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當年愛去的理髮店,現在都怎樣了

2021-02-23 魔都吃貨小分隊



【和平美發廳】

上截圖電影《紐約紐約》

上世紀90年代的上海,許多人都為出國狂熱,電影《紐約紐約》中的米先生回國後還要找廖師傅剪頭髮。

生活中的廖師傅已經白了頭髮,店裡的其他理髮師也是一些上了年紀的阿姨。

上世紀的裝修風格遍布理髮店的每一個角落,洗頭位只有一個,是單獨的一個房間。

結帳的時候用的還是算盤,還有一些現在很難見到的老式工具箱和燙髮機,估計要把媽媽婆婆叫出來才能認出來。

來店裡的幾乎都是一些老常客了,這位銀髮老奶奶已經九十多歲了,還要來店裡吹頭髮,果然女人愛美不分年齡~

1949年前這裡還叫和平美容室,如今一半已經隔出去做了其他門店。



【滬江理髮店】

各種服裝店、咖啡店林立的南昌路上,有一家老的像穿越來的理髮店,和其他精緻的門面形成了對比。

理髮師爺叔大都四五十歲了,說起話來比較嚴肅,給人兇兇的感覺。但是轉頭給客人做頭的時候,又喜笑顏開了。

店裡一共六個座位,三藍三紅分別對應男女客人。

老式的燙頭機那是必不可少的,也許你媽媽年輕時那一頭大波浪,就是用這個燙出來的哦~

「滬江」最早可以追溯到1946年,但由於種種原因,老滬江在2001年歇業了,店裡的師傅四散而去但這家由於離原來的店址最近、師傅都是原版人馬,所以生意很好。



這家理髮店從解放前就存在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收歸國有的。現在上海國營理髮店要麼倒閉,要麼轉制,剩下的很少。

剛開始顧客都是以周邊居民為主,但有的老顧客雖然搬家了,依然找回來剃頭。這位客人就是從北京過來剪頭髮的。

師傅一邊剃頭一邊給我說:「你現在出去看,很少有人拿這種刮刀剃頭了,他們不敢,這個考驗技術」。

看到一個插滿電線絲的盒子,好奇問阿姨,阿姨直接在我頭上試驗起來。原來有的女客人頭髮太短,捲髮器卷不了,就用電線一轉一折,就能燙出很卷的短髮了。

現在的紅玫瑰理髮廳門面看起來比較現代了,一樓是保留的理髮廳,二樓變成了美容院。誰能想到這樣一個普通的門店裡,承載了多少人的回憶。



【華安美麗館】

小時候都有跟著媽媽一起去美髮店的經歷,看著抹在媽媽頭上的藥水,罩在頭上的各種機器,都是那麼新奇。

這家店男士和女士是分開的左右兩個區域,也有對應專門的理髮師。老師傅們的制服看似簡單,但襯衣加西裝馬甲,這不就是老紳士們的穿法嗎。

我們這一輩的理髮店,洗頭都是躺著洗。這種藏在櫃檯裡的洗頭臺,剪完頭拉開彎腰就能洗頭了,非常方便。

沒有推銷辦卡,不羅嗦聊天,有的只是給客人把頭髮打理好的專業水平。

把頭剪了洗了,椅子往後一躺,就到了男賓的修面環節了。一條熱毛巾先熱敷臉部,再塗泡沫。

這家理髮店創立於1926年,原名為麗美理髮所,最初由荷蘭人修建設計。文革時期,上海也只有華安一家保留了燙髮工藝。

現在一樓是理髮店,二樓是美容館,就連小隊長的媽媽還是會經常來這裡燙頭呢。

【建新理髮店】

沿著順昌路直走左拐到合肥路上,意外的發現還有一家不起眼的小門面。

師傅正在給這位熟客染頭髮,透明的耳罩套上耳朵,師傅就開始嫻熟的染起頭髮來。

我問師傅:「這家店到底開了多久呀?」

師傅說:「具體多少年我也不知道了,但肯定比你爺爺年紀大!」

店裡一共就三個座位,其中一個座位看起來非常的古老,看樣子非常有重量,腳踏板也是木頭的。

這家店理髮的價格也算是很便宜的價錢了,賺不了多少錢,為的就是讓老顧客能有剪頭髮的地方。



雁蕩路上兩邊的建築,都充滿了濃濃的上世紀復古風格,其中有一家中原美發廳是曾經風靡上海灘的高水準理髮店。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住在淮海路上的人都會選擇這裡來理頭,店內師傅清一色的黑白制服,非常的紳士禮貌。

