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supreme公布2019年秋冬產品目錄,推出了一款 「一次性」手機(burner phone, 屬於預付費設備,但與預付費電話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專用於一個目的後可被丟棄)。
繼上次三星和「義大利supreme」聯名後鬧出的烏龍,supreme終於試水科技領域了。一出手就令人匪夷所思。在5G即將到來的今天,supreme聯名BLU生產了一款「老人機」。該手機支持雙卡雙待,128MB內存,只能使用3G數據,配備2.4英寸屏幕,厚13.5毫米。
至於售價,Supreme官方並未公布,但有人估算這款限量的手機,最終售價會高達1300美金,超過IPhone XS MAX。
如果真是這樣,就不得不感慨supreme的品牌價值。似乎任何事物只要加上「supreme」就變得高貴起來。這個品牌有「點石成金」的魔力嗎,還是炒作帶來的價格虛高。
這些問題值得思考。
品牌理念決定營銷策略
supreme是一個美國服飾品牌,1994年秋季誕生於美國紐約曼哈頓,由James Jebbia創辦。是結合滑板、Hip-hop等文化並以滑板為主的街頭服飾品牌。supreme的本意是最高、至上的。
說起supreme,就必須要提創始人James Jebbia。他出生於英國,父親是美國人,母親是英國人,他們在他10歲那年分開。
James Jebbia從小對The Face和I-D那樣的時尚雜誌著迷,並嚮往紐約。所以在1983年他拜訪完父親後,就留在了West Virginia。後來他開了自己的店,他的Supreme產品以紐約剛剛興起的滑板運動為主軸,店內吸引了不少城中有名的滑板好手和街頭藝術家。
之所以有這麼高的人氣,除了出眾的產品設計,還有一個重要原因,James Jebbia一直貫徹的品牌理念:試圖創造屬於自己獨特的身份標識和審美。這一理念致使品牌採用飢餓營銷的方式。所有產品都是限量(少數基本款除外)、限時發售,一次錯過永遠買不到,而且新產品只會在周四(日本是周六)固定時間交易,所有產品只能通過官網預定,或實體店排隊購買,沒有經銷商。如此一來,每件supreme都成了收藏品,能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所以有人不惜溢價12倍來收購。
不過只靠飢餓營銷並不能一炮打響。正好supreme的店裡聚集了一幫街頭藝術家,James Jebbia邀請他們一起設計新的產品。這在當時(90年代),還是一個非常新鮮的概念。通過真誠的溝通,supreme終於邀請到了知名塗鴉藝術家Rammellzee.與他聯合設計了一款卡車帽,用他標誌性的塗鴉渲染帽子的頂部,並在內部的標籤繡上他的籤名。
Rammellzee在當時可是名人,經與他的合作,supreme的知名度一下打開了,一股街頭潮流,這無疑增加了品牌的曝光量,而席捲時尚界。為之心動的除了大眾,還不乏當紅明星。他們紛紛秀出穿上supreme的照片且還是免費的。
(Lady Gaga與supreme)
(水原希子與supreme)
(陳冠希一度被視為supreme中國代言人)
(吳亦凡是supreme的狂熱粉)
早期的supreme是一個很「酷」的品牌,它始終堅持街頭潮流理念;店鋪選址要求嚴格,只在文化匹配的城市裡開設分店;不管是美國總統還是國際明星從不發放免費產品;不熱衷利用明星進行炒作;從不在包括網絡,平媒等平臺上投放廣告;品牌聯名款一向限量,並且對合作對象的要求極高。
主理人JamesJebbia以不為金錢折腰在圈內著稱,拒絕過很多明星的邀約和店鋪以及業務擴張的建議。不盲目的擴張品牌,也不商業化的全球性開設實體店鋪,不讓品牌過度曝光,保持神秘色彩,這是他的做法。
過度營銷,黃牛共謀
supreme作為街頭潮流品牌的代表,自然受到資本的關注,其中最感興趣的就是凱雷集團。2017年,凱雷集團以5億美金的價格收購了supreme 50%的股權,轉變由此開始。
