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個麥粒腫而已,怎麼最後還要開刀呢?

2020-12-08 澎湃新聞

原創 左衣 果殼病人

生完寶寶的第31天,我的右半邊臉開始疼。沒想到,這最後竟然讓我的臉挨了一刀。

因為有月嫂幫忙,生完孩子的第一個月,我每天只需安心當好奶牛;除了開奶的痛,過得簡直不要太輕鬆。我以為月子就要平順開心地過去了,誰料到卻栽在了一個不起眼的小毛病上。

那天是周五,早起我就覺得右半邊臉疼,順著臉頰一直到眼眶,用手按按更疼。我的第一反應是晚上睡覺姿勢不對壓著了,於是大力搓臉。到了中午,還是覺得疼,又想可能是有炎症,哺乳期沒法吃藥,只能多喝點水了。直到晚上洗臉,我才發現右眼腫了,外眼角處明顯突起一部分,疼痛由此而起蔓延到了臉頰。

是麥粒腫麼?我以前也長過麥粒腫,都是上眼瞼睫毛處又紅又癢,和這個症狀不太像。但我先生作為麥粒腫資深病人,明確告訴我這就是麥粒腫沒錯,並叮囑我多熱敷。

剛剛發現眼睛腫了的時候 | 作者供圖

第一次去醫院

我開始熱敷,每次十幾分鐘,每天三次左右;但到了第三天,眼睛越腫越厲害,並且出現了白色的膿點。我不敢再拖下去,讓先生陪我去了附近的醫院。醫生拿著手電照了一下,告訴我是麥粒腫,讓我回家熱敷。

可我已經熱敷三天了,沒有好轉還在惡化;而且因為我在哺乳期,也沒法吃消炎藥。醫生聽完,給出的建議還是熱敷。我不甘心,問什麼時候才能好?醫生說,整個發病期是兩周左右;從今天算起,如果一周還沒有消腫,就再來醫院開刀割掉,並且需要打點滴。

開刀?麥粒腫而已啊,還需要開刀?此時的我覺得絕不可能到那一步,既然醫生說發病期有兩周時間,只要我謹遵醫囑,一定可以戰勝它。

第二次去醫院

回家後我開始了瘋狂熱敷,每兩個小時一次,每次十五分鐘;再加上每兩個小時餵一次奶,每次半個小時。這樣下來,基本不是在餵奶,就是在熱敷,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過了兩天,不僅人疲倦不堪,而且右眼還更腫了,膿包也變大了,連左眼內眼角也開始腫了起來。

發病第四天,雙眼都腫脹起來了 | 作者供圖

於是我決意提前去醫院,還是那位醫生,他看了一眼說,開刀吧。我問怎麼開?他依舊言簡意賅:用刀片劃開,不能打麻藥,放個引流條把膿引出來,再打三天消炎針。

我聽得都要崩潰了,很無助地問:還有別的辦法嗎?為什麼不能打麻藥?不是說有兩周的發病期嗎?刀口有多大?

醫生還是說必須開刀——化膿處已經擴散到了整個下眼瞼,沒法用麻藥,病程是因人而異,刀口一釐米左右。

我還想再追問幾句,但後面還有病人,我只得出了診室。

第三次去醫院

真的要開刀嗎?一釐米的刀口,我的眼睛才幾釐米長啊。我既不甘心,也想多諮詢一下,於是打電話給一位認識的護士長,仍然被告知「化膿了的就必須開刀,把膿放出來」。她還好心安慰我說,很多人做了這個手術變成雙眼皮呢。我去,我本來就是雙眼皮好伐,而且我是下眼瞼化膿啊,難道要變成雙臥蠶?真是欲哭無淚。

不死心的我又去了市中心的一家三甲醫院,這次的醫生用裂隙燈仔細看了看,結論還是要動手術,但好歹告訴了我明確原因:因為我眼部化膿範圍太大,再繼續拖下去形成肉芽增生,甚至有引發眼眶蜂窩炎的風險;由於面部毛細血管和顱內是相通的,如果細菌順流而上造成顱內感染,最嚴重甚至會威脅生命。

拿著手術單到了交費處,我哭著給先生打電話。他覺得開刀太可怕,而且以他過往自愈的經驗,他要我還是再熱敷試試。掛了電話,我一個人坐著想了又想,每天不停熱敷的麻煩,眼睛腫得流膿的不適,一旦惡化的不堪設想……而且萬一掛了,我的死因居然是麥粒腫,甚至都不會激起任何同情心!

