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紅,略帶紫色,花枝頂生花蕾,花瓣倒卵形而生,酷似心形,自周圍向中心開放,花姿不僅優美動人,花香更是純正濃鬱,似有輕微的酒香,使得許多賞花之人不禁靠前細聞,似醉非醉,徘徊不前。
因為得到眾人喜愛,所以其象徵著真摯、熱烈的愛情流傳至今,被人們譽為愛神,傳遞相愛之心。
除了具有美好的觀賞性以外,玫瑰的藥用功效也得到人們的推崇:
舒肝解鬱
玫瑰不但美麗脫俗,香氣沁人,代表美好的愛情,而且還是一味上好的中藥材,宛如一位擅長解鬱的小仙子,是女性不能不認識的一味中藥。
與玫瑰入藥相關的記載最早見著於《神農本草經》,但此文獻中僅記載薔薇科植物果實的入藥情況,當時叫薔薇科植物果實為營實,其記載「處處有之,亦名薔薇,莖多刺,花紅色,亦有白色黃色者,子即營實,入藥」[],尚未提及玫瑰花一說。直到清朝,醫學家趙學敏才正式以玫瑰花之名寫入其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卷七花部[]。
據《中國藥典》(2015年版)記載,入藥的玫瑰為紅玫瑰,以乾燥花蕾入藥 ,春末夏初花將開放時分批採摘,及時低溫乾燥而成。其味甘,微苦,性溫,入肝、脾兩經。具有「行氣解鬱,和血,止痛,用於肝胃氣痛,食少嘔吐,月經不調,跌扑傷痛」[]的作用。
正因為玫瑰花特別的香氣和藥用功能,不少人用其製作花茶、酒及糕點養生,甚至取其花瓣洗浴。試想一個美麗女子,用玫瑰花瓣洗浴一新後,帶著淡淡玫瑰香走過,是不很迷人呢?
由於薔薇科的植物種類較多,特別是月季品種繁多,與玫瑰十分相近,被很多人誤認為玫瑰。在國外,月季玫瑰都是用「roes」表示,而中國歷代文人墨客多與薔薇,徘徊花,月季花籠統的表述薔薇科植物的花,因此世人究其不深,容易混用。
目前在我國國內的主要品種有哪些:
藥用玫瑰:懷正玫瑰
食用玫瑰:甘肅的苦水玫瑰、山東的平陰玫瑰、引進的保加利亞與摩洛哥大馬士革玫瑰、法國千葉玫瑰。
觀賞玫瑰:紅玫瑰(紅衣主教、薩曼莎、達拉斯)
黃玫瑰(金獎章、金徽章)
白玫瑰(坦尼克)
粉玫瑰(貝拉米)
藍玫瑰(藍色妖姬)
當然,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草部記載了月季花「也是治婦女月經不調的常用藥物」,但入藥玫瑰當以最新《中國藥典》考證記述為準。
玫瑰集制香、觀賞、藥用於一身,是眾多花類中難得的花卉。其疏肝理氣,行氣解鬱,和血調經之功更深受女性厚愛。
藥用玫瑰:懷正玫瑰花用於泡茶,能調經止痛,理氣解鬱、安穩情緒,去除口臭,減肥,治療便秘、抑鬱症。能美容養顏,去除臉部雜物,滋潤皮膚。幫助新陳代謝,排毒通便。懷正玫瑰粉用於敷面可美白、美容養顏,去除粉刺、青春痘、色斑、黑頭等症都有很好的作用。
食用玫瑰:1、製作玫瑰油;2、玫瑰花瓣可供食用,加糧製成玫瑰糧糕;
藥用玫瑰花的配伍應用
1、配香附,兩者均有疏肝理氣之功,都是氣中之血藥,都可用於調經。但玫瑰花又有和血之長,二藥相伍,共增行氣解鬱之功,用肝胃不和的脅痛脘悶,胃脘脹痛等,及月經不調者,用之極效。
2、配代代花,用治胸悶不舒,心下痞滿,兩肋脹悶,疼痛,痛引胃脘,納呆、不思飲食等症。及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等症。
3、配炒枳殼,一降一疏,一降氣一和血,具有理氣和中之效,用治肝氣犯胃,胃失和降,泛惡噯氣,脘腹作痛之症。
4、配當歸,舒肝理氣,和血散瘀之功大增,常用治調經。
5、配雞血藤,行血補血並通絡,用治跌打損傷的疼痛最效。
6、配製乳香、制沒藥,散瘀、消腫、止痛之功即增,用於跌打損傷之瘀痛極效。
7、配澤蘭,共增舒肝、和血、祛瘀之功。常用治月經不調,見血脈瘀滯,經行不利,乃是常用對藥。
認識玫瑰,認識中藥,你將繼續打開中醫藥的神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