【南京美發廳】

南京美發廳誕生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如今也有八十多年歷史了。舊時上海的達官貴人、豪門都在南京理髮店做頭。

如今雖不如舊時光,但站在門口,仿佛還能看見以前在這發生的故事。

有的小店可能不是那麼的有背景、有故事,但是卻默默的為店周圍的居民服務。

老王家附近就有一個天橋理髮店,王王還和店裡的阿姨聊的很開心,就像是放學回家遇到小區的阿姨一樣。

現在的很多理髮店,店員喋喋不休的推銷,老人們都望而卻步。而上面這些小店不僅承載了上海人一代又一代對美的追求,還充滿了老一輩人的記憶,如果他們慢慢的消失了,這些老客人該到哪裡去理髮呢?

攝影丨奶黃包

  作者丨折耳根

還有哪些我沒寫到,但是你身邊的老理髮店呢?

歡迎來評論區告訴我~


戳這看這家串店,見不得光↓

▼▼

相關焦點

  • 上世紀80年代,理髮店是這樣的。農村婦女幾乎不去理髮店
    國營理髮店的師傅是按月發工資的,因為那個年代沒有個體理髮店,理髮都要排隊。當然,國營理髮店有自己的規矩。來理髮的,不指定理髮師,誰來理髮,誰就做,只是理髮師的手藝好。因為那個年代的髮型很單一,男生一般都是把頭剪平,大人的髮型也比較固定。成人在理髮過程中需要再刮一次面。
  • 女子去理髮店剪頭髮,貸款消費了二十一萬,理髮店:都是她自願的
    在杭州的一位女子去理髮店做頭髮,一年的時間裡面竟然充值了21萬元,這家店對外號稱能夠做私密護理和防癌症的項目,這位女子現在想要去退款,這家理髮店又是如何做出回應的呢?姜女士家住在杭州,她去當地的一家理髮店做頭髮,店員十分熱情地為她推薦了祛斑的項目,本來她是不想接受的,但是對方過於熱情,她就往裡面充值了1萬元,但是姜女士的家離這個理髮店並不是特別近,每次到店裡來都要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因為在這裡充了錢只能到這來消費。
  • 女子去理髮店洗頭後滑到,理髮店拒付醫藥費:你這是在碰瓷
    一女子在理髮店洗了頭髮,走路的時候突然摔倒了,她要求理髮店承擔醫藥費,但理髮店卻認為她是在碰瓷。事情的經過又是怎樣的呢?女子在理髮店摔倒,理髮店不付醫藥費陶女士家住寧波,幾個月之前,她在高新區楊木路上一家國際護膚造型店弄頭髮,洗了頭髮之後她要回到座位上,但是走路的時候一不小心摔倒了。
  • 自從有了這個自動捲髮筒,不去理髮店也可以自己換髮型!
    之前因為疫情原因,不能出門,而且很多店鋪都不營業。我的頭髮特別的不好打理,每次洗完頭就感覺自己像個瘋子一樣,只好天天戴帽子,還想著等疫情過去了把頭髮減掉,這樣每天就不會為頭髮發愁了。有一天我在家刷朋友圈的時候,發現我朋友的髮型很好看,我還以為她悄悄地去了理髮店,我還尋思著現在哪裡的理髮店開門了。找她私聊了以後才知道,原來是自己在家做的髮型。我開始不停地誇她手藝好,讓她下次有機會也幫我試試。後來她向我解釋了我才知道,原來這和她的手藝沒什麼太大關係,是因為她在網上買了一個特別方便的自動捲髮筒。
  • 伴隨一生的兒時記憶,細數老上海的那些理髮店
    這家理髮店是磚木結構的,樓上是住家,樓下開店經營,門外那隻轉動著的紅藍白三色的圓筒,是它唯一的標誌。推門而入,門和地板吱吱作響,店面狹長,左側牆上嵌著由多面小鏡子拼湊而成的大鏡子,右側牆上釘著一排衣鉤。大鏡子前,一字排開六把老式理髮椅,理髮椅是金屬材質的,寬大卻笨重,踩腳踏板可以升降,頸後靠墊可以調節,連靠背也可以放倒。當年,這六把理髮椅是「鎮店之寶」。
