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伍佰一首《挪威的森林》拉近了挪威與我們的距離,但是歌詞對挪威沒有一星半點的描述,讓我們再一次對挪威感到了陌生。出於好奇,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下挪威。
是的,挪威王國簡稱挪威,北歐五國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保持中立,二戰時期被德國佔領,國王哈康無奈流亡英國。
挪威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國民福利待遇極高,2018年挪威在全球幸福指數上排名世界第二,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第一名。
2018年挪威的人均GDP位居世界前列,高達81695美元,排名世界第四。但這還不是挪威的最高水平,2013年的挪威人均GDP超過10萬美元。放在中國的話,這樣高的人均GDP只有澳門能夠和挪威相抗衡,2018年澳門人均GDP82388美元,世界排名第三。
2000年挪威GDP約為1712億美元,2000年上海GDP為4771億人民幣,如果按照那個時候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平均匯率換算下來約為577億美元。
不把挪威和上海聯繫起來還好,一對比發現挪威和上海有很大的差距,挪威的GDP超上海1135億美元,挪威幾乎是上海GDP的三倍。這簡直非常令人震驚,像迷一樣,不禁有個想法,今後上海的經濟狀況能追趕上挪威嗎?
首先我們來看下挪威的基本狀況
萬島之國
挪威國土面積38.5萬平方公裡,和我國雲南38.3萬平方公裡最為接近。挪威人口533萬,和我國的金華、宿州、安慶等較為接近。
挪威地處斯堪迪納維亞半島西部,東臨瑞典,南與丹麥隔海相望,西瀕挪威海,東北方向與芬蘭、俄羅斯接壤。
挪威海岸線非常漫長,約2.1萬千米,有很多天然的良港。由於斯堪迪納維山脈貫穿全境,冰川、高地,高原佔國土面積的66%。挪威近海約有15萬個島嶼,因此被稱為「萬島之國」。
1990年時,挪威的人均GDP約為2.8萬美元,而我國當時的人均GDP約為1663人民幣,那個時候和美元的平均匯率約為4.78,換算下來僅僅是347美元。挪威當時的人均GDP是中國的近80倍!
從上面的一些數據可以看出來,挪威人也不多,面積也不算大。而且挪威的國土面積還有三分之一位於北極圈呢,常年冰天雪地,挪威能產出這麼高的GDP,是什麼原因呢?
歐洲的農村
從曾經的維京海盜時期可以看出,挪威是非常窮的,不窮誰會冒著風險當海盜去搶奪呢。後來隨著歐洲各地漢薩同盟的開展,各地的土特產得以進行貿易,挪威取得了一定的財富。到上世紀初,挪威可以說過的並不富足,一度被稱為「歐洲的農村」。
技術承接
英國爆發的工業革命在百年的時間裡,陸陸續續蔓延到了挪威。挪威承接了很多英國方面的技術,雖然一直從事著英、德等國家不願意幹的苦逼勞動密集型產業,但是挪威從造船業開始起步,一步步進入到了工業化。
挪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保持了中立,二戰時候被德國佔領。可以說歐洲大部分國家在這兩次大戰過程中損毀嚴重,比如大英帝國一度從債權國墮落到債務國,德國的城鎮也被反撲的狼狽不堪。
位於北歐的挪威,由於不是主戰場,所以工業能力相對得到了保留。到了戰後,各國都開始重建,需要各種設備和物資,這個時候的挪威可以把工業產品反向輸出英、德、法等國家。挪威背靠歐洲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經濟開始邁步前進了。
優良的漁業資源
