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面深化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一些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各方面改革成效正在逐步顯現。這有力證明了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科學合理,集中表明了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目標任務落實堅決高效,高度彰顯了強有力的執行力。那麼,我國重大決策部署執行力為什麼強?理論上講,政策執行的主體是政府,而政府是由不同層級、不同部門的不同人員組成的集合體,因此政策執行是涉及多層級、多部門的多個人員實現政策目標的集體行動。不同層級、不同部門、不同人員的分工不同,要實現政策目標,必須加強協調,優化分工,使不同層級、不同部門、不同人員的行動相互協同,形成指向政策目標的合力。一般而言,組織中的協調有三大類型:自我協調、權威協調和任務協調,小型組織可以自我協調為主,但大型、超大型組織必須以權威協調和任務協調為主。實踐證明,我國充分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堅持民主集中制,大力推進重大決策部署執行力建設,抓住協調這一關鍵「牛鼻子」,不斷完善權威協調和任務協調,有效破解協調問題,形成了較為成熟定型的提高重大決策部署執行力的協調製度及其實施機制。
較為成熟定型的協調製度
目前較為成熟定型的協調製度主要是權威協調和任務協調。具體表現為,圍繞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發展領導組織體系和目標任務體系。
完善發展領導組織體系,這是關於權威協調的制度建設。組織中的權威協調,即程序協調,規定了組織中不同層級、不同部門、不同人員之間的權責配置和相互關係。組織目標的決定,最終定於組織的高層;組織目標的落實,最終落在組織的基層。高層與基層之間,由於管理幅度的限制,還有不只一層的組織中層。而且,高層、中層、基層各有部門化的橫向分工。基層落實組織目標,面對高層、中層及其部門,如何避免多頭領導、政出多門是一難題。理論上講,組織目標的實現,橫向分工是基礎,縱向分工是保障。所謂縱向分工,即決策權的縱向配置。只有根據主客觀條件,在給予基層合理自主權的基礎上,通過決策權自下而上必要的相對集中,實現統一領導,才能使基層、中層、高層的行動相互協同,形成指向組織目標的合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體部署的同時,決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原因在於,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單靠某一個或某幾個部門往往力不從心,這就需要建立更高層級的領導機制,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保證改革順利推進和各項改革任務落實。在此基礎上,為加強黨中央對涉及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強化決策和統籌協調職責,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決定將包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在內的4個領導小組改為委員會,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領導下開展工作,負責相關領域重大工作的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相應地,自上而下,各地也相繼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後改為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形成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格局,黨委(黨組)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一級抓一級,層層壓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這是健全黨對重大工作領導體制機制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力破解了多頭分散、條塊分割的問題,優化了黨政分工、條塊分工,維護了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保證了各地各部門把行動統一到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上來。
完善發展目標任務體系,這是關於任務協調的制度建設。組織中的任務協調,即工作內容的協調,指在未來行動規劃的時間段內,基於組織中不同層級、不同部門、不同人員的分工,自上而下分解目標任務,明確各自工作內容、工作進度和工作職責,使各自行動相互協同,一般以「工作藍圖」表示。由此,下級目標的實現是上級目標實現的手段,部門目標的實現是所在層級目標實現的手段,從而保證了組織目標任務的完成。
