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成年人的世界太難了?那是因為你自身不夠強大

2020-12-21 茶馬古道之德拉姆

我們都知道形神合一這個成語,意思是形體和精神達到統一,兩者合一。但是在這紅塵俗世中,各種因素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影響都是巨大的,我們可能會被生活的磨難所擊潰,可能強求於等不到的東西而沉溺於痛苦之中,也有可能擁有一切卻覺得生活了無樂趣。

在《道德經》中提到過,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能夠知清貧而樂清貧,內心不為外物所動,有所堅持,達到形體與精神相互統一,真正使內心得到純淨,使自己的內心世界達到平和。

但是這種境界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也不是人們生來就有的。我們知道我們生於紅塵世界,這世界也有誘惑萬千,能夠將自己的追求超脫於世俗之上的人是少之又少的。

因此我們所追求的不隨外物而動的心態,並不是讓你什麼都不追求,而是在追求中明白自己的心之所好、心之嚮往,了解到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明白自己追求的東西到底是什麼,自己最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當你了解到自己的追求後,就不要被自己周圍的外物所改變,自身去評價自己是否真的追求到自己想要的,是否順從了本心。如果做得是順從自己本心的事情,那麼及時凌駕於世俗之外,或者就在世俗之中也沒有什麼,不要因為他人的眼光所改變。

我們都聽過愚公移山的故事,所有人都嘲笑愚公將山搬走是不現實的,是挑戰這世間規則的,但是愚公並沒有因為眾人的嘲笑以及不可能的評判而懷疑自己,去放棄自己的想法,而是堅持到底。實際上這就是一種不為外物所動,保持內心世界平和以及堅持自己內心想法的例子。

心不為外物所動,實際上也能使人們更快樂,不全以主觀意識為轉移,自己會免除許多因外物所帶來的痛苦,因為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失去的過程,但是人生又是如此漫長,如果將目光和心態放到世俗和外物的身上,那麼隨之而來就會有很多痛苦的事情。

如果不以主觀所控制,那麼就會快樂很多,世俗的許多事物都不能傷害你,貧窮不會使你墮落,失敗不會使你痛苦,金錢也不能將你沉溺,你只會是你自己,做的就是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自己。

我們總是說成年人的世界太難了,我們的生活太難了,生活已經不是生活,而是為了生存活著,其實這種消極的心態就是因為被外物所困,總是在乎世俗的看法和眼光,按照別人眼中的世界所活著,讓自己背負了不願意的生活。

人們生活最好的狀態就是做自己,隨心而行,不是不經歷挫折,而是經歷了之後仍然能夠堅守自己的內心世界,仍然樂觀地看待生活,不為世俗所累,心不為外物所動,真正做到範仲淹先生在《嶽陽樓記》裡說得,「不為物喜,不以己悲。」成為一個真正的智者。