終於,我鼓起勇氣,交費進了門診手術室。

得個麥粒腫,竟然要開刀 | Pixabay

手術室裡的兩位女醫生非常和藹可親,年長的那位看了看我的眼睛,嘆氣說怎麼搞成這樣。她得知我剛出月子,說可能免疫力差,真是受苦了。

我看看手術室一張臺子一盞燈,極致的簡單催生出極致的恐懼。年輕醫生趕緊安慰我說,今天不會很疼。我這個情況嚴重估計得來三次,第一次不會放很多膿——雖然事後證明,醫生的嘴,騙人的鬼;但當時,這句話給了我莫大的寬慰,幫我鼓足了勇氣。我又問刀口有多長?年長醫生說,不給你用刀片,用剌針放膿。這讓我的心又放下了一點。

然而,再多的心理建設也抵不過醫生的第一針——是真疼啊,用刀剮肉,不帶麻藥的。醫生邊做邊說,哎呀,好多膿栓,這必須刮乾淨……我疼地忍不住叫了又叫,前後可能就十分鐘,但漫長得如有生之年。

終於,年長醫生說數十下就好了:十、九、八……靠著最後一點信念支撐到一,一股清涼的藥膏舒緩了疼痛,眼睛被包上了紗布。

下了手術臺才發現,剛才指甲把手指掐出了血。然而今天還沒結束,為了防止感染擴散,醫生建議全身抗生素,又開了兩天點滴。

打完針回到家已是晚上十點,眼睛的不適緩解些了,漲奶痛又陣陣襲來。因為用了藥不能親喂,用吸奶器兩邊各吸了半小時,最後上床休息已近十二點。到了半夜三點,我再次漲奶疼醒,再吸;六點漲醒,吸奶後又要去醫院了。

折騰一晚,真是欲哭無淚。

第四次去醫院

七點出發,八點到達,一路都在給自己打氣:堅持堅持,今天再排一次膿,就只剩一次了。

上了手術臺,年長醫生看了看,交代旁邊的醫生:把結的血痂打開。這一句話又給我信心打趴了,見我又要掉眼淚,醫生忙安慰道:放心吧,今天肯定沒有昨天疼。

什麼,昨天還說昨天不是最疼的,怎麼又說今天沒昨天疼?不容我多想,醫生已經用針把血痂挑開,再一次伸進創口刮膿栓。還是很疼,好在時間較短,幾分鐘後又蒙上了紗布。

第五、六次去醫院

接下來的兩天,我依舊一早就去醫院,打開創口、刮掉膿栓、上藥,治療時間一次比一次短。之前被膿栓撐得腫脹的眼瞼,也日漸消了下去。

但新的問題來了,膿栓排出後,被撐開的皮膚像消了氣的氣球,蔫蔫的皺成一團。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我又想哭了。受了這麼多的罪,雖然沒有刀口,但眼部肌膚感覺老了十歲都不止。我問醫生會恢復嗎,她說得看皮膚的自我修復和吸收情況。

所幸,兩周之後,我的眼部皮膚基本恢復了原來的狀況,特別是在我祖傳黑眼圈的掩護下,基本看不出手術痕跡。

這次用慘痛的代價買了一個教訓,回想起那段集眼睛痛、刮膿痛、漲奶痛於一身,還無盡缺覺的日子,真是再也不想經歷了。

圖 | Pixabay

醫生點評

遊玉霞 | 北京愛爾英智眼科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麥粒腫,俗稱「針眼」,學名瞼腺炎,是一種眼瞼腺體的炎症。

