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某洋女童(事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某健大叔搞廢以來,我就時刻準備終結自己的職業生涯,過一種真正屬於自己的老年生活:上老年大學;和跳廣場舞的大媽搭訕;到超市搶促銷的雞蛋;白天睡得鬼都喚不醒,晚上死人睡不著,半夜三更邊做家務邊聽貝多芬的交響曲,諸如此類。
像這樣反覆按在地上摩擦,對一個行業不分青紅皂白全面打擊,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的情景,我要往回穿越四十多年才可以見到。如此震撼的態勢,用現在孩子們的話來說,叫做把我嚇尿了。
我想這回這個行業恐怕是藥丸了。
從聖誕節到元宵節再到今天,差不多兩個三十天過去了,這個輿情熱點始不見衰減。這回的特點是,主流媒體從袖手旁觀、隔岸觀火到昂揚投身其間,《悲慘世界》裡那個警長沙威一樣死盯著不放,全天候、全媒體、全通道,配合一己所想和社會成見,火力全開,此起彼伏,就像一枚枚達姆彈那樣四面開花,造成被攻擊者五內俱毀,最近這些年來圍繞輿情熱點所做的文章中這回是最燃的。
這過程中,主流媒體也開始見拙。不僅有不到二十四小時內的匆匆撤稿,也有洗稿造成低級錯誤的尷尬,一時間玩得亂七八糟,啼笑皆非。追究起來,這是濫用權力的結果。阿克頓勳爵說:「所有權力都易腐化,絕對權力絕對會腐化。」
媒體似乎從來就是社會良心和正義的化身,過去、現在、將來都應該是「鐵肩擔正義」。但是媒體把自己的使命和所擔任的社會責任看得太誇張了,就容易造成用力過猛、過偏,也就會不顧公信力恣意妄為,掌握不了尺度分寸。事實上,媒體在許多「維護正義」的事件上還使不上勁,它得看政治風向,顧及國家全盤考慮,敏感的話題上它還沒有多少話語權,叫閉嘴就得閉嘴。
一直以來,尤其一些大媒體其實憋屈得很,精力旺盛無處發洩,這回總算找到了口子,所以一股腦地發洩了出來,順帶地,也向搶了不少風頭的自媒體展示了胸肌,報了一箭之仇。
另一方面,媒體也不是希臘山頭的神仙或終南山的隱士,它要吃飯,還要吃好。那些大體量的紙媒,現在吃飯吃得並不容易,許多報業集團紛紛撤銷子報機構,大量剩餘人員合併到主報,吃飯就更成了問題,所以它的子彈射向哪裡是以資本的嗅覺為彈道的。每一篇扯事的文章中都伸出一隻毛茸茸的要錢的手。我在一家省級報社待了四年多,忝為班子成員,大約知道一些內情。目前許多行業活得不好,直銷業從前幾名來看,還油水厚厚的。據說有些主流大報準備按圖索驥,將九十幾家拿牌公司挨個地搞,先搞誰後搞誰,順序和企業的業績成正相比。這樣亡命地搞,政府遲早會警惕。
可悲的是,中國直銷業在一眾人的狐疑和挑剔的眼光,在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成見中磕磕碰碰走了二三十年,因為種種原因,至今沒有練成真功,沒有金鐘罩的保護,爹不疼娘不愛。這當然是自身也有問題。如果要問為什麼媒體搞直銷企業這麼歡快帶響,答案和問日本鬼子為什麼喜歡搶老鄉家的雞一樣:容易下手。
過去,媒體整一個企業的事,都是要遵守新聞紀律和職業操守的,要聽取當事者各方面的聲音,包括被曝光方的申辯,找有關政策依據,諮詢相關專家的意見,力求事件的真相和公允,尤其在早期披露材料的取捨和性質的判定上更是小心翼翼,不做大膽想像、下妄語,因為人們在評估某個事物時,會被最初已知的相關信息所左右。但現在是新媒體、自媒體、毛媒體(我創造的名詞,喻媒體多過牛毛)時代,拼的是時間,賣的是眼球。再加上直銷的原罪就擺在那兒,不用費勁就能抓住它的尾巴。
輿情就像手提棒球棍四處閒逛的彪形大漢,行業就像衣衫輕薄的半夜下班女工,被搶了、被侵犯了還不敢聲張,「噤若寒蟬」,大抵形容的就是目前這個樣子。直銷的從業者內心的苦楚很多,卻無處述說。1977年羅伯特·庫佛出了一本寫羅森堡案件的人和事的小說《公眾的怒火》,裡面副總統尼克森有一句話:「我的罪名多得數不清,可沒人知道真正的我是怎麼回事」。這情形很相似。
