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饒:實施「一引雙推」 喜看城鄉面貌新
今年以來,江西上饒市開展以基層黨建標準化、規範化、信息化「三化」為引領、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推動城市幸福小區創建「一引雙推」工作,著力形成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生動局面。
黨建「三化」有了「標尺」
抓好基層黨建,有沒有一本標準的「說明書」,能不能出一本規範的「施工圖」?應對基層需求,上饒市委組織部根據農村、城市社區、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中小學校、公立醫院、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等8個領域的不同特點,分別制定20—30條不等的任務清單,明確工作內容、具體要求、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為各領域基層黨組織推進「三化」建設提供「標尺」。
各地各單位對照「三化」標準逐個「過篩子」。堅持「成熟一個、申報一個、驗收一個」原則,採取自下而上、上下結合、逐級驗收、分級負責的方式,對所有基層黨組織進行驗收,對不達標的督促整改到位。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基層黨建農村領域達標率為93.04%,城市社區達標率為90.68%,其他領域達標率為72.04%。
「環境好了,服務好了,效率高了,現在來村裡辦事既方便,又舒心。」近日,前來上饒市廣豐區霞峰鎮赤塘村辦事的村民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三化」建設開展以來,赤塘村立足「辦公區域最小化、服務功能最大化」,擴建便民服務中心,全面推行村幹部集中辦公、村級便民服務代辦事項公示、村幹部坐班值班等制度,切實提升群眾辦事效率。村黨支部書記楊蘭英感慨:「有了一系列服務措施,群眾少跑了好多冤枉路,看到我們比以往更親切了。」
建強班子「拉一把」
寒冬時節,走進餘干縣九龍鎮坂上村百香果園內,農戶們正在果樹下埋頭計算今年的收成。一年來,坂上村黨支部充分發揮生態優勢組建種養合作社,種植百香果50畝,吸納全村84戶貧困戶參與,形成「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打造百香果產業優質示範基地,貧困戶每戶分紅3000元,村集體收入10餘萬元。
坂上村的變化,是上饒市「黨建+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市委出臺《關於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二十六條舉措》及5個配套文件,堅持以基層黨建為引領,按建強班子「拉一把」、完善激勵「促一把」、結對幫困「扶一把」、典型引路「帶一把」、壓實責任「推一把」思路,最大限度激發基層黨組織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動能。針對集體經濟薄弱村,落實「1名縣級以上領導幹部聯村、1個縣級以上機關單位結對、1名鄉鎮班子成員包幹、1名第一書記駐村」的「四個一」措施。全市2200多個村級黨組織結合實際,探索出物業租賃、資本運營、資源開發、合作共贏、異地置業、服務創收、特色產業、抱團發展8種發展模式,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提供行得通、能受益、可持續的路子。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集體經濟總收入5.31億元,村均22.1萬元,全面消除「空殼村」。
「黨建+幸福小區」促治理
在上饒市信州區北門街道吉陽山社區三清時代小區,物業公司因經營困難撤出後,陷入無業委會、電梯停運、車輛亂停的困境。前不久,小區黨支部成立後,協商解決電梯停運問題,牽頭組建小區業委會,制定各項規章制度,規範車輛停放、落實衛生保潔,促進長效治理。
在小區成立黨支部,是上饒市推進「黨建+幸福小區」建設的有力舉措之一。今年6月,市委出臺「黨建+幸福小區」「1+3」系列文件,圍繞黨建引領好、物業服務好、環境衛生好、小區治安好、精神文明好、居民反映好的「六好」目標,建立「把支部建在小區、讓黨員服務小區、派幹部下沉小區」工作機制,提高城市社會治理水平。目前,全市成立小區黨支部759個,引領組建業主委員會177個,選聘物業企業103個。
今年以來,上饒市3萬餘名在職黨員到居住小區報到,開展為小區提出1條合理化意見建議、幫助居民群眾協調解決1個小困難、到小區當1天志願者、提倡結對1戶困難群眾等「七個一」服務。全市1120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定時定點到結對共建社區開展「社區便民接待日」9100餘人次,運用聯席會商機制解決問題382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