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油墩子

2021-02-16 看懂上海

油墩子,是很多60後、70後、80後上海寧抹不去的美食記憶。


那時候幾分錢、幾毛錢一隻的油墩子,再沾上一點小販阿姨、爺叔自製的甜麵醬,鹹中帶甜、油而不膩,價廉物美、格外好吃。




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上海寧有誰不愛這一口油墩子?放學後的我們,總愛擠在油墩子攤前,聞著油煙裡飄散出的香氣和熱氣,任憑冷風垂落了清水鼻涕,卻因為那隻黃色油紙裹著的燙手的油墩子,也絕不邁不開駐足的腳步……

潮汕豬腳圈

上海寧叫「油墩子」,潮州寧則叫「豬腳圈」,做法亦是頗為相似。

但潮州油墩子在餡料上,與上海的有所不同,一般放入切丁的芋粒與一條溪蝦,再配上煮熟的荷蘭豆、香菇、豬肉末、香蔥、五香粉等豐富的餡料,吃上去既有有芋粒的脆爽又有溪蝦的酥香。


油墩子直徑約6-7釐米,厚約2釐米,由於形狀呈圓圈,形似從豬蹄上切下來,潮州人形象化地稱之為「豬腳圈」。

雖然只是街邊小吃,但是油墩子的製作,也是頗為考究的。


賣油墩子的人,支一口並不很深的油鍋,將少許調稀的麵糊倒入橢圓形的鐵勺中,並加入蔥花、蘿蔔絲、還有河蝦,再復以麵糊入油鍋炸。

略帶鹹味的麵糊加上提鮮的蘿蔔絲、蔥花以及整隻的鮮蝦,使得油墩子的口感十分具有層次感。


通常,熱氣騰騰的油鍋內,有三四個裝了麵糊蘿蔔絲的勺子;老闆握住柄,把最先放入油鍋的,在鍋邊輕輕一敲,勺子裡炸成型的油墩子便會滑入鍋中,在翻滾的熱油中炸透。


出鍋的油墩子,則被擱在油鍋上端的鐵絲網裡瀝著殘油。講究一點的食客,還會問老闆要點香醋、甜醬之類的調料,或是撒點五香粉再作享用。

以前也有種糯米糰子放入油鍋裡炸的,也叫做「油墩子」。

這種糯米粉應是加入粳米粉的,比純糯米粉骨子奌,不會軟塌塌的。

純肉芯的,做成猶如外星人飛碟般正圓扁形;而豆沙芯的,則會被做成橢圓的扁圓形——肉芯的通常更好吃些,裡面也有肉汁。

如今的攤販,為了節約成本以及省事,常會製作簡化版的油墩子,會將蘿蔔絲與麵糊攪拌後一次性放入鍋內煎炸,餡料也只含蘿蔔絲,而不使用較貴的河蝦食材。


這樣的油墩子依然叫「油墩子」,但是,也就僅僅是果腹,失去了超越「吃」這個動詞本身意像的樂趣。

在我的記憶中,賣油墩子的小販多是中年婦女,一般都是下午在弄堂口開張。

為啥?

頭鋪油,可以做放學的小學生們的生意——儕是長發頭裡廂的小寧,一下課,肚皮就餓了;二鋪油呢,可以到下班辰光,賺賺弄堂裡廂住的工人階級的鈔票。

做油墩子生意的,往往不只一個人,一男一女的組合,通常他們還都是夫妻檔。

印象當中,當年黃河路外婆家後弄堂附近,就有一個油墩子攤位。攤主是一對五十歲左右的上海人夫婦。打聽一下背景,他們倒是一點不迴避:

那些年裡,做點心的小老闆有不少是上海人,做生意也是規規矩矩。別的不要講,看著一鍋油的顏色,儂就放心了:

假如用地溝油,我利潤伐要忒高哦!不過以後孫子生出來沒有屁眼。阿拉就住了旁邊弄堂裡,此裡額常客儕是鄰居,大家絕對放心!

有人建議,生意嘎好麼可以漲價咧!


勿來塞,儕是熟面孔,伐好意思額,有鈔票賺,就心滿意足了。

每趟寫吃的,大家儕會回覆:「看了饞吐水噠噠滴!」嗯,儂是噠噠滴了,有麼有想過,我來了寫文章額辰光,是哪能跟肚皮裡的饞蟲作鬥爭的麼?!


伐來塞,今朝迭篇油墩子的最後一段,是留給我發痴的……

哦 是額

已經有好許多年,麼吃過油墩子了!
即使飲食店裡有

但是 那不是我懷念的

記憶中的油墩子

是必須飽含那口弄堂味道的


弄堂口何時又飄來了

油墩子的香味

就好像 我懷念的女人味

淑女 卻帶點風塵味

婀娜 又帶點柴火氣


啊……

美食跟女寧永遠是男寧亙古不變的話題!


啊……

我懷念的上海!


啊……

我懷念的油墩子!