◐ 貳
偏偏中國直銷人一度內心是很豐富的,有些詩情畫意,有思想,還有點傲嬌。
幾年前我寫過一篇7000多字的文章《直銷人的尊嚴和自我敬重》,談到上世紀直銷於美國誕生的社會思潮背景。19世紀末20世紀初,作為強壯小夥子的美國正處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期,國家輿論是要趕超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為了把經濟搞上去,就要求有功利主義的務實態度,發展每個人的主觀性和創造力,尤其是天下平民的能量。(富蘭克林總統曾經勸告歐洲人,如果你們僅僅是出身高貴而別無所長的話,就別來美國好了,因為美國人需要的是你能幹什麼,而不是你是什麼人)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誕生了一個本土的哲學流派——實用主義。
實用主義(pragmatism)一詞來源於古希臘文pragma,其原意是行為、行動和實踐,故而又稱「實踐哲學」「行動哲學」,它標榜自己是一種推崇人類經驗、著眼於現實生活、注重行動的哲學。兩個美國學者:查爾斯·皮爾士(1839~1914)和威廉·詹姆斯(1842~1910)是實用主義的創始人。
作為邏輯學家、自然科學家的查爾斯·皮爾士最初的有關文章是以闡述科學邏輯的面貌出現,起初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1898年詹姆士把他的哲學冠以「實用主義」的名稱大力推廣,人們才把他尊為實用主義的創始人。威廉·詹姆斯當選過美國心理學會主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06年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之一(第62位),他有一個很著名的觀點:40歲之前沒有獲得成功的人沒有價值(蕭伯納應該非常贊成這個觀點,他說,40歲以上的男人都是混蛋)。要快速抵達成功的彼岸,這正是成功學的一個核心觀點。
最早的直銷公司的創始人都是成功哲學的擁躉。嘉康利的創辦人福裡斯特·嘉康利本身就是一位哲學博士,寫過「人生哲學」方面的書籍,福裡斯特·嘉康利大叔是這樣「勵志」的:
你頭腦中的想法,決定了你的心願!
你頭腦中的想法,決定了你的行為!
你頭腦中的想法,決定了你的命運!
這是典型的實用主義觀點。而1959年夏天,理查·狄維士和他的好友傑·溫安洛在加州亞達城地下室創辦安利公司之前,他們都做了些什麼呢?他們參加過戴爾·卡耐基的課程,閱讀過羅曼·文森特·皮爾和戴爾·卡耐基的書籍,接受過聖經老師倫納德·格林韋的教誨,聆聽過許多專業勵志演講家和經營事業成功的營銷人員的演講,及至他們創辦安利公司時,他們的思想已經被成功哲學武裝起來了。
看看理查·狄維士是如何漂亮地鼓舞人心:
安利的創業理念,是要讓所有人擁有自己的事業。
我最早創業受到了勵志演講家的鼓舞,因此我努力鼓勵數千名安利營銷人員站到人群面前,鼓勵大家不斷追求成長,為他們加油、對他們說:「你做得到!」這已經成為安利達到今日成就的一個關鍵。
所有的人都是有價值的、重要的……所有的人都有能力。安利成功的關鍵在於看到人們最好的一面……視每一個人為獨特的個體,並相信他們。
實用主義可以歸結為一點:人們主宰著自己的命運。被譽為「國家哲學」的實用主義,點點滴滴浸淫於盛行了一百多年的各式各樣闡述成功學原理的「美式哲學」著作中,並於20世紀80年代末登陸中國大陸。發端於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國直銷深受它的影響,每一個直銷人都會背幾段語錄,力圖踐行它的思想原則。