前文提過,挪威的海岸線非常的漫長,有很多良港和漁場,漁業資源非常的豐富。漁業的產供銷給挪威人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每年產值都很豐盛,創造了大量的財富。
挪威有三寶,石油、水電、和三文魚。南北冷暖洋流交給挪威帶來了極為豐富魚類資源,使挪威成為世界最大海產品出口國。挪威三文魚名譽全球,其變現能力也高於世界其他產地。2015年挪威漁業出口達到頂峰,達到750億克朗(1克朗約合0.12美元),相較於石油和天然氣出口額4500億克朗。挪威海產不負眾望的成為挪威的一項支柱產業,其增速甩開挪威GDP的增長,因此漁業開始被人戲稱為「新石油行業」
※老天賞飯※
1959年在荷蘭的格羅寧根(Groningen)發現天然氣後,科學家展開了思路,設想挪威附近海域會不會也有石油資源。挪威在與相關各國籤訂了協議之後,在劃定了各自開產區域等問題後,終於在1969年12月13日在北海埃科菲斯克地區獲得了「聖誕珍貴禮品」——石油。
1971年挪威開始試開採,四年後挪威就成為了石油輸出國家。鑑於儲量豐富的石油資源,挪威被稱為歐洲的沙烏地阿拉伯。
巔峰狀態時,挪威一度成為全球第7大石油生產國、第3大石油出口國、第2大天然氣出口國(僅次於俄羅斯)。未來石油資源終會枯竭,挪威刻意減少石油的開採,挪威近些年是世界第8大石油出口國、第3大天然氣出口國。
2016年挪威約50%的出口收入來自石油,挪威全國11%的工作崗位對世界石油需求高度敏感,33萬人從事與石油工業有關的工作。可以說依賴石油的經濟既是挪威的優勢,也是劣勢。
確實,挪威的發達主要靠的就是自然資源和較好的自然條件。靠的就是挪威的三寶,石油、水電、三文魚。值得一提的是挪威的管理制度才是守住江山的秘籍。
三五十年前的挪威還是不值一提的,突然就有了非常高的水準,簡直像迷一樣。
國家石油公司的開拓者阿爾沃約翰森解釋道
挪威的狀況得益於好運和優秀的管理
舉例來說,最初挪威的石油開採設備主要來自美國,後來自主創新走向高科技領域,已經可以給其他進行相關的設計、建造,甚至還能總承包工程。挪威在大力開展知識經濟的同時也在重視中小企業,有很多中小企業的僱員一般不超過20人,但就是這些小企業創造了挪威GDP的40%。
有了石油領域突然一夜暴富之後,挪威也開展了生產消費和勞資協調的機制,保持了經濟的持續,低速、協調的發展。而且挪威的國有企業實現現代化管理,政府人員絕不允許進入公司董事會,都是僱傭的專業人才,任人唯賢。
同時,由於挪威靠近北極圈,挪威人習慣了儲蓄物資,要不到了冬天日子就難過了。這一傳統,在挪威國家層面上也體現出來了,而不像中東一些國家成為暴發戶之後嘚瑟的厲害。
曾有挪威人這樣說:「如果我們挪威人什麼事情也不做,挪威現有的石油資源足夠我們全體挪威人富足地生活150年!」但是挪威人並不滿足於眼前安逸的生活,全國上下有著同樣的擔憂,如果石油資源消失後,挪威該往何處去?
早在1990年,挪威議會就通過了政府的石油基金法案,石油營收將不再直接歸入政府財政,而是轉存入政府石油基金中。1996年便將第一筆3億美元資金轉入政府石油基金。
2006年1月為了更好地用好這一筆不菲的資金,將其改組為政府全球養老基金。作為挪威的主權財富基金放在挪威境外進行投資。這筆基金已積累至約1萬億美元,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主權財富基金。
就是這樣,在老天給挪威賞飯吃的情況下,政府有效的管理制度確保了挪威可以更好的揚帆起航。挪威有好多的經驗對於我們是值得借鑑的。
2018年時,挪威GDP約為4341億美元,上海的GDP為36011億人民幣,約為5295億美元。上海反超挪威GDP954億。雖然上海的人口數量遠比挪威要高,但是挪威的人均資源也要比上海高的太多,上海能取得這樣的進步是努力的結果。
上海憑藉一城之力,富可敵國。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點讚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