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紡織服裝行業需要適應全新的世界,看中國紡織如何以四個新...

2020-12-26 全球紡織網

  繼10月20日探討兩個議題後,10月21日,2020國際紡聯年會進入第二天,來自世界各國各地區的行業領袖、專家和學者,圍繞「纖維(人造纖維+棉花)」、「可持續性與循環經濟」、「SLCP-社會勞工整合項目」、「中國紡織工業的未來」四大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原會長王天凱,副會長徐迎新、端小平、楊兆華、孫淮濱,以及中國紡聯各部門、各專業協會的負責人在中國北京分會場參加了會議。

  中國紡織緣何能從疫情影響中率先復甦   

  新冠疫情的爆發,對全球紡織服裝產業供需兩端造成了嚴重衝擊,中國紡織工業也深受疫情影響,但在政府、行業、企業的共同努力下率先復甦,保障了產品供給,引起世界紡織關注。為讓全球同行了解中國紡織工業現狀及未來發展,會議設置了「中國紡織工業的未來」議題,邀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從疫情之下紡織服裝行業如何發展、變局下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新變化等幾個角度展望中國紡織工業的未來。


  同世界紡織工業一樣,疫情給中國紡織工業也帶來了重大影響,但中國紡織工業表現出了強大的韌性與活力。1—9月行業總體表現出五大特點:生產保持穩步恢復、內需市場持續復甦、行業出口加快增長、行業投資信心仍然低迷、運行質效有所改善。

  此外,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中國紡織工業為保障世界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貢獻。數據統計,3月15日—9月6日,中國口罩出口數量達十億隻,防護服出口數量達十億件,出口國家和地區數量超200個。分國家來看,1~7月,美國自中國進口口罩(十億美元),佔美國從全球市場進口份額的87.3%;1~8月,日本自中國進口口罩(十億日元),佔日本從全球市場進口份額的92.0%;1~6月,歐盟自中國進口口罩(十億歐元),佔歐盟從全球市場進口份額的92.0%。

  對於中國紡織工業如何率先從疫情影響中復甦,孫瑞哲向與會代表分享了幾點經驗:一是中國紡織工業從新中國成立開始就建立了縱向的產業鏈,這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穩定的基礎;二是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始向世界開放,中國紡織工業充分利用了國際化的機會,很快將產業做大;三是進入新世紀後,中國加入WTO,中國紡織工業抓住新的機會,為世界市場提供了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而且在世界金融危機期間,通過中國政府支持、各行業努力,成為較早從金融危機中走出來的國家;四是中國是擁抱數位化經濟較早的國家之一,擁有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優勢;五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讓中國紡織工業拓展到更廣泛的市場。

  孫瑞哲分析,疫情影響之下,紡織服裝產業需要適應一個不同的世界。因為疫情使得世界經濟陷入同步性衰退;全球資源加速解構與重組,產業鏈合作承壓;生產、生活方式發生改變,推動了數字經濟加速延展與下沉;使得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綠色復甦」、「綠色刺激」成為全球許多國家經濟重啟的重要選擇。

  在這樣的變局下,孫瑞哲總結了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4個新變化: 

  一是「數據+製造」,打造更具柔性的新供給。數據已全面融入產業生產體系與運營體系,成為貫穿整個產業系統最活躍的要素,產業供應鏈柔性顯著增強。

  二是「內容+產品」,打造更具粘性的新消費。內容電商正在深度植入產品營銷體系,交互與有趣成為培養客群的重要節點。短視頻、直播等內容電商通過強交互的消費場景,給予消費者精準化、沉浸式的產品服務。以文化、IP對產品進行內容賦能,提升產品附加值,營造新客群。

  三是「產業集群+新經濟」,打造協同創新的新生態。產業集群正成為垂直電商、跨境電商等新經濟業態的重要孵化生態。新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激發集群資源活力的重要方式。

  四是「國內市場+國際市場」,打造相互促進的新循環。中國紡織工業有大規模內需市場作為依託,同時也是中國建立開放型經濟的典型代表。

  孫瑞哲指出,中國即將進入「十四五」時期,紡織工業需要在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下,強化全球合作,尋找行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新定位: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解決民生與美化生活的基礎產業、國際合作與融合發展的優勢產業。未來,中國紡織將是責任發展、創新發展、協同發展、集約化發展的行業。

  在小組討論環節,主持人代表與會人員對孫瑞哲進行了現場採訪。 

  當前全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生產成本都在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如何繼續保持自己的競爭力? 