  • 為什麼現在還有5元的理髮店?
    為什麼現在還有5元的理髮店?看到這裡可能有朋友,就有存在的理由,也有存在的需要。對於這一理念,應該是非常合理的,但也存在一些無法避免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成本的變化。5元作為理髮師主流價格的時期應該是20年前。我們需要知道,20年可以改變很多事情,包括生活成本、價格成本和收入的急劇增長。
  • 中山南路有一家開了很多年的理髮店,不管剪什麼樣的髮型都只要八塊錢.
    不巧,我前兩天就看到了一個不管剪什麼樣的髮型都只要八塊錢這家理髮店在中山南路上,它沒有時尚的店面廣告牌,也沒有潮流的模特效果圖,甚至沒有一塊明顯的招牌,但依舊不影響他在我們媽媽輩奶奶輩心中的地位。它的顧客以中老年人為主,理髮、刮光頭、刮臉、掏耳朵等等早已不多見的傳統服務,在這裡都能一一體驗到。最重要是沒有推銷,想想我們每次去理髮店都被被各種推銷,仿佛你不辦個會員卡燙個頭染個色,就走不出這個門似的。
  • 當英國理髮師小哥愛上臺妹..乾脆去臺灣開了家如此特別的理髮店...
    5年前,他來到了中國臺灣。 在這裡,他遇到了一個大他9歲的花蓮妹紙,雅淳。 理髮店最開始就只有他一人,現在客人越來越多後,他又招了3名理髮師Daniel很滿意自己現在的狀態,「我現在有了工作和穩定的生活,我在這裡生活得很愜意」
  • 去理髮店剪頭髮時,為啥每次都洗頭髮?不只是為了服務
    現在的理髮店可以說是遍地開花,可是你知道麼,在很久之前,人們是不剪頭髮的,古代都是留著長發,尤其是清朝,更是扎麻花辮,直到清朝覆滅,政府移風易俗,頒布一系列的解放措施,其中一天就是剪辮易服,甚至是強制剪掉辮子,從那以後,開始伴隨著興起了理髮店,但是,最開始的時候理髮店是很少有人去的,直到現在,
  • 上海市中心頂便宜的理髮店,找回了老裡八早的辰光
    「頭等大事」但每次去理髮都是既「燒錢」又「燒腦」要糾結是選總監還是店長?大概有三五百個人都是認可她的手藝多年來一直找她理髮雖然小店連店招牌都沒有大家來都是熟門熟路在這家小小的理髮店裡有陪伴阿姨幾十年的工具從師傅手裡傳下來的百歲理髮椅
  • 三家武漢超好的理髮店!帥哥美女都愛去,明星髮型引人注目
    髮型對我們每個人說都特別重要,一個髮型直接影響著人的整體形象,好的,髮型無疑是錦上添花,而一個不太適合自己的髮型就是災難了。所以剪頭髮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一個好的託尼老師顯得至關重要。不少小夥伴就想知道在武漢哪裡的託尼老師最好,武漢的理髮店很多,其中有些理髮價格高昂的理髮店,而且這些理髮店的生意還很火爆,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武漢那些最好的理髮店,讓我們看一看別人家的理髮店究竟是什麼樣子吧。一.
  • 殺馬特現在怎樣了?當年一瓶水一桶泡麵,玩通宵
    大家都知道,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流行的文化。像是當年的殺馬特文化,我想大家都知道吧。可能對於00後來說比較陌生,而對於90後來說,這是再熟悉不過的東西了。因為當年很多90後都是殺馬特的主力軍,殺馬特當年一瓶飲料一桶泡麵,可以網吧玩通宵,現在都怎樣了呢?
  • 麥當勞,開理髮店了!去剪個「金拱門」髮型吧
