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法律文化(5)——親屬法律制度

2021-03-01 明子法考

任何人都有一個血緣關係。

我們每個人都有父母,父母又有父母,父母有兄弟姐妹,我們也有兄弟姐妹。所有同我們有血緣關係的人,就劃成為我們的親屬。就像在一個池塘中丟入一枚石子,會形成一圈一圈的漣漪,我們用法律來確定這一圈一圈的範圍,到哪一圈就是特別規定的法定親屬,隨之發生特定的權利義務關係。

                                               (甲骨文:姓)

漢字"姓"和血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漢字"姓",左邊一個"女",右邊一個"生",這太好理解了,由一位女性生育的後代,他們集結為一個群體,就稱之為"姓"。

所以"姓"是古代表示血緣的最重要來源。同母所生(父親可能不確定)組成一個血緣親戚,由母系來計算世代,即母系氏族。母系氏族並不一定是說女性最好,權利也並不一定由女性來掌握,仍由家長(即父親)掌握,但它的親屬計算的的確確是以"女生"來形成的。

一個人的所有親屬稱之為"九族"。

"三"的平方是"九",是最多的意思。直系的就從自己向上數,一直數到上面的第五代高祖,往下數,一直數到下面的第五代玄孫,加上你自己,上四代下四代,正好九代。凡是直系九代所繁衍出的所有旁系,同高祖內所有的旁系,這些全都構成你的親屬。

但中國古代的親屬又分為宗親,外親和姻親。

宗親即父系親屬,外親是母系親屬,姻親就是因為結婚而產生的親屬關係。姻親本質上是沒有法律意義的,中國古代法律對其沒有任何規定,而宗親和外親全部劃分法律等級。

所謂中國古代親屬關係的法律等級,簡單理解就是當你的這位親屬去世時,你為其所穿的喪服標誌著你們處在哪一等級上,所以親屬等級也叫"服制"就很好理解了。

親屬關係等級一共有五。

最重的等級叫"斬衰(sui)","衰"指生麻片,用生麻製成的衣服,"斬"表明這件衣服沒有經過縫製。"轉衰親"是父母,孝服穿三年。

"斬衰"之下是"齊(ji)衰"也叫"期親"。"齊衰"同樣也是一片麻布,與"斬衰"不同的是,"齊衰"是有經過縫製的,是同祖同父的旁系,孝服穿13個月。

再往下就是近親了,近親就是同三代祖同輩,堂兄弟是"大功親"。同四代祖同輩即"小功親"。"緦(si)麻親"即同五代祖同輩。

外親又是怎樣的呢?母系的親屬在中國古代親屬關係中,要低於父系親屬關係。外公外婆只是"小功親",其他所有都是"無服親",並不列為法定親屬關係。還是用在池塘中丟進一顆小石子化做的層層漣漪為例,中國古代的親屬關係不是正圓,是偏心圓,是偏向父系這邊的。歐洲古代的親屬關係,母系和父系是一樣的,是一個以"你"為中心的軸對稱。

親族的法律效力】——【刑事上的連坐與容隱

中國古代的法律對於親屬之間的法律效力規定,是相當清晰的。

在刑事法律裡就是連坐,如反對皇帝,謀反大逆,"大功親"內所有的親屬全都要受牽連,如果是在唐朝,"大功親"內所有的親屬全部流放,"期親"以內所有的親屬全部砍頭,到了明清時期,反對皇帝謀反大逆,"大功親"以內所有的親屬直接全部殺掉。

