷史或以其文化名義踐踏人民權利的國家的歸還權。

傑弗裡·羅伯遜提到,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法律使這一問題更加複雜,這些法律禁止國家的博物館放棄國有財產,即使這些財產是通過盜竊或武力獲得。「這些法律都需要修改,使博物館受託人有返回文物的自由裁量權,受託人自己也將不得不作出改變。」

(本文據CNN、The Art Newspaper 綜合編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東周古墓被盜,4件黃金文物海外,估價685萬,法國:被迫歸還
    我國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毋庸置疑,歷朝歷代都有著專屬於本朝代的優秀文明成果,並作為陪葬品埋葬在墓地裡,而這些文明成果是極具價值的,所以越來越多的摸金校尉也相伴而生,他們打著壞主意挖開古墓偷盜寶藏,東周古墓也是被盜對象之一。1992年,在中國甘肅省的東周古墓被盜,4件價值685萬的黃金文物——猛禽金首也因此而流失海外,但最後還是被歸還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68件精美文物流失英國25載,成功追索歸國
    回歸文物在介紹這批文物的追索流程時,關強介紹說,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我國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歷時10個月,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這批文物的回歸,為我國政府持續25年的跨國文物追索行動畫上圓滿句號,具有重要標誌性意義。
  • 流失英國68件文物的漫漫回家路
    根據國家文物局發布的最新數據,「十三五」期間,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取得突破性進展,英國、美國、義大利、日本、埃及等國共計向我國返還1300餘件(套)中國流失文物,包括鄧峪石塔塔身、青銅虎鎣、曾伯克父青銅組器等。
  • 文物回歸:必達的終點 漫長的道路
    此前的1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中,68件流失英國的文物歷經25年的追索,最終成功回國的消息同樣讓國人感到振奮。精美的馬首、唐三彩七星盤、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馬和明初的青瓷,在吸引著我們目光的同時也反映出我方追索文物人員所付出的艱辛努力。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追索回國
    部分回歸文物。國家文物局供圖,首都博物館羅徵攝人民網北京11月18日電(韋衍行) 唐三彩七星盤、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馬、元末明初青瓷梅瓶……10月20日,流失英國的68件中國文物在經過25年的追索之後,終於回到祖國懷抱。
  • 流失英國25年,68件中國文物追索回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8日訊 (記者 張雪)國家文物局11月18日召開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追索回國有關情況。他介紹,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我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歷時10個月,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
  • 68件流失文物從英國「回家」 揭秘25年回歸之旅
    國家文物局始終未放棄追索,與中國駐英國使館、英國警方保持聯繫,長期關注進展。2020年1月,倫敦大都會警察局聯繫中國駐英使館,告知因購買人去向不明,且扣押時間超過追訴期,該批涉案文物被界定為無主物,主動提出希望將該批文物歸還中國政府。
  • 國器「回家」:估價數億,只是流失文物冰山一角
    根據東京中央拍賣公司計劃,此套青銅器將於3月12日晚在東京圓頂飯店拍賣。時間緊急,雖然被盜掘、走私的涉案證據尚待偵查,但非法出口的證據已較為確鑿,國家文物局決定立即啟動追索工作。3月7日,國家文物局與公安部聯合商定,通過外交努力和刑事偵查相結合的方式展開追索。第二天,上海市公安機關即查明曾伯克父青銅組器的委託拍賣人和實際持有人周某有重大犯罪嫌疑,正式立案偵查。
  • 25年的等待,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追索回國,網友熱議:這是一個好的...
