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最美的詩之一

2020-12-21 騰訊網

碧潭

余光中

余光中,1928年—2017年,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被譽為文壇的「璀璨五彩筆」。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記憶像鐵軌一樣長》等。

圖片攝影陳爍妁

十六柄桂漿敲碎青琉璃

幾則羅曼史躲在陽傘下

我的,沒帶來的,我的羅曼史

在河的下遊

如果碧潭再玻璃些

就可以照我憂傷的側影

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

我的憂傷就滅頂

八點半。吊橋還未醒

暑假剛開始,夏正年輕

大二女生的笑聲在水上飛

飛來蜻蜓,飛去蜻蜓

飛來你。如果你棲在我船尾

這小舟該多輕

這雙槳該憶起

誰是西施,誰是範蠡

那就划去太湖,划去洞庭

聽唐朝的猿啼

划去潺潺的天河

看你濯發,在神話裡

就覆舟。也是美麗的交通失事了

你在彼岸織你的錦

我在此岸弄我的笛

從上個七夕,到下個七夕

都說木心先生是深諳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英,誠然如是,然而在我看來,余光中先生似乎更勝一籌,看這首《碧潭》,每一個字,都如在中華文化的織錦上彈撥、流轉,其中蘊含的典故,不但不晦澀,反而如同滲透在每一個中國人的靈魂之中。

身為中國人,我當然要說,漢語是世界最美的語言之一,那麼,我們如何感知這種語言的美呢?自然,可以從今古大家的詩詞歌賦之中。讀李白,品浪漫如流川,閱杜甫,思民生於憂患,看李煜,感憂愁之綿綿……而在余光中先生的詩歌中,浪漫有之,典雅亦在,精神通透之間,若抿幽香深韻之茶。

看吧,不過是一潭水,碧了些,深了點,在余光中先生對漢語之美的演繹中,便在千年時光中,煥發了絕美的豔光。

朗讀者

張世軒

重慶衛視《重慶新聞聯播》主播,主任播音員,十三屆全國青聯委員,教育部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專家庫專家,重慶市十佳播音員主持人,重慶市播音主持協會理事,重慶中國傳媒大學校友會秘書長,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本碩連讀,獲廣播電視專業碩士學位。

