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常被大人教育:看了不該看的東西、拿了不該拿的東西就會長針眼。但是我們什麼也沒做,還是會長針眼,針眼到底是什麼呢?
「麥粒腫」即俗稱的「針眼」,長針眼是生活不規律,細菌感染引起的,與個人的衛生習慣有關,而與民間傳說看了不該看的東西無關。不少人,生活不規律、每天熬夜,懶得洗臉、洗澡等,讓細菌有機可乘,引起眼睛毛囊發炎。根據被感染的腺體的不同部位,可分為外瞼腺炎和內瞼腺炎。如為睫毛毛囊所屬的皮脂腺感染,稱為外瞼腺炎,如為瞼板腺受累,稱為內瞼腺炎。
症狀:初期會眼瞼皮膚局限性紅、腫、熱、痛,鄰近球結膜水腫。後期膿液局限積聚時出現黃色膿頭,外麥粒腫發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表現在皮膚面;內麥粒腫發生在瞼板腺,表現在結膜面,破潰排膿後疼痛緩解,紅腫消退。重者可伴有耳前、頜下淋巴結大及壓痛、全身畏寒、發熱等。
中醫認為,麥粒腫多好發於恣食肥甘厚味、睡眠不足等誘發因素後,是肝經積熱或陰虛火旺,以致熱毒上攻,氣血凝滯,停聚於眼瞼皮膚經絡之間而成。
一.治療方法
1.耳尖放血
耳尖放血是中醫眼科治療麥粒腫的簡廉效驗的傳統療法,只要於麥粒腫初起的1~2天內,在患者的耳尖放幾滴血使熱隨血下,病人隨即可感到眼腫、眼痛大為減輕,下火後膿腫再無法「醞釀」而迅速痊癒。
耳垂屬眼部投射區,在此處放血數滴能疏通經絡,調和營衛,起到涼血解毒,祛瘀生新的功效。操作時,醫生先以手按揉患者耳廓,使之充血,隨後以酒精作常規消毒,用4號半注射用頭皮針在耳垂邊緣形成的角處點刺,並用手擠捏,使之出血。初時,被擠出的血液呈現紫黑色,放出幾滴後,血液漸呈鮮紅色,表示熱邪已隨血而洩。最後,用幹棉球壓迫針眼止血。放血後,患者明顯感覺眼腫眼痛減輕,次日,麥粒腫可見明顯縮小乃至消散。
2.火針
麥粒腫在中醫看來多半是火毒上擾清竅難以透發所致,根據「火鬱發之,以火引火」的理論,用火針輕輕點刺後背的「大椎穴,身柱穴」和眼瞼麥粒腫點,可取得速效。一般做好後半天內即可治癒,並且不易復發。不失為一個很好的療法。
3.艾灸後溪
艾灸是一種常見的保健方法,艾灸可以治療很多的疾病。「後溪穴」是手太陽小腸經所注為「輸」之穴,亦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靈樞·經脈篇》說:「小腸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目之上下眼瞼,不僅是手太陽小腸經脈之所過,也是十四經脈之所聚也,尤其是與陽明經脈的關係密切。今選取後溪穴是按「經脈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則。
操作方法
(1)取穴方法:後溪穴,握拳,掌心向上,在第五掌指關節後尺側,橫紋頭赤白肉際凹陷中取之。
(2)施灸方法:用艾絨捏成麥粒大的艾炷,取左灸右,取右灸左之法,在穴位上行直接灸,待艾炷燒為灰燼,再加一炷、二炷,連續灸至三壯為止。
(3)治療效果:經上方法施灸後,如未成膿的麥粒腫可自行消退,不會再成膿;如已成膿的麥粒腫,在施灸後第三天開始潰膿,三天後膿排清,局部不留疤痕。一般患者,施灸一次可愈;如反覆發作的患者,施灸兩次後或可根治。
(4)外用紅黴素軟膏
一般採取外用消炎藥如紅黴素眼膏等,三五天內基本可愈。下次發作時再塗亦可獲效。
二.注意事項
1.千萬不能擠壓。有的患者希望「針眼」早日好轉而用手擠壓,結果使膿液播散,進入血液循環,引起眼眶蜂窩組織炎、敗血症,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因而應引起人們的警惕。
2.暫時停止化妝,避免刺激眼睛而延長痊癒時間;另外,化妝用品上的細菌也可能散播到另一隻眼睛,因此應定期清潔化妝工具,並丟棄過期的眼部化妝品。
3.平時常戴隱形眼鏡,也應在痊癒前改戴一般眼鏡,避免針眼患處的細菌藉由隱形眼鏡擴大感染,或是影響鏡片品質。
4.不要用沒有妥善清洗的手揉眼睛,卸妝時要仔細卸除眼周;若是針眼在同一處反覆發作、或是膿腫過於嚴重,都應儘早就醫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三.如何預防
1.注意眼部衛生,保持眼部清潔,不用髒手揉眼,不用髒東西擦眼。
2.注意休息和生活規律,保持充足睡眠。
3.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偏食。
4.及時矯正屈光不正。
5.如果瞼腺炎反覆發作,平時可以用乾淨手按摩局部眼皮及眼眶,保持眼皮上的腺體的導管通暢,促進其分泌物的排出,並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環。
6.頑固復發病例應檢查有無全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