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渴望幸福,可很多人卻又得不到幸福,他們只能羨慕別人的幸福生活,自己只能在生活中忙忙碌碌。其實,幸福的生活不是由客觀因素決定的,而是由主觀因素,即自身的感受決定的。生活的幸福與否,不是由外在的物質決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態和修養決定的。在此,我們在《道德經》便可提煉出一些人生哲理,如果你能領悟,幸福自然會來到你的身邊。
《道德經》云: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老子認為,拋棄聰明的技巧,百姓才可以得到最大的好處;人們拋棄仁義道德,人民自然會恢復正規的道德秩序;拋棄私利,盜賊才會真正消失。當人們拋棄了這一切,百姓自然能回歸淳樸,內心單純。總而言之,老子提醒人們要化繁為簡,便能返璞歸真,人類社會才能維持一個正常的秩序。
縱觀歷史,任何一個太平盛世都不需要統治者有過多的幹預,它總是政治清明,精兵簡政,不興徵伐,輕徭薄役,不推行複雜的政令,令百姓得以休養生息。而到了一個王朝沒落的時候,總是機構複雜,官員腐敗,繁文縟節,朝廷辦事效率低。人心從而變得爭名奪利,崇尚浮華,揮霍無度。人們生活艱苦,社會動蕩不安。舊的王朝崩潰後,就會有新的王朝建立,國家制度再次化繁為簡,便形成了歷史循環。
秦朝是那樣的強大,可國家總是大興徵伐,南徵百越,北伐匈奴,修長城,建宮殿,在國家尚未安定之時勞民傷財,便二世而亡,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就此隕落。唐朝建立之初也是動蕩不安,可唐太宗李世民主張政治清明,休養生息的朝綱,不過多幹涉百姓的生活,做到化繁為簡,才開創了貞觀盛世。
國家化繁為簡,返璞歸真,才不會窮兵黷武,勞民傷財,百姓才會休養生息。人的生活化繁為簡,才不會有過多的私慾,生活才會變得安逸。我們所追求的東西,不是那些榮華富貴,也不是偉大的事業,而是生活中那簡單的平凡。常常令我們感到幸福的,不是財富和權力,而是生活中的某個舉動,或是一件小事,它甚至會永遠刻在我們的心靈上。
在現實生活中總是有人會為名利疲於奔命,他們努力奮鬥一生,雖然擁有一些物質上的積累,但是他們的內心是空蕩的,他們往往感受不到幸福,或許他們或有很多朋友,但卻沒有一個知己,他們只能在複雜的生活中偽裝自己,欺騙自己,永遠也不可能得到真心,更何況幸福呢?
老子告誡我們,在紛擾雜亂的世界裡,無論你身處何處,只要你堅持「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的思想,你就能戒除浮躁,歸於沉靜,減少煩惱,擁抱幸福。這就是「化繁為簡,返璞歸真」的人生智慧,如果你能領悟,幸福自然會來到你的身邊。
單選|敬愛的讀者朋友們,你認為自己的生活是複雜的還是簡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