文中部分圖片截取自「SMG攝界」視頻《翻滾吧,我記憶中的油墩子!》


您也可以點擊閱讀原文,下載看看新聞APP,查閱看懂上海往期文章。

相關焦點

  • 蘿蔔絲油墩子
    起蘿蔔絲油墩子的時候,鼻尖會聞到它的味道,眼神定洋洋的,很希望立即進入一條時光隧道,通往童年小街上那個油墩子的世界。我上網搜,真的搜到了白鐵皮做的油墩子勺子。那位小店主居然是因為愛好油墩子特地尋到外地訂貨再販賣的,隨勺子附一大張紙,寫了詳細的做法要點,這是她經過幾十次實踐的經驗。我又在網上買了日式天婦羅炸鍋,刨了蘿蔔絲,調了麵糊,就開炸了。小時候在寒風中等待油墩子出鍋,反覆看製作過程,我自以為容易,沒有想到,油墩子脫模極其難。站在灶臺前,我吃了一隻又一隻廢品,直到滿肚子油膩根本不想吃晚飯時,才做出兩隻比較像樣的成品,趕緊拍照上傳,向大家匯報。
  • 上海味道:油墩子
    賣油墩子的小販多是中年婦女,一般都是早上或者下午在弄堂口開張,放上一隻煤爐,上面支一口小鐵鍋,鍋內是冒著熱氣的食用油。旁邊會放著一大盆稀麵糊,那是麵粉和水在經過充分的打拌之後,在時間和發酵粉的作用下形成的麵漿。另外一大盆,是拌了蔥花的蘿蔔絲,「清清白白」的。
  • 「阿姨,給我一個油墩子,脆一點的…」
    圓形模子裡倒入麵糊,夾入醃製過的蘿蔔絲,再蓋上一層麵糊,把它整個兒滑入油鍋,「滋啦」一聲響,一隻胖嘟嘟的油墩子出鍋了。
  • 記憶裡的上海味道:蘿蔔絲油墩子
    賣油墩子的小販多是中年婦女,一般都是早上或者下午在弄堂口開張,放上一隻煤爐,上面支一口小鐵鍋,鍋內是冒著熱氣的食用油。旁邊會放著一大盆稀麵糊,那是麵粉和水在經過充分的打拌之後,在時間和發酵粉的作用下形成的麵漿。另外一大盆,是拌了蔥花的蘿蔔絲,「清清白白」的。
  • 品+菜單丨寒風凜冽,你需要滾燙的蘿蔔絲油墩子
    比方說「石墩子」、「木墩子」,又比如從小到大,我們身邊總有一個「小胖墩」,拖著厚重的身板呼哧呼哧跟在大家的身後。當然油墩子也不例外。一口沸騰的油鍋裡,幾隻剛剛下去的油墩子正在翻滾,油鍋上架著一半月形的篦子,已出鍋的摩肩接踵地並排在一起,將篦子擠得滿滿當當。
  • 新民特寫|油墩子重又飄香,阿婆小店的煙火氣回來了
    呲啦呲啦,伴隨著一陣陣油爆聲,麵糊快速定型。阿婆拿著勺子輕敲鍋沿,油墩子在鍋中翻滾,不一會兒一隻外脆裡嫩的油墩子就被放在濾油網上了。「油伐好太熱,否則油墩子會炸得太老,油太冷了,油墩子會散掉,油不能用得時間太長,否則會把油墩子炸黑。」阿婆經常會跟等候的顧客講起炸油墩子的秘訣。
  • 上海人說油墩子是他們的!
    杭州「老網紅」——油墩兒油墩子,是江浙滬地區的街頭小吃,上海人喜歡叫它油墩子,杭州人習慣叫它油墩兒。只不過晚飯就吃不了多少了,媽媽知道原因也不發火,因為連她自己也抵擋不住油墩子的美味。油墩子的做法:我從地裡拔了最新鮮的蘿蔔洗淨擦成細絲後,用細鹽醃製等到蘿蔔絲出水後,把多餘的水分擠幹這樣油墩子的餡料就準備好啦麵粉和清水放入碗中
  • 油墩子,你就是一個「花心大蘿蔔」的壞蛋,撩了我這一輩子
    油墩子,是很多70、80、90後抹不去的美食記憶。食物最好玩的就是,它真的像它蘿蔔絲芯子一樣的寓意:花花公子,卻讓人心甘情願的被俘獲了一輩子。 《油墩子的前世與今生》▽那時候五毛錢一隻的油墩子,再沾上一點小販阿姨、爺爺自製的甜麵醬,鹹中帶絲絲甜味、不是如今甜麵醬和豆瓣醬一樣的鹹味重,整個一咬下去的口感就是油而不膩,熱乎香甜,價廉物美、格外好吃,我承認那個時候的我就如同餓死鬼一樣,一個永遠塞不飽肚子的。
  • 趁著油墩子還沒消失之前,趕緊去回憶一次!
    油墩子,一代上海人的回憶。
  • 老上海油墩子,完美復刻老底子的米道
    此時來個金黃酥脆、厚實熱騰的油墩子,身體一下子就變得暖暖的。冬日裡的幸福,不過如此。 7)油入鍋燒至七八成熟,將油墩子模子橫放入油鍋預熱一下,再倒入適量麵糊,加入拌好的餡料,再澆上面糊放到油鍋裡炸。待油墩子自行脫出模子浮起,變成金黃色,撈出瀝乾油即可。