相關焦點

  • 你所遇到的一切不順,都是因為自身實力不夠強大!
    因為人生的路上可能有人陪你有一段距離,但是最終全部走完還是看我們自己。成長本就是一個「孤立無援」的過程,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誘惑,害怕,膽小,衝動。魯莽,等等一些自身因素和環境因素都是造成問題不能成功解決的根本存在。要想在人生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更穩不僅需要運氣,更需要自身變得優秀。現在社會這麼現實殘酷你不堅強,沒人替你勇敢!
  • 老子《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可以讓人成熟,「勝讀十年書」
    當然這不是教人學壞,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對錯,只有利弊。這聽起來很不「正確」但是這就是現實生活。就像乾隆帝他知道和珅是個貪官但依然會重用,因為在他看來只要有利於自己的利益就是可用之人!在自身實力不夠強大的時候,我們需要避其鋒芒,厚積薄發,多積蓄能量,這也是《易經》中所說的「潛龍勿用」!3、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狂風颳不了一個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天地的狂暴都不能長久,人就更不會了。要明白萬事萬物都有物極必反的道理。
  • 道德經:安靜下來,回歸本我,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如果你不能好好的參透《道德經》這本書,那麼你一定會覺得它讓人變得消極,甚至會覺得《道德經》就是一本沒有任何意義的書籍,根本不適合年輕人來讀,因為它缺少一定的激情,似乎並不能夠為奮發向上的青年人留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如果你是這麼想的那顯然就是錯誤的。
  • 《道德經》:「出生入死」是一句廢話嗎?那是因為你沒有讀懂它!
    《道德經》是一部用來修道的書,裡面講述了很多的天機。在古老的過去,人們的思想還普遍處於萌芽時期,對於許多的事物,以及世間的一些現象,絕大多數人是弄不懂的。《道德經》是一部流傳千古的名著。裡面講述的絕大多數內容,都是讓人如何學習修道。可能很多人看到裡面有修身的東西,比如應當如何做君子,應當如何做王侯,等等。但是其核心義理,是為了讓人修道,因為真正的修道,裡面也包含著修身的範圍。很多人看不懂《道德經》,特別是如「出生入死」之類的話,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一句人人都懂的「廢話」。
  • 《道德經》揭示人生成功的秘密!
    因為水本來是乾淨純潔的,但為了淨化它物而把自身弄得全是汙濁,最後還要流到最低的地方,不再被人重視。所以為了別人而犧牲自己,最後還落到人人都不願去、受輕視的地方,這種「甘願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就是「道」的品質,這種品質在《道德經》裡也叫「柔弱」,即永遠把自己個人的私慾放在最柔弱的位置,而把付出放在最強大的地方。
  • 道德經:避免過於圓滿的人生,這樣你的福報才能長久
    雖然很多中國人並不信仰基督教,但他們仍然相信人這一生是有福報的,這源於我們古老的傳統文化流傳,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道德經》。在這本書籍中,雖然沒有明確的提及福報的來源與去處,但是卻向我們傳遞了一個相似的概念,那就是凡事不要追求過於圓滿。
  • 老子:世界不是「無主之城」,《道德經》告訴你誰才是宇宙的主宰
    道德經用一個字「無」來貫穿全篇,其實老子是想說,天地宇宙一開始都是混沌的,是沒有東西的,是虛無的,是空的。只有「道」,所以把「道」稱為「無」,並認為「無」是宇宙的開始。世界也並非是無主之城,道就是世界的主宰。
  • 《道德經》第十九章,絕聖棄智
    而人為作用的仁義,也必然是有目的的人為作為,因為這種目的性,從而違背了人的惡天性使然。也就不會順應天道。就像出現六親不和的局面,人和人之間源生態的關係不是你說什麼就可以是什麼的,每個人都有他自己實際的狀況和面對的事情,以及操作的方式還有心情的表達。所以說人為地樹立道德規範,其實是敗壞了天然人性。所以,結果必然是適得其反,亂上加亂。這就像,用一個謊言掩蓋另一個謊言,結果就會有無窮盡的謊言出現。
  • 《道德經》的現代價值和世界影響!
    歷代學者注釋《道德經》者甚眾。元代著名道士、正一天師張與材總結當時的《道德經》注釋情況說:「《道德》八十一章,注者三千餘家。」元代以降,迄至今日,注家更多。歷代《道德經》註疏的重要意義,舉其著者,即可窺豹一斑:先秦的韓非作《解老》、《喻老》,以老子之道作為法家的理論依據。曹魏王弼的《道德經注》,成為「魏晉玄學」的奠基之作。
  • 成年人的世界有多麼不容易的說說,成年人太難的朋友圈句子
