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南京東路東拓的發展目標,將南京東路從河南中路段延長至外灘濱江岸線,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項目,也是黃浦區商業版圖的重大調整。
東拓
2020年9月12日晚,南京路步行街東拓段亮燈開街,這背後傾注了區委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心血和精力。黃浦區房管局歷保科積極推進了部分歷史建築的修繕風貌提升,與歷史牽手,與未來對話,合力奏響南京東路東拓的新樂章!
時間撥回到上世紀初,自那時起南京路就一直是上海當之無愧的商業核心地段,老字號名店林立、蜚聲海外……正如鄭時齡院士所說,「南京東路見證了上海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1865年
南京東路就開始使用當時最為先進的煤油燈照明
1901年
上海的第一輛汽車出現在這裡
1914年
南京路又擁有了有軌電車
當時
南京路的商業異常繁榮,號稱中華商業第一街。許多在巴黎百貨商店中剛剛上架的新商品,一周之後就會在這裡出現。起初,南京路的商鋪都是中式傳統建築,一層是商店,二層為住家,後來新式的商店漸次出現,最終西式的樓群在這拔地而起。
百年間
百年間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商業的迭代更新,許多店面改換門庭,新的商號也不斷湧入,熙熙攘攘間,時代在變,業態在變,遊客在變,不變的是大眾對中華第一街的情感寄託與美好期待。南京東路自1999年被改造成為步行街後迎來了歷史上最密集的人流,向東便是萬眾矚目的「外灘萬國建築群」。2010年外灘濱水區改造完成後,如何有機連接南京東路與外灘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
如今
如今,南京東路順利東拓,延伸至中山東一路銜接外灘,值此之際,讓我們一起聽一聽沿線老建築修繕改造的故事吧。
南京大樓
城市會客廳,華為全球旗艦店
「作為南京東路建築群中頗具代表性的一個,南京大樓是一種折中主義建築風格的象徵,這樣的建築,代表了當年那個激昂的、向上的、對未來充滿期待的上海。」
回望歷史
1935年,由英商哈同地產公司投資,得利洋行設計,陳永興營造廠施工建造南京大樓。建成次年由老介福綢緞局進駐底樓;
1956年起,此樓由房管部門管理,更名為「南京大樓」;
1993年至2008年間,大樓歷經多次改擴建,最終形成現今的體量規模及外觀風貌;
2012年,國外快銷品牌「Forever21」入駐大樓;
2015年,位於外灘歷史文化風貌區一般建設控制地帶內的南京大樓被公布為上海市第五批優秀歷史建築,二類保護;
2019年,華為租賃南京大樓1-3層,作為全球旗艦店使用,尊享5000平米體驗空間。
連接未來
20
20
09
在華為全球旗艦店這個項目中,通過空間巧妙排布與觀感體驗設計,在歷史底景中連接未來,是一個非常令人振奮的挑戰。如何將歷史與未來在同一個空間中完美融合則是這個項目的實施關鍵。通過「城市客廳」的營造,激活建築中庭,聯通各層流線,構建華為社區,使客戶在了解華為產品的同時,還能感受到社區互聯的氛圍與效應。室內裝飾設計銜接歷史與未來,將華為品牌形象與歷史遺產完美融合,展現海派文化魅力和華為品牌價值。採用香檳金色金屬板、淺米色水磨石為主材基調,寓意海派文化特色和華為產品元件特徵,力圖創造出一個大氣而愜意的場所,使客戶擁有良好流暢的體驗感。
東拓
嘉陵大樓
嘉陵大樓——哈同及夫人照
見證地產大亨摯愛的浪漫故事
四川中路346號嘉陵大樓舊時叫迦陵大樓,是大地產商、猶太人哈同所建,用他心愛、美麗的妻子中國女子羅迦陵的名字命名,是上海市近代優秀建築。
回望歷史
迦陵大樓原是英商福利公司,1930年哈同買下了這塊地,原公司於1934年搬到對面的南京東路114號,現慈昌裡,由哈同洋行接著投資興建該樓。
迦陵大樓佔地1084平方米,由英商德和洋行與世界實業公司聯合設計,華商新申營造廠承包打樁工程,陶桂記營造廠承建,建築面積10110平方米,1937年12月竣工。
大樓北低南高,分別為8層、10層和13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造型與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大相逕庭,沒有繁複的裝飾和線條,顯示了近代建築簡潔明朗的風格。建築立面是水泥鏨假石和鋼窗,底層勒腳採用金山石。內部水暖、消防設施齊全,用桃木做護壁,柳桉木做地板。
解放後,大樓改名嘉陵大樓,曾被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租用,現在是上海市工商銀行國際業務部。
整治重點
嘉陵大樓修繕
2020.9
本次針對嘉陵大樓的歷史建築修繕主要是對大樓外立面進行保護性大修,重點在於改善外立面風貌,清洗噴塗的灰色真石漆,恢復原黃砂水泥牆面,並對外牆空鼓、損壞部位進行修復,拆除多餘支架、整理零亂管線,確保建築立面安全整潔。
慈安裡
大樓
安妮女王時期風格的復古建築
慈安裡大樓採用的清水磚壁體,水平分割立面的白色飾帶,窗沿線腳,拱券及券柱式門套,窗套等裝飾構件及材料上同時使用青磚、紅磚與白色石材以追求豐富色彩效果的做法,均體現出維多利亞晚期的藝術特徵,類似於當時的安妮女王復興風格,然而建築風格較為簡潔,沒有安妮女王復興風格建築所有的華麗立面裝飾。
回望歷史
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哈同傾囊而出,低價購入南京東路的大量房產。不久戰爭結束,房產價格大漲,哈同由此發家。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哈同在南京路開設哈同洋行,註冊資本 200 萬兩白銀。
在南京路一帶又低價收買了170餘畝土地,成為上海的「地皮大王」。1916年,哈同將南京路一塊以1.8萬兩銀子買進的地皮租給永安公司建造百貨大樓。
到1930年,哈同擁有南京路「半條街」,超過新沙遜,成為上海首富。南京路兩旁的大樓、裡弄以「慈」字命名的都曾是哈同的產業。哈同還預先了解到要開拓馬路、 擴大租界等其他市政建設計劃,搶先購置部分地段的大量土地。他與滙豐銀行關係密切,常年獲得低息貸款,經常以抵押貸款循環獲利,他曾花費 60 多萬兩銀子用鐵藜木 鋪設南京路(外灘到西藏路),使得房地產大幅增值。
整治重點
此次立面清理整治部位為南立面、東立面一層沿街商鋪。經過現場勘查後發現,南立面、東立面一層立柱已被後期裝飾面覆蓋。立柱間為後改的玻璃櫥窗,入口處為後改大理石地坪,非歷史原物。由於長久的大氣汙染、氣候環境影響,汙損現象較為嚴重。
針對外立面調查情況,本次修繕的重點在於維持歷史建築整體感。由於目前沿街商鋪產權分散,因此對業主進行逐一洽談,對南立面、東立面商鋪整體進行整治。恢復首層立面窗間清水磚、拱券、立柱、簷口等特色保護部位。
東拓
註:以上素材分別摘錄自華建集團歷史建築保護設計院、上海建築裝飾(集團)設計有限公司、上海章明建築設計事務所(有限合夥) 提供的修繕設計文本等相關材料
原標題:《歷時262天!南京路步行街東拓的背後,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老建築修繕故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