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背悅美(第73期)】
詩意生活,悅背悅美。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悅背悅美」第73期!
昨天,我們體會了依依楊柳中那依依不捨的離情。現在,我們一起來複習背誦一遍吧!
青門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詩配畫:北京市文匯中學初一 曲翀
今天,我們來欣賞背誦一首在柳色見證下的千古離別。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yì)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詩配畫:北京文匯中學初一 曲翀
王維,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他晚年隱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其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他不僅擅長寫山水詩,更兼通音樂,工書畫。蘇軾對其詩畫的讚揚是:「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朋友所去之地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為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在今新疆庫車,古稱龜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清晨,渭城的客舍,驛道被雨潤溼了,不再塵土飛揚,客舍周圍,一片青翠。剛剛被雨水潤澤過的柳樹,是那樣清新潤澤。「浥」字是溼潤的意思,在這裡用得很有分寸,顯出這雨澄塵而不泥濘,恰到好處,仿佛天從人願,特意為遠行的人安排一條輕塵不揚的道路。客舍,本是羈旅遊子的伴侶;楊柳,更是離別傷心的象徵。它們組合在一起一般會營造一種離別的黯然悲傷。但是今天,卻因一場朝雨的灑洗而別具明朗清新的風貌──「客舍青青柳色新」。「青青」和「新」兩個詞,從視覺角度寫出了柳葉經「朝雨」潤澤後的潔淨清新悅目,客舍因綠柳而青青。而「柳」又是「留」的諧音。詩人們大多用柳來寫離別。白居易的《憶江柳》:「曾栽楊柳江南岸,一別江南幾度春。遙憶青青江巖上,不知攀折是何人。」「一切景語皆情語」,綿綿的朝雨,潔淨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綠的楊柳,構成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暗示了這場離別是深情的,但不那麼沉重悲傷痛楚。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更」是再的意思,讓人能想像出這餞別已經酒過多巡了。但詩人像高明的攝影師,直接略過設宴餞別,宴席上的頻頻舉杯、殷勤話別,也不寫啟程時如何依依不捨,登程後如何矚目遙望……只把鏡頭定格在餞行宴席即將結束時主人的勸酒辭上:請再幹了這杯醇香的美酒吧!你向西出了陽關,就再也見不到這些老朋友了。這句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在此時是如此自然而深情,將惜別濃情噴薄於筆端。
要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的深情,先要了解「西出陽關」。處於河西走廊盡西頭的陽關,在玉門關的南面,從漢代以來,一直是內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國勢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嚮往的壯舉。但當時陽關以西還是貧窮荒涼之地,王之渙有「春風不度玉門關」之句。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歷長途跋涉的艱辛,獨行荒野的寂寞。因此,這臨行之際,萬語千言都凝住在喉嚨裡,難以說出。一切都在酒裡吧!於是「勸君更盡一杯酒」。寫到此處都是平常且雲淡風輕的,而「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叮囑,則讓人瞬間淚下。「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啊!何況是西出陽關呢!從此,你就要到那個陌生的地方,沒有老朋友的陪伴,獨行荒野、獨在異鄉的你是否會感到孤獨寂寞?最後端起的這杯酒是一杯濃鬱的感情瓊漿。這裡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朋友西出陽關的無限關切、深情體貼和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
我們再來朗讀一遍吧!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清新之景,平白之話,深摯之情,詩人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話語,將這場深情的離別永遠定格在了人們的心中。《送元二使安西》也就成為贈別詩的代表之作,曾被譜曲,廣為傳唱,稱為「陽關三疊」。
天地大美不言,生活自有詩意。謝謝大家聆聽今天的「悅背悅美」。如果您背完了,歡迎在公眾號下留言打卡;如果喜歡,也歡迎點讚、關注並轉發,與更多的人用詩歌滋養心靈、豐盈人生。朋友們,讓我們詩意相約,明天不見不散!
歡迎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悅背悅美」,共享詩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