我們眼皮裡面的腺體可以分為兩種:位於睫毛根部的眼瞼皮脂腺和埋在眼皮裡面的瞼板腺。

如果是裡面的瞼板腺發炎,一般會形成比較大的膿腫,稱為內麥粒腫;如果是睫毛根部的皮脂腺發炎,病變常範圍小而表淺,稱為外麥粒腫。這位媽媽病灶較大且化膿明顯到需要多次排膿,應該是內麥粒腫。

不過不管是哪種,都是由於細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炎症,一般發病迅速。可能 2~3 天就會長出一個很大的包塊,通常又紅又腫,患者常有明顯的疼痛感。

因為是細菌感染,建議還是要儘早使用抗生素滴眼液。由於是哺乳期,所以作者早期一直沒敢用藥,這個做法並不可取。本身眼睛局部用藥,藥量就很小,再進入血液和乳汁的量更是微乎其微,而且寶寶生病了,該用藥還是要用,所以只要選擇孩子也可以用的抗生素來點就行,沒必要硬挺不用藥,放任病情加重。

其次,這位寶媽一直在熱敷,但是麥粒腫早期一般是紅腫,熱敷有可能反而加重症狀。一般在最早期可以冷敷,減輕包塊的紅腫;等到包塊確實長起來但還沒軟化的時候,可以熱敷幫助膿腫軟化和吸收。不過,不管冷敷還是熱敷,作用都很有限,肯定無法替代藥物治療,如果擔心操作不對,可以乾脆不弄。

再次,我們在臨床上遇到不少哺乳期的寶媽長麥粒腫的情況,考慮還是和飲食過於油膩有關係。時代變了,現在大家都不缺乏營養,沒必要吃太多大魚大肉來進補,飲食均衡即可,還要注意月子期間的衛生。

最後,在膿腫形成過程中,千萬不要用手去擠。因為眼瞼和面部的靜脈沒有靜脈瓣,硬擠有可能會導致細菌入血,引起眼眶蜂窩織炎、海綿竇靜脈炎,嚴重的還可能導致敗血症從而危及生命。

