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園」中的萬千風景

2020-12-17 人民網

日本巖波文庫版《家》

韓文版《憩園》

河村昌子著《巴金:貫穿其文學的要素》

加泰隆尼亞語《寒夜》

2020年是巴金逝世15周年。作為一代文壇巨匠,其作品不僅深刻影響了中國文學,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國讀者,也從上世紀40年代傳播海外開始,讓世界讀者看到了一個古老中國的衰落、青春中國的新生,看到了奔向現代化的民族熾熱的追求。

隨著巴金這一輩作家開始走入「萬神殿」,成為經典作家,其作品的翻譯、傳播以及對作家本人的研究,已經常態化,不會再像以往那樣形成某種熱點、潮流,用巴金的作品名來形容就是:不再有「激流」,卻迎來「憩園」的風景。「憩園」,少了波瀾,多了深入細緻的體會、觀察和研磨,呈現出萬千風景。

海外影響依然強大

重印新印生機勃勃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形成了一個巴金作品翻譯高峰,他的作品尤其是小說中的代表作不僅有眾多語種的不同譯本,比如《家》就有40多種外文譯本,甚至還出現一部作品同一語種有不止一個譯本的情況。以日文譯本為例,《家》有兩種,《憩園》有3種,《寒夜》有4種譯本;西班牙語的《家》有兩個譯本;韓文版《家》有3個譯本……在主要語種已有相當數量譯本的情況下,如果僅從數量上看,巴金作品的海外翻譯仿佛處在下降狀態,然而對這個背景有所了解之後,再回過頭來觀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巴金作為經典作家的持續影響力仍然很大,而且就作品外譯而言,近年來正向縱深的腹地「開疆拓土」。

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巴金的重要譯本被重印,二是一些過去未譯過的巴金作品或過去未曾涉及的語種,開始有了新譯本。前者有法譯本《憩園》,鬱白(NicolasChapuis)、戴鶴白(RogerDar-ro-bers)合譯,1979年初版後,又於2005年推出第三版;英譯本《第四病室》(孔海立、葛浩文譯),1999年初版,2005年重版。日文譯本的巴金經典作品近年也相繼重版,都收入到具有廣泛影響的巖波文庫。《寒夜》(立間祥譯介)最初收入集英社1978年出版的《世界文學全集》中,2016年,巖波書店又將其收入「巖波文庫」重印;《家》(上下兩冊,飯塚朗譯)巖波文庫版1956年問世後,到2019年2月,已重印8次……一個作家的生命力存在於他的作品中,存在於讀者的閱讀中,譯本的不斷重印恰恰說明了巴金作品在世界讀者中持久的生命力。

以往不大被注意的小說作品推出了新譯本。如德文有《田惠世》問世,大春(AlexanderSaechtig)翻譯,香港作家書局2012年出版。韓文版則開始關注巴金的短篇小說,學者樸蘭英近年翻譯了《爸爸買新皮鞋回來的時候》(創作與批評社2016年版)、《巴金小說選》(閣樓院2004年版)兩部短篇小說集,分別收錄《獅子》《愛的十字架》《我的眼淚》等13部短篇作品以及《狗》《將軍》《化雪的日子》等作品。

翻譯瞄準不同文體

傳播更多小語種地區

小說之外,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了《巴金自傳》(May-leeChai譯)。法國巴黎東方語言文化學院(INALCO)研究生索菲·阿克斯蒂尼2001年翻譯了《隨想錄》第二集《探索集》;2006年,韓國首爾金牛座出版社(TaurusBooks)出版了韓文版《隨想錄選集》,書名《鷹的歌》,譯者為洪suk-pyo、李kyung-ha、jung-haeng,共選取《隨想錄》中51篇文章譯出。這些翻譯都改變了過去巴金作品在海外譯介以小說為主的局面,面向巴金創作多元拓展,對於了解巴金思想和創作全貌意義重大。

在語種拓展方面,《寒夜》韓文譯本2010年出版,《憩園》韓文譯本2014年出版。《家》有了西班牙語新譯本,由巴塞隆納最具影響力的出版社之一——小行星之書出版社2014年出版,成為當年馬德裡書展上最暢銷的一部外語作品。懷著對中國文化和巴金作品的熱愛,在近15年裡,歐拉利亞(EulaliaJardí)將《家》《春》《寒夜》譯成加泰隆尼亞文,在西班牙出版,是巴金作品海外傳播令人欣喜的收穫。其中,《家》由巴塞隆納維也納出版社2011年出版,收入該社「當代經典」叢書中。這套叢書收入了普魯斯特、毛姆、T·S·艾略特等眾多20世紀文學大師的經典作品。《家》是該社第一次出版中國作家的作品,吸引了媒體廣泛報導和評論。歐拉利亞翻譯的《寒夜》《春》,分別於2013年和2016年出版,她現在正在為《秋》的翻譯努力。