但反過來看,這個法律關係又可以包庇親屬犯罪,是有一個容隱的範圍的。

容隱的範圍在哪裡?在"大功親"。法律規定,"大功親"以內所有的親屬都可以互相隱瞞。除了反對皇帝的罪行以外,強盜殺人之類的都可以隱瞞。舉例:"你的堂兄殺了人,不敢回家,跑到你家去,你把他殺人的刀扔掉,幫他把有血跡的衣服洗乾淨,毀滅證據,給他錢讓他逃跑,將來堂兄被抓,你被供出來窩藏,毀滅證據,幫助逃竄,不過你沒事,並不受牽連。"且住在一起的親屬,即有"同居"關係的親屬,法律規定殺人放火都必須互相隱瞞,如果你面對親屬犯罪,你去衙門告發,相當於親屬自首,他可以減刑。有一個特例,父母犯罪你是不能大義滅親的,按照唐朝的法律,父母犯罪子女揭發的,子女是不孝,子女先被"絞",再治父母罪。明清覺得這條法律不合理,將其改為"父母犯罪子女揭發的,子女判三年徒刑"

親族的法律效力】——【親屬身體侵害嚴格按親疏,尊卑,長幼進行加減處罰】


一般來說,對於親屬身體侵害的法律效力由疏至親,逐級加重。

比如你侵犯緦麻親的大哥,你把他打傷了,加重一等,小功親加重兩等,大功親加重三等。如果你打傷的是你的齊衰親,如姑姑叔叔伯伯等,那完蛋了,你要被凌遲處死,這是惡逆罪。父母當然就更不能碰了,父母一碰就是凌遲處死。不過父母打你不要緊,父母無緣無故把你打死了,父母也要承擔刑事責任,但只判一年半徒刑,伯伯叔叔教訓你,失手將你打死,也只判一年半徒刑。

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對於身體侵害有明顯的加減處罰,可是對於財產侵害又相反,比如你偷你一個緦麻親的兄弟的錢,要比照一般的盜竊行為減輕一等,然後小功親減輕兩等,大功親減輕三等,偷期親以上,偷你的伯伯叔叔姑姑,老爸老媽的錢,沒事,不算犯罪。

所以你看啊,中國古代法律總是在面對財產關係時搗糨糊。得出什麼結論?中國傳統法律不保護財產關係,保護的是倫理關係。


【親族的法律效力】——【民事繼承與"立嗣",親屬先買權】

在民事繼承中,親屬也有一些特權。

依舊舉例說明,大哥沒有兒子,你有兩個兒子,你將其中一個兒子過繼到你的大哥家,法律允許嗎?允許的。


【親族的法律效力】——【行政法上的戶籍,迴避,任子,恩蔭等制度】

行政法中也有很多因為親屬而設立的規定。

比如戶籍制度。規定必須要申報戶口,申報戶口後顯示你是哪裡的人,你當官後必須要迴避這個地方,也就是迴避家鄉。因為你是做官的人,所以你的兒子將會得到一次做官的機會。


【中國古代親族法特色】——【集中於父系的親屬劃分】

首先的一個特點就是,對於父系的親屬劃分,過細。非常細密,延伸九代,對於母系非常忽略,基本全部被忽略掉了。這是不是缺點呢?當然是缺點。


【中國古代親族法特色】——【等級劃分細緻】

第二個特點就是,等級劃分太過細緻,而且其法律後果非常嚴重。(詳見上文)

