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驅動X射線和螢光成像來捕獲原子霧化噴霧的詳細信息

2020-12-17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使用雙光子雷射誘導螢光影像技術記錄X射線的吸收進行觀察和量化原子的噴霧過程。高對比度的螢光照片可以提供非常驚喜的噴霧結構的詳細信息和最大程度的減少了自多個光源散射所造成的模糊。而且X射線影像則可以對液相是如何分布的進行定量。汽車交通工具,輪船和飛機的引擎中液態燃油的噴霧是很難使用常規的光照來進行可視化的觀察的,這是因為成百上千的小液滴使得光在各個方向上進行散射。

實驗裝置的示意圖

圖解:一個X射線相機來探測傳播的X射線,而此時CMOS相機同時記錄自雙光子激發源產生的螢光

噴霧過程中液體的量可以通過探測X射線穿過通過液體的量來進行測量。然而,這一辦法的測量只能通過大量的同步加速器來產生X射線,而這些同步加速器在世界範圍內只有少數的裝置能夠滿足。研究人員通過發展一個桌面型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來產生X射線來定製產生高解析度,時間解析度的X射線影像來克服這一障礙。

影像的結果及其對比

在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中,X射線的產生是通過聚焦的強烈的飛秒雷射脈衝進入到氣體或者預製等離子體中實現的。研究人員同時使用這些飛秒雷射脈衝來實現雙光子螢光影像

來自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發展了一個影像技術,可以提供前所未有的原子霧化的影像,原子霧化主要是指液體燃料燃燒之前的一個霧化過程。圖片(自左邊開始)分別為 Kristoffer Svendsen博士生,博士後研究人員Diego Guénot,燃油燃燒研究小組的負責人Edouard Berrocal,原子物理研究小組的負責人Olle Lund以及博士生Jonas Bjrklund Svensson。

儘管他們的體積比同步加速器要小,新的雷射加速器產生的X射線剛好處於液體和吸收的能量範圍,可以使用飛秒脈衝進行傳輸,並優雅的將噴霧的動態圖像捕捉下來,研究人員 Olle Lundh 說到,同時,X射線通量足夠高以至於可以在大面積的區域產生較好的信號。

研究人員使用一個800 mJ的雷射脈衝,脈衝持續時間38 fs 來產生一個X射線光束,可以得到汽車加油嘴產生的水射流所投射的影像。高對比度的螢光影像的結果可以提供噴霧結構的詳細信息,且由於散射所造成的模糊非常少,同時結合液體的質量可以從X射線影像中進行提取。

相對大的區域的雙光子影像需要更高的能量,更短的雷射脈衝,研究人員Edouard Berrocal說到,我們使用一個強烈的飛秒雷射脈衝來產生X射線這一事實意味著我們可以同時實現X射線和雙光子螢光影像,依據Berrocal的結果,同時使用這兩種影像形態在較大的視場範圍內進行影像觀察在以前從來沒有實現過。

為了測試這一技術的有效性,研究人員利用產生的X射線和在X射線相機前放置噴霧進行測試。當他們發現噴霧可以清晰採用這一方法觀察到的時候,研究人員修改了實驗裝置並增加了2個雙光子影像組件。使用這一組合的技術可以獲得汽車燃油噴射器所產生的水射流噴霧的圖像,且測量結果高度敏感,同時這一靈敏度是通過巨大的同步輻射X射線源所不能比擬的。

這一影像技術將使得研究噴霧會變得更加簡單,不管是對科學研究還是工業應用開發均非常有用,這是因為他們將會使得實驗得以實施,不僅可以在為數不多的同步加速器的設施中進行實施,也可以 通過全世界範圍內的種類繁多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實驗室中實現,研究人員Diego Guénot說到。

研究人員計劃將這一技術拓展到獲得噴霧過程中的3D影像中,並研究他們是如何隨著時間而演變的。他們同時打算將這一技術應用到更富挑戰性的噴霧中,諸如生物柴油或乙醇直噴中,以及用於燃氣輪機葉片的噴霧系統中。在不久的將來,新的辦法將會應用於表徵噴霧和幫助科學家更好的理解液體霧化的物理本質。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期刊《Optica》上。