  • 魔都幾乎要絕跡的油墩子,都是爺爺阿婆的老手藝!
    上海人的記憶裡,油墩子的美味總是少不了的。小時候,街角弄口的爺爺奶奶炸油墩子的畫面,想想就忍不住饞意爆發。
  • 上海街頭的經典小吃油墩子,教你懶人做法,酥香爽口,學會去擺攤
    油墩子應該是上海人記憶中抹不去的美食了吧?以前隨處可見的油墩子攤頭,總是散發著誘人的香味;現在想吃到正宗的油墩子還真沒那麼容易。今天小易也來做一做這一傳統的小吃,看看是不是那個經典的味道呢?
  • 72歲開始創業,堅持7年賣油墩子!原因令人唏噓不已...
    參賽作品:《阿婆油墩子》時長:6分55秒作品類型:紀錄片作品簡介:上海79歲阿婆,路邊賣
  • 這口地道油墩子,78歲阿婆一賣7年,風雨無阻、節假無休,只因……
    可憐天下父母心刺啦一聲油爆聲響過,麵糊快速定型,勺子輕敲鍋沿,油墩子在鍋中翻滾,直至酥酥的表皮金燦燦地泛著光。78歲的阿婆雙手不停,飛快地炸著油墩子,一站就是一天。胡阿婆聲音爽朗,一邊麻利地炸油墩子,一邊招呼客人。
  • 蘿蔔絲蝦皮油墩子,酥香超美味
    -- 蘿蔔絲蝦皮油墩子 --by 冇伱灬冇我-- 用料 --白蘿蔔 一個蝦皮 小半碗小米椒或辣椒粉 適量麵粉 100-150克雞蛋 一個鹽 適量❸ 鍋裡放油,把小米椒和蝦皮放下去爆香,把蔥花放入。❼ 鍋裡放油,把模具入一同加熱。
  • 油墩子的做法:內餡蘿蔔絲又脆又有汁水,味道鹹鮮,還帶點胡椒粉的香味
    上海油墩子,也叫蘿蔔絲餅,以前每年到了白蘿蔔上市的季節,街邊或者學校門口隨處可見,遠遠就能聞到那種油炸的香味,由於天氣寒冷再加上肚子餓,走到跟前看著在油鍋裡翻騰的油墩子就開始忍不住流口水。這點心是現炸現吃的,所以還要耐著性子排隊等待,拿到手迫不及待咬上一口,外層炸的金黃香脆,內餡蘿蔔絲又脆又有汁水,味道鹹鮮,還帶點胡椒粉的香味,此時此刻,總覺得這就是人間美味啊。
  • 樹墩子
    境內剩下的人若還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滅,像慄樹、橡樹雖被砍伐,樹墩子卻仍存留。這聖潔的種類在國中也是如此」(賽六12-13)。能進入的,只有一條路:像慄樹、橡樹雖被砍伐,樹墩子卻仍存留(賽六13)。樹墩子,是樹木生長的源頭,樹幹被砍下以後,樹墩子還在地上,等時候到了,它仍要發芽生長,長出全新鮮嫩的小樹,假以時日,還將長成大樹。那麼,猶大國被滅以後,留下什麼樣的樹墩子?那是神與大衛所立的約(代下七18),是一個永遠的約,乃大衛王朝、猶大王國的根!
  • 這家復古小店每天只做100個油墩子,藏著上海人才懂的老味道!
    小儂立馬就懷念起了  油墩子、香酥雞、裡脊肉、年糕串……  那時候,  每天放學不知道有多少學生簇擁著老闆,  大部分零花錢也都揮霍在吃的上面了。  想想真是令人懷念……
  • 流水帳 | 墩子可不負責刷碗
    這種洗菜的,在餐廳裡叫做「墩子」,通常大家做飯,我就是墩子。菜花總是記不住這個詞,總叫我『大墩兒』。她那天還拿來了家裡過期一年多的奶酪,蛋總說奶酪過期不怕,當時就切了兩大塊。菜花拿著我家的瓶起子開紅酒,酒塞外面的那層金屬薄膜都沒有撕就開始往外拔。我趕緊提醒她:「哎哎哎你怎麼沒撕那個金屬殼啊。」
  • 上海首家「跨界便利店」誕生,現做的煎餅果子、油墩子好不好吃?
    目前最受歡迎的是煎餅果子、鐵板炒飯,還有油炸的油墩子、麻團,這幾個品種日均起碼都能售出三四十份。這些新品的旺銷還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客流,周邊不少上班族都聞風而來,想嘗試下「跨界便利店」的手藝。記者也點了一份鐵板蛋炒飯嘗鮮,雖然只是加了青椒、洋蔥、鹽、醬油這些簡單的配料和調料,但無論是賣相還是口味,都不輸「專職」的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