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九十月份,手機廠商們總會拿些新鮮玩意來刺激消費,最典型的就是處理器的迭代,號稱性能提升百分之多少,能夠保證多久的流暢程度,乍一看非常唬人。那麼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到底如何辨別是否屬於有效提升呢?今天就拿最新出廠的華為海思麒麟9000和蘋果家的A14來舉例說明,看看誰更中用。
首先來看看蘋果最新推出的A14對比前代A13
主要更新的是工藝製程、核心頻率以及電晶體數,從這些核心信息來看,我們能夠獲取的信息是:主頻及電晶體數量的提升,意味著A14的多核效率相比A13提升不少,遊戲方面反應速度會更快;而更先進的技術工藝,代表著更低的功耗以及更突出的散熱屬性。
跑分方面我們也一併看看,數據來源於知名跑分平臺GeekBench。
其實,這對於蘋果品牌來說並不是特別重大改善,畢竟前代iPhone 11已經出現了性能過剩的情況。就個人的看法,這部分的提升頂多算是在擠牙膏,並沒有在實際體驗上增加多少優勢,頂多是蘋果為了維持行業地位的權宜之計,那麼再來看看華為這邊情況又是如何。
再來看看華為海思麒麟9000對比前代的麒麟990的信息,由於目前華為暫未公布詳細的參數,我們就先來看看跑分以及值得點提的部分,跑分的數據來源依舊是Geekbench。
海思麒麟9000
海思麒麟990
相比於上一代華為旗艦處理的990,9000在多核跑分上提升了350多,多核提升近1000,在處理器的運算能力上要有巨大提升,而根據目前蘇黎世理工大學的AI跑分來看,這款新進的旗艦處理器,站在AI運算能力的頂峰,也意味著在實際的流暢程度上要有所提升,至少不會比蘋果方面差很多。
這種改變放眼蘋果來看似乎並不起眼,但對於諸多華為的用戶而言,實際的體驗卻是進步飛快。就好比學霸比學渣,滿分100分的卷子,學霸每次都考90,稍有進步,也不過只有10分,依舊被歸為好的一類,而華為則是從中等踏入優等,與蘋果齊頭並進。就個人看法而言,這一代華為的旗艦處理器還是非常中用的,至少沒有太多被詬病的地方,那麼你覺得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