直銷與其說是經濟活動,不如說是心靈活動,每一個直銷人都是哲學家、思想家、詩人,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直銷活動把人從封閉的思維和自我設限中解救出來,打開了心扉,放飛了夢想,儘管有些向著太陽飛翔的夢想翅膀塗了蠟。
在平民逆襲方面,直銷差一點就成功了。在創造物質財富方面,不能不說直銷人做得相對成功,但在精神財富方面,一直受困於社會薄涼的認可。一方面,直銷人自我感覺甚好,新興行業,朝陽產業,創業家,弄潮兒,敢為人先,勇於嘗試;另一方面,社會評價南轅北轍,兩者之間落差極大。
我們也津津樂道直銷業對社會的貢獻,解決就業,提供稅收,增進民眾健康意識,增強產品流通,強化產品研發,大健康產業重要生力軍;我們拼命做公益,搞慈善,扶貧救困,紓解疾苦,為的是給自己一個正當行業的名分。一度我們的自我感覺極其良好,這種情況下甚至喊出了那個要「偉大起來」的口號。
現如今,滿滿的自信和外界貧乏破碎的認同的天壤之別一下子露出來了,那麼多的仇視和惡意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如果沒有權健的事件,我們也許還真不知道自己在別人眼裡究竟怎麼一回事。
◐ 叄
社會對某些職業的嫌惡和看低不但司空見慣並且由來已久。英劇《唐頓莊園》(一部女王也喜歡看的反映上世紀10年代英國貴族生活的神劇)中伯爵家族老祖母瞧不起司機出身的三女媳,說她的穿著打扮「像一個賣保險的」。從事一個對社會有用的工作並不能保證分享社會的好感和正當願望的實現,要不然某些人的優越感從何而來呢?對大多數人而言,身份認同的渴望和身份焦慮的煎熬一併存在。
一個社會給人劃的最低也是最重要的底線就是自食其力,滿足這個條件的,就應該給予一份尊重。而要獲得尊重,首先要自重。
曾幾何時,我們不是也在嘲笑那些朝九晚五,拿著微薄的薪水還要受制於老闆臉色的傳統行業的人,嘲笑他們的保守和不思進取?我們不是說其他行業已死,唯有直銷猶如一輪紅日冉冉升起?誇大甚至虛假宣傳在每個行業、任何時期都存在。徐福向秦始皇虛假宣傳,弄得自己第三次出海就不敢回來了;超市賣的雞蛋說是純放養的土雞下的,那些雞要是真的不是人餵養的話早就死了。但直銷業的誇大浮泛尤甚,把產品說成包治百病更是把自己和消費者的關係變成醫患關係的愚蠢行為。
很多禍根都是自己埋下的。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所說的,「在我們竭盡全力自覺地根據一些崇高的理想締造我們的未來時,我們卻在實際上不知不覺地創造出與我們一直為之奮鬥的東西截然相反的結果」,情況正是如此。我們現在談重建價值體系和信任體系,都是一個緊急關口緊要的事情,也是長期努力的目標。
直銷本來就很功利,和傳統做銷售的唯二不同的是它配上了朵朵白雲和悠然牧歌,故事講得好,還有點神話附體。其實做直銷的人知道並不是那麼輕鬆能夠一夜暴富,而是要經過幾千個日日夜夜的積累才能換來赫赫戰果,其中甘苦自知。有人說直銷的自我封閉導致外界的不理解,我認為如果還是老樣照做,還是封閉一點好,拿破崙不離開厄爾巴島他就是安全的。未來直銷發展還是得跟懂直銷、理解直銷、認同直銷的人玩,求得外界廣泛認同幾無可能,也無必要。
「偉大起來」之前先「正常起來」。這個正常也有賴於自愛和自重。
千千萬萬個幹直銷的人都是些什麼人呢?他們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的親朋好友,我們的同胞,是和我們同根同種的生物。直銷是他們養家餬口的一份工作,他們的願望只是通過自己勤奮的工作過上較為寬裕、幸福的生活,他們也需求被他人注意、被他人關懷,得到他人的同情、讚美和支持。因為直銷出了一些問題,就污衊所有的從業者,這跟八十多年前因為德國發動了戰爭,就說德國人本身就是邪惡的一樣毫無道理,這是反智力傾向,並且是人性中最壞的部分的體現,還是不要有為好。