我就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最美的情話說給最愛的人:不要問我心裡有沒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
    最美的情話說給最愛的人:不要問我心裡有沒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眾所周知,余光中先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寫的《鄉愁》膾炙人口,流傳永久,在教科書上也能尋覓到餘老的身影,我們常常被他的詩歌感動,被他的赤子之心感動,卻不曾知曉,他與他夫人之間的愛,是那樣動人心魄。
  • 李敖罵余光中「四十年前就該死」,余光中一語巧妙化解,堪稱經典
    直到余光中八十多歲了,李敖還在不依不饒地攻擊他。在一次演講中,李敖公然宣稱:「余光中80多歲了,如果40年前就死了,他還是余光中,因為後40年都沒進步嘛。」對於李敖一直以來的「苦苦糾纏」,余光中卻並未給過多少回應。
  • 余光中的詩歌代表作《鄉愁》全文 余光中最著名的八首詩歌
    余光中的詩歌代表作《鄉愁》全文 余光中最著名的八首詩歌  據臺媒報導,著名詩人、臺灣文學家余光中病逝,享年89歲,代表作《鄉愁》、《白玉苦瓜》等。 餘老已逝,留給我們無限的鄉愁……  余光中,1928 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親原籍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195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
  • 余光中的詩,任憑時光靜靜流淌,而你就在我身旁!
    余光中的詩,任憑時光靜靜流淌,而你就在我身旁!余光中老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詩人、文學家,因出生在江蘇南京,故喜歡自稱為「江南人」。余光中的詩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讓人讀了感覺仿佛是喝了一杯清茶,分外清香。讀了他的詩,不禁讓人拍案叫絕。余光中說:你要是願意,我就永遠愛你;你要不願意,我就永遠相思。
  • 余光中|詩是靈魂的一封簡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臺灣中時電子報等媒體報導,臺灣著名詩人、《鄉愁》作者余光中先生今日辭世,享年90歲。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 余光中親自朗讀《鄉愁》的珍貴影像 《 算命瞎子 》悽涼的胡琴拉長了下午, 偏街小巷不見個主顧; 他又抱胡琴向黃昏訴苦: 空走一天只賺到孤獨!
  • 余光中——輕輕地搖吧溫柔的手:余光中作品精選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在臺灣高雄辭世,享年90歲。浪漫的丈夫提起余光中,我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他的作品《鄉愁》,感懷他的一顆赤子之心。可是你們知道嗎?余光中一生的詩作有一千餘首。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
  • 每日一詩|《鄉愁》(余光中)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 余光中的詩歌有哪些 余光中的詩歌名篇一覽
    【著名詩人余光中去世…享年89歲】據臺媒報導,著名詩人、臺灣文學家余光中病逝,享年89歲,代表作《鄉愁》、《白玉苦瓜》等。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鄉愁四韻》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 鄉愁·余光中
    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同時,臺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余光中作為一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他的作品也必然會烙上深刻的時代印記。
  • 李敖罵余光中為「馬屁詩人」,余光中一句話回應成為經典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一首《鄉愁》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臺灣同胞對回歸的期望,被一彎海峽阻隔,成了這麼多年來遙遠的觀望。毫無疑問,他被蔣政府制裁了,抓到了監獄,這一坐就是六年的監獄生活。從監獄被釋放後,他仍不能從之前禍從口出的慘痛經驗中汲取教訓,仍然是我行我素,看誰不慣就罵,他算是更與執政黨結下梁子了。那麼,他又是怎樣罵起了余光中的呢?余光中又怎麼招他惹他了?
  • 李敖罵余光中「馬屁文人」,被余光中一句話巧妙反擊,啞口無言
    余光中遇上李敖兩個人年輕時有過交集,因為在李敖窮得飯都吃不上的時候,余光中曾經寫信建議他去賣牛肉麵謀生。兩人應該關係一般,否則,余光中不會傻到勸李敖去賣牛肉麵,畢竟對方是個寧願吃牢飯也不會去賣牛肉麵的人。
  • 著名詩人余光中病逝 余光中詩歌散文有哪些余光中個人介紹及作品匯總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1972年,44歲的余光中寫下這首《鄉愁》,這是大陸讀者對他最熟悉的作品。
  • 「女兒奴」余光中
    餘老先生去世後,忽有一篇名為《寫給未來的你》的文章在朋友圈走紅,署名是余光中,說是他寫給自己女兒的。結果是個烏龍。這篇文章的作者根本不是余光中。不過,余光中倒是寫過一篇《我的四個假想敵》,所謂「假想敵」,就是未來的女婿,文中對四個女兒的寵愛,溢於言表,看完不禁令人莞爾。原來詩人身份之外,余光中是這樣一位有愛的父親。
  • 余光中:死亡不是失去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
    那隻猴子被嚇了一跳,踉踉蹌蹌竄了出去,課堂裡大家哄堂大笑,都說餘先生比猴子更像猴子。 結果到了第二天,那隻猴子又來了,這一次,他乖乖蹲在教室後排,來「聽」余光中講課。余光中倒是不再趕它,還把它當成特殊的「學生」。一堂課下來,猴子整整「乖」了一堂課,余光中就去獎勵了它一把花生,拍了拍它的腦袋說:孺子可教也。
  • 余光中:李白的嫡系傳人——讀余光中詠李白詩4首
    余光中對李白的月也念念不能忘情,其散文姑且不論,在詩中他就曾再三頂禮李白的明月,如「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獨白》),如「月在江南/月在漠北/月在太白的杯底」(《第七度》),如「那仙境裡迷離斑駁的是李白/或是蘇軾的魂魄?」
  • 余光中被李敖批評為「馬屁詩人」,余光中的一句話回應成為經典
    這首歌「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唱了許多人的心聲,臺灣同胞回歸大陸的期待被一個彎道海峽阻隔,成為多年的遙遙無期的觀望。那麼,他是怎麼罵余光中的?余光中是怎麼惹他的?李敖與余光中的恩怨李敖評論余光中「文高於學,學高於詩,詩高於品。」,並斥責余光中先生「狗屁精」奉承。在他眼裡,余光中先生已經完全成了「馬屁詩人」。原因是李敖就是不喜歡別人,這與余光中先生的文學作品無關。
  • 余光中詩選 | 深入解析當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作品精髓
    余光中究竟是如何練成的,其實這是我們今天讀余光中的作品的時候必然在心裏面會存在的一個巨大的疑問。余光中作為一個詩人,其實他跟他的作品的遭遇比大部分的詩人都要來得更複雜。他的中心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取得了這樣一個中心地位,其實原來是來自於他早年的時候承受了兩面的攻擊。
  • 余光中代表作及簡歷
    余光中代表作: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簡歷:
  • 經典散文|余光中《寫給未來的你》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12月14日因病去世,享年90歲。余光中是知名文學家、詩人、散文家。他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余光中從事文學創作超過半個世紀,馳譽海內外,一首《鄉愁》在全球華人世界引發強烈共鳴。除了《鄉愁》,另外一篇散文《寫給未來的你》同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父母。
  • 赤子余光中,散文也鄉愁
    余光中,這個名字相信大多數人都是知道的,他那首《鄉愁》,寫出來多少人的心聲,特別是海峽兩岸統一的美好願望,感動著無數人,「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分裂離別之苦躍然紙上。但其實余光中不僅僅是個詩人,他還是散文家,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這是余光中寫作的四度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