如果用xyz軸來說的話,x軸是親疏,y軸是輩分,講的是尊卑,尊親屬,你的上一輩和下一輩,z軸就是你在同一輩分同一個親屬等級裡面,如果長幼不一樣,這個關係又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說你和你的兄弟姐妹的法律關係,說起來大家都是期親,但是你的大哥是你的期親長,你是幼,他是長,如果你在法律上侵犯他,以幼犯長,法律上就要加重處罰,你把你的大哥打死,這就構成謀殺,故殺期親罪,尊長裡面的長,你就要被凌遲處死,大哥把你打死,侵犯其親卑幼的,大哥可以免死。最冤枉的就是雙胞胎了,老大老二隻差幾分鐘,但是老大跟老二的名分就不一樣,兩人在法律上的等級地位千差萬別。而且實際上本身在親疏裡面,在輩分裡面,中國又劃分的非常細密,中國的漢語,保存著全世界最複雜的親屬稱謂,我們把母系的稱舅舅,父系的稱叔叔,又因為我們要重視長幼,故伯伯和叔叔又要完全的分開,一聽到伯伯就知道比爸爸大,叔叔就是比爸爸小的。像中國古代的堂兄弟有不同的堂兄弟,你的堂兄弟在法律上叫從兄弟,你的同四代祖的這個堂兄弟叫再從兄弟,同五代祖的堂兄弟姐妹叫族兄弟姐妹,母系那邊又完全不一樣了,母系那一頭跟你同外祖父母的你的同輩的兄弟姐妹們,我們又將其稱為表兄弟,而且還要講清楚是舅表還是姨表,這是外表,還有中表呢,姑姑的孩子在中國古代法律中是你的小功親,姑姑出嫁後,姑姑要降一個等級,姑姑的孩子跟著也要降一個等級,就變成了你的小功親,但是表兄弟呢,表兄弟是你的無服親,,一點關係都沒有,那麼表兄弟姐妹可以結婚嗎,不能結婚,明朝的法律就明確規定,故舅姨表兄妹不得成婚。

【中國古代親族法特色】——【親屬關係中突出的"相對性"原則】

然而親屬關係又重視所謂的"相對性"原則。就是親屬關係它並不固定,你,對你的大哥來說你是卑幼,但對你的弟弟而言,你又是尊長,其法律後果不一樣,這種相對性在我們所有的親屬法律裡面,都有相當多的規定。

【中國古代親族法特色】——【有意忽視家庭財產的規範】

有意忽視家庭財產的規範是一個很奇怪的特點。

關於財產關係,沒有明確的劃分。

家族關係中,如何來進行財產劃分呢?兒子應該得到多少撫養,父母應該得到多少贍養,從來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有關財產方面的內容相當的含糊,我們就要問,為什麼?其實這關乎於它的立法指導思想了,立法指導思想中,最好的願景是一家人共同擁有財產,一家人之間不要突出所謂的個人財產,大家在一個家庭裡面要均貧富,吃一樣的東西。

那麼中國古代兒子有沒有自己的獨立財產呢?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獲得獨立財產?中國古代法律從來沒有明文規定,法律只是規定如果父母允許你分家出去自立門戶,你的財產才獨立出去,如果父母不允許你分家出去另外居住,你的財產從理論上講仍是家族財產,全部由家長統一調度。

試想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家三兄弟,兩位哥哥在外做官非常有錢,小兒子吃喝玩樂,每日賭博不務正業,但老爸沒有表明分家的想法,兩位哥哥只能不情願的供著弟弟胡鬧,也只能有苦說不出了。

從理論上說,在老爸下令分家之前,所有的財產都是打統帳的,吃的都是家庭大鍋飯,看似不合理,但好像也合理,家庭財產可以統一調配,養活更多的家庭成員,一盤棋也就走活了。

當然也有缺點,缺點恐怕就在於某些家庭成員逐漸喪失賺錢的原動力。

由此可見,分家是一種必然的趨勢,法律也允許分家,唯一要求是必須由父母主持分家,自己不得擅自分家組建小家庭。如果不經過父母同意擅自分家的,這就叫做"父母在,別籍異財,不孝" 在唐朝要判兩年徒刑,在清朝可是要打一百下屁股的哦。

(麼麼噠哦)

