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節氣,陰氣漸重,養生謹記捂四處、吃三樣、喝二粥

2021-02-25 哎喲不怕

昨日迎來秋天的第三個節氣——「白露」,它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

此時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即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轉涼的象徵。這時候晝夜溫差大、天氣乾燥,因此養生要注重保暖和潤燥。

肚臍又名神闕穴,屬任脈,是人體生命最隱秘最關鍵的要害穴竅,也是人體的長壽大穴。一旦神闕受寒必傷髒氣,引發腹痛、腹瀉、脫肛、痛經等疾患。

因此,天氣轉涼慎穿露臍裝,晚上睡覺喜歡蹬被子的朋友最好穿上睡衣,加強腹部保暖,防止肚臍受寒。

入秋後,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只有聚足陽氣,才不怕寒邪侵襲。人體後背脊柱位置有一條經脈叫督脈,有「陽脈之海」之稱,統管一身陽氣。如果後背受涼必然會損傷督脈,耗損陽氣。

因此,養陽首先要暖背,平素怕冷者可多曬太陽曬背部,用陽光之溫熱來補充體內陽氣的不足。夜間入睡要撤掉涼蓆,謹防寒邪入體。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上火好發在頭面部是因為這裡是人體陽氣會聚的地方,陽熱較盛。

頭部吹風受涼後容易出現頭痛,這是因為受涼後寒邪直中經絡,損傷陽氣,經絡氣血不通,不通則痛。

所以,白露期間如需空調降溫,一定要注意護好頭部,避免直吹。

俗話說「腳暖腿不涼,腿暖身不寒」,所以做好腳部保暖非常重要。白露後陰寒之氣漸增,換掉涼鞋,穿上保暖透氣的球鞋、棉鞋是暖腳的第一步。

晚上睡前可用熱水泡腳,腿寒的朋友還可加入艾葉煎水沐足,能起到暖身助眠的效果。

中醫認為梨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作用。直接生吃梨生津解渴,熟吃潤肺止咳。

一般人生吃即可,小孩或是脾胃弱、體質虛寒的人最好蒸熟後吃,也可以把梨皮削下來與梨肉一起放到鍋裡煮水喝,吃梨肉、喝湯。

秋季,鮮藕開始上市,生、熟皆可食。生食能清熱潤肺涼血,熟吃可健脾開胃,止瀉固精。

如果是生吃,一般用來榨汁。秋季時節,天氣乾燥,很多人會覺得咽幹、皮膚乾燥或者便秘,可以將鮮藕汁、鮮梨汁、鮮荸薺汁、甘蔗汁等混合,緩解乾燥和便秘。熟吃可以炒藕片,蓮藕燉排骨等。

秋季乾燥,入秋之後,每天喝水時,最好有兩杯蜂蜜水。用溫水把蜂蜜調開,一次一兩勺,可以加一兩片檸檬提味。

不過要注意的是,蜂蜜水更適合於體型較瘦的人,如果體型偏胖,最好多飲茶水。

在白露節氣前後3天,可每日中午及傍晚各服順安白露育腎粥300毫升,對補腎養髓、寧神護心大有益處。

材料及做法:取枸杞子30克,粉丹皮9克,生地、杭白芍各6克,洗淨,用紗布包好,與黑米、紅高粱米各9克一起,洗淨,加入清水1200毫升,大火煎煮。水開後,改小火,再煎煮約15~30分鐘,可根據自己口味調味。將紗布包自粥中取出,取粥服用。

秋天氣候乾燥,女人更需要對自己好一點,熬一碗屬於女人自己的補血粥品。

  

材料及做法:東阿阿膠30克,糯米50~60克,紅糖適量。先用糯米煮粥,待粥將熟時,放入搗碎的阿膠,邊煮邊攪勻,後再放入紅糖,稍煮二三沸即可。可養血止血、滋陰美容。