    虎撲11月19日訊 近日,68件橫跨春秋戰國時期到清朝的文物,在英國流失多年後終於回歸祖國。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25年的等待,#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追索回國#】10月20日,68件橫跨春秋戰國時期到清朝的文物,在英國流失多年後終於回歸祖國。
  • 跨越25年的呼喚——68件流失英國文物回歸祖國懷抱
    1998年2月,迫於中方壓力,該案2名主要嫌疑人與國家文物局籤署歸還文物協議書,5月3000餘件返還文物運回北京;8月,該案另一名嫌疑人與國家文物局達成和解,歸還7件文物。但是,該案中1名文物購買人拒絕參與協商談判,涉案文物一直被英國警方扣押。
  • 肉身坐佛歸來難:追索舉步維艱
    但由於各種因素,追索工作並不順利。   以福建肉身佛像為例,據了解,當前文物返還領域有兩個國際公約,但都無法適用於福建肉身坐佛。由於該佛像從荷蘭博物館借出,中荷之間沒有籤訂關於文物追索的雙邊協定,佛像追索沒有適當法律程序可循。   好在目前根據福建肉身坐佛的尺寸、身上的傷痕、坐墊等多項證據,可初步認定其就是我國被盜文物,但要開展進一步追索,還需要更多的證據支持。
  • 六十八件流失文物回家記:一波三折 尚有遺憾
    1995年2月,英國警方向我駐英使館通報,在偵破一起國際文物犯罪案件過程中發現疑似中國文物,國家文物局初步鑑定為我禁止出境文物。  當年3月,英國警方實施「水燭行動」,截獲扣押嫌疑人運抵英國的大量文物。國家文物局派員赴英鑑定,確認為走私中國文物。
  • 埃及交還31枚中國古錢幣,20多枚為國家文物,網友:都是文明古國
    這批走私文物包括中國漢唐、清朝以及民國時期的錢幣,最早可追溯至中國西漢甚至更早的戰國時期。此前,中國國家文物局專家已經確認其中20多枚古錢幣為國家文物,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近年來,中國和埃及在文物保護和文化遺產交流領域合作不斷加強。這批古錢幣是自2010年兩國籤署關於保護和返還從原屬國非法販運被盜文化財產協定以來,埃及政府歸還中國的第二批文物。
  • 持續25年的跨國追索,68件流失英國的罕見文物順利回國
    11月18日,國家文物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我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克服疫情的不利影響,歷時10個月,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這批文物的回歸,為我國政府持續25年的跨國文物追索行動畫上圓滿句號。
  • 三千餘件流失文物歸國之路——追索英人文物走私案記事
    1996年3月1日,國家文物局致函我駐英使館文化處,為避免英警方將文物退還嫌疑人,請立即轉交《中國國家文物局為要求歸還被盜、走私的中國文物致英國內務部的函》,主張中方對文物的所有權。1996年4月25日,我駐英使館文化處傳真轉來英警方的信函,稱皇家檢察院正式通知蘇格蘭場,決定不對嫌疑人MA起訴。警方正在進行法律諮詢,探討在香港起訴MA的可能性。
  • 青海都蘭官方考慮啟動海外文物追索(組圖)
    青海都蘭官方考慮啟動海外文物追索(組圖) 2014-10-23 14:42:0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趙凜松 攝    深18米的都蘭熱水古墓群中的血渭一號墓葬出土了包括絲綢制的金絲衣服等30多件珍貴文物。 趙凜松 攝   中新網青海都蘭10月23日電 (趙凜松羅雲鵬)「如今都蘭縣流失在海外的文物數量不在少數,我們正在考慮啟動官方追討,追回原本屬於這裡的珍貴文物。」23日,青海省都蘭縣文物管理局局長國衛向中新社記者表示。
  • 跨國大案——追索英人文物走私案記事
    1996年3月1日,國家文物局致函我駐英使館文化處,為避免英警方將文物退還嫌疑人,請立即轉交《中國國家文物局為要求歸還被盜、走私的中國文物致英國內務部的函》,主張中方對文物的所有權。1996年4月25日,我駐英使館文化處傳真轉來英警方的信函,稱皇家檢察院正式通知蘇格蘭場,決定不對嫌疑人MA起訴。
  • 法國歸還掠奪文物,「稀世寶劍」重回非洲,卻拒不歸還中國文物
    黑暗的殖民統治後,別有用心的歸還文物世界上殖民面積最大的國家,是英國,排名第二的就是法國了。法國在1919年-1939年期間,殖民地面積達到了123.7萬平方公裡,法國是這個時期的殖民大國,在非洲也有不少地方是法國的殖民地。如今這些殖民者已經與被殖民的國家籤署了和平條約,但是他們殖民的痕跡依然沒有被抹去,如今也是深刻地影響著非洲國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