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抗日神劇」似乎成了貶義詞。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是,電視劇劇情太過誇大其詞,比如包子雷。試問,一個包子既可以吃,還可以當手雷,這是不是藐視觀眾智商呢?如果真的那麼厲害,就不會有艱苦卓絕的8年抗戰了。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想要成為觀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那必然是符合大眾三觀的。大家怎麼看呢?
2005年上映,由李幼斌主演的《亮劍》,該劇一經播出,就達到了萬人空巷的程度。十分負責任地說,這部劇確實是良心製作,沒有誇大,更沒有捏造,真實反映了抗戰時期,中國人民的苦難與抗爭。可能是情節太好,亦或是演員演技太好,這部劇播了又播,大家依然愛看。常言道,拋磚引玉,在電視劇創作這方面,卻並不是這樣。之後黃忠主演的《亮劍》,並沒能讓觀眾買帳。經典就是經典,可不是隨隨便便超越的。
如今,有青春版「亮劍」稱號的《雷霆戰將》,就要和觀眾見面了。既然提到青春,那麼就與顏值掛鈎。幾位主創,都是顏值頗高的小鮮肉。雖然顏值過關,但是把主旋律劇集生生拍成偶像劇,就有點掛羊頭賣狗肉了。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很多年輕人,幾乎都聽家中老人說過抗戰時期的艱苦。八路軍根本不敢白天露面,沒有槍枝,沒有彈藥,而且吃不飽,穿不暖,與裝備精良、作戰經驗豐富的日本人對抗,更是十分吃力。
在這部劇中,八路軍竟然住豪宅,很多觀眾都感覺自己看錯了。編劇到底是多麼不用心啊,竟然會出現這樣的場景,這與真實歷史可謂是相差甚遠。主演們都穿著油光鋥亮的皮鞋,還梳著大背頭,真實的八路軍,連飯都吃不飽,整這麼氣派,根本沒用。最要命的是,首長們上戰場竟然叼著雪茄,我看這不是八路軍,而是國民黨吧。
有人說這部劇是《亮劍3》,這不是胡說嗎?為了打響知名度,真是無所不用其極了。雖然15年過去了,2005版本的《亮劍》,熱度一直居高不下,更是很多劇迷朋友的心頭好。你拿著這樣不走心的電視劇劇集,說是人家的續集,這就是現實版的狗尾續貂嗎?
亮劍「3」劇組發聲辯護,稱雪茄咖啡很常見,不是奢侈品,而是非常常見的消費品,話說當時多數國人都吃不上飯了,雪茄和咖啡也能稱為普通的消費品嗎?說實話,如今的人們,純粹是為了賺錢而拍攝電視劇,正是這樣的初衷,才會出現那麼多粗製濫造的作品,如果稍微走點心,就會為觀眾奉上經典之作,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