注意:每日早、晚溫熱服食,3天為一療程。應間斷服用,連續服食會有胸悶氣滿不舒之感。

來源:養生中國

為「哎喲不怕」設一顆小星星吧~

可以更快找到不怕姐哦~

相關焦點

  • 【節氣養生】 |今日白露,陰氣漸重,養生謹記捂四處、吃三樣、喝二粥
    今日迎來秋天的第三個節氣——「白露」,它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此時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即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轉涼的象徵。這時候晝夜溫差大、天氣乾燥,因此養生要注重保暖和潤燥。
  • 節氣養生 | 今日白露,陰氣漸重,養生謹記捂四處、吃三樣、喝二粥
    今日迎來秋天的第三個節氣——「白露」,它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此時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即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轉涼的象徵。這時候晝夜溫差大、天氣乾燥,因此養生要注重保暖和潤燥。
  • 【健康養生】今日白露,陰氣漸重,養生謹記捂四處、吃三樣、喝二粥
    今日迎來秋天的第三個節氣——「白露」,它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此時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即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轉涼的象徵。這時候晝夜溫差大、天氣乾燥,因此養生要注重保暖和潤燥。
  • 白露過後陰氣漸重,養生謹記捂四處、吃三樣、喝二粥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轉涼的象徵。這時候晝夜溫差大、天氣乾燥,因此白露過後養生要注重保暖和潤燥。入秋後,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只有聚足陽氣,才不怕寒邪侵襲。人體後背脊柱位置有一條經脈叫督脈,有「陽脈之海」之稱,統管一身陽氣。如果後背受涼必然會損傷督脈,耗損陽氣。因此,養陽首先要暖背,平素怕冷者可多曬太陽曬背部,用陽光之溫熱來補充體內陽氣的不足。夜間入睡要撤掉涼蓆,謹防寒邪入體。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上火好發在頭面部是因為這裡是人體陽氣會聚的地方,陽熱較盛。
  • 今日白露!養生謹記捂四處、吃三樣、喝二粥
    今日迎來秋天的第三個節氣——「白露」,它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轉涼的象徵。這時候晝夜溫差大、天氣乾燥,因此養生要注重保暖和潤燥。肚臍又名神闕穴,是人體生命最隱秘最關鍵的要害穴竅,也是人體的長壽大穴。
  • 節氣養生 | 白露養生攻略,有這篇就夠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所以得名。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
  • 白露節氣吃什麼 白露養生飲食竅門食譜與禁忌注意事項
    白露節氣吃什麼 白露養生飲食竅門食譜與禁忌注意事項  2019白露養生吃什麼好?「 白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白露後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白露。2019年白露是什麼時候,具體時間是幾月幾號?白露節氣養生吃什麼食物好?  2019白露是哪一天?
  • 白露節氣如何養生?中醫專家這樣說……
    其中首句「玉階生白露」,是說潔白的臺階上,漸漸凝出白露;露慢慢凝聚,夜也漸漸變深。今年的9月7日為「白露」節氣,露是「白露」節氣後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此時的自然變化,正如《禮記》中所云的:「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 【二十四節氣】白露
    二十四節氣 ·白露 天氣漸涼,迎來了白露節氣。 認識白露節氣,感受涼爽的秋季。 白露前後,夏日殘留的暑氣逐漸消失,天地的陰氣上升擴散,天氣漸漸轉涼,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葉面上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這也是「白露」名由之一。植物開始有露水。
  • 【白露料理】{百合蘆筍燴蝦仁}吃出秋冬好膚質
    大家有沒有感覺到,最近的清晨與夜裡已帶有些許涼意,天氣不再熱到快逼死人了──是的,眼下我們來到秋天裡」白露」這個節氣(往往落在九月七日、八日、九日這幾天)囉!白露是九月份的第一個節氣,顧名思義,」露」指的是由於氣溫降低,夜裡水氣落下,在地表附近凝結成水珠,所以我們才會常聽到」夜深露重」這樣的說法。
  • 白露節氣,養生要點
    白露是整個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過了白露,人們容易出現口乾、唇乾、咽幹、皮膚乾燥等症狀,這就是典型的「秋燥」。同時天氣轉涼,也很容易生病。正式進入白露節氣,應當如何養生防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過了白露,人們容易出現口乾、唇乾、咽幹、皮膚乾燥等症狀,這就是典型的「秋燥」,秋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乾了,中醫把這種氣候特點稱為「秋燥」。
  • Svaha 歸心 | 白露/ 潤肺柔肝健脾胃
    秋屬金,金色白,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 時   間:2021年9月7日(農曆八月初一)17時52分46秒,太陽到達黃經165°。陽氣在夏至達到頂點,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天氣漸轉涼,白天陽光尚熱,但太陽落山後氣溫很快下降,夜間空氣中的水汽遇冷會在植物莖葉和花瓣上凝結成細小的水滴。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進入「白露」,暑氣漸消,秋高氣爽,玉露生涼,丹桂飄香。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 【節氣】今日白露,這些禁忌你知道嗎?
    白露過後,丹桂飄香金風四起,草木凝煙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這意味著天氣逐漸轉涼「秋老虎」也將離開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那麼,針對白露時節的「陰邪」,怎麼做呢?
  • 養生 | 俗語有云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白露該如何養生?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轉涼的象徵。"白露後雖然還不是特別冷,但卻是氣候多變,早晚溫差大,冷熱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外界涼邪乘虛而入,容易生病。
  • 白露節氣要注意以下幾點養生法則!
    白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五個節氣。古代農曆稱:「鬥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凝而為露,故名白露。」
  • 今日白露||群鳥養羞,易秋燥,最好喝一喝這碗熟地湯!
    滿園生永夜,漸欲與霜同。何謂白露:白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冷的節令,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
  • 白露 養生知識 禁忌 要知道~ 做好這些,身體棒一年、好運連連!
    3、不宜多吃炒花生、炒瓜子、炒蠶豆、爆米花等。4、少吃或不吃魚、蝦、螃蟹、韭菜花、黃花、胡椒等食物,避免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白露時節宜喝粥「秋吃早粥」是養生專家提倡的一種養生方式。尤其在白露節氣,人容易出現脾胃虛弱、消化差的症狀,抵抗力也有所下降。這個時節多吃點溫熱的、有補養作用的粥食,對健康大有裨益。做粥的大米、糯米等主料可以健脾胃、補中氣、瀉秋涼以及防秋燥。我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添加一些豆類、乾果等輔料,以達到更好的調養效果。熬粥的器皿也非常重要,儘量避免使用鐵鍋和鋁鍋,最好用砂鍋。
  • 【高要立仁】白露: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白露,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當太陽到達黃經一百六十五度時為白露節氣。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3、十樣白
  • 2021白露是每年幾月份_白露是秋天嗎
    白露是每年幾月份陽曆(公曆)9月份白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白露之後天氣漸轉涼
  • 夜讀丨白露: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所以,"過了白露,長衣長褲"。正如諺語所說,白露身不露。古人說:"陽氣主生物,所樂也;陰氣主殺物,所憾也。故春葩含日似笑,秋葉泫露如泣。"時節的物象,被賦予了情感層面的意境。其實在都市之中,平常似乎難以得見"秋葉泫露如泣"的物候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