    這個世界沒有公正之處,你也永遠得不到兩全之計。各自有各自的為難之處,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有時候憋不住了一個人會放聲大哭,哭完之後該幹嘛還得去幹嘛。人活在世上有太多的難了,但還是要把痛苦咽進肚裡,微笑著迎接新的一天。
  • 財富是馬雲的玩具,《道德經》也是,但真理來自世界之外
    看暴力動作電影,你能血脈噴張持續一段時間。但世界裡的電影你可以選擇,大腦的電影你都在被迫觀看,而且電影的情節特徵,就決定了你的人生場景。禪修打坐最基本的目的不止是靜心,而是通過打坐實現安定,簡單說就是讓你的大腦停止思考,停止升起念頭,讓你體會這種沒有念頭,沒有大腦電影的狀態。大腦結構性思維決定了劇情,你若能改變你大腦的編劇,自然你人生的場景也會改變。
  • 《道德經》的精髓,只有6個字,悟到的人,夠用一輩子了
    《道德經》洋洋灑灑五千文,言簡意賅,篇幅簡短,卻被翻譯成81個國家的語言,被世界各地的人品讀。可見其經典。我寫過上100篇解讀《道德經》的文章,自己每一次落到實踐,都受益無窮。大道至簡,《道德經》的精髓,提煉出來只有6個字:順勢、微著、自然。「上士聞道,勤而行之」,悟到的人,勤加實踐,夠用一輩子了。
  • 《道德經》:老子這8個字,蘊含3條樸素心法,成事者都繞不開它
    今天有讀者說,自己很喜歡國學,每天會看我寫的文章,可是做起來仍然感到太難了。人的一生中,無論做什麼事,遇到困難是常態,學國學就是讓自己有解決困難的智慧。《道德經》老子說這8個字「有無相生,難易相成」,蘊含3條樸素心法,成事者都繞不開它。悟此心法,難易可轉。
  • 讀《道德經》有感:少私寡慾、悟道修身
    道德經: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譯文:天地萬物本身都有起始,這個始作為天地萬物的根源。如果知道根源,就能認識萬物,如果認識了萬事萬物,又把握著萬物的根本,那麼終身都不會有危險。
  • 《道德經》:以「貴身」的態度處事,人生才能不累
    一、心多欲者則身累,物質是服務於身體,但是人卻因為過於重視物質,而讓內心摻雜了太多物質的欲望與誘惑,最終卻損傷了身體。就好像許多人常說的,一個人本來應該奴役外物,但是因為他把外物看得太重了,就難免被外物所奴役而忘記自身。《道德經》之中有一句話,叫: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 《薄伽梵歌》:古印度的《道德經》
    如果站在古印度智慧文明發展史這個高度上來看《薄伽梵歌》,它在古印度的歷史地位應該與《道德經》在中國的歷史地位相當,所以又可以把它譽為古印度的《道德經》。《薄伽梵歌》是人類智慧文明史的一部分,而且是標誌性的哲學經典著作之一,在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流傳。    人類的一切歷史都根源於人自身的智慧。
  • 《道德經》全篇精髓的6句話,讀懂好運自然來,知曉人生智慧
    道家講究的是道法自然,道家老祖——老子思想的集大成於《道德經》。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寶藏。《道德經》的外文譯本總數近500種,《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道德經》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在《道德經》中,最精髓的有6句話,字數不多,讀懂參透,得人生智慧,養大格局,好運自然來!
  • 《道德經》:一個人,明白返璞歸真的道理,幸福自然來
    其實,幸福的生活不是由客觀因素決定的,而是由主觀因素,即自身的感受決定的。生活的幸福與否,不是由外在的物質決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態和修養決定的。在此,我們在《道德經》便可提煉出一些人生哲理,如果你能領悟,幸福自然會來到你的身邊。《道德經》云: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 老子《道德經》:不如意的時候,謹記「3句話」,助你反敗為勝!
    老子《道德經》:不如意的時候,謹記「3句話」,助你反敗為勝!人生,有起有落,有順境必然有逆境,有高峰必然有低谷。不論貧富貴賤,誰都有感覺失落與迷茫的時候,誰都有在思想上跌入低谷的時候。所以說,人生低谷時,最需要修心,而我們多讀幾遍《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便會馬上豁然開朗。當你感覺迷茫時,也不妨熟讀幾遍老子《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
  • 《道德經》六:涵養功夫在於養氣,心平則氣和
    《道德經》中,老子給我們講了天地自然之道,萬物生命之道,「道」玄之又玄,妙之又妙,如此玄妙的大「道」世界,我們該如何進入呢?對於我們普通人,又該如何體會道的奧妙呢?我們自身就是一個天地,生命最初的開始便是道的開始,生命的整個運轉過程,又是「道」的運轉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