文章來源:Simultaneous laser-driven x-ray and two-photon fluorescence imaging of atomizing sprays,D. Guénot, K. Svendsen, J. Bjrklund Svensson, H. Ekerfelt, A. Persson, O. Lundh, and E. Berrocal,Optica Vol. 7, Issue 2, pp. 131-134 (2020)

相關焦點

  • 「醫學圖像處理」X-ray 數字射線成像
    然後將盒帶放到讀取器上,上面放著雷射,雷射釋放存儲的光子,收集信號並將其數位化以顯示在顯示屏上。2.數字射線照相對於數字射線照相,不使用暗盒。X射線撞擊固定放置的一組硬體,然後將數字信息直接發送到讀出機制。
  • 華中大X射線探測器研究有助減少醫學成像和安檢中X射線劑量
    具體來說,當驅動雷射電場入射時,會壓低原子或分子的庫侖勢壘,電子能夠通過隧道電離方式逃離原子核的束縛,進入連續態;進入連續態的電子在雷射電場的作用下加速運動,並獲得一定的能量;當雷射電場反向時,有一定概率將連續態電子拉回母離子附近並發生複合,電子在雷射場中獲得的動能則以光子的形式輻射出去,即產生高次諧波輻射。整個過程每半個雷射周期(1.33×10-15s)重複一次。
  • 水窗波段X射線的新發現
    大約20年前首次證明的產生亞飛秒持續時間的光脈衝的能力已經引發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原子秒科學和技術。桌面雷射系統的出現使以前不可能進行的研究成為可能,從而使研究人員可以在自然、秒級的時間尺度上跟蹤、成像和表徵原子、分子和固體中的電子過程。使此類研究成為可能的雷射系統通常在極紫外光譜帶中運行。
  • 美國能源部設施升級完成,軟X射線原子偵測技術已經成功
    9月12日,美國科學家通過新的波蕩器引入了電子束,以產生「軟」型X射線。之後美國能源部進行了大型升級項目,升級的主要目標就是LCLS,它是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設施。配圖就是LCLS,直線加速器相干光源的新型波蕩器必須使用一系列經過精確調諧的磁體,這才能將電子能量轉換為軟X射線。
  • 「醫學圖像處理」X-ray成像之X射線的產生
    在旋轉陽極上,這是一條圓形路徑有效焦點:投影到管外的焦點區域固定陽極:這些通常局限於牙科放射學和放射治療系統。由一個固定的陽極和電子束不斷流到一個小區域組成。旋轉陽極:在大多數放射線成像中使用,包括行動裝置和透視。
  • 首張恐龍化石大面積微聚焦X射線螢光元素分布圖
    近年來,隨著顯微譜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在地球科學中的拓展應用,對古生物化石同時開展形態結構和化學成分研究,既能獲得更全面的生物學信息,又能獲得化石骨骼和軟組織(例如羽毛等)及其圍巖的「原始化學組成和埋藏環境」等相關信息。
  • 微區X射線螢光光譜儀特徵譜線的產生則是基於不同的機理
    微區X射線螢光光譜儀是X射線光管發出的初級X射線照射樣品,樣品中原子的內層電子被激發,當外層電子躍遷時產生特徵X射線,通過分析樣品中不同元素產生的特徵螢光X射線波長(或能量)和強度,可以獲得樣品中的元素組成與含量信息,達到定性定量分析的目的。
  • 古脊椎所等獲首張恐龍化石大面積微聚焦X射線螢光元素分布圖
    對動、植物化石形態結構的研究,可以獲得古代生命演化的重要信息,是古生物學研究的最重要途徑之一。近年來,隨著顯微譜學技術快速發展及其在地球科學中的拓展應用,對古生物化石同時開展形態結構和化學成分研究,既能獲得更全面的生物學信息,又能獲得化石骨骼和軟組織(例如羽毛等)及其圍巖的「原始化學組成和埋藏環境」等相關信息。
  • 綜述:螢光壽命顯微成像——技術和應用
    穩定的微環境是保持細胞的正常增殖、分化、代謝以及其他功能活動最為重要的條件,細胞內或細胞間的信息傳遞也離不開其所處的環境。此外,在一些疾病的治療中,藥物分子與病變組織分子間相互作用,也會改變其微環境,可通過研究細胞或組織的微環境來評價藥物治療效果。因此,對細胞微環境的高解析度、高靈敏度探測成為了生物醫學的重要研究課題。
  • 科學家設計新型X射線顯微鏡 對分子進行「幽靈成像」
    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NL)的工程師們設計了一種奇怪的新型X射線顯微鏡,它利用量子物理學的奇特世界,對生物分子進行高解析度的「幽靈成像」,但輻射劑量較低。X射線顯微鏡是對樣品進行高解析度成像的有用工具,但其中涉及的輻射會損害敏感樣品,如病毒、細菌和一些細胞。