  孫瑞哲:成本是紡織製造環節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能源成本和勞動力成本。 

  如果看一下上下遊,我們就會發現,上遊勞動力成本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但是如果我們從下遊來看,勞動力成本就佔比較大的份額了。幸運的是,中國有200多個產業集群,這些集群將相關企業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產業鏈,不僅提高了效率,還可以減少物流成本。 

  當前,我們比較關注的是電、能源等方面的成本,還有地緣政治方面的因素。地緣政治可能會帶來額外的成本,比如關稅,這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應對成本問題?我認為必須要遵循趨勢。在當今,我們必須尊重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的願望,所以我們要給他們更高的工資,給他們更好的機會,而不能只是想著控制勞動力成本。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必須思考一下如何讓這個行業更加高效,所以信息技術、人工智慧就變得更加重要。這些新技術的應用不僅減少了對勞動力需求,同時成本也可以得到控制。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紡織品出口是不利的,中國紡織如何保持自己的優勢? 

  孫瑞哲:人民幣升值對行業來講,肯定會帶來一些波動。剛才提到成本可能會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所以目前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額外成本是大家比較關注的,一是額外的關稅,這是因為國際政策的變化而引起的,也就是地緣政治因素而引起的;二是如何控制電、能源方面的成本。如果沒有大的波動 ,其他方面的成本是可控的。 

  中國的人造纖維產能是否過剩? 

  孫瑞哲:說人造纖維產能過剩是個悖論。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纖維的需求是不斷增加的,比如今年疫情期間,紡織品在口罩、防護服等領域有了新的應用。此外,在土工布、車輛、大飛機等領域對產業用紡織品有極大的需求,這就意味著對纖維有額外的需求。如果只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服裝需求,那麼當前人造纖維的產能是足夠了,但是展望未來,纖維還有其他以及未知領域的應用,這樣看來也許產能還可以再翻倍,因為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由紡織品來做,前景非常廣泛。 

  中國紡織生產是否會繼續加大向越南轉移的力度? 

  孫瑞哲:我們現在正密切關注越南和歐盟的自貿協定,越南已經成為中國企業的第一投資目的地。中國紡織目前在越南的投資,包括纖維、紡紗、染整等,是垂直產業鏈的投資。未來,隨著發展,中國紡織企業在海外投資方面也會做一些調整,會更關注政策支持較好的國家去投資,目前對越南的投資還會繼續。 

  當前貿易環境是否加速了中國的海外投資,在海外其他國家和地區比如拉丁美洲是否有更多的海外投資? 

  孫瑞哲:當前中美貿易衝突是中國企業的比較擔心的問題,我們正在考慮如何讓中國紡織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除了關注環境,也關注如何保持中國紡織服裝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因此我們不僅出口紡織品,同時還會把產能轉移到世界各地。目前海外投資的首選地是越南,其次是非洲。拉丁美洲也有很多機會,也希望加強對拉丁美洲的了解。 

    纖維的可持續發展  


  來自賽得利的Sharon Chong介紹了賽得利企業加速創新、實現規模循環的經驗。近年來,賽得利進行了資源整合,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產品質量,拓展了生產規模,企業產業鏈穩定性也進一步提高,每一款纖維實現了可追溯性。賽得利在可持續發展中始終按照國際法規要求自己,所定標準始終高於行業標準,還通過各種平臺與上下遊客戶共同探討可持續發展。賽得利強調,企業未來無論怎樣發展,都會遵循一個原則:對環境有利。  


  來自印度信實工業公司的 R.D. Udeshi 對疫情對滌綸行業的影響、再循環纖維等情況進行了介紹。2020年全球經濟出現了進一步下降,6月初,公司預計營業額會出現30%以上的下滑,但9月份的實際下滑比率是16%。這可能是因為自6月以來,公司又開始接到新訂單的緣故。2020年全球滌綸行業預計會恢復到2018年的水平,和2019年相比,會有3%~4%的下滑,也就是說對滌綸的需求會出現減少,但生產商們不必悲觀,這個下降僅是臨時的,未來行業肯定會復甦的。印度已經在考慮把可再生纖維納入到可持續的時尚領域,零汙染、零排放正在成為行業新的追求。  


  來自新加坡伍德麥肯茲國際能源宏觀研究的Alexei Sinitsa介紹,新冠疫情導致需求大大降低,給包括纖維行業在內的整個行業帶來較大衝擊,預計將花費10年才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但從另一個角度講需求不足也讓當前的纖維原材料供應非常充足,能夠滿足可能增加的生產需求。對於纖維的可持續發展,Alexei Sinitsa認為可使用生物可降解可再生材料、加大回收力度、減少汙染排放。他預測未來十年,全球可能出現「瓶子戰」,現在需要進一步思考包裝材料回收的問題。


