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13日消息(記者柴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要說數字人民幣距離人們的生活還有多遠,聽聽腳步,就能知道。在今年10月,深圳試點發放了1000萬元的數字人民幣紅包之後,本周末,「雙十二蘇州購物節」開啟。蘇州市人民政府發放的2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也正式生效。
中籤的蘇州市民可以在全市轄區內近萬家線下商戶使用數字人民幣紅包無門檻消費。
「數字人民幣」這個詞雖然最近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但說實話,到底什麼是數字人民幣,其實想理解起來還是挺難的。
數字人民幣,顧名思義,是以數字形式存在的人民幣,看得見、摸不著,必須通過手機等支付用具才能把錢花出去。建設銀行蘇州分行金融科技部總經理徐臻說:「數字人民幣是由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由指定運營商參與和運營,並向公眾兌換。以廣義帳戶體系為基礎,與紙鈔和硬幣等價,具有價值特性和法償性,支持可控匿名。」
徐臻介紹,按照現行法律制度的要求,只能由商業銀行向公眾提供兌換數字人民幣的服務。數字人民幣和紙鈔一樣,兌換不收費,但也不計付利息。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徐遠介紹:「用新的技術小額支付都能夠完成,而且通過一些數字加密技術,安全也都可以保障。」
儘管支付過程類似,但使用數字人民幣和人們所熟知的其他電子支付有什麼區別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從作為電子支付的角度看,央行數字貨幣有它突出的特點,它不依託於銀行帳戶和支付帳戶,只要你裝有數字貨幣錢包,你就可以使用央行數字貨幣。它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也可以方便地使用,只要裝有數字貨幣錢包的手機,拿在一起碰一碰,就可以方便地完成轉帳或者支付。」
您把手機想像成一個錢包,以前我們是把工資從卡裡取出來裝錢包裡,現在等於把工資從卡裡取出來,裝進手機裡。用的時候直接就從手機裡把現金給對方。比起支付寶和微信,它就不太需要藉助中間的企業了。或者更直接就是等於我們把現金放進了手機裡。那麼數字人民幣使用起來感覺怎麼樣?特別是作為錢包,特別重要的就是沒有網也必須可以支付才行。這次蘇州的數字人民幣試點,用起來感覺怎麼樣?
12月11日晚上8點剛過,在蘇州市一家通訊器材店裡,一位消費者踩點進店,花掉了手機裡的數字人民幣紅包。中籤市民說:「我買了兩個電動牙刷和一個電吹風,一共495元,200元是數字人民幣。」
記者在他的手機中看到,數字人民幣錢包主頁面會顯示錢包中的餘額,頁面上劃後出現付款二維碼,支付過程與常用行動支付應用的付款過程類似,商家掃描二維碼即可扣款。
蘇州市有1000多萬的常住人口,此次蘇州的數字人民幣紅包發放中,有10萬市民中籤獲得了200元紅包。而據了解,此次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的有效期持續到12月27日24時。
在蘇州很多商場裡,指定線下商戶們都將「歡迎使用數字人民幣」的標誌擺在了顯眼位置。它們覆蓋了蘇州的主要商圈,涵蓋商場超市、日用零售、餐飲、生活服務等各種類別,同時新增了例如快遞到付等多個應用場景。
據了解,數字人民幣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此次蘇州的測試中,就專門選出了不到1000名市民參加了離線錢包體驗,這也是數字人民幣首次進行離線支付測試。採訪中,第一時間體驗到數字人民幣離線支付的李女士和相關商戶都表示,很方便。
蘇州這次測試的數字人民幣,需要在手機上下載數字人民幣App。圖標是紅底白字,上面是一個圈,裡面是人民幣的貨幣符號。進入軟體以後可以收款、付款。付款時候可以掃碼、可以碰一碰,當然如果說以前我們的錢包,誰都可以把你裡面的錢拿走花掉,數字錢包就更有保障了,還是有一個密碼環節。
雖然說線下支付是亮點,但是現在網絡購物已經佔到了生活的半壁江山。所以這次試點也加入了線上支付環節。
不過深圳、蘇州試點的熱鬧與喧囂之後,更多人什麼時候才能真正見到數字人民幣呢?
今年8月,我國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10月,深圳市率先開展了數字人民幣紅包發放試點。而這次在蘇州開展的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活動,是數字人民幣研發過程中一次新的測試,並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董希淼表示,相比紙幣,數字貨幣的發行製造成本較低,對於數字經濟相關產業也具有重要意義。董希淼介紹:「從國家層面看,發行央行數字貨幣可以降低貨幣發行成本,我們發紙幣跟硬幣都有一定的成本,這些成本包括印刷成本,也包括運輸管理成本。從商業銀行的角度,也將降低對現金使用管理等一系列的成本。」
專家表示,未來央行數字貨幣會替代一部分現金,但不會全部取代紙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