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從來不是追求而得的,你越是苦苦追求,就越容易痛苦不堪!

2020-12-21 東山讀書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習慣於說,追求夢想,追女孩子,求職等。可是,我們可能完全沒有意識到,這種習慣性表達背後,所折射出的習慣性思維模式是什麼樣的。而這種習慣性的思維模式中,其實包含著很多默認的概念或者理念。而這種默認的概念或者理念,是我們習以為常的,以為是天經地義的常識,但這常識之中,卻包含著很多很多的謬誤或者思想誤區

然後,我在這種包含著很多錯誤理念的思維習慣之下,採取行動、去做事,又豈能不處處碰壁呢?

這番道理,從物理學上,很好理解,也就是常識未必是真理

就像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都堅信,從高空落下來的物體,一定是越重下落得越快。不信你看看雞毛和石頭。雞毛就是漂浮在空中慢慢起舞的,而石頭一下子就落下來了。這是符合我們認知常識的。但是,我們都知道,伽利略的斜塔實驗,說明這個常識是錯誤的。真理是:從高空落下來的物體,無論質量大小,下降速度是一樣的。這是反常識的,但卻是一個真理。

同樣的,在我們的思想認知領域內,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表達方式、思維習慣、行為習慣,其實都是建立在錯誤的概念、理念、認知基礎上的,我把這些謬誤稱之為思想上的蜘蛛網。也就是說,只有經過徹底地打掃,我們的思想才能不被這些思想上的蜘蛛網鬧得暈頭轉向,才能有可能活成一個世事通明的明白人。

而今天,我想對我們常用的一個表達習慣——追求幸福,做一個深入地剖析和分享!(不知道最近怎麼啦,寫得文章都很長,本文8000多字,大約需佔用您五分鐘!)

01別忽視這些潛移默化了的表達方式,它們在悄悄決定你的人生

可能會有不少人會覺得,這不就是一個表達習慣嗎?何苦非要那麼較真呢?還要專門寫一篇文章來進行剖析、論證,作者是不是腦袋被驢踢了呀!

在這裡,我有必要做一些必要的說明:為什麼我會對這些司空見慣的表達習慣那麼較真呢?

首先,表達習慣的背後,是我們的思維習慣。如果你注意觀察生活,你就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表達習慣,看得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

比如,一個人如果習慣於說,行啊,好吧,那就這樣吧,隨便吧,你來定吧……那麼,基本上可以判定這個人屬於沒多少主見的人,某種程度上具有服從性人格。而如果一個人習慣於說,不行,我來看看吧,我是這樣認為的,我不這樣看……也就是在表達習慣中喜歡凸顯自己,那麼,基本上可以判定,這個人屬於極其有主見的人,屬於強權式的人物。

所以說,不要小瞧表達習慣,表達習慣背後折射的是你的思維習慣

再比如,我遇到過一個控制欲比較強的人,他和人交流的過程中,很多情況下,都是命令式的,都是用「你該這樣」、「你得那樣」等具有指揮性的詞彙。他習慣於幹涉別人的事情、控制別人的生活。

而習慣於尊重他人,給予他人獨立思考、獨立選擇空間的人,更多地會去強調「這是我的個人觀點,你做個參考」、「你為什麼不試試看呢」。

另外,你有沒有發現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生活中、工作中,我經常會遇到一些情況,我們自己去溝通,怎麼溝通都不行,結果,換了個人去溝通,三言兩語就搞定了。網絡上很多人現在把這種情況稱為情商。(其實「情商」這個詞也是偽命題,我今天不想節外生枝,改天我再詳細跟大家聊聊為什麼這是偽命題哈。)這就是人與人之間思維習慣不同,導致的行為模式、說話方式的不同,以致於帶來截然不同的效果。

比如,我原來做審計,這個工作難免就需要懷疑別人、檢查別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喜歡被懷疑,所以我們的工作也很容易得罪人。可是,我有一個同事,卻總是能夠和別人把關係處理得特別融洽。後來,我發現,他每次和別人交流的時候,總是去強調這是領導安排的工作,這是公司規章制度要求的,強調自己是迫於領導的要求、公司制度的要求不得不如此的。於是,他就變成了和被調查人一起完成任務的同事了。三言兩語之間,他把自己與被調查者之間的對立關係,變成了一種彼此間的合作關係,不僅融洽了關係,更重要的是獲得了信任,更容易獲得信息、開展工作。