研究成果回流國內

形成中外攜手新格局

在巴金研究方面,近20年來海外學者在穩步前進中也有積極開拓:研究的作品範圍不斷擴大;由作家生平傳記研究,拓展到思想領域等各個方面;由巴金的個案研究,拓展到將巴金放在更廣闊的文學史和文化背景中進行比較研究。

首先,始終有一批穩定的研究者隊伍,他們是推動巴金研究活躍展開的力量,也代表著海外巴金研究的水準。如日本學者山口守、坂井洋史、新谷秀明、河村昌子、近藤光雄等,韓國學者樸蘭英、李喜卿等,法國學者安必諾,美國學者司崑崙等。相關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僅以專書而言,就出版有:樸蘭英《巴金傳》(韓國HanWoolAcademy2006年版)、河村昌子《巴金:貫穿其文學的要素》(日本中國文庫株式會社2016年版)、司崑崙《虛構中的事實:1920年代的中國與巴金的〈家〉》(美國史丹福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李喜卿《巴金的〈隨想錄〉與1980年代中國社會》(韓國全南大學出版文化院2018年版)、山口守《巴金與無政府主義:理想主義的光輝和陰影》(日本中國文庫株式會社2019年版)。此外,安必諾對巴金致明興禮書信的完整發掘和研究,也是引人矚目的研究成果。

其次,由於作家的地位和貢獻,巴金成為海外多位研究者學位論文的研究對象,他們或專論巴金個人,或在論文中設有專章,如2008年猶他大學卡爾·蒙哥馬利的學位論文是《論激流:巴金的〈家〉中的身份認同與文化衝突》。此外宋明煒、馮進等人的博士論文中均有涉及巴金的專章。

第三,海外學術成果開始回流巴金故土,或稱「逆輸入」。巴金作品不僅傳播海外,而且這些海外研究成果又比較集中地登陸中國,被譯成漢語在中國出版,這也是近年巴金研究比較突出的現象。日本學者山口守、坂井洋史繼出版合集《巴金的世界》之後,近年又分別有論著在中國出版,如山口守《黑暗之光:巴金的世紀守望》(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坂井洋史《巴金論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尋找巴金》(四川文藝出版社2019年版),兩位學者還經常用中文直接在中國學術刊物和研討會上發表論文。此外,還有樋口進《巴金與安那其主義》(近藤光雄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司崑崙《巴金〈家〉中的歷史:1920年代的成都社會》(何芳譯,四川文藝出版社2019年版)等。這種「回流」現象充分顯示:巴金研究的中心依然在國內。

近年來,隨著巴金故居、巴金研究會等機構和學術團體的建立,國際學術交流日益頻繁,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外學者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貢獻給巴金的故鄉中國。這種「內外結合」的研究格局,對於海內外學者攜手共同推動巴金研究非常重要。

巴金的語言和表達方式相對西化,西方讀者經常把它與自己所熟悉的左拉、屠格涅夫、託爾斯泰等人聯繫在一起,感到十分親切,這是巴金作品在海外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從巴金的作品中,國外讀者可以感受到變動轉型中的中國,與中國古典文學所呈現的不同,巴金奉獻給世界一個全新的中國。他的作品蘊含著深沉的民族價值、追求以及巴金所呼喚的特殊道德力量,恐怕也是海外世界對他持續關注的原因。