  • 中國科大實現亞納米分辨的近場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侯建國院士團隊的董振超研究小組,在近場螢光成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將成像空間解析度大幅提升,推進至~8Å的亞納米分辨水平,從而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為在原子尺度上展顯物質結構、揭示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本質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該成果於2020年8月10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上在線發表。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X 射線自由電子雷射
    項目的科學目標是探索兩級外種子自由電子雷射級聯模式,以確定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發展的技術路線,解決並掌握關鍵技術,進行人才與技術儲備,為我國建設硬 X 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作預先研究。項目的工程目標是建成由射頻電子直線加速器驅動的軟 X 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為升級為用戶裝置提供基礎。
  • 皮米精度雷射幹涉儀如何在眾多前沿領域中大顯神通?
    來自世界頂尖理工大學荷蘭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的科學家設計了一種基於德國attocube幹涉儀IDS3010的測量結構,以此來詳細地研究由光壓導致的形變特性。圖2.1所示為測量裝置示意圖,測量裝置是由5 x 5 共計25個M12/F40雷射探頭組成的網格,用於監測納米級的無軸承平面電機內部的移動器變形。
  • 研究人員通過測量電子發射來提高對雷射金屬3D列印的理解
    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研究人員通過測量雷射加工過程中不鏽鋼表面的電子發射,在提高雷射金屬3D列印技術的可靠性方面邁出了有希望的一步。研究人員在雷射粉末床融化(LPBF)條件下收集了316L不鏽鋼的熱離子發射信號,使用定製的測試床系統和電流前置放大器來測量金屬表面和腔室之間的電子流動。
  • 布魯克發布X射線螢光光譜儀S2 PUMA_BRUKER新品
    品牌簡介:布魯克是全球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儀器及軟體的主要供應商之一。產品簡介:Bruker S2 PUMA儀器為臺式能量色散型X射線螢光(EDXRF創新點:S2 PUMA儀器為臺式能量色散型X 射線螢光(EDXRF) 光譜儀,它採用了激發和檢測技術的最新成果。該儀器運行穩定,操作簡便,對整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均具備卓越的分析性能。
  • 空間中心等提出由X射線成像圖反演磁層頂位形的新方法
    太陽風中的高價重離子和地球大氣逃逸出的中性成分碰撞,發生電荷交換(solar wind charge exchange, SWCX),從而輻射X射線。以此為原理對地球磁層進行X射線成像探測,將有望首次在大尺度上揭示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
  • 《自然-光》:中國科學家將金屬有機骨架微晶應用於多色寬帶雷射
    包含從可見光到近紅外的輸出範圍的多色單模偏振微雷射器,在光子集成和多峰化學傳感或成像應用中具有重要的應用。但是,在實踐中很難實現這種裝置。該論文通過研究計算,單晶的多個片段基於與適合綠色、紅色和近紅外雷射的染料分子雜交的金屬有機骨架。微晶中不同染料分子的分段組裝使它充當縮短的共振器,以低三色雷射閾值(紅色,綠色和NIR)實現動態的多色單模雷射。
  • 重磅發布 | Marana-X--用於直接軟X射線和EUV成像的超快、高靈敏相機
    >系列相機,專業用於高能射線的檢測分析和成像。/EUV層析成像和高次諧波產生(HHG)等應用而設計。它通過同時提供高幀頻、高靈敏度和高動態範圍,克服了軟X射線-EUV能量範圍內慢掃描CCD的傳統局限性。
  • 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部件——耦合器樣機通過交付驗收
    上海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的工程任務是建設一臺能量8GeV的超導直線加速器、3條波蕩器線、3條光束線以及首批10個實驗站。而1.3GHz高功率輸入耦合器是超導直線加速器低溫加速模組中極為關鍵的部件之一,為超導腔持續饋入微波功率,提供能量給束流。耦合器的性能優劣決定了直線加速器能否長期穩定可靠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