其次,思維習慣會決定我們的行為習慣。思維習慣,決定著我們的行為習慣。這個道理,我覺得是比較簡單易懂的,我就不多費筆墨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

我們習慣於說,追女孩子。於是,我們的思考的重點就放在如何追上。滿腦子都在想著是送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還是每天早上在宿舍樓下送早餐。

可是,我卻要告訴你,事實上,女孩子從來都不是追求而來的,而是被你的魅力吸引而來的。對於一個女孩,無論你多麼地持之以恆地死纏爛打,這個女孩只要看不到你身上的優點和魅力,就算你死纏爛打一輩子,這個女孩都不會和你在一起的。

如果你懂得了這個道理,你行動的重點,就不應該把放在如何「追」上,而是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吸引」上。她喜愛的東西,你不僅喜歡,而且更比她擅長,她會不自覺地被你注意和吸引。如果她喜歡文藝範,喜歡有知識有涵養,結果,你老人家就是喜歡砸錢,耍富二代的流氓痞性,你一定會讓她反感、倒胃口。

所以說,只有在清除掉錯誤的表達習慣、思維習慣之後,建立起正確的認知模式、思維方式,然後你才有可能做出正確的行動,從而高效地解決困難,獲得成功。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追求幸福」這個表達習慣背後,存在著哪些思想誤區吧!

02思維誤區一:幸福被描述成了一個事實狀態,而不是心理狀態

追求幸福,在這個短語裡,「幸福」成了一種事實狀態。這種表達方式,使得追求幸福和和追求理想、追求夢想、追求財務自由等越來越同質化。其實,都是在追求功成名就的一種狀態。也就是說,這個短語裡,我們默認是這樣的意思:追求功成名就的那種成功狀態,達到這種理想狀態後,我內心就滿足了,也就幸福了。

追求幸福,也就是說,必須要先達到那種功成名就的理想的、美滿的狀態,然後,我就能感到滿足和幸福了。

可是,當我們細細品味「幸福」這個詞彙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幸福不是一種事實狀態,而是一種自我滿足的心理狀態,是一種感覺

如果「幸福」是年薪百萬的收入狀態,那麼,我們去追求這種高薪水的職業狀態,這是對的,也是可以達成的。可是,「幸福」是一個自我滿足的心理狀態,是一種感覺,你又該如何追求這種感覺呢?

感覺是沒有辦法通過追求而得的,只有通過用心發現和體會,才能獲得那種滿足感、幸福感!

而且幸福感本身具有很強的主觀性,是難以通過努力追逐而得到的。

比如,今天,單身的你,突然收到一束玫瑰花,發現有人一直默默地愛著你,你感到很幸福;明天,相戀多年的男友,還是送了你一束玫瑰花,你可能就並不覺得幸福了。因為你原本以為,男朋友會送自己一枚大鑽戒呢!於是,巨大的心理落差,不僅不會讓你感覺到幸福,還會讓你感覺很失落,覺得很不幸!

03心理誤區二:幸福被定義為一種理想化了的、功成名就的完美狀態

近些年來,理想、夢想、幸福、財務自由等這些目標類詞彙,在很多時候內在含義上越來越相同。在很多場景下,追求理想、追求夢想、追求幸福、追求財務自由等這些詞彙之間,基本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因為這些詞彙所要表達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渴望達到那種功成名就的狀態。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人們所追求的這種功成名就的狀態,通常是理想化的、功成名就的完美狀態。

當我們為當下的拮据所煩惱的時候,我們總希望一下子掙足夠多的錢,讓眼下的煩惱再也不構成煩惱;

當我們為當下的不公或者委屈而痛苦的時候,我們總是希望能夠遇到包青天一樣的救世主,幫助自己再也不會遭遇不公或委屈;