    叫做:Golden M 但是它只專剪一種髮型 你想不想去嘗試一下? Golden M理髮店 專剪「金拱門」髮型 Golden M理髮店開設在瑞典,是麥當勞的首家理髮店,但這家店只剪「金拱門」髮型!就是和麥當勞的LOGO一樣,一個「M」字型的髮型。
  • 方媛愛操心,郭富城老婆去理髮店也趕時間,時刻想著去接女兒放學
    一般來說豪門闊太都不會讓孩子的時間乃至於說行程影響自己的社交,乃至於說對生活的享受。所以但凡熱衷於參加派對的闊太,都不會讓人覺得她有孩子需要擔心,因為家裡有的是錢僱請保姆照看孩子。
  • 也許是上海市中心最便宜的理髮店!一秒喚醒從前回憶! - 小儂精選
    也許是上海市中心最便宜的理髮店!一秒喚醒從前回憶! 來自小主  2020-10-28 14:33   對如今的年輕人來說   剪頭髮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畢竟頭上的事都是「頭等大事」   但每次去理髮都是既「燒錢」又「燒腦」   要糾結是選總監還是店長?
  • 6個月寶寶去理髮店理髮,乖巧模樣太可愛,心都被萌化了
    這是個「看臉的時代」,寶爸寶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顏值寶寶」,而眾所周知,髮型對一個人的顏值影響很大,有不少父母為了讓孩子以後能有一頭烏黑髮亮的頭髮也是操之過急,甚至有些地方還會給孩子剃「滿月頭」。兒子剛滿6個月,小張最近覺得兒子的頭髮長了一點,所以想帶孩子去找專業的理髮師理髮,畢竟孩子的頭髮又細又軟,小張覺得如果自己給孩子理髮很容易會傷到孩子,還是找專業的理髮師吧!聽身邊的朋友說:小孩子理髮特別費勁,因為他們會特別害怕理髮器的聲音,如果弄不好還會哭鬧不止,還有些寶寶特別護髮就是不讓別人動,理髮就跟上戰場一樣。
  • 想去燙髮,是去理髮店還是自己用捲髮棒?
    這個時候問題就出現了,到底是去理髮店還是自己捲髮棒做造型呢? 首先允許我先給大家講一下我們頭髮的基本情況,再告訴你們,理髮店和捲髮棒到底對頭髮做了些什麼。 頭髮是怎樣的? 頭髮主要是沒有生命的蛋白質構成的,蛋白質的含量佔到了頭髮總量的85%-90%。
  • 為什麼我是如此排斥去理髮店
    三五年也不會去一次理髮店,多年來都是長髮及腰自己精心洗護,可是頭髮太長了,應該剪短四五寸了。於是帶上洗髮液出去找理髮店剪頭髮了。才出小區門口不遠,和朋友微信上說:剛剛進去理髮店我又出來了,我忘記帶擦頭髮的毛巾了,這個理髮店的毛巾看著不乾淨。
  • 為什麼我不去理髮店洗頭了?
    儘管這兒冬天很短,也比不上北方的乾冷和南方的溼冷,不過本寶寶也還是發揮一貫的惰性,一周總有那麼一兩次要去理髮店洗頭。因為,家裡洗頭,真的,好冷啊!特別是像我這樣喜歡熬夜的人,洗澡的晚,也就越懶得洗頭...... 所以,去了那麼多家理髮店洗頭,我開始越來越懷疑洗頭小哥的洗髮水平。
  • 日本夫妻靠理髮店養起一家14口 媽媽每天工作21小時
    日本一家電視臺深入這個14口之家,追蹤了598天拍攝生活日常全紀錄,見到媽媽每天早晨五點起床至凌晨兩點就寢,忙足21小時毫無怨言。日本近年生育率低,但琦玉縣一對平民夫妻48歲漆山亨和42歲漆山佳月,共同經營一間理髮店並擔任髮型師,結婚24年共誕下6子6女,年齡由大兒子20多歲至小兒子1歲多,組成了14口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