相關焦點

  • 法律英語:美國法律制度(第四版)(音頻版)
    書名:法律英語:美國法律制度(第四版)(音頻版)(何家弘教授法律英語教材領先之作,精心編選註譯,適合中國學生使用,含配套音頻)   作者:何家弘編   價格:45.00元   擔任瀆職侵權檢察廳副廳長;1999年入選北京市「優秀中青年法學家」,2003年被國家授予「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2004年獲得「寶鋼優秀教師獎」,2005年被評為「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業餘時間從事文學創作,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已出版小說五部,其中四部被譯成法文、一部被譯成義大利文出版,第一部英文版小說也即將問世,並有一部小說於2007年被英國《衛報》推薦為「亞洲十大犯罪(推理)小說」;熱衷於法學普及工作
  • 善意取得法律制度規定
    大家晚上好,我是法律小主,經常有讀者朋友私信我,關於善意取得法律制度相關問題,因此今天晚上我整理了關於部分善意取得的法律規定。希望各位讀者朋友轉發出去,讓更多的朋友知道法律,更好的維護好我們的合法權益。話不多說,各位讀者君趕快來圍觀吧。一、善意取得的相關法律及司法解釋規定。
  • 中共中央:建立領導幹部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制度
    立足我國基本國情,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法治建設總體進程、人民群眾需求變化等綜合因素,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鑑國外法治有益經驗,循序漸進、久久為功,確保各項制度設計行得通、真管用。推動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完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創新驅動發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等急需的法律法規。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健全規範共同行政行為的法律法規,研究制定行政程序法。圍繞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完善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保護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創新社會治理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設,為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維護社會治安等提供有力保障。
  • 中國傳統婚姻制度
    一夫一妻制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要求。雖然古代男子可以有妾有婢,但法定的妻子只能有一個。
  • 深圳實施「1+3+3」市委法律顧問制度
    這標誌著深圳迎來市委法律顧問制度2.0升級版,法治城市示範建設再加速。深化市委法律顧問制度改革,是深圳市委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全面依法治市水平的重要舉措。深圳大膽探索、銳意創新,以「多層化、專職化、精準化、市場化」為方向,優化組織範式、工作模式、遴選方式和激勵形式,以選聘第二批市委法律顧問為契機,探索推出「1+3+3」(即1名總法律顧問、3名法律顧問和3名聯絡員)新模式,努力實現「可用、管用、好用」。組織範式多層化2016年12月,深圳創建市委法律顧問制度,聘請了首批5名市委法律顧問。
  • 法律方法與法律統一適用
    本文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法律方法是實現法律統一適用的內在規制力量,正如德國法學家魏德士所言,法學方法論具有平等對待與法的安定性功能。而且,對法律工作者而言,對方法的忠誠起著自我監督的作用。
  • 《羅馬法》——一部給予世界智慧的法典,促進世界法律制度的完善
    導言:多數人認為古希臘對世界最大的影響是它的民主制度,然而不少學者表示古羅馬對世界帶來最大影響的是它的法律制度。這些矛盾也使得當時羅馬社會的政治制度發生了改變,而政治制度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羅馬奴隸制國家和法律的形成。
  • 讓社會更加公平正義和諧有序 訪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是一個有著十四億人口的大國,要想有效推進疫情防控工作,就要依靠法治的保障。2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強調,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實踐證明,中國能夠在短時間內控制住疫情,依法防控發揮著重要作用。
  • 談談中國法律典籍「走出去」(五洲茶亭)
    中國古代法律典籍體現了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精神,具有獨特的價值判斷和文化結構,是解讀中華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其中的「德主刑輔」「禮法並施」「天人合一」「倫理親情」等思想和價值觀,都具有中華傳統法律文化的本質特徵和獨特底蘊。19世紀前,得益於航海技術的發展,西方人經由水上航道來到中國。