當我們為當下的情感所折磨的時候,我們總希望一下子遇到一個暖男或者女神,從此以後,幸福美滿、快樂而甜蜜

……

其實,人們對於那種近乎完美生活的嚮往之情,可以通過以下幾處現象折射出:

首先,就是網絡文學的興起。流行的文學作品,最能反映那個時代普遍的夙願和心聲。

在六七十年代,戰爭已經遠離了中華大地,但是,年輕人的理想主義情懷,那種英雄主義的躁動,還無處安放。於是,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裡,主人翁通常都是那種郭靖、喬峰、楊過等這樣的大俠風範。

而當今社會比較流行的網絡文學,對於男生而言,無論是穿越劇,還是玄幻劇,劇情基本上都是在講屌絲是如何逆襲成為王者的,loser是如何一步步變成無所不能的絕對強者的;對於女生而言,劇情又基本上在講,女孩與完美男神之間的那種完美愛情。

這些文學作品折射出的,就是人們對於完美幸福生活的渴望。

其次,最近這些年,常常會出現名人人設崩塌的現象。其實,名人的人設之所以崩塌,就在於粉絲們對於這個名人存在著某種近乎完美的想像。而當這種完美想像被打破時,粉絲們難以接受,就出現了所謂的人設崩塌。

比如說,我們對於王寶強的人設設定,就是一個憨厚老實的農村孩子,憑藉著勤奮努力,成為明星。多麼勵志的故事設定呀!可是,如果傳出王寶強不僅不憨厚老實,而且還很聰明,很多人可能就接受不來了。

再比如,在很多人的心目中,papi醬就是獨立女性的代名詞,可是,當粉絲們得知,papi醬的女兒隨父姓的時候,粉絲們深深地表示接受不了。於是,網上吵成一團。

其實,這裡有一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名人這樣了,還是那樣了,只要不違法,都是自由;只要違法了,自有法律來管,作為粉絲的你,為什麼會表現得那麼義憤填膺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當初你之所以那麼崇拜這個名人,是因為你把這個名人構建成了未來自己的某個完美形象。在某種程度上講,你不是在崇拜他(她),你只是在渴望未來的自己有這樣一種近乎完美的幸福模樣。所以,當名人的人設崩塌時,作為粉絲的你感覺很難接受,那是因為你接受不了自己那種近乎完美的理想的幸福模樣被打碎。然後,你就會感覺很憤怒!

再次,仔細品味,你會發現,我們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對於我們很多人而言,我們所追求的幸福,都是一種理想化的、功成名就的完美狀態。

十年前,我自己默默地想:等到我年薪十萬的時候,就好了;十年後,我已經年薪三五十萬了,我卻又深感活得好孤獨。

這就是我們,如果心不滿足,財富、權力、能力永遠不夠。而且最有趣的是,我們總是能夠發現自己還缺少什麼,總是能夠找到下一個貪婪的目標,如此一來,幸福就永遠都成了一個需要不斷追逐的遠方。

當一個人的財富達到一定程度後,心理上滿足了,覺得錢已經夠多了。你覺得,這個人會停下來,就此感受人生的幸福嗎?不會的,最起碼即使停留,也不會停留太久。他很快就會感知到自己在其他方面的缺失,於是,竭盡所能地去追求,獲得滿足,從而擁抱那種幸福感。

在《蝸居》裡,宋思明在權力和財富上達到了一定程度後,並沒有沉浸在權力、財富的幸福光環裡美美地感受幸福,而是發現自己情感的缺失和內心的孤獨。於是,開始利用手裡的權力和財富,去追求自己以為的愛情。在小海藻那裡,他表現得像神一樣,能夠解決海藻的一切困難和問題。通過在海藻面前的顯擺,宋思明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成功,在海藻面前,他擁有著近乎於神的強大,也宣洩了他對愛與被愛的那種渴望。所以,宋思明會覺得和海藻在一起的那段日子裡,是最幸福的時光。當然,海藻自己也會覺得這段時光,對她而言,是最幸福的一段日子。

為什么女孩子會感覺愛情是幸福的、美好的呢?