為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總體部署,國家層面出臺了相關方案與實施規劃,對規劃期內的改革實施落實工作作出整體安排,突出了每項改革舉措的實施路徑、成果形式、時間進度,是中長期改革的總施工圖和總臺帳,並結合改革具體形勢分析,滾動制定年度工作要點。中央有關部門根據職能職責組織規劃實施工作,統籌銜接關聯改革,合理安排改革進度,實化細化改革成果,明確年度計劃落實及動態調整。省(區、市)級層面出臺了有關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重要改革舉措的實施規劃,並逐年細化為年度工作計劃。市縣級層面也出臺了相應實施規劃,同樣逐年細化為年度工作計劃。如此,從上到下,逐級制定中長期規劃,上下對接,左右銜接,並滾動制定年度計劃,逐級分解目標任務,明確任務書、施工圖、時間表,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時間進度,有序實施,壓茬推進,從而形成了我國以中長期規劃即年度計劃為框架的自上而下的目標任務體系。
較為成熟定型的實施機制
目前較為成熟定型的實施機制主要是以權威協調和任務協調為主的協調製度的運行,一個自上而下、依據中長期規劃即年度計劃框架滾動實施的實現政策目標的螺旋式上升過程。具體表現為圍繞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發展動員部署體系、督察監督體系、評估考核體系等。
完善發展動員部署體系。動員部署,一般在重大決策部署落實的啟動階段進行,重點是自上而下「立標立表」,即自上而下逐級明確目標任務和時間進度。與中長期規劃即年度計劃框架相對應,動員部署在中長期規劃的啟動階段進行,也在年度計劃的啟動階段進行。此外,隨著具體工作的落實推進以及新形勢新問題的出現,在關鍵時間節點,也需進行再動員再部署,校準目標任務和時間進度表。動員部署,自上而下,逐級進行。上級對下級,通過層層動員,逐級統一思想、統一認識;通過層層部署,逐級明確任務、明確進度,自上而下層層籤訂軍令狀、責任狀。
為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總體部署,截至目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包括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已召開超過50次會議。這些會議抓住改革推進的關鍵時間節點,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持續進行再動員、再部署,保持高位推動、次序推進。省(區、市)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後改為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以及省以下市、縣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後改為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也逐級定期召開會議,進行工作動員和部署。
完善發展督察監督體系。督察監督在重大決策部署落實的中間階段進行,重點是對標對表,突出問題導向,即對照目標任務和時間進度查找問題,包括具體工作是否按期保質保量開展,人員投入的時間和工作質量是否符合要求等。督察監督,自上而下逐級進行,通過督察監督,對標對表,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工作實踐表明,沒有督察就沒有落實。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六次會議明確提出了「三督三察」,即既要督任務、督進度、督成效,也要察認識、察責任、察作風;第三十四次會議再一次精準闡述督察工作的方法論,注重督察工作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何盯住責任主體,提高督察實效。鑑於此,各地方、各部門不斷強化督察監督,逐級建立抓落實的臺帳,堅持對標對表、每項改革落實跑表計時、到點驗收,一個節點一個節點紮實推進,實現梯次接續、前後銜接、縱深推進。
完善發展評估考核體系。評估考核,一般在重大決策部署落實的終期進行,重點是對標對表,突出結果導向,即對照目標任務和時間進度,評估各層級、各部門、各人員任務完成情況,並考核各層級、各部門、各人員完成相應結果的責任。與中長期規劃即年度計劃框架相對應,評估考核在中長期規劃的終期進行,也在年度計劃的終期進行。不僅如此,為了保證中長期規劃、年度計劃的目標任務如期實現,在中長期規劃、年度計劃的中期等關鍵時間節點,對階段性成果也需要進行考核評估。評估考核一般自上而下、逐級進行,上級對下級,對標對表,評估目標任務完成的程度,以此作為考核獎懲的依據。
我國歷來重視發揮考核評估的「指揮棒」作用。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指出,隨著改革方案不斷出臺,抓落實的任務越來越重,要把抓改革舉措落地作為重要政治責任,強化主責部門和一把手責任,不僅要重視改革施工方案質量,更要考核驗收改革竣工結果,沒有完成或完成不到位的要問責。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指出,要抓好部門和地方兩個責任主體,以責促行、以責問效,形成上下貫通、層層負責的主體責任鏈條,健全能定責、可追責考核機制,條條線都要拉直繃緊。同時,加大改革實績考核權重,形成鼓勵改革、支持改革的正確用人導向。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七次會議指出,各地要配齊配強各級改革工作力量,加大改革創新在幹部考核和提拔任用中的權重,建立健全改革容錯糾錯機制,形成允許改革有失誤、但不允許不改革的鮮明導向。實踐表明,針對主要目標任務設置考核指標,注重考核工作成效,堅持結果導向、獎罰分明、強化問責的同時,應堅持激勵問責並重,更加強調正向激勵,促使被考核對象切實履職盡責、改進工作,切實保證政策目標的實現,充分發揮考核評估的「指揮棒」作用。
責任編輯: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