作者:左衣

編輯:麥麥

這裡是果殼病人,專注講述健康故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黃子韜做了六次麥粒腫手術?麥粒腫到底是何方神聖?一定要開刀嗎
    這個麥粒腫是何方神聖,為什麼會得麥粒腫,一定要手術嗎?麥粒腫會反覆復發嗎?請往下看。什麼是麥粒腫?麥粒腫又稱針眼,學名叫瞼腺炎。小時候聽老人說,看了不該看的東西就會長針眼,所以每次有什麼不該看的畫面都會把眼睛閉起來,生怕長「針眼」,還會嘲笑別的小夥伴,「你沒有閉起眼睛,你要長針眼了。」長大後才明白了,不是這麼回事。
  • 麥粒腫除了手術,還有更快有效的中醫療法
    麥粒腫分為內麥粒腫和外麥粒腫兩型:1.外麥粒腫,初起瞼緣部呈局限性充血腫脹,2~3日後形成硬結,脹疼和壓痛明顯,以後硬結逐漸軟化,在睫毛根部形成黃色膿皰,穿破排膿迅速。重症病例可有畏寒、發燒等全身症狀。
  • 麥粒腫,怎麼防?怎麼治?
    麥粒腫,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尤其是零食、熬夜、燒烤後~原因,你懂的!麥粒腫是一種眼瞼腺體的急性化膿性炎症,發病年齡分布廣泛,幼兒及成年人都可發病,因感染的腺體不同,醫學上分為內麥粒腫和外麥粒腫。外麥粒腫(圖片來源於網絡)內麥粒腫一般是細菌感染了瞼板腺,導致急性化膿性炎症,由於瞼板腺組織排列緻密,起病沒有外麥粒腫發病那麼急,症狀初期有眼瞼發紅、輕度腫脹,後期會逐步形成膿包,
  • 眼皮上有麥粒腫 是怎麼回事
    眼皮上有麥粒腫是怎麼回事?麥粒腫聽起來好像有些陌生,但它的俗稱大家都聽過——「針眼」。早些年,小孩長了「針眼」,大人一般會說是看了不該看的東西。當然,這只是玩笑,麥粒腫才不是那麼回事。開封市眼病醫院專家說,麥粒腫是皮脂腺和瞼板腺發生急性化膿性感染的一種病症,分為外麥粒腫和內麥粒腫,切記不可自行擠膿,以免引起併發症,應到正規眼科進行針對性治療。長麥粒腫的原因為什麼會長麥粒腫?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不注意眼部衛生,經常用髒手揉眼,導致葡萄球菌反覆感染眼部。一旦長麥粒腫,就更要避免用手揉眼,每日多次點眼藥水以促進消腫。
  • 眼睛長這種白色的痘痘,千萬不要開刀!中醫用一根針就能解決!
    在座的各位有誰長過麥粒腫嗎? 大部分人會回答「長過啊,有點痛有點癢,忍忍就過去了。」 「那肯定啊,不就是眼睛上長了一個白白的小痘痘,又不礙事。」 「反反覆覆的事兒了,滴滴眼藥水就好了!」 如果你也有以上這些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 麥粒腫該怎麼治?OPT治療有新招!
    其實「針眼」沒有那麼邪乎,學名叫瞼腺炎,又叫麥粒腫,是一種眼瞼腺體的炎症。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麥粒腫到底是怎麼回事,該怎麼治療呢?很高興的告訴大家,以後,麥粒腫治療可能有新辦法啦。01為什麼會得麥粒腫呢?
  • 眼睛長了麥粒腫/霰粒腫怎麼辦?艾仕瞳告訴你!
    Q2.麥粒腫和霰粒腫之間會相互轉換嗎?二者是可以互相轉化的,麥粒腫炎症消了,可以變成霰粒腫;霰粒腫繼發感染則可以變成麥粒腫。Q3.已經很注意用眼衛生了,為什麼還會經常長麥粒腫呢?容易長麥粒腫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遺傳背景,另一個是手衛生。如何理解這個遺傳背景呢?我們眼皮底下的皮脂腺(Zeis腺/瞼板腺)會分泌油脂,如果油脂的熔點低於我們的體溫,體溫就可以把它溶解,變成脂質層,覆蓋在我們的眼睛表面,從而減少淚液蒸發,起到潤眼的作用。如果它的熔點高於體溫,體溫難以把油脂熔化,就會堵在我們眼瞼邊緣的瞼板腺開口那裡。
  • 眼睛麥粒腫是怎麼回事?
    其實,麥粒腫就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瞼板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多是由於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而又因為感染的腺體部位不同,可以分為內麥粒腫和外麥粒腫兩型。麥粒腫在初期可以看見眼皮局部會有紅腫、充血,並且觸碰時會有疼痛感的現象,接近睫毛的部位可觸摸到硬結,有的時候耳朵前也會有壓痛,嚴重者甚至有怕冷、發熱、全身不適等症狀,在數日後皮膚表面或撥開眼皮可見黃色膿點。
  • 麥粒腫是個啥,容易被忽視的麥粒腫!
    醫生,我上眼皮長了個疙瘩,很像「痘痘」,特別疼,還流淚,眼睛都腫得睜不開了