因為在戀愛的那個階段,男人會竭力在女孩面前表現自己的關愛和無所不能。身處愛情包圍的女孩,好像要什麼就能有什麼,就連心情不好,男朋友都會發紅包哄她,或者是請她吃大餐。所以說,熱戀期的女孩子,會感到幸福的。

也就是說,戀愛時期,那種被刻意營造出來的美好狀態,能夠讓女孩感到強烈的滿足感。而這種滿足感,就是人們所追求的幸福

但是,現實情況是,這種戀愛時期的美好狀態,是你男朋友刻意為你營造出來的一種理想化了的假象罷了。等到結婚的時候,你的老公就不會再為你刻意營造這種假象了。所以,很多女孩子會感慨:婚姻,就是愛情的墳墓!

有人說,在我們中國,有著最大的「上進群體」,可是,這個現象背後所折射出的是,中國擁有著最大的「焦慮群體」。我們讀書學習,努力上進的目的,並不是因為我們多麼熱愛學習,而是我們渴望這些知識能夠改變我們的生活,能夠改變我們的命運。

我們渴望自己有很多財富,這樣自己就不用為眼下的房貸、結婚、養育孩子等各種問題所困住。

我們渴望權力,最起碼自己不會再像現在這樣,被領導指揮著、遙控著,管束著,我也可以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做事了。

我們渴望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最起碼自己可以做一桌豐盛、可口地晚餐,治好孩子挑食的毛病;最起碼自己可以知道如何和心愛的人相處,不會再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不休;最起碼自己可以……

可是,渴望越是強烈,在遇到嚴酷的現實之後,那種失望也就會越強烈。完美理想與殘酷現實之間的對比越是明顯,我們感受到的痛苦也就越是強烈

有一個段子說,你的職業理想是什麼,我的職業理想是不用工作。你的理想是不工作,而現實是你需要996,甚至要007式地工作,這種強烈對比,你豈能不感到痛苦呢?

04心理誤區三:追求幸福,說明幸福在遠方,腳下沒有幸福

追求幸福,在這個表達習慣中,還隱含著一個意思:幸福在遠方,需要我們不斷努力、竭盡全力地追求才能獲得。

在這種思想習慣下,我們當然會把眼睛盯著遠處的目標,而不是把心思放在當下的生活,也就無法發現當下生活的美好之處,更無法感受到滿足和幸福了。

而追求幸福這種思維方式,會讓人覺得幸福永遠在前方,長久以往,人們就會一直處於忙碌地追逐之中,對於當下的感受,永遠都是焦慮和不安,那麼,人們又如何能夠感受到幸福呢?

也許,遠方不過是尋常

05不應「追求」幸福,而應該是經營生活、發現幸福

我們一直會覺得,我們之所以不幸福,是因為我們當下的生活太糟糕,生活中總是有各種各樣的不如意。於是,我們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如何改變當下生活的種種不如意之處,以為把所有的不如意消除了,我們就獲得了幸福。事實上,我們不過是一直在徒勞而已。

讀《當下的力量》這部書時,書中提到的ABC理論,讓我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感覺像是尋找到了打開幸福大門的密鑰似的。

ABC理論本身非常簡單,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哈!

A,指的是引發我們感覺痛苦的事情;B,指的是,我們對A這個事件的解釋或者引發的聯想;C,指的是造成的結果——痛苦。

通常而言,我們都會沉浸在B的思考過程中,反覆地使用不同的道理去解釋事件A,不斷地因為事件A而引發猜想、推斷。於是,在這個思考過程中,我們有很大的精力,都在想:當初如果不怎麼樣、不怎樣,就不會發生A這件壞事了;A這件事繼續這樣發展、那樣發展,我要怎麼辦呀,我的天呢,我的生活又將會走向何處呢?