  • 中西古代法律起源|中國,戰爭的產物;西方,階級的調和
    法律制度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在國家產生之前,一些簡單的調整民事或者經濟關係的習俗及行為規範早已出現,但系統的法律制度是隨著社會關係的日益複雜化,政治組織或者國家出現之後才產生的,因此探討中西法律首先要從國家的起源開始說起。
  • 法律與文學:經典文學中的法律隱喻
    □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蔣安傑以「法律與文學:經典文學中的法律隱喻」為主題的北京大學出版社第六屆法律圖書宣講會2020年1月6日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凱原樓報告廳舉行。此次宣講會由北京大學法學院和北京大學出版社主辦,邀請了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朱蘇力和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星圍繞主題展開對談。
  • 何培英: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和法律規制研究
    言論自由可謂是美國民主制度的核心,按照美國憲法邏輯,一旦某種言說構成言論,便可免受行政權力的審查。另外美國電影協會頒行的行業自律規章《海斯法典》,建立電影分級制度,減弱了政府的強制幹預政策,等級的評級標準依據主要為電影的主題、暴力、色情等內容的程度等判斷,因此美國的分級制度評級結果經過幾次修改後,形成現行有效的評級系統:將所有電影分為5級,即G級、PG級、PG13級、R級和NC-17級。
  • 中國學習西方法律以日本為師
    同時,就百年中國而言,由於它是一個舶來意義上移植的法學知識體系,一時間不遑中國文明語境下的更新創造,只能照搬,力爭吸收,因此,它只具有制度建設意義和知識傳播意義,而無思想建設意義,也不可能有多少學術與思想創新的可能性。
  • 川普就是為挑戰、摧毀美國制度和法律體系而生
    自知犯法還無所顧忌,這顯然是借總統的權力來挑戰美國的制度和法律體系。作為一個從未有從政經歷和反傳統建制派精英政治的人,竟然當上了美國總統,這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蹟。而他成功當上位本身,就是對美國民主政治體系的巨大衝擊。執政後,他更是為所欲為。根本不把美國的政治制度和法律體系以及價值觀放在眼裡。
  • 以信念之名構築法治理想國——如何設計能被更好執行的法律制度
    多數經濟學家對此給出的解釋是:在不同的法系之下,各種法律制度的安排會有很大的差別,而這些制度安排上的差異會對人們產生不同的激勵效應,引發人們行為的不同,最終導致經濟行為的差異。舉例來說,在某些法系之下的制度會更傾向於產權的保護,在這樣的制度條件下,人們就會更有積極性去投資、去勞動,因為他們知道,由此得來的收入將會獲得法律的保護。顯然,在這樣的國家,整個社會就會更有活力,經濟發展水平也通常會更高。
  • 建議完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法律保障制度
    國家信息中心2020年3月發布《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20》顯示,全國平臺員工數為623萬,共享經濟參與者人數約8億人,其中提供服務者人數約7800萬人。滴滴平臺2019年在國內創造並帶動網約車司機、代駕和上下遊產業鏈等崗位1360萬個就業機會。美團《2019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顯示,2019年通過美團獲得收入的騎手達399萬。
  • 滬上「同性戀」維權律師:同性伴侶「鬧掰」需逾越兩座法律「大山」
    一對六七十歲的女同伴侶已經交往很久,其中一人住院面臨手術,另一人卻因在法律上不是合法配偶而不能籤手術同意書。這是蔡依林的《不一樣又怎樣》的MV中講述的故事,據說改編自一段真人真事。「這確實是很多同性伴侶面臨的困境。」任丹律師表示,隨著「意定監護制度」的引入,這個問題發生了轉變。
  • 上古擴張徵戰的部落:中國法律的起源!
    (刑行刑)唐虞之時際:"象以刑典"與皋陶系統的整理刑事懲罰若是要給刑事懲罰及訴訟制度的出現時間做一個判斷,大體便可確定在舜擔任盟主治理部落的時期。《史記》記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我們一般認為舜帝便是中華道德文化的鼻祖。
  • 報告建議讓生態環保法律制度的牙齒有力「咬合」新華
    執法部門、司法機關要嚴格落實法律職責,堅持「嚴」字當頭,依法加大監管力度,嚴懲重處汙染違法犯罪行為,讓生態環保法律制度的牙齒有力「咬合」。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落實情況的調研報告這樣建議。
  • 澳門:2021年將修改《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法律制度》
    原標題:澳門:2021年將修改《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法律制度》   11月16日,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布二○二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