(作者系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

相關焦點

  • 「憩園」中的萬千風景近:20年巴金作品的海外傳播與研究
    日本巖波文庫版《家》韓文版《憩園》河村昌子著《巴金:貫穿其文學的要素》加泰隆尼亞語《寒夜》2020年是巴金逝世15周年。隨著巴金這一輩作家開始走入「萬神殿」,成為經典作家,其作品的翻譯、傳播以及對作家本人的研究,已經常態化,不會再像以往那樣形成某種熱點、潮流,用巴金的作品名來形容就是:不再有「激流」,卻迎來「憩園」的風景。「憩園」,少了波瀾,多了深入細緻的體會、觀察和研磨,呈現出萬千風景。
  • 巴金《憩園》:飽經風霜以後那種堅強的哀傷
    《憩園》創作於1944年,源於作者兩次重返家鄉的感觸。中國那時處於抗日戰爭,顛沛流離的人生世相讓他認識到生活的冷峻的一面;兩次返鄉,故園之思濃重,五叔的死訊又平添了無常的傷感之情。這些經歷與感悟是他創作《憩園》的動力和素材,而《憩園》無疑受它們的影響而呈現出複雜的面貌。
  • 現代漢詩之80後|| 憩園:吸蜜蜂鳥
    在煙霧中在百葉窗上面,再次聽到一刻鐘前來自二樓植物中的呼喊。聽,它還在遊動。一會在一樓、一會在二樓、一會在三四五六樓輪流閃爍,不間歇,無規律。在牆上的鐘聲中我服從於共同的命運,夜晚將不再有。在那片刻我腦中有隻吸蜜蜂鳥,身長六點五釐米,重兩克。請允許我藉助這個比喻,請允許翅膀充滿房間。
  • 伴讀 | 情人節: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風景!
    萬千人群,只是多看了那一眼,便唯美了心中情懷。從此以後,星河滾燙,你是人間理想;日月明朗,你是今生痴狂。 笑容一點,朝朝惹人醉;驚鴻一瞥,暮暮念相思。歲月深處,總有一份深情,為你輾轉成無法言說的心語,伴隨四季更替,徜徉在春花秋月中,隨花開,隨花謝,伴日升,伴月落。
  • 旗袍,一道靚麗的風景
    美麗的旗袍,是萬千女性的喜愛。我也喜歡漂亮的女子穿著旗袍,或雍容華貴,或優雅知性,或淡雅素淨。仿佛,從旗袍誕生的那一刻開始,旗袍就吸引了無數人的痴迷目光。我心中的那一個朋友,她也是一個旗袍的迷戀者。在濛濛細雨之中,她,穿著一襲淡雅素淨的繡著幾朵藍色小花的旗袍,走過一座小小的石拱橋,走過彎彎曲曲的小河,穿花拂柳,走過悠長的青石板鋪成的兩邊籬笆牆上爬滿牽牛花的小巷,走過歲月靜好。
  • 當日本的小鎮風景被畫成插畫,網友:被驚豔了!
    當日本的小鎮風景被畫成插畫,網友:被驚豔了!這些年旅居日本,每次看到當地特色的小鎮風景,還是有一種被驚豔的感覺。不僅是現實生活中的拍照,當這些日本的小鎮風景被畫成插畫的時候,也同樣美麗的驚人。如圖所示,博主nik就是這樣的一位背景畫家。經常來到日本採風,並且一路用畫筆,記錄下所見的風景。
  • 婚紗,萬千少女的夢
    身著這些唯美的婚紗,和心愛的他一起,到風景秀麗的地方拍攝婚紗照,大概就是世界上最溫馨的事情了吧陳妍希的婚紗,可以說是大部分女孩子想像中的樣子。清新隨性不浮誇,有趣的婚姻才能長久,眼裡的寵溺,唇邊的微笑,勝過萬千誇張的修飾
  • 鈴鐺萬千寵愛萬千,盼幸福歸來
    鈴鐺」萬千寵愛萬千,盼幸福歸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年少不知詩中意,讀懂已覺春已盡,春雨貴如油一陣斜風細雨而過,打溼了綠葉,紅花,還有院子裡的青石板。鈴鐺萬千,寵愛萬千,淡淡的香味如青澀時光,唯盼幸福歸來。覺得有用,請在下方點讚、關注、轉發給更多好友!關注【石頭花匠】,讓養花更簡單!
  • 你的背影是校園最美的風景
    你的背影是校園最美的風景 校園裡最後一抹綠 也即將離我們遠去 銀杏樹下眺望遠方的你 已然成為深秋裡 最亮眼的一道風景
  • 水粉風景畫——天空的繪畫技巧
    在自然界中,天空和水都屬於透明體,它們也有透視和結構的變化。天空雲朵變化萬千,風景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藍天白雲,霞光滿天,雨霧瀰漫,天空的畫法多用溼畫法,在畫紙未乾的時候緊接著畫彩雲,從而使天空和雲朵融為一體,也能凸現出雲朵在天空的輕靈飄浮的感覺,畫雨和霧的天空可以使用沉澱流淌發和色彩滲透法,可以使天空中的色彩變化自然不突兀。