於是,我們的大腦,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和事件A進行對抗,既無法接受這個糟糕的事件A這枚惡果,也無法接受事件A所引發的對生活造成不良後果或者變化。由於思想上對於事實的抗拒,使得人們總想逃離當下的這個時刻,於是,就會覺得自己身處苦海。

弄懂了這個ABC理論之後,我恍然間發現,對於當下的生活,我們會把太多地注意力都放在了那些問題和困難上了。然後,又對於徹底解決當下的問題和困難充滿了強烈的渴望。於是,一方面我們對於未來生活存在著近乎完美的憧憬,另一方面對於當下生活存在著難以忍受的不滿,兩相對比,我們往往會感覺自己就像生活在地獄裡一般

受到ABC理論的啟發,我覺得,追求幸福,應該改成「發現幸福」。具體就做法來講,我覺得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第一,接納當下的自己,接納當下的生活,發現當下生活的美好,發現自己生活中的小幸福。一個人,要想擺脫痛苦,首先,一定要接納自己,和自己和解

那個頹廢的自己、拖延症的自己、有些胖的自己,也是自己。別總是以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否定自己。

我遇到過一個女孩,長得蠻好看的,身材非常好。可是,她卻總是會動不動稱重,然後說,壞了,胖了胖了,然後就是節食。後來,硬是因為節食,餓暈了。

有點不夠完美的那個自己,那也是自己,我們不是完人,我們除了有積極向上的一面,也會有甘於墮落的平凡一面接納自己,承認自己是個平凡人,這反而可以幫你更加清晰地看清你自己

其次,我們要學著接納自己當下的生活

我知道,當下的生活一定有很多糟糕之處。但是,再糟糕的生活,終究還會有那麼一米陽光吧?只有真正地發現當下生活中的一些美好之處,你才能發自內心地感受到幸福。否則,你永遠都感受不到幸福。

其實,這和與人相處是一樣的道理,你只有真正地發現一個人的優點,以欣賞、崇拜的心態與之相處、交往,你才能發自內心地接納這個人。然後,這人看到你對他如此地抱有善意,也會不好意思給予你惡意的。這樣一來,雙方都是善意地相互交流,人際關係也就融洽了。

生活也是如此,你只有看到生活的那部分美好,你才會發自內心地感受到幸福,才能熱愛生活,然後,才有更大的動力去經營生活。

總之,接納自己當下的生活,是你走向良性循環的第一步!

第二,承認當下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但是別誇大,別畏懼,慢慢地去經營生活,逐步解決就好了。生活在快節奏的今天,我們很容易浮躁。對於生活中的那些難題,我們總希望能夠一下子全部解決了,總希望有一個一攬子計劃,把所有的困難一掃而空。從此,生活只有甜蜜和美麗。可是,這只是我們的奢望罷了。

我也讀過一些強調幸福是一種感受的文字,可是,這些文字又往往會走向另一個極端——一味地強調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進而要求人一味地接受事實,感受美好。我覺得,這種無論生活境地如何,都要求人要感受到幸福的人,是在企圖讓人自我麻痺,以達到他們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我就非常反對馬雲說的,能夠996是一種幸福,要珍惜。這就像是一面窮的揭不開鍋,一面讓人家笑對人生。一方面讓員工996加班加點、過勞死,另一方面又要讓員工認為這是一種值得珍惜的幸福。

幸福,的確是一個主觀感受,但是,這個主觀感受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必須的的確確存在一些美好,我們才能感受到幸福。另外,我們承認現實生活中美好的同時,也應該正視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竭盡所能地解決它就好啦!

舉個例子,一個女孩長得不好看,個頭也矮,身材也胖。到了該戀愛的年紀,也沒人追。她是不是會感到痛苦和沮喪呢?這當然是不愉快、不幸福的。

通常而言,這個女孩會想著如何整容和如何減肥上下苦功夫。覺得整容了、減肥了,變得漂亮、美麗了,自然就會有人愛、有人追,就會變得幸福了。

可是,整容需要一大筆錢,既要擔心副作用,又要擔心被人發現。而減肥,往往是一個長期性的與自己死磕的一個過程,短期內收效不大,或者是出現反覆,就很容易讓人焦慮。

面對自己的當下的問題和苦惱,如果這個女孩,懂得了ABC理論,先從自己心態上、思想上入手,接納自己長得不好看、個子矮、身材胖的這個劣勢特點,再來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跳出苦惱,可能就會找出不一樣的解決方案。

長得不好看、個子矮,這是生來如此的事實。如果想整容又怕人發現了,那就別整容了,因為自己不能一輩子生活在無謂的擔心和焦慮中。

接下來,再來思考怎麼辦。長得不好看,我是不是可以很有學識,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學問、有思想深度的女孩呢?是不是可以讓自己陽光、快樂,做一個可愛的女孩呢?

