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淘氣的時候,很多媽媽會說,你再不聽話就給你扎針了。孩子聽後會明顯老實下來,可見寶寶們對打針的畏懼。
最近親貝網小編看到關於孩子打針的視頻,看後覺得很搞笑。
視頻裡的孩子叫,因為感冒發燒被媽媽帶去醫院打針。
當陶濤看到醫生帶著注射器走過來,小臉嚇得白了,最後他忍住了眼淚,通過與醫生交談消除了恐懼。
「阿姨,不要讓我流血。請不要傷害我。」陶濤變成了一個「嬰兒健談者」,並不斷與醫生交談,「姨媽,請保持溫柔!」
醫生刺穿針頭的那一刻,他再次大喊:「哦,媽媽,我嚇死了!」嚇壞了的表情使醫生和母親笑了。幸運的是,醫生的技術比較熟練,打了三下針就完成了。
當醫生拔出針頭時,他的反應沒有來。他花了一段時間才說:「這個姨媽的針很好。」這種讚美使醫生和母親都傻眼了。
很多網友在評論區留言,覺得這個寶寶好笑又很堅強,為他點讚。
實際上,大多數孩子出於某種原因害怕注射。只要父母了解這些原因並做好安慰,就可以大大減少對注射的恐懼。
(1)對打針本能的恐懼
現在的寶寶從小每個月都要打疫苗,身體記憶了打針的疼痛,對於打針本能的恐懼。家長需要適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減緩這種恐懼。
(2)父母安慰孩子不及時
大多數孩子打針都是被強行的,這讓孩子將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注射上,這將導致孩子承受的疼痛值增大,家長要及時地給孩子緩解安慰,比如給孩子一個棒棒糖,帶他出去走走,玩玩遊戲,讓他將注意力轉移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