  印度棉花協會副主席Vinay Kotak 對印度棉花協會進行了介紹,並對行業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棉花生產和消費國家,也是第三大棉花出口商,由於9月15日受到大雨的影響,今年的棉花收成可能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由於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協會預計到2021年10月棉花生產量才有望完全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為了改變棉花品質不好、受汙染等問題,印度政府推出了系列生產優質棉花的舉措,紡織部計劃在2025年推出新的政策理念,這個政策有助於提升整個行業的現代化、可持續發展以及包容性,能夠支持紡織、服裝行業以及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發展。


  來自埃及棉花協會的Khaled Schuman介紹了埃及棉花應對新冠疫情挑戰的經驗。新冠疫情導致埃及的紡織訂單減少30%,企業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研發能力、開拓電商渠道、研發醫療產品等措施來應對挑戰。此外,埃及政府也非常重視棉花的生產,目前正在通過引進先進技術裝備提升棉花生產效率、改善產品質量、減少汙染,同時通過棉包追溯等認證項目實現埃及棉花的可持續發展。


  美國棉花公司的Mark Messura 介紹了滿足紡織製造商需求,棉花在世界供應鏈中的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情況。棉花也有很多創新,過去棉花公司不斷推出了一些新技術,尤其是是適用於產品設計和開發方面的創新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比如電子追蹤、模擬零售等等,這些技術都有一段時間了,但最有意思和創新的技術,實際上還是關於產品設計軟體方面的,尤其是使用3D設計軟體來創立和設計服裝。為什麼人們開始更多的運用數位化的方式進行採購設計呢?因為這種做法能夠更快的實現人們的想法,可以讓產品更快的上市,可以控制產品成本,能夠為各種不同的消費群體和市場進行量身製造產品,而且更加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趨勢。

  全球聚焦可持續性與循環經濟   


  香港紡織服裝研究協會CEO葛儀文介紹了新循環經濟和新3R(reduce,reuse,recycle)原則的可持續性。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消費者對氣候變化越來越關注,消費方式也發生很大變化,更加關注消費產品的環境友好性,需要紡織服裝從業者學習分析消費者的消費變化。今年因為疫情,消費者開始對口罩、防護服產生興趣,意味著消費者對紡織品要求有更多的功能。葛儀文提出現在行業需要思考到底要用什麼材料才能使環境更加可持續;要思考我們從事的事業不僅要講利潤,更要講是否對環境友好;要更關注新材料的發明,以便給人們更高價值的消費。


  德國麥肯錫Karl-Hendrik Magnus介紹了時尚工業如何快速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研究顯示,2018年法國、德國、英國等國家的時尚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佔到全球的4%,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數據,所以要考慮從纖維到成衣的整個鏈條上考慮,究竟如何才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研究表明,61%的排放來自纖維生產,21%和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有關,大約18%來自品牌生產商。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投資者願意採取一些減排措施,因為這些措施不僅可以實現減排的目標,而且還能夠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副主任閻巖介紹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打造時尚循環的做法。她指出,循環經濟是今後很長時間內的主題,歐洲許多國家近年來都提到了發展循環經濟,中國政府也非常支持發展循環經濟,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循環經濟發展戰略。中國紡織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非常大,一是因為中國紡織服裝有較大的規模,發展會遇到資源的約束,另一方面,中國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中國紡織服裝的循環時尚將對世界產生巨大變化。

  閻巖介紹,疫情讓人們開始深度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正在加快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產業體系,立足於全球價值鏈推動行業的轉型升級,以實現更負責任、更具韌性的產業未來發展。我們系統地梳理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自 2005 年至今的循環實踐和成果,並基於國際實踐和趨勢,對中國產業未來的機遇進行了詳細闡述和展望,相信能為產業探索循環發展之道提供有益的參考。

  SLCP-社會勞工整合項目受到關注   


  來自荷蘭SLCP(社會勞工整合項目)的Janet Mensink介紹了SLCP成立的意義和運轉方式。SLCP項目的目標是為社會勞工數據收集創建一個整合評估框架,消除審核疲勞。通過取代現有的專有評估工具,避免重複並減少社會勞工審核的數量。使以前被用於合規性審核的資源重新用於改善社會勞工工作條件,同時增加社會勞工數據的可比性。她介紹,SLCP目前已經在30多個國家使用。  