其實,你別覺得這方法不靠譜。現實生活中,就有活生生的例子。

現在的女明星,可以說是,各式各樣的美女如鮮花般爭奇鬥豔,可是,在這些鮮花中,有一朵花,很是奇葩。別的女明星都是爭奇鬥豔的花朵,她卻長成了一朵多肉——賈玲!

賈玲—女明星中的一朵多肉

賈玲這個女明星,絕對是明星界的一個另類,你無論從什麼角度看,她都算不上美女,但是,這不耽誤人家成為人見人愛的女明星。

客觀事實就是那個樣子,它就擺在那裡,你視其為問題和困難,它就是阻擋你成功的最大障礙;你不覺得它能阻擋你成功,那麼,它最後一定成為你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這就是我對於「追求幸福」的思考:

不要總覺得幸福在遠方,需要馬不停蹄地努力追逐;應當放慢腳步,發現當下生活的美好;只有發現生活之美好,你才能發自內心地感受到幸福;然後,因為感受到當下生活的幸福,從而更加熱愛生活,擁有更強的動力去奮鬥和努力,進而生活才會變得更美好,你也就更能感受到幸福!

發現美好,感受幸福,熱愛生活,努力經營,然後再去發現人生的美好,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引發您的反思,激發您的行動,進而可以幫助您改變生活,發現幸福,獲得成功!

還是有必要補充說明一下!

大家可能覺得這篇文章好長呀,八千字了。可是,事實上,圍繞「幸福」的這個話題,我本來只想寫一篇五六千字的小文章就算了。可是,當我真正開始探究「為什麼我們總是會感到痛苦和不堪忍受」,「秉持什麼心態才能發現幸福、熱愛生活」,「如何才能擺脫痛苦的惡性循環」,「如何才能一步步構建美好生活的良性循環」等問題之後,我才發現,僅僅草稿版的粗糙內容,我竟然就寫了兩萬多字。

正當我嫌棄自己絮絮叨叨的時候,仔細一想,「幸福」這個命題本來就是一個很大的人生哲學命題。這個問題本身的複雜性就決定著,我不可能僅僅通過幾千字的一篇小文章就能夠講得透徹。認識到這一點之後,我決定拆成很多篇文章,將那些思想、心態、方法都剖析透徹,把「幸福」這個人生哲學命題,竭盡所能地探索清楚。

我寫作的本意,是反思自己的人生,梳理自己學習而來的那些道理,探究自己的人生追求、人生心態、做事方法,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幸福、快樂的明白人。把相關文章分享出來,一方面可以督促自己持續寫作,另一方面可以獲得反饋,矯正自己。