很多人擔心資本進入supreme會不會影響品牌的理念,畢竟飢餓營銷只能賺到眼球,量產的商品才能滿足資本的胃口。如何處理品牌與資本的關係,這是James Jebbia需要面對的問題。作為主理人,他不願改變限量銷售的策略,否則會顛覆品牌理念。於是supreme採用跨界營銷,不斷炒熱度,然後復刻基本款的方式運作。
首先是和Vans、The North Face、Timberland、Levi's、Nike等大牌合作推出單品,而且基本都是斷貨王。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supreme與LV聯名了。單品涵蓋服裝、箱包、手機殼等。
一開始這些聯名單品廣受好評,令人眼前一亮。引得無數明星、潮流人士追隨。但接下來supreme的表現就讓人看不懂了。這一次直接跨出時尚界。
Supreme的壽麵碗、熱水袋、菸灰缸。如果這些還在接受範圍內,那下面這塊磚頭就備受爭議。
還有這款與LV聯名的棺材……
這些操作一度將supreme炒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賺足了人氣與話題。而它的單品自然也被炒到很高的價格。拿那塊supreme的磚頭舉例,官網售價是32美金,要知道國內一塊磚的價格是三毛錢,再經過黃牛的炒作,價格飆到1000美金。
且不說官方定價如何,單單黃牛的炒作,就超過了30倍的利潤。所以也滋生出一批專門炒supreme的販子。這麼多錢被黃牛賺走了,品牌甘心嗎?沒辦法,為了不影響品牌理念,同時不斷盈利,supreme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需要黃牛來幫自己炒熱度,這是品牌與販子針對消費者的一場共謀。
盜版橫行 萬物皆可supreme
所謂樹大招風。
大牌最怕的就是盜版,特別是採用飢餓營銷的品牌。supreme一直沒有進軍中國市場,一是水土不服,沒有匹配的文化;二是中國有很多盜版,會蠶食品牌的價值,這是supreme最擔心的。
然而躲的了初一躲不過十五,在當紅明星和潮流人士不斷的帶貨下,supreme還是被盜版給盯上了。
打開某電商平臺,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種supreme的山寨。
價格在50—800元不等,主要集中在100元左右。這還是官方嚴厲打擊之後,可想而知曾經的盜版supreme在國內有多猖獗。
中國的消費者對街頭文化是陌生的,多數是通過網絡或者留學生群體了解到,而且還是一知半解。當大家接觸到supreme時,它已經被炒到很高的價格,所以給人的品牌印象並不是所謂街頭潮流,而是奢侈品,只有明星、富二代才能觸碰。仿佛穿上supreme就代表有品味、有經濟實力。
(國內明星與supreme)
雖然要承認supreme在產品設計上有其獨到之處,但在國內,它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審美價值。再加上supreme不斷地聯名,就給國內網友一種感覺:任何事物貼上supreme就變得時尚、高端。所以很多買不起supreme的就開始穿盜版,久而久之,一場網絡狂歡就到來了。
不知是誰在抖音上把土味視頻加上了supreme的標籤,於是就變成這樣:
這樣
還有這樣
必須再次承認supreme強大的時尚屬性,即使最接地氣的內容,在它的加持下,立馬時尚起來。不過,這對品牌來說是一次傷害。在網際網路的解構文化下,supreme剝離了自身獨特的品牌屬性,成為萬物皆可supreme,其中有盜版的原因,也有它自身過度營銷造成的問題。索性這是在中國,並沒有席捲海外。國外的街頭文化才是它的根基。這樣下去supreme還能撐多久呢,不斷跨界雖然能持續帶來熱度,但人們的審美終會疲勞。
當supreme從獨特變得不獨特,變成萬物皆可supreme,那泡沫爆炸之後,品牌還剩什麼呢?
作者:蘇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