  印度Abhishek Bansal 介紹,從行業經驗來看,許多大中型企業每年要進行8~10次審計,會讓企業出現審計疲勞,SLCP整合項目可以讓整個行業通過一個統一的驗證流程,減少審計的重複性,可以幫助企業將節約的精力更好地用於企業的產品製造和技術開發方面。推行這個項目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減少審計疲勞,二是真正改善行業的社會勞工情況。SLCP還具有三個層級的做法,對處於不同階段的企業都有好處,即合規、成熟度、領先性。  


  美國GAP公司的Darren Chastain 介紹了SLCP對品牌的重要性。Darren Chastain介紹GAP在1969年成立時的理念非常簡單,就是能夠讓消費者找到一條非常舒適的牛仔褲,現在公司已經有了GAP、PUBLIC許多耳熟能詳的品牌。公司從2015年成為了SLCP的籤約方,為什麼SLCP對企業如此重要呢?簡單來說就是,通過這個項目可以讓企業降低審計的疲勞和過分的重複,把非常寶貴的時間放在其他方面,比如做一些研發和創新。

相關焦點

  • 大變局時代的「新經濟、新場景、新質量」!第十四屆全國紡織服裝...
    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將迎來大變化。擴大內需與發展創新經濟是今後促增長的重點。在全球經濟舉步維艱的大背景下,我國紡織服裝產業該如何應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檢測中心、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標準與檢測專業委員會主辦,虎門服裝服飾產業管理委員會協辦的第十四屆全國紡織服裝標準與質量管理論壇將以「新經濟 新場景 新質量」為主題,圍繞後疫情時代紡織服裝產業供應鏈質量管理新方向展開討論,探索新理念、新模式,促進產業融合和行業信息共享。
  • 紡織服裝周刊:源頭煥新,活力迸發!2020中國紹興柯橋坯布紡織新材料...
    2020中國紹興柯橋坯布紡織新材料展啟幕 2020-12-14 11:02:22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12月3日,為期三天的2020中國紹興柯橋坯布紡織新材料展疫後重啟
  • 後疫情時代,紡織服裝企業該如何修煉「內」功?
    後疫情時代,紡織服裝企業該如何修煉「內」功? 2020-05-26 11:12:29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國際貿易活動受限,與大多數行業一樣,我國紡織服裝行業面臨著嚴峻的生產貿易形勢。
  • |行業參考|疫情之後,中國紡織服裝業將迎來新時代
    後疫情時代,紡織服裝行業的生存環境將驟然嚴峻,出口受阻,國內消費力降低...不得不說,2020年-2022年左右,紡織服裝行業將迎來最殘酷的時代。疫情導致全球消費降低,製造業遇冷,出口受阻的情況無論是在終端生產企業,還是在供應鏈企業,都發生了。
  • 第十四屆全國紡織服裝標準與質量管理論壇解析 ——大變局時代的...
    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將迎來大變化。擴大內需與發展創新經濟是今後促增長的重點。在全球經濟舉步維艱的大背景下,我國紡織服裝產業該如何應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檢測中心、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標準與檢測專業委員會主辦,虎門服裝服飾產業管理委員會協辦的第十四屆全國紡織服裝標準與質量管理論壇將以「新經濟新場景新質量」為主題,圍繞後疫情時代紡織服裝產業供應鏈質量管理新方向展開討論,探索新理念、新模式,促進產業融合和行業信息共享。
  • 2019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三大年度榜樣揭曉
    在歲末年初之際,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刊《紡織服裝周刊》繼續以媒體的視角回望行業發展軌跡,連續第十年發布「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並在十年之際,首次隆重推出年度」科技驅動榜樣」、「時尚引領榜樣」、「可持續發展榜樣」。
  • 2019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這一年,紡織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化改革,堅持高質量發展。這一年,「科技、時尚、綠色」的行業新定位、新標籤,被紡織人進一步落實。作為時代風採的見證者,《紡織服裝周刊》梳理行業大事,記錄精彩瞬間,勾畫發展脈絡,為讀者提供參考。
  • 2019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十大創新企業
    歲末年初,本刊以媒體的視角回望行業發展軌跡,連續第十年發布「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並在十年之際,首次隆重推出年度「科技驅動榜樣」、「時尚引領榜樣」、「可持續發展榜樣」,與「十大新聞事件、十大年度人物、十大創新企業、十大優勢品牌、十大特色集群、十大產業園區(平臺)、十大活力市場、十大裝備先鋒」榜單共同發布。
  • 2019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十大產業園區(平臺)