也希望自己的這些文字,能夠給你以啟發和幫助!歡迎你的評論、關注與分享!@東山讀書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告訴你:越是追求完美的人越痛苦
    文丨曾枯榮面對朝陽,並暗自期許著你的到來01我的朋友dylan(化名)是211研究生,從鄉鎮小學到市重點一路走上名牌高校。所有人都能看到他的努力。在良好家境跟個人能力突出的情況下,大家也理所當然認為,他是幸福的。實際情況是,他一點都不開心,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
  • 心理學:越是聰明的人,就會越痛苦,你要學會「愚蠢」
    終上所述:我的看法是,做人要學會愚蠢一點才能幸福,凡事都別要求太高,也別有太大的期望值,更不能被欲望迷惑了雙眼。可偏偏有人說,越聰明才會越快樂,但我認為,越是聰明的人,就會越痛苦。因為一個人越聰明,就會知道得越多,知道的越多,煩惱就會越多,上面說的要學會愚蠢,不是讓我們真愚蠢,也不是說聰明是件壞事。而是讓我們面對生活時,別太執著,別太追求結果,面對人際關係,我們偶爾也應該適當地裝傻充愣,有些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比看透說破了更幸福。
  • 心理測試:越是幸福的人,越容易看到小女孩,你看到什麼?
    心理測試:越是幸福的人,越容易看到小女孩,你看到什麼?測試開始:題目:觀察下面的圖片,你從中看到了什麼形象?
  • 越不搭理你,越想追求你的星座男,誰會越挫越勇
    每個人在人生的旅程當中,也許都會遇到喜歡的人,也會想要對對方產生猛烈的追求,但是有的人,在對方拒絕的時候就會選擇退縮,可是還有的人,卻會越挫越勇,一起看看十二星座當中,越不搭理越想追求你的星座男都有哪一些吧。
  • 人在追求幸福時,首先要知道,何為幸福?
    因所作所為恰與幸福背道而馳,所以,儘管人們拼命追求著,幸福卻依然遙不可及。我們在追求幸福時,首先要知道,何為幸福。所謂幸福,究竟是一種客觀實體,還是一種主觀感覺?究竟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假如不了解幸福的實質,那麼,努力的方向又在哪裡?或者這樣說,為什麼你感受不到幸福?或許沒弄懂這4件事,難怪尋尋覓覓一場空。
  • 為什麼越美的女人越容易淪為「剩女」,而條件一般的卻婚姻幸福
    從古至今,女人的顏值始終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越是漂亮的女人越多人追捧,絕世美顏有著傾國傾城的神秘魅力,即便是一不可一世的君王也逃不出美人的梨渦淺笑。現如今更是如此,各路明星、網紅一水的高顏值美女,即便長相一般的普通女孩,也拼了命的用後天努力(整容、化妝)彌補不足。
  • 追求完整幸福,為何可能是錯的?
    天天躺屍是幸福嗎?這些問題均來自我們對於幸福的預設。好比看一本書,如果這本書讓你產生了閱讀困惑,在我看來這恰恰是有價值的閱讀:沒有障礙的閱讀不是好的閱讀,否則,我們應該每人每天看看心靈雞湯就足夠了。因此,痛苦不必最小化,它只是人之為人的必要代價。你想從日常生活中獲得什麼?最近你可能有時間和理由問自己這個問題。也許是更多地陪伴家人,也許是謀得一份更有意義的穩定工作,或者是有個好身體。
  • 心理學:女人層次越低,越追求這幾樣東西!
    不同層次的女人,追求也不盡相同,高層次的女人,往往會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而低層次的女人,往往會把物質看得更重,高層次的女人,往往追求有品位有追求的男人,而低層次的女人,更喜歡有錢長得帥的男人。女人層次越低,越追求這幾樣東西,高層次的女人,從不會把這幾樣東西看得很重,更不會去追求。
  • 越是追求完美,生活越是糟糕?成功路上最容易忽略的就是這一點
    一,過於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更容易有拖延症不曉得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明知道2天後要考試、交報告,但今天卻怎麼樣都提不起勁念書或寫作。寧願看手機、轉遙控、打掃廁所、拖地洗衣服,就是不肯坐在書桌前幹正事。有人說,拖延的人是因為害怕失敗,所以躊躇不前。
  • 苦苦追求了將近十年,百億身家的林俊傑為何追不到田馥甄?原因竟...
    苦苦追求了將近十年,百億身家的林俊傑為何追不到田馥甄?原因竟如此現實! 但是坐擁百億身家的林俊傑在感情方面就沒有那麼的順利了,眾所周知他非常喜歡SHE的田馥甄,但是苦苦追求了將近十年似乎都沒有得到對方的回應,難道田馥甄真的一點都沒對林俊傑心動過嗎