  • 長安初雪,與橄欖綠邂逅最美的風景
    站前廣場上與聯勤特警巡邏的戰士們,昂首挺胸,穿插在人群中,為求助的旅客提供幫助,把冬日的溫暖送到萬千旅客的心中。四季的日夜相伴,共守一方安寧的共同理想,早已把戰士們與火車站工作人員們的心連在一起,一聲問候,一碗薑湯,都是這個寒日裡溫暖人心的風景。
  • 記敘文:每個站點都有風景
    因為,每個站點,都有不一樣的風景。——題記暑假,隨著父母一起來到江南五光十色的水鄉,寓居在一處古香古色的農家中。在這美景中漫步,讓我流連,也讓我明白,每個站點,都有不一樣的風景。吃完飯,我向她道謝,卻見她有忙著去曬荷葉,走出門,才發覺身上多了一份荷香,細細回想,原來,在這小屋中,店主人的熱情好客,勤勞樸實,與那美麗的荷花,沁人心脾的荷香,構成了一幅不一樣的風景。狂風暴雨中的水塘,不一樣的風景走出小屋,來到水塘邊,看魚兒在滿塘的荷花間嬉戲,好不快活!
  • 朗誦:你的微笑,最美的風景
    你的微笑,最美的風景作者丨映日清荷  主播丨傾聽自然  來源:清荷心靈絮語 qinghe201608就像歌詞中所唱: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儘管我知道「尺有所長,寸有所短」的道理,可是,自卑的野草還是會在內心瘋長,悒鬱的陰霾還是會在心間瀰漫。有時候,負面情緒壓在心頭,宛如漫漫徵程中的負重前行,心靈會很累,很累。所以,總想躲進唯美的象牙塔,編織自己的夢想。
  • 耿斯漢「萬千柔情繞指遊」,金莎抬著頭流淚:為什麼會是你?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女生面臨的壓力都很大,因此女生們也特別的容易感動,而有人可以唱出好聽的情歌,並且指明是送給她們的話,那么女生們會感動不已。這時候表白的成功率就十分高了。所以很多時候在KTV裡面唱情歌表白女生,成功率是相當之高的。
  • 蘇州園林之一「中園」風景,風景特別漂亮,你去過嗎?
    蘇州園林之一「中園」風景,風景特別漂亮,你去過嗎?蘇州是江南的聖地,有山之美、水之美、園林之美、還有深厚的文化傳統和眾多優秀的工匠,形成了這裡精緻的庭園文化。蘇州園林「蓮藕園」風景蘇州園林之一「中園」風景,風景特別漂亮,你去過嗎?
  • 論風景油畫創作中構圖法則的重要性,世界著名風景畫欣賞
    構圖規律在繪畫科目中具有普遍適用性,風景畫也是如此,但相對於其他繪畫科目,風景畫的構圖具有一些特殊性。構圖的運用貫穿繪畫創作的始終,掌握好構圖知識對繪畫藝術創作非常重要。所謂風景畫就是以風景為題材在特製的畫布上用油畫顏料繪製的畫種,作品的開始都基本採用線的組合來進行構圖,但這並不代表,打好草稿以後構圖就算完成了,在給作品上顏色時,同樣要注意色彩的構圖,顏色的搭配、互補也會影響到一幅畫的構圖效果。 構圖是一幅畫的靈魂它和寫文章的謀篇布局是一個道理,是為它的內容服務的。一幅畫如果有一個好的構圖,再加上其他繪畫因素的幫助,那就能打動人們的心。
  • 才女陸小曼的書法,就像她的人,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
    就像她在輓聯中寫的那樣:「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徐志摩時期的陸小曼,高傲要強,甚至是有點「作」的。徐志摩之後,她閉門謝客,暫離之前的繁華熱鬧,拜劉海粟為師學畫,苦心收集徐志摩的文稿出全集,也算是完成了屬於自己的蛻變。
  • 風景油畫:沙漠中的沙塵暴-曼海姆|美術作品
    沙漠風景一:在箱形峽谷(也被稱為活沙漠)沙漠風景二:戈爾貢尼奧先生和沙漠沙漠風景三:暴風雨來臨的沙漠沙漠風景四:沙漠中的沙塵暴>沙漠風景五:沙漠公路沙漠風景六:沙漠中的馬鞭草沙漠風景七:沙漠野花沙漠風景八:蒙特利的沙丘沙漠風景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