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Nati在網上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生活分享,其實應該很多人都已經有一個概念,多少分鐘能吃到怎麼樣的雞蛋。網上也有好多教程說溫泉蛋怎麼做,xx蛋幾分鐘之類的。但如果你不知道的話,那就看看這篇分享吧!
以上這張圖,是水煮蛋在不同的時間呈現出的不同的狀態。我們說,一顆標準的水煮蛋是10分鐘,當然了如果說煮的時間短一點或是長一點也無傷大雅,但是「標準的」「完美的」水煮蛋就是10分鐘的時間啦!
來了這邊之後,Nati對中華料理的工藝之複雜才有了真真正正的體會,我覺得這邊的菜式大多不需要什麼技巧,所以很多人家裡都是烤箱當道,什麼東西都是配好料直接放進烤箱,調好溫度時間就撒手不管,時間一到就可以吃上美味的一餐了。
所以,在這邊很多人都有一個小的計時器在廚房,如果是這樣的話,煮完美的十分鐘水煮蛋真的是分分鐘成功的事。
真正合格的水煮蛋,必需是皮嫩心軟,蛋黃松爽中帶著溼潤,香濃稠鬱入口即碎,色澤鮮黃豔麗;蛋白則該是彈牙爽脆,軟中有勁,嚼來毫不費齒,色若陽春白雪、透白清嫩。
【做法】
1. 取一口底部厚實的鍋子 (大小視蛋數而定) 注滿冷水,水量須蓋過所有的蛋兩吋以上。加入一匙小蘇打粉 ,攪拌均勻 (小蘇打粉不是幫忙熟也不是防漏,是為了煮後好剝殼!!)。
2. 將數顆蛋輕輕平放於鍋中,放滿一層就好,不可重疊搶位,免得等下殼破黃流。蛋有沒有放置到室溫皆可下鍋,此法用冷水煮蛋,即使是冰過的蛋也不會裂。
3. 加蓋開火開始煮,此時你可以走開,但要記得走回來。大火煮到水冒泡,要滾不滾時就要熄火,水要是沸了就太慢了 (你走太遠了)。
4. 熄火後,整鍋蛋水原封不動蓋子都不要打開移到旁邊去放涼 (否則爐子的餘熱會繼續把蛋煮得太熟)。六顆中型蛋約要悶個十二分鐘(蛋黃若不要全熟就再縮短幾分鐘),每多一個蛋多加一分鐘:七個蛋就十三分鐘,八個十四分鐘,以此類推,蛋很大的話就酌量總數多加個三五分鐘。有計時器就用計時器,沒計時器用手錶也行,真忘記定時的話就用「指測」,一根手放下去覺得水很燙,但不至燙到跳腳,也就表示悶得差不多了。
5. 把整鍋熱水倒光,用水把蛋衝涼,這個步驟切記不可省略 (衝冷水時蛋會熱漲冷縮,蒸氣推擠分離蛋與殼,之後會比較容易去殼)。重新注入冷水,加冰塊,浸個十分鐘後就可濾幹剝殼 (我是泡到我想剝時再來處理)。
蛋到這裡已經是一顆完美的水煮蛋啦!
一顆水煮蛋搞得像一道高級的米其林料理一樣,哈哈哈。
而溫泉蛋只需要在鹽水中煮五分鐘,停火靜至兩分鐘,再放到冷水中剝皮久ok啦!
大家下次試試看吧!
新歐洲專稿,如需轉載請私信本號獲取授權,違者必究。歡迎分享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