  • 麥粒腫怎麼消除 這樣做能有效的去除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些朋友會患有麥粒腫的症狀,那您知道有麥粒腫的時候麥粒腫怎麼消除嗎?麥粒腫的主要症狀有哪些呢,平時我們應該如何預防麥粒腫的發生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麥粒腫怎麼消除1.用酒精棉球擦拭眼睫毛根部,此種方法可以清潔眼部周圍細菌,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 麥粒腫該怎麼治?OPT治療有新招.
    「針眼」,學名叫瞼腺炎,又叫麥粒腫,是一種眼瞼腺體的炎症。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麥粒腫到底是怎麼回事,該怎麼治療呢?很高興的告訴大家,以後,麥粒腫治療可能有新辦法啦。要了解麥粒腫,首先要了解,在我們的眼瞼有兩種腺體:睫毛根部的眼瞼皮脂腺,開口於毛囊;埋在眼皮瞼板裡面的叫瞼板腺,開口於瞼緣。
  • 眼睛長了麥粒腫?中醫有辦法
    從小常被大人教育:看了不該看的東西、拿了不該拿的東西就會長針眼。但是我們什麼也沒做,還是會長針眼,針眼到底是什麼呢? 「麥粒腫」即俗稱的「針眼」,長針眼是生活不規律,細菌感染引起的,與個人的衛生習慣有關,而與民間傳說看了不該看的東西無關。不少人,生活不規律、每天熬夜,懶得洗臉、洗澡等,讓細菌有機可乘,引起眼睛毛囊發炎。
  • 霰粒腫、麥粒腫傻傻分不清楚,區分就看這一點
    接下來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長在眼皮上的「包包」——霰(xiàn)粒腫,中醫上叫做「胞生痰核」。同樣是長在眼瞼上的包,霰粒腫與「針眼」(麥粒腫)有什麼區別呢?麥粒腫從起病到恢復,多數在一個星期左右就可自愈,一般無其他後遺症。平時應該多注意衛生,勤洗手,避免使用不潔物品或用手揉眼睛,顧護小兒脾胃,避免積食,就可以很好的預防麥粒腫的發生。
  • 麥粒腫,霰粒腫傻傻分不清楚,區分就看這一點
    接下來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長在眼皮上的「包包」——霰(xiàn)粒腫,中醫上叫做「胞生痰核」。同樣是長在眼瞼上的包,霰粒腫與「針眼」(麥粒腫)有什麼區別呢?針眼「針眼」,指的是眼瞼邊緣生出小硬結,紅腫疼痛,形似麥粒,所以又被稱為「麥粒腫」。
  • 肖戰長麥粒腫上熱搜,提醒:消除麥粒腫,5個竅門需牢記
    因一部《陳情令》大火的肖戰近期因為眼睛長麥粒腫而再次登上了熱搜,配圖一張淚流滿面的小倉鼠更是讓粉絲們哭笑不得。其實,麥粒腫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它好發於年輕人和兒童中間,是一種睫毛毛囊附近皮脂腺的急性炎症。
  • 北京治療麥粒腫的醫院,針眼是怎麼回事?
    北京治療麥粒腫的醫院,針眼是怎麼回事? 時間:2020-12-11 13:28 北京華爾醫院 北京治療麥粒腫的醫院,針眼是怎麼回事?人們俗稱的「針眼」實際上是眼瞼上的炎症,醫學稱為麥粒腫。
  • 眼睛長「痘痘」,究竟是麥粒腫還是霰粒腫?
    寶寶眼瞼處出現一枚「痘痘」,家長以為是長了麥粒腫,等膿頭破了就沒事了,其實不然。上海和平眼科醫院的專家提醒道,不是所有眼瞼上的「痘痘」都是麥粒腫,有一種類似麥粒腫的「兄弟」叫霰粒腫,需要儘早治療。霰粒腫和麥粒腫,傻傻分不清楚,只有一字之差,到底如何鑑別?
  • 麥粒腫、霰粒腫,傻傻分不清楚
    麥粒腫分外麥粒腫和內麥粒腫  外麥粒腫發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表現在皮膚表面出一個一個軟的紅疙瘩。  內麥粒腫發生在瞼板腺,表現在結膜面有水腫。   而霰粒腫則表現在眼瞼皮下可觸及一至數個大小不等的圓形腫塊,小至米粒、綠豆,大至黃豆、櫻桃,翻轉眼瞼可見暗紅色局限隆起。
  • 眼睛長「痘痘」,紅腫又疼痛?麥粒腫:怪我怪我!
    麥粒腫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季節交替時更容易出現,比如受到環境中細菌或者過敏源的刺激。由於麥粒腫很常見,而且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很多人會忽略它,也不及時治療。然而,正是這樣的想法,導致麥粒腫變得越來越嚴重,最後甚至到了需要進行手術清除的地步。家醫君認為,雖然麥粒腫見慣不怪,但了解其發病原因,做好預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什麼是麥粒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