  • 世人苦苦追求得愛到底是什麼?愛情本質揭秘
    在一個黃昏下,他來到了一座小山村,村口有一座破舊的泥土房,泥土房前有兩位老人,兩位老人一臉和熙的依偎著對方,任由夕陽餘暉照射自身,他們的雙眼微眯著,一臉幸福的滿足模樣。旅人問:「請問你知道什麼是愛情嗎?」
  • 《下一站是幸福》大結局:在婚姻裡,女人越被動,越悲哀
    女人越被動,越悲哀在傳統的觀念裡,女人好比是男人的附屬品,什麼事情都得聽從老公的。殊不知,女人越是處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切為老公和家庭為重,女人的命運越是悲哀。眾所周知,賈靜雯的第一段婚姻差點摧毀了她。其實,對於每個女人來說,婚姻都不是成長的終點,我們要永葆前進的動力,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和努力拼搏事業的老公永遠站在同一線上,才能獲得幸福美滿的婚姻。3 幸福從來都是自己給的知乎上有個問題:「幸福是靠自己,還是藉助他人?」
  • TED精選|為什麼不該追求愛情
    追求擁有兩個特質:我喜歡一個人可是對方對我毫無興趣,第二因為對方對我毫無興趣,所以我努力做很多事情試著想要引起他的注意力,換言之如果我去追求她,對方對我很感興趣也就沒有後面追求的過程,可是追求和兩個中文字,害慘我們很多人首先我們從「求」字來看我們可能要把自己的地位放低,我們想要拜託澄清,請求 別人,可是你想像在 商業上蘋果小米沒有求別人——你要買到他們的最新產品-排隊這是一種飢餓行銷
  • 愛情是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遇到的所有痛苦的總和
    ,而是一直鑽到可能性的最深處,站在裡面向你呼喊。他的小說《催眠啟示錄》在這方面表現得最徹底。在這篇小說裡,他創造的世界不是感性的,塑造性的,而是規定性的,策劃性的,如果條件允許,他創造的世界馬上就可以照著他規定的方式運轉起來。
  • 越是基礎的衣服,越要追求質感,秋冬打底衫得這麼買
    不過,越是基礎的單品,越要追求質感。很多普通打底衫,薄的不暖,還顯廉價;厚的又顯臃腫,面料粗糙,還土得像秋衣。秋冬皮膚容易乾燥,即使穿普通的打底衫,也可能會把皮膚摩擦得又幹又癢。
  • 抑鬱症患者的反思:抗拒抑鬱情緒就是聚焦抑鬱痛苦,越抗拒越痛苦
    抑鬱症也是如此,我們越是抗拒抑鬱,越是執著其中,就會承受越多的痛苦,越容易陷入其中,也就越難走出來!01 從創業失敗中思考執念2015年的時候,我還在讀大學三年級,人生中第一次創業從成功到失敗,賠了不少錢。
  • 越是安靜的人,越有力量(深度好文)
    ,往往越有力量;越是懂得獨處的人,往往越有本事;越是厲害的人,往往越是低調。安靜的獨處,才是生命裡最好的擁有,不會因為欲望而迷失自己,更不會因為身外物而讓自己痛苦不堪。安靜的獨處,才能真正的體會到內心想要的幸福,要求越來越少,幸福才能越來越多。生活中,太多的人都過於忙忙碌碌,無法讓自己安靜,也無法享受到獨處的幸福。
  • 《道德經》裡的一句話,揭示人類痛苦的根源
    幸福就是期望得到滿足,越是長久的願望得到實現、越是渴望的東西得到了,人就會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存在感和滿足感。此刻好像整個世界都是自己的,渾身充滿了力量,對生活和未來充滿了希望。自古很多豪言壯語一般是在兩種情況下說出的。
  • 具備這幾種心態,你會有很好的人生,生活也會變得輕鬆順暢
    日常生活中,要學會看開、看淡,過往不戀,未來不期,只活在真實的當下,對任何事也不要執念太深,否則你會因困於一念而弄得自己心煩意亂。面對不屬於自己的,何必去苦苦追求呢,何不讓它順其自然,這世間的一切,該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別強求和糾纏。緣來不拒,緣去不留,看淡得失,擁有好心情,才能品嘗生活中的幸福。
  • 心理學:你不是懶,只是追求完美
    我不是不喜歡寫作,恰恰是因為我太喜歡,太想寫出好文章。但是能力有限,寫出來的必定不夠好,達不到我心中完美的標準。為了杜絕這樣的結果,我選擇了不開始。因為不開始,就不會有失敗。沒有失敗,我心中完美的界定,就不會被打破,而我也就不會感覺痛苦。許多人因為心中的完美主義,最終選擇讓自己渾渾噩噩度日,碌碌無為一生。這實在是可惜,因為不能一腳跨到山頂,而選擇停留山腳,駐足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