    2019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十大產業園區(平臺) 2020-01-13 11:20:41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歲末年初,本刊以媒體的視角回望行業發展軌跡,連續第十年發布「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
  • RCEP落地,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或受益最大
    我國對日出口的主要紡織商品包括包裝用紡織品、非織造布、安全氣囊以及氈布/帳篷,這四大產品佔我國紡織業對日出口總額的64.7%。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副研究員梁一新測算,RCEP可以分別提升「十四五」期間中國出口、進口、投資、GDP增速1.95、1.63、0.09、0.04個百分點,其中,紡織服裝產出增速將提升0.86個百分點。
  • 2020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十大科技驅動榜樣出爐
    安莉芳敏銳把握政策和行業趨勢,積極投身智能製造浪潮,是中國服裝智能製造的先鋒典範。  回顧安莉芳45年來的發展歷程,就是一部中國現代內衣史的革命,在科技創新的大趨勢下,安莉芳正在實現內衣行業的「中國智造」。
  • 服裝行業全年蒸發4000億是怎麼回事? - 紡織資訊 - 紡織網 - 紡織...
    「2020年勢必是動蕩的一年,預計中國服裝市場至少蒸發4000億收入,整體市場規模縮水15%。」Convertlab市場部副總裁劉金硯近日在深圳某服裝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之下,全球服裝業日子都不好過。
  • 重磅|粵港澳大灣區首現紡織服裝聯展-2020大灣區國際紡織服裝服飾...
    大灣區首個紡織服裝全產業鏈展會中國紡聯全明星四展強勢登陸8萬平方米展出面積超2000家優質展商呈現最全最優產業鏈資源國家紡織產品開發基地企業展團、中國流行面料入圍企業展團、盛澤展團、越城展團、節慶辦展團,也將集合行業優秀的面輔料企業,帶來集創新力、新科技、多品類等特點於一體的特色產品。
  • 紡織和服裝行業:無紡布行業疫情影響報告,新冠肺炎催化無紡布需求...
    根據工藝流程不同,無紡布主要分為紡粘、水刺、針刺、噴熔等細分品類,下遊可廣泛用於醫用材料、個人護理、土工建築、服裝等領域。近年來受益於下遊需求增加,我國無紡布行業產量持續增長,2019年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無紡布產量為503萬噸、同增9.9%,高於紡織行業平均水平。
  • 疫情之下大批外貿訂單取消,紡織人如何止損?
    新冠風暴席捲全球,美股數次熔斷,引發一場海外的經濟。紡織服裝業的上中下遊各個環節,從原料、生產到銷售,日子可謂難過,經濟環境,產業轉型,社會綜合轉型,這一切,都倒逼紡織業和其他行業一樣同時進入洗牌的時代。
  • 以不斷創新的傳播服務,架起行業溝通與交流的平臺!聚焦《紡織服裝...
    為託舉行業榜樣,傳播行業新定位,周刊先後於2015—2016年推出《「強國之棟」——中國紡織工業領先典範系列報導》《「紡織業十三五 新定位新形象——我為紡織代言」系列報導》。  從國家科技獎到「紡織之光」,從全紡勞模表彰到行業可持續發展,從國際紡聯大會到「一帶一路」中的紡織力量,從紡織非遺到時尚秀場……紡織工業發展邁向高層次的同時,周刊湧現出一批批優秀作品,記錄行業發展,努力講好中國「紡織故事」。目前,「行業大事,必看周刊;重點活動,先看周刊」的共識深入人心。
  • 年度盤點|2018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十大特色集群
    年度盤點|2018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十大特色集群 2018-12-26 08:58:30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 紡織行業兩會代表委員座談會創新形式凝聚力量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全國兩會從每年3月延期至5月21日和22日開幕,一年一度的紡織行業代表委員「回娘家」座談會也以全新形式召開。5月14日,2020年紡織行業兩會代表委員視頻座談會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9層會議室召開。
  • Ready to Show Online首屆歐洲紡織服裝行業雲展等你來
    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給全球紡織服裝行業帶來了極大的衝擊,國際旅行受限,全球旅行和經貿交流進入停滯狀態,國際線下展會的舉辦更是遙遙無期。面對如此情形,在線溝通、直播、雲展會等新型營銷傳播工具及模式應用而生,並成為當下國際經貿交流最主要的方式,效果顯著。
  • 如何定義紡織未來趨勢?柯橋這場展會告訴你:不僅要「新」,更要「可...
    今年,在新冠疫情帶來的各種不確定之下,匯纖依舊有望實現年銷售額的增長。「抗菌絲、暖感絲等面料的創新開發,為公司爭取到了更多合作機會。」殷允傑告訴記者,目前已與多家紡織行業標杆企業、工廠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一起研發適應市場最新需求的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