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到一位網友留言,詢問關於孩子身高的事:
「孩子從出生起,身高一直很正常,進入青春期後,比他小的孩子都高他半顆頭了。很擔心孩子的身高,是不是發育遲緩了?還是營養沒跟上?有沒有長個的好辦法?」
任何時候,身高總是父母關心的話題。
雖然孩子身高受遺傳因素影響,但可以通過科學幹預幫助孩子增高。
另外,如果錯過了增長的階段,想再讓孩子長高就難了。
兒子15歲身高1米5,媽媽還沒來得及高興,醫生:你家娃太低了
其實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孩子身高的標準是什麼,每個階段長多高才算是正常?並不是很清楚。
前兩天,一個同學給孩子做體檢時,就鬧出了一個笑話。
同學的兒子出生後,個頭一直長得很慢,11歲半身高只有1米2,足足比別的孩子低了一顆頭,中間給孩子用過很多方法,一直不見效果。
孩子12歲以後,個頭才出現了猛漲期,平均每年以10cm的速度長個。看到這個速度,同學的心裡還是忍不住高興,孩子總算開始長個了。
其實同學並不清楚,青春期孩子每年增長8—12cm,持續2—3年是一種正常現象。
在孩子15歲時,同學帶他做了一次體檢,還向體檢醫生略點誇耀的問:
「我家娃小時候不見長,就這3年時間長了有30cm了,還可以吧?」
體檢醫生聽了同學的話,看了看他的身高,說出一句話像一盆冷水潑在他頭上:
「你家娃太低了!15歲的孩子的身高低於158cm就算不正常,況且你的身高也不算低呀。」
聽完醫生的話,同學怎麼樣也高興不起來了,又忍不住問:「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長多高才算是正常呢?」
(0—18歲)兒童青少年身高、體重百分位數值表
其實同學的這個問題,很多家長也想知道。因為平時判斷孩子高不高,總是拿同齡孩子的身高做參考,比別人家的孩子低,就感覺自家娃的身高低。
每個年齡段身高的標準是什麼,並不是很清楚。
在此為家長和孩子提供一張(0—18歲)兒童青少年身高、體重百分位數值表做個參考。(建議收藏)
我們可以對照這張表,看看孩子每個年齡段身高和體重能得多少分。
如果在3rd以下,孩子的身高就可能偏低了,需要家長帶孩子去醫院,明確造成的原因。
如果在3rd以上,說明孩子的身高處於正常狀態。
另外一個問題是:這對於身高矮的父母可能更焦慮,擔心孩子長不高。
那麼在這裡給大家一個「遺傳身高」的計算公式:
我們單純從遺傳角度講,根據父母的身高就能推斷孩子的身高。計算公式是:
男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2)/2 cm女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2)/2 cm
當然,這只是作為一種參考,因為孩子身高受多方面的影響。比如,父母的身高不算高,但老一輩很高,那麼孩子還是有可能長個大高個的。
孩子有沒有可能高一些,再高一些?
對於家長而言,孩子的身高已經是「正常的」了,但還是希望他能高一些,再高一些,有沒有一些辦法呢?
我們可以從4個方面入手。(雖然有些老生常談,或許能獲得一些新知識,一定要看看)
睡得好:我們知道,生長激素是促進孩子身高的主要激素,而生長激素又呈脈衝式分泌。第一個分泌高峰期是在熟睡後1—2小時;第二個是在熟睡後7—8小時出現。期間還有幾個小高峰。心情好:孩子良好的情緒,有助於分泌生長激素,對孩子身高有促進作用。營養好:保證營養全面,增加蛋白質、鈣、維生素D的攝入。運動好:運動可以消耗孩子能量,讓孩子睡得更香,除此外,還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
最後,在孩子的飲食上,建議家長多給孩子喝牛奶
喝牛奶能長個已經算不得「秘密」了。
就拿荷蘭來說,他們是世界上平均身高最高的國家。
但是在1848年荷蘭軍隊徵兵時,卻有1∕4男性因身高不足1.58米被拒收。
在荷蘭乳製品發展的160年裡,他們的身高不斷刷新著記錄,2011年時,荷蘭男性的平均身高已達1.85米,女性平均身高是1.72米。
據說荷蘭的男女老少,對乳製品都有著瘋狂的迷戀。
在荷蘭的午餐時分,你總能看到穿著西裝的精英男、穿著背心的肌肉男、嗨森的滑板男還有花樣潮男們,都歡樂地吮吸著手裡的大盒(桶)牛奶,他們不喜歡喝茶和水,平時都是用牛奶來解渴。
如果去到荷蘭的超市,也總能看到滿滿一面牆的牛奶和各種奶製品!荷蘭,就成為世界上平均身高最高的國家。
所以,在孩子